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8.85 MB
- 文档页数:5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高三地理组:罗一浩设计思想在分析珠三角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形成因素的时候,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分析其他工业化过程相关条件,形成过程,以及产生的后果,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读出相关信息,进而有根据地进行相关的分析,从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利用学习珠三角案例的方法,分析论证其他区域工业企业的发展条件,训练学生探究能力作为本课的重点。
评价阶段激励为主,并在总结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让学生感悟到地理的简洁和谐之美。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这说明要求学生通过珠三角地区案例的学习,掌握分析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把学到的分析方法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其他的案例中去。
学情分析通过必修2《工业区位选择》和必修3《产业转移》两章各种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对案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在进行影响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成因分析时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给出区域相关背景资料和学生合作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
教学目标【高考目标定位】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过程考纲知识梳理(自主梳理)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1、地理区位优势:近港、澳、东南亚,多侨乡。
2、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水热充足。
3、历史基础好:工农业基础好。
4、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素质高。
5、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1、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2、主要表现: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70%;②城镇数量多,密度大;③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④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例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比较完善3、深圳发展的区位条件①国家的政策;②优越的地理位置――广东省南部,南临香;③廉价劳动力;④科技。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
3。
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国际背景(1)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表现错误!2.国内背景(1)内容: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2)表现: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地理条件(1)区位条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生原因错误!(2)问题表现错误!2.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1.读教材图4。
18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关注并思考以下问题:(1)1970~1990年美国三大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此期间,工业内部是如何调整的?(3)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美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___下游。
(2)范围:包括A________、B 深圳、C________、佛山、江门、D 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____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混杂的________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________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活学巧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1.[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生活链接]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为珠江三角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广东省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了解:世界工业化进程和世界城市化水平差异,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知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产生的问题。
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应用:利用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人地协调观:理解国际国内背景和区域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树立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理念。
综合思维:归纳区域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认识区域工业化的利弊因素;评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地理实践力:考察某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现其问题,提出调整措施,指明发展方向。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况(1)01珠江下游。
(2)02广州、深圳、03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0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1)(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变。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主要表现(2)(3)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4)居全国前列。
4 [自我探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有何关系?[答案]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阶段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06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轻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07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自我探究] 为什么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答案]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材分析】有关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我们已在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中有所了解,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
而城市的合理分布和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城市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本节内容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剖析。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良好品德。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
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1、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2、会考要求:1.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a2.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的具体表现 a3.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b4.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b5. 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c【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3、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2.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会分析解决措施。
【重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难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知识准备】结合上一节课文内容,了解: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自然环境特点2.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学习内容】三、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A级)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B级)就海陆位置而言,位于南海________ ;就我国大陆位置而言,位于我国大陆_______部沿海;就珠江河段位置而言,位于珠江______游;就广东省位置而言,位于广东省的_______部;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两个阶段:(A级)第一阶段:第二阶段:3.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是因为当地的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A级)主要表现在: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化所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为吸纳大量劳动力提供了条件。
其三,工业化加速了人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
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级)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五是:【探究活动】1.阅读课文70页第2题内容,关于如何实现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文中的三个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请回答出某个观点是什么,有哪些优越性?(优越性为开放式答案)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使这里的城市(B级)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规模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分析材料,回答2——4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说课稿一.说教材㈠.地位、作用:本节旨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从而达到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㈡.目标确定: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城市分布特点。
②.运用教材材料和图片,剖析城市化进程,讨论“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结合教材“活动”展开辩论——如何实现珠三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㈢.教学重点: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㈣.教学难点: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二.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组织分组学生讨论。
三.说教法:1.多媒体教学法。
2. 探究式教学法。
分组探究,展示成果;鼓励各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质疑。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1.整体感知教材并分组:学生分成四大组探究问题。
2.引入: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场景——“启航”的画面和音乐引入,同时提问:“启航”包含了哪些含义?(以上5分钟。
)3.新授:一.位置、范围:广义的珠三角泛珠三角二.城市化的含义(以上3分钟)三.分组探究:(看书讨论8分钟,展示成果共12分钟。
)第一组: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如何?各阶段有什么特点;第二组:珠三角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哪些;第四组:如何实现珠三角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张家界市城市发展分组讨论:12分钟第一组:张家界市城市的发展过程如何;第二组:张家界市城市发展中哪个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组:张家界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第四组:如何实现张家界市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必修3第2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学案【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展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3.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学习难点】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64—71页全部内容,自主学习并思考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2.改革开放初期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各阶段的特征。
5.工业化对城市化有哪些推动作用?6.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合作探究】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4.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区域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巩固训练】1.“有一位老人有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大致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海南D、广西壮族自治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3.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5.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A、外向型B、内销型C、辅助型D、内向型6.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正在加速相互分工与合作,以构建泛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下列城市中不是这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是()A、深圳B、珠海C、广州D、香港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及优越性。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3.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2.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以视频“深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导入。
教师提问:刚刚这个视频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回答:深圳的工业。
深圳的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深圳作为珠三角的代表城市。
今天,我们就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来探究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珠江三角洲。
一、珠江三角洲概况课件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学生阅读P66图2—35、2—36思考以下问题:①概括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②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包括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靠近香港和东南亚。
2、珠江三角洲的范围狭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
广义:狭义珠三角+香港和澳门。
合作探究:结合我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了解,找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优越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国家对外开发政策支持:改革开放,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除此之外,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和交通便利也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其中,起最主要推动力的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珠三角具备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条件,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珠三角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学生阅读书本,思考完成。
多媒体展示结果【阅读】P64~65页,说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四个方面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