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业总产值48
- 格式:docx
- 大小:12.69 KB
- 文档页数:1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6篇)农业农村工作总结(6篇)农业农村工作总结篇1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放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上,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种植业上,扩大优质粳稻、优质梨果、反季节稀有特色蔬菜为主。
养殖业重点发展养猪、养鸡、养鸭、奶牛业。
充分利用我镇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稀有水产品,大力推广稻田养殖、一稻一菜,稻藕轮作。
二、推进农业适应规模经营,实施“一村一品”计划在各村传统种、养、加工基础上,指导各村制定“一村一品”方案,根据各地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突出主业,构成地方特色。
加强村与村联合和公路沿线农业示范园建设。
目前,杨圩、杜朱、龙集、龙西、耿庙等村蔬菜种植达万亩;官一村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鲍庙、东楼等村年饲养鸡、鸭50万只;睢邳路沿线构成“十里桃花,万亩稻藕”的观光带。
庆安湖牌稻米、油桃等农产品已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周边地区县有较大知名度。
三、不断加大农业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引导各村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双清双美”活动,开展农村沟、渠、路、农田林网配套工程建设。
加大龙集片农业排灌设施建设,增加灌溉面积。
今年内我们对损坏的倒灌及放水小闸进行维修,维修倒灌十五个,维修放水闸七个,新建三闸李集抽水站一座,临时机站一个(东楼彭模)。
争取省级对辖区内村庄河塘进行综合整治,06年乡级河塘治理,共计土方达150万方之多,其中中沟清理12条,小沟51条,汪塘6个。
作为分管农业的领导,能用心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主动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全镇有效灌溉面积达五万亩。
对全镇所有河道及配套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拿出防汛预案,保证了汛期安全正常透过。
四、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开展农技、农机、畜牧、林业、渔业、果树技术服务。
一是开展农民培训。
今年,农技中心开展种养开殖技术服务5000人次,发放明白纸3万份,创业培训120人,电脑培训45人,组织大户到邳州、王集等地参观学习。
印度农业概况印度农业概况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
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
总人口9.6亿(1997年),居世界第2位。
人口自然增长率2.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人。
城市人口约占26%。
印度在独立初期,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家之—。
贫富差别悬殊,社会条件极差,全国有54.1%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寿命只有41岁。
印度政府为了尽快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于1951年起,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经济的计划。
在过去的40年里,印度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50/51年度的1746.9亿卢比增加到1990/91年度的46582.7亿卢比,平均增长率为4.5%,居世界第12位。
人均寿命延长到59岁,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明显好转。
1991/92年度,人均国民生产净值5528.6卢比。
1995年11月的汇率是34.8卢比兑换1美元。
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印度1993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00美元。
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1951—1991年期间,农业年均增长3.7%,粮食产量从1950/51年度的5100万吨增加到1990/91年度的17622万吨,增加3.46倍。
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印度1994年谷物总产量为21248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公斤。
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的份额,从1960/61年度的72.4%下降到1992/93年度的55%。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
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36%。
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南亚地理知识概括一、地理位置。
南亚主要位于赤道至北纬35度以及东经60度至东经97度之间,北回归线和东经80度从中间穿过,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
南亚有七个国家,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为临海国家,尼泊尔和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为内陆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为岛国。
二、南亚地形特征。
南亚地形主要特点是: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
尼泊尔、印度与中国三国间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显著。
中部为大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河网密布,灌溉渠众多,农业发达。
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
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
戈达瓦里、克里希纳等河自西而东流,注入孟加拉湾。
盛产水稻、小麦、甘蔗、黄麻、油菜籽、棉花、茶叶等。
富煤、铁、锰、云母、金等矿藏。
由于北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大陆主体隔开,东、西和南三面为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所环绕,在地理上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因此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或简称次大陆)。
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
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
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
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2010年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一系列部署,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突出工业经济这一主线,重大项目这一重点,招商引资这一抓手,工业园区这一平台,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关键措施,全县经济运行良好,小康建设顺利推进,民生民计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经济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2010年,全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18亿元,同比增长13.9%。
其中一产增加值34.01亿元,增长4.8%;二产增加值67.57亿元,增长17.8%;三产增加值48.6亿元,增长16.1%。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22.6:45.0:32.4,二、三产业占GDP 比重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41.5%,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2010年末,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营经济单位数共22671户,同比增长19.5%。
其中民营企业5234户,增长16.6%;个体经营户17437户,增长20.4%。
总注册资本金76.21亿元,同比增长57.1%。
其中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70.46亿元,增长57.1%;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金5.75亿元,增长57.7%。
2010年累计完成民营经济税收总额7.7亿元,占全部税收的82%。
纳税超1000万元企业21家、超500万元企业42家。
果业产值超10亿元,稳居全国果品生产前十强。
种鸭存栏量186万只,稳居全国种鸭养殖第一县。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5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8家,苏鲁豫皖果蔬批发市场、中国电动车城一期、金都国际一期、欢乐买、华润苏果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成运营。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村连锁超市360家。
江苏银行、无锡农商行入驻丰县,信用联社改制组行有序推进,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为省金融生态达标县。
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6.12•【字号】梧政办发〔2024〕50号•【施行日期】2024.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梧州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4年6月12日梧州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桂发〔2024〕4号)和《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梧发〔2024〕1号)精神,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充分发挥粮蔬果畜茶药桑等资源优势,统筹实施产业提升“八大行动”,打好扩面增量“八大攻坚战”,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发展目标到2026年,全市农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5%,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达77%以上,主要指标增速力争进入全区前列,第一产业增加值超25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4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
农业农村指标完成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指标的完成情况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指标均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首先,农业生产方面,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全国农村公路通达率达到了98%,农村供水供电普及率分别达到了96%和99%。
再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0%,重点地区土壤污染治理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
此外,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方面,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5%,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最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全国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到了3000万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总的来看,农业农村指标的完成情况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业农村发展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河南农业现状分析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
农业一直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对该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农业现状进行分析。
一、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河南省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发展。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河南省的农业总产值占到全省GDP的比重超过30%。
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
其中,小麦和水稻是河南省的两大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居全国前列。
二、农业面临的问题尽管农业在河南省的经济中的地位重要,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结构亟待升级。
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农民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接受程度有限。
其次,农业水资源短缺。
河南省地处中国内陆,缺乏水资源,农业灌溉受到限制。
此外,农业面临着土壤质量下降、农药滥用等环境问题,亟需解决。
三、农业发展机遇河南省有着广阔的农田资源和悠久的农业传统,同时,与周边省份的交通便利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推进,农产品的市场规模在逐渐扩大。
此外,农村电商的兴起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农业发展策略为了推动河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发展策略: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效应。
3.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农业利用水平,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4.加强环境保护。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标准,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农业生产环境。
5.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的发展。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
同时,发展农村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新的渠道。
五、结论综上所述,河南省的农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在河南经济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农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1.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 C )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 B )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3.从点上看,贵州的最高点是( A )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5.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A )。
(P5)A、威宁B、玉屏C、赫章D、铜仁6.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
(P8)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9.贵州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 D )位。
(P8) A、6 B、7 C、8 D、910.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 A )位。
(P18)A、五B、六C、七D、八11.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D )%。
(P2)A、50B、72.8C、80D、61.912.贵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D )。
(P15)A、18.2%B、 28.8%C、34.6D、 39.9%13.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 C )的独特天气。
(P6)A、阴雨多、日照多B、阴雨少、日照少C、阴雨多、日照少D、阴雨少、日照多14.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保有储量达4.18亿吨。
以( B )分布最多,占全省铝土矿储量的74%。
(P19)A、贵阳、清镇B、清镇、修文C、修文、遵义D、贵阳、遵义15.在贵州目前的自然保护区中,下列不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是( D )。
(P22)A、梵净山B、雷公山C、赤水桫椤D、瑶人山16.截止2006年1月1日,在贵州9个市(州、地)中,下列没有设立自治县的地方是( A )。
(P29)A、贵阳市和六盘水市B、遵义市和安顺市C、毕节地区和铜仁地区D、黔南自治州和黔东南自治州17.2006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B )亿元,比1949年增长55.08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作业)题目农村种植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姓名专业入学时间教学点2014年12 月30日农村种植业发展的研究报告摘要: 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农作物的生物机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潜能和农产品。
就其本质来说,种植业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它是一切以植物产品为食品的物质来源,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种植业是大农业的重要基础,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与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还为轻纺工业、食品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和渔业提供饲料。
同时,种植业的分布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直接影响。
中国种植业历史悠久,中国农业中种植业的比重较大,其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它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其中粮食作物生产的发展对畜牧业、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正确处理种植业与其它各业的关系,正确确定种植业内部各类作物的种植比例是合理利用土地、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种植业现状发展与前景种植业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即原始社会的后期。
在长达约2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只能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但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人们逐渐地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了栽培技术,于是形成了原始的种植业。
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种植业不断地进步。
这主要表现在农作物种类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播种面积扩大,总产量增加,产品品质改善等等方面。
种植业在整个农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农业的基础。
因为只有绿色植物能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和水分,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能,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畜禽则主要以植物性产品为食料,将植物能转化为动物能,而不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种植业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全市种植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览,着力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蔬菜产业优化升级和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种植业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总结如下:一、今年工作总结(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62.5万亩,较上年增加6.9万亩。
其中:小麦面积189.3万亩,比上年增加5.6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18.4万亩,比上年增加6.9万亩;玉米430.5万亩,比上年减少22.2万亩;马铃薯258.4万亩,比上年增加2.6万亩;秋杂165.9万亩,比上年增加13.9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到371.87万吨,有望实现“十连丰”。
2.瓜菜产业稳步推进。
全市瓜菜种植面积314.5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208.2万亩,同比增加7万亩,增幅为3.5%;露地西甜瓜种植面积106.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新建设施农业3.5万亩,较计划增加0.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2万亩、大跨度全钢架拱棚0.8万亩、普通拱棚1.5万亩。
完成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60个,创建蔬菜标准园19个,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20个,预计全市瓜菜总产量690万吨以上,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3.农作物种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市农作物繁制种面积64.6万亩,生产各类农作物种子48.3万吨;小麦、水稻、玉米种子商品化率分别达到42 %、88%、100%;蔬菜繁制种产业大县基本形成,已申请认定为国家种子基地县;建设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园区30个,面积9000余亩,展示示范新品种7700多个次;推广农作物优新品种45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2.4%。
4. 重大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全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与传统灌溉相比,亩节本增效220元;推广以全膜覆盖为主的旱作节水技术200万亩,亩均增收600-800元;落实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整县制推进试点县8个,创建面积273.8万亩,开展各类试验48项,示范推广优良品种29个,绿色高产高效技术20项,创造了小麦680公斤/亩、水稻856公斤/亩的单产新纪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1.5万亩,减少不合理施肥1.2万吨,节本增效1.5亿元;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600多万亩次,减少农药用量50吨,亩均节本增效150元。
一、单选题:1.解放后,贵州开展了大量的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搜集、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此题为多选题,排版放错)A、《苗族古歌》B、《西南彝志》C、《水书》2.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B、铜仁市3.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为主。
B、黔电送粤4.黔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
B、水稻5.黔西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
B、荞麦6.2011年贵州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个D、18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8.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沿河鸾塘书院9.贵州2005年获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是下列(?)。
B、遵义市10.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清朝11.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D、《黔报》12.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贵州13.2010年,贵州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亿元. C、120014.贵州以苗侗文化和苗岭风光为主的黔东旅游线是(??)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15.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
A、开发式16.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 )。
C、贵阳17.贵州历史上第一个由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于(??)成立。
D、1949年12月26日18.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
C、明朝19.贵州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黔北旅游线是(? )一线。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20.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国家还帮助(??)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布依族、侗族21.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A、干旱22.茅台酒是中国(?)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一〕填空题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
(P9)2.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黄壤〕。
(P11)3.横亘贵州中南部,成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山脉是(苗岭)。
(P3)4.贵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
(P10)5.有一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贵州北部,成为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
其上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的川黔要隘是〔娄山关〕。
(P3)6.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P4)7.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存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梵净山〕。
(P3)8.贵州的平均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
(P6)9.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的河流是〔北盘江〕。
(P10)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
(P15)11.2006年贵州电力工业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万千瓦,以〔火电为主〕为主。
(P103)12.保有储量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富矿约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的矿产是〔磷矿〕。
(P19)13.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P23)14.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前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
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
(P153)15.贵州从2006年开场,方案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那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到达〔3000〕美元。
美国农业概况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美国农业概况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
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
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
1994年全国总人口亿,占世界人口的%。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
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
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
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
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公顷。
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
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
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
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
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乐山市年产值标准乐山市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具备着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
年产值标准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经济总量。
下面是关于乐山市年产值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乐山市的年产值标准主要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
其中农业作为乐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年产值的贡献非常重要。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腹地,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农业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同时还有蔬菜种植、果树园建设等农产品的生产。
年产值标准会统计乐山市农产品总产量以及农产品的产值。
工业是乐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乐山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乐山市的工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煤电联产、冶金、机械制造等。
年产值标准会统计乐山市工业产值,并对各个工业领域进行分项统计。
乐山市的建筑业也是年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乐山市的建筑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年产值标准会统计乐山市的房地产开发情况、建筑施工工程情况等,以及与建筑业相关的建材、装饰材料等产业的产值。
交通运输是乐山市年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乐山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拥有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
年产值标准会统计乐山市交通运输产业的总产值,包括交通工具制造、物流运输、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
此外,乐山市还有其他产业领域也将被纳入年产值的统计范畴中,如旅游业、商贸业、金融业等。
乐山市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旅游城市,旅游业一直是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年产值标准会统计乐山市旅游业的总产值以及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
总之,乐山市的年产值标准是一个多方面综合考量的指标,涵盖了农业、工业、建筑、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产业领域的总产值。
通过对这些产业的年产值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全面了解乐山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
对于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农业种植业总产值48.51亿元,增长11.3%(预计值,下同);农业综合机械化率78.3%,提高1个百分点,主要做好以下方面几方面工作:(一)以产业建设为根本,夯实现在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2.76万亩,增加3.39万亩,粮食总产60.5万吨,增加3.54万吨,其中水稻119.16万亩,增加0.2万亩;总产55.89万吨,增加1.31万吨,总产值15.1亿元,增加0.51亿元。
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推广面积102万亩,优质率达85%。
狠抓粮食高产创建,总示范面积48.02万亩。
全面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三大关键技术。
在青山铺镇梅数村等10个村建立了2000亩的机插秧核心示范片,实施双季双超双机插双过600公斤的“四双”双季稻增产模式攻关示范,梅数片早稻实割测产验收单产达521.9公斤。
全省粮食生产双机插现场会、全市粮食生产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4年度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先进示范基地。
二是做大蔬菜产业,全县常年蔬菜基地面积10.9万亩,新增标准化菜地2968亩;蔬菜播种面积52.5万亩(含复种),增加4.3万亩;总产量123.8万吨,增加11.1万吨;总产值19.9亿元,增加1.3亿元。
其中食用菌种植面积235万平方米,增加15万平方米;产量2.62万吨,增加0.15万吨;产值2.59亿元,增加0.16亿元。
新创建回龙湖基地为国家标准茶园创建,全县国家标准达6个,总面积达1.2万亩;组织抓好国进、九农、华而创、龙华山等43个市级标准化专业蔬菜基地创建工作,其中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