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砚山芦柴冲铅锌矿矿床成因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7年第17卷第12期金顶铅锌矿区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金顶镇东3.5km处,该矿是伴生有银、镉、硫铁矿、天青石等多种有益组分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在矿床成因方面已提出过不少观点。
通过对金顶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该矿床属于陆(湖)相热水沉积矿(金顶型矿床)。
1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域位于三江褶皱系中段紧密收敛部位,兰坪思茅中生代拗陷的北端,弥沙河断裂带与澜沧江断裂所夹持的南北向断裂带之间。
弥沙河断裂带距矿区东约20km,这两个断裂带分别构成中生代拗陷东西两侧的边界。
矿区位于高坪—老母井向斜东翼、吡江大断裂西侧,为一穹隆构造。
穹隆上部及翼部主要由已倒转了的外来系中生代地层所组成。
两套地层之间,为水平推覆构造主断层F2所分隔(见图1)。
2矿床地质特征矿体主要产在下白垩统景星组与老第三系云龙组两套地层之间,矿体以层状、似层状、脉状结构存在。
主要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以及白铁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石英为主,天青石、重晶石、石膏次之。
矿石结构以溶蚀结构、次生长结构以及其他形晶粒结构为主,构造以胶结、条带状构造为主。
3矿床地球化学特征3.1微量元素特征金顶铅锌矿床中黄铁矿、白铁矿Co的质量分数较高,一般达10×10-6~42×10-6,m(Co):m(Ni)为1.27~2.53,显示热液特征;Se的质量分数<1×10-6~13×10-6,m(S):m(Se)为27000;m(Sr):m(Ba)<1,Ti质量分数为10.8×10-6~879×10-6,均反映了深源。
从表1中可看出金顶铅锌矿体中包裹体均一,温度较低,介于92℃~364℃之间,主要集中在150℃~320℃,反映了矿床中—低温成矿的特征。
闪锌矿中Fe,Se,Ga,Ge,In含量低,而Cd,Mn含量高。
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成矿预测孙聪伍,孙双龙(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八队,云南 昆明 650217)摘 要: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研究,提出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地质环境,以SgAmong铅锌多金属矿床、Sokor矿区和Mason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例进行深入研究,在铅锌多金属矿床深部和周围寻求找矿突破,对矿床预测提供更充分的资料。
关键词: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成矿预测;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6)04-00129-3Lead and zinc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nesis and metallogenic predictionSUN Cong-wu,SUN Shuang-long(308 team in Yunnan nonferrous geological survey,Kunming 650217,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the study of ore deposit origin,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metallogenic model proposed mining area;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of lead and zinc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ological mining area environment, with SgAmong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Sokor mining area and Mason conduct the thorough research to the lead and zinc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as an example, around the deep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and seek prospecting breakthrough, provide more sufficient data for mineral deposit prediction. Keywords: lead-zinc polymetallic;ore deposit genesis;metallogenic prediction;总体来说,对Sokor地区的地质勘查已有良好的找矿成果。
2019年 1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8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吴云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滇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滇西地区的南部,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因此通过实地调查对滇西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
滇西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控矿层位特征、构造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特征;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则主要来源于地层与岩浆,并且该地区一系列的北东向断裂构造与东西向断裂构造对矿床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滇西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2-0089-2A brief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pb-zn deposit in west yunnanWU Yun-hui(China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Kunming 650000,China)Abstract: The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Western Yunnan and are the largest lead-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is area. Therefor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are analyz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Western Yunnan mainly include ore-bearing formation,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ore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wall 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lead-zinc deposits mainly come from strata and magma, and a series of NE-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and E-W-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in the area also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s.Keywords: western Yunnan; lead-zinc depos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deposits滇西地区铅锌矿床位于一个多金属矿集区内,该多金属矿集区富集金、铜、锌、铅、铁、锡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区构造复杂,并且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岩浆活动,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1]。
云南砚山芦柴冲铅锌矿矿床成因作者:周先明者林娥罗孝娟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摘要]芦柴冲铅锌矿以硫化矿为主,赋存于芦柴冲向斜泥盆系下统芭蕉箐组下段(D1b1)白云岩、砾屑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层位中。
矿体明显受近南北向芦柴冲向斜构造及岩性层的控制,为受断陷盆地及同生断裂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 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泥盆系下统芭蕉箐组赋矿层位稳定[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98-21概况芦柴冲铅锌位于华南褶皱(Ⅰ)滇东南褶皱带(Ⅱ)文山-富宁断褶束(Ⅲ),文山-麻栗坡断裂北西端,越北古陆北缘,砚山复式背斜南端西翼的次级向斜构造-芦柴冲向斜中,矿床成因为受断陷盆地及同生断裂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2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2.1矿区地质特征芦柴冲铅锌矿处于砚山复式背斜南端西翼的次级向斜构造-芦柴冲向斜。
向斜北起芦柴冲村以北,南至新寨北侧,向斜轴线呈近南北走向,全长约2千米,东西宽1.5千米,面积约3平方千米。
其地质特征概述如下:2.1.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泥盆统芭蕉箐组(D1b)白云岩,向斜轴部、两翼依次为坡脚组(D1p)板岩及粉砂岩和坡松冲组(D1ps)碎屑岩,为不对称向斜。
局部第四系分布于沟谷及低凹处。
矿区内芭蕉箐组白云岩与坡脚组板岩,坡脚组板岩与坡松冲组石英砂岩均为整合接触。
芦柴冲向斜盆地的基底为下泥盆统坡脚组的海相细碎屑岩,产丰富的东京动物群化石。
盆地内部芭蕉箐组岩性组合比较复杂,其沉积物可划分为三部分:下部为一套含泥质白云岩,厚12.27-37.00米;中部为一套次深水相碎屑岩,砾屑白云岩、块状硫化物和碳酸盐岩等,厚7.71-26.76米。
向斜盆地中部厚边缘薄,是一套半闭塞的深水盆地相产物;上部为似台边相的浅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厚65.17米。
反映了盆地发展的晚期已近填本补齐及沉积建造断陷盆地的沉积环境和发展特征。
滇东北铅锌矿集区昭通铅锌矿床成因的成矿流体证据崔峻豪;韩润生【摘要】云南昭通铅锌矿床是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典型代表之一。
该矿床严格受NE 向毛坪冲断褶皱构造控制,矿体分布于毛坪逆断层上盘的猫猫山倒转背斜西翼层间断裂带中,呈大脉状陡倾斜产出,其延深远远大于走向延长。
主要矿石矿物由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组成,脉石矿物主要为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和重晶石。
本文针对成矿流体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了闪锌矿、脉石矿物(方解石、石英)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研究认为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呈纯液相和液相,成矿热液属Na+-K+-Ca2+-Cl--F-型,与典型 MVT矿床存在明显差异,为深化“会泽型”铅锌矿床“构造-流体‘贯入’成矿”模型提供了重要证据,而且该研究无疑对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The Zhaotong Zn-Pb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rich Ge-Ag-bearing Zn-Pb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concentrated district of northeast Yunnan.This deposit were controlled by NE-extending Maoping thrust belt-and-fold structure.Theore bodies were distributed inverted Maomaoshan fold of the west wing of interstratified fault belts on the Maoping reverse fault.I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nervation and steeply dipping of the ore,and deep extension of ore bodies farther than the run of the ore vein.The maj or ore minerals are sphalerite,galena and pyrite,and the maj or gangue minerals are ankerite,calcite,quartz and barite.For the weak links of ore-forming fluid study,and ore-forming fluid inclusions compositions of sphalerite,gangue minerals (calcite,quartz)were studied.We hold that the inclusions include pure-liquid and liquid,and the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one is belongedto the Na+-K+-Ca2+-Cl--F- type.It is clearly distinguished within MVT Zn-Pb deposits.The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for"structural fluid penetration min-eralization"model of Zn-Pb deposit type-Huize type (HZT)and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the prospecting work around the deep and outside places near the ore deposts.【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7页(P18-24)【关键词】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矿床成因;滇东北【作者】崔峻豪;韩润生【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昆明 650051;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昆明 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0 引言云南昭通(毛坪)铅锌矿床是“会泽型”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分布于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中北部,受冲断褶皱构造控制[1]。
【铅锌矿围岩蚀变及成因探讨】铅锌矿成因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丽江台缘褶皱带点苍山—哀牢山断褶束之金平断凹中南部。
区域地层主要出露哀牢山群片麻岩夹变粒岩、角闪岩及少量云母片岩、大理岩;下古生界下奥陶统碎屑岩、志留统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泥盆系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石碳系碳酸盐岩及下二迭统碳酸盐岩、玄武岩。
构造以北西向的藤条河大断裂、哀牢山深断裂和红河大断裂为主体,形成金平断块、绿春褶皱束、哀牢山断块的构造格局,并控制和影响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
矿区在区域上处于北西西向昔备-骑马坝-新寨背斜与北西西向咱倮-黄草岭复向斜之间;南部沿昔备-骑马坝-新寨背斜的轴部出露大面积的中粒斑状二长花岗岩,北部及北西部有石英斑岩及钾长花岗岩出露。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局部为第四系覆盖,以下志留统和上三迭统为主,两者呈假整合接触,缺失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
矿区内主要出露下志留统湾塘组(S1w22)地层。
2.2构造矿区位北西西向昔-骑马坝-新寨复背斜的北东翼,受应力影响,区内次级褶皱及断发育,尤其以北西向、北东向构造最为发育,对区内的矿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构造控制了区内铅锌矿体的产状、形态,特别是在构造交切部位,矿体有膨大现象。
2.3岩浆岩矿区范围内主要发育煌斑岩脉,在矿区外围西部有小翁邦变辉绿岩体、北西部有变基性岩体、北东部见绿帘石分布。
下志留统湾塘组上段(S1w22)地层中煌斑岩脉十分发育,宽一般1-2米,部分岩脉宽达50余米,长几十米-上百米,为黑云辉石斜煌岩、橄榄云煌岩,属钙咸性煌斑岩。
具煌斑结构,块状构造,部分见气孔、杏仁状构造。
与围岩界线清楚,大部分岩体产状与围岩一致,个别与围岩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煌斑岩脉走向与构造方向一致,呈北西西向展布,沿接触带及其附近具强赤褐铁矿化,局部见铅锌矿化,该类岩石与区内铅锌矿的形成有直接成因联系,是矿区铅锌矿的矿源体。
3.矿床地质特征区内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下志留统湾塘组上段(S1w22)灰色、深灰色碳质绿泥绢云千枚岩中。
铅锌矿矿床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分析作者:韦乙杰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10期摘要: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现在正处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铅锌矿作为紧缺资源在应用方面相当广泛,在全国找矿突破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统一了思想,加大了找矿力度,所以进一步了解铅锌矿的成矿分布及类型,对野外找矿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铅锌矿资源成因类型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2)1 我国铅锌矿总体分布及形成我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全国均有铅锌矿产出,重点分布在华南西部及华北北东部,据统计现有储量居世界第4位,国内铅锌五大主产区域。
(1)东北铅锌主产区:东北地区是比较早的开发基地,早在20世纪50年代,其铅锌矿总储量占全国80%,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2)湖南铅锌主产区:该区域产量丰富,而且都是富矿,大部分都利于开发利用。
(3)两广铅锌主产区:广东以凡口铅锌矿,广东的东北部连平与韶关交接带有与花岗岩有关的花岗岩型,广西有泗顶铅锌矿、大新铅锌矿、河三铅锌矿。
(4)滇川铅锌主产区:云南铅锌矿有很好的前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建超大型铅锌矿床金顶矿山。
四川有会东铅锌矿、会理铅锌矿两个主要矿山以及一批中小型矿山,近年来铅锌精矿产量猛增。
(5)西北铅锌主产区:目前,西北铅锌产量较少,但开发前景可观。
2 铅锌矿矿床的类型及成因2.1 花岗岩型、夕卡岩型、铅锌矿床因为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故通常称之与花岗岩型铅锌矿床。
花岗岩在结晶分异的时候产出的气体或者液体所形成,也可能是在地质构造活动中经过地下水的活化和淋滤从而让花岗岩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起来形成花岗岩型的铅锌矿床。
岩体可大可小。
一般情况,如果铅锌矿床是地下热水淋滤成因,它们常赋存于面积较大的岩基中;如果是岩浆气液成因,则常与小岩株、岩瘤有关。
矿床多产于岩体内,或内外接触带,或距岩体一定距离。
矿床围岩蚀变通常较为强烈。
这类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除铅锌外,还共伴生钨锡钼铋铜等元素。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康县,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铅锌矿床,属于热液型铅锌矿床。
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是该矿床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该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北、西三个矿区,形态呈近似圆形。
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与区域构造特征密切相关。
该地区处于走滑构造体制中,有较为发达的断裂-褶皱构造,尤以那洪断裂为代表的中南岩群断裂系统是该矿床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
芦子园矿床主体矿体沿断裂带分布,矿体在断裂以及近断裂带内较为发育,其沉积岩底部也较易产矿。
此外,矿体也与局部的褶皱构造有关,如在芦子园北矿区矿体主要分布在长波褶皱和中波褶皱的背斜和盘状构造中。
其次,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与岩浆热液相互作用有很大关联。
热液对岩浆的加热、脱气、溶解作用以及岩浆流体对热液的输运作用,共同导致了岩浆热液相互作用。
而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则是:热液成分的不断混合,造成不同程度的混合反应;热液成分的再结晶,并与岩石颗粒或矿物结合,形成矿化带、矿床等。
最后,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与多重成矿阶段的作用有密切关系。
芦子园铅锌矿床的成矿历史较为复杂,主要发育了四个矿化阶段,分别为早期多金属矿化、中期铅锌矿化、晚期泥盆系多金属矿化和近现代碎屑岩搬运迁移矿化。
四个阶段各自具有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环境条件和成矿模式,不同阶段的构造控制因素也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是该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该矿床的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和多重成矿阶段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为该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
关于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的相关数据,有以下信息:矿床规模:矿床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主要矿体位于东、北、西三个矿区。
矿石品位:目前开采主要品位为铅锌的混合矿,其平均品位为铅3.48%、锌1.36%。
探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会泽铅锌矿在我国算是大型的铅锌矿床了,也是国家主要生产铅锌矿之一。
本文通过对云南会泽铅锌矿矿区的特征和规律分析,阐述了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岩相古地理和成矿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认为矿床成因为多期次、多阶段、复成因的热水沉积一动力改造型迭加矿床。
关键词:铅锌矿;地层特征;矿床成因1 地质概况会泽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
其东部受昭通——曲靖隐伏断裂所限,西部为小江断裂。
该区在晋宁——澄江运动后,结束了地槽历史,小江断裂以东出现了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降,形成了以NE向褶皱断裂为主的构造带,该区自此进人了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
中生代期间,该区属于南北地洼区川滇地洼系的一部分和云贵地洼区西北部的一部分。
区内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准地台康滇东部边缘隆起带——昭通——牛首山隆起带北段及其与滇黔台坳接触带附近,总体上呈NNE向带状展布,从空问位置上看,会泽铅锌矿恰好位于滇川黔成矿带之中部。
区内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主要由一套海相碳酸盐、碎屑岩组成。
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有小江断裂带、北东构造带和垭都一紫云断裂带,控制了该区铅锌矿床的发育、分布和地层厚度变化、岩相古地理及区内岩浆岩活动。
区域岩浆活动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广泛分布于该地区。
2 矿区地层特征矿床的形成离不开层积岩的堆积,矿床自然也就形成层叠式(见图1)。
矿区内保留有一整套完整的碳酸岩沉积建造,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盆系的海口组和宰格组;石炭系地层从老到新有大塘组、摆佐组、威宁组和马坪组一整套完整的地层;还有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一茅口组及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各地层之间均呈整合接触或假整合接触关系。
另外,在矿区沿山坡和沟谷还分布有第四系地层的冲积、洪积砂粒粘土层。
其中下石炭统摆佐组(C1b) 是该区主要的赋矿层位,厚约60 m.最厚可达276.5 m。
岩性为灰白色一红褐色中至粗晶白云岩.中间偶夹有灰岩或硅质灰岩薄层,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蚀变特征明显。
煤矿技术2017年7期︱351︱ 云南地区铅锌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李天华云南地矿工程勘察集团公司矿产勘查院,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进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矿产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而云南地区具有较多的矿产资源,这对于有效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铅锌矿等矿产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就会影响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
因此,我们就应加强研究与分析云南地区铅锌矿的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而不断的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
关键词:云南地区;铅锌矿矿床;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7-0351-01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增大了对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进而也就有效的带动了矿业的稳定发展。
而人类在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经历了“找矿人”的勘察阶段。
但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相应的找矿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于发展,进而也就有效的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
本文就针对云南地区铅锌矿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标志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1 矿床成因与矿模式分析 通过对矿床成因以及矿模式的分析与了解,我们可更高效的提高找矿的效率,进而不断的为煤矿资源的开采提供一定的条件。
下面,就针对矿床成因与矿模式展开具体分析与讨论。
1.1 铅锌矿床分类与特征 (1)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矿床 受地质条件的影响,铅锌矿产资源就易受岩浆等侵入活动的影响。
其中,受岩浆侵入活动影响的铅锌矿床主要有:斑岩型铅锌矿床与热液型脉状铅锌矿床等不同的类型。
(2)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铅锌矿床 铅锌矿不仅受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而且还受火山活动的影响。
其中,受火山活动影响的铅锌矿床类型主要有: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以及海相火岩和火山—沉积岩型铅锌矿床等不同的类型。
(3)铅锌矿床的特征 铅锌矿大多属于金属矿床。
云南铅锌矿床找矿前景分析云南地区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在长期的地质作用及地史演化之下,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铅锌矿的储量非常的丰富,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作中,矿床的找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在对云南地区铅锌矿资源基本特征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大型铅锌矿床找矿前景进行简单分析,对于其铅锌矿的找矿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标签:云南铅锌矿找矿前景分析云南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其主要处于扬子准地台西缘,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结合部相邻,在这极大单元的相互作用之下,形成了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在长期、频繁的地史演化、岩浆活动、地质作用及构造运动的作用之下,使得该地区的铅锌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本文就主要对该地区的铅锌矿床的找矿前景进行简单分析,对于其矿产开采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1云南铅锌矿的基本特征云南地区的铅锌矿的储量非常的大,目前已经查明的云南省的铅、锌矿产的资源的储量分别占到了全国总的铅锌储量的百分之二十与百分之二十三,其储量在全国铅锌储量中占到了首位,云南地区的铅锌矿石中的铅锌比远远高于我国其他地区及世界的平均水平,云南地区的铅锌矿石中的铅锌比为:1:3.2,中国铅锌矿石的平均铅锌比为:1:2.49,世界铅锌矿石铅锌比为1:1.2,这使得云南省的铅锌资源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并且云南省的前行矿产资源具有矿床分布广泛、储量集中的优点,现在已经探明的云南省的铅锌矿床的数量已经非常的多,达到了一百多个,在滇东南的马关、文山,滇西南的龙陵、澜沧、兰坪;滇西及滇东北部的巧家、昭通、会泽;滇南的蒙自、建水、个旧等地都具有广泛的分布,目前已经探明的蒙自白牛厂、建水荒田铅锌矿、都龙锡锌矿、勐糯铅锌矿、罗平铅锌矿、彝良铅锌矿、澜沧铅矿、会泽铅锌矿、兰坪铅锌矿等都是中大型的矿床,储量非常丰富,云南省已经探明的铅锌矿产资源中,有百分之八十左右都集中在这些矿床中,其中铅资源占到了全省探明储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而锌资源的储量则占到了全省探明储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分布集中性的特点体现的非常明显。
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分析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是一座富含铅锌矿的矿山。
该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对于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进行分析。
一、蚀变类型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类型主要为热液蚀变、氧化还原蚀变和交代蚀变。
其中,热液蚀变是该矿床的主要蚀变类型,表现为石英、方解石和云母等矿物的变质和交代作用。
氧化还原蚀变主要表现在矿脉中,形成了含钛铁矿、磁铁矿和黄铁矿等蚀变矿物。
交代蚀变则是指岩体与外来流体交代作用,形成了包括角闪石、矽卡岩、方解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的蚀变矿物。
二、蚀变带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带分为矿化蚀变带、最外普通蚀变带和外普通蚀变带三部分。
其中,矿化蚀变带位于矿脉周围,几乎所有的矿化矿物都分布在该蚀变带内。
最外普通蚀变带主要由石英、方解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而外普通蚀变带则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和角闪石等矿物组成。
三者的分布形态呈现环形或椭圆形,大小为每个矿床的底部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一半。
三、矿化矿物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主要矿化矿物包括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矾和白云石等。
其中,黄铁矿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物,占据矿脉中的大部分。
闪锌矿则是该矿床的次要矿物,分布在黄铁矿的边缘。
方铅矾和白云石则分布在矿脉中的石英和方解石等富含铅锌的矿物周围。
此外,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中还含有磷灰石等次要矿物。
综上所述,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热液蚀变、氧化还原蚀变和交代蚀变等多种类型的蚀变,形成了矿化蚀变带、最外普通蚀变带和外普通蚀变带三部分。
其中,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矾和白云石等是该矿床的主要矿化矿物。
对于矿床的研究和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我们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该矿床的性质和矿产资源储量。
根据相关数据,该矿床的铅锌资源储量分别为2.5亿吨和1.5亿吨,矿石品位分别为5.6%和7.8%。
柴河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初步探讨柴河铅锌矿是中国境内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属于蚀变型铅锌矿。
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矿床物质来源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对柴河铅锌矿的矿床物质来源进行初步探讨。
1.基本地质背景柴河铅锌矿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该地区处于大兴安岭造山带与松嫩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
深部地质构造受华北板块古特提斯洋闭合过程的影响而形成。
柴河铅锌矿主要分布在柴河煤田中下段地层,矿体呈脉状、层状和差状分布,矿床规模大,品位高。
2.铅锌矿物成分和特点柴河铅锌矿主要矿物是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白云石等。
其中,闪锌矿和方铅矿是主要的含铅矿物和含锌矿物。
闪锌矿和方铅矿是属于硫化物矿物,在大型铅锌矿床中占据重要地位。
闪锌矿和方铅矿的形成主要受高温热液流体的影响,与地下岩浆、热液活动以及沉积盆地古地下水的分布有关。
3.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流体是柴河铅锌矿生成的重要来源,它与矿床物质的形成和沉淀密切相关。
柴河铅锌矿形成于古元古代,成矿流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浅源流体:该种流体是来自于沉积盆地地下水溶解的含有硫、铜、铅、锌等成分的流体,随地下水循环而带到成矿地区。
这种流体的主要特点是含矿物质浓度较低,但流动性好,长期作用会导致成矿作用。
(2)深源流体:该种流体则是来自于地球深部,主要来源于下地幔和地核附近,它含有铅、锌、硫等成分。
当地壳演化过程中发生大规模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时,下地幔物质就会在地球内部进行熔融,并向上运移形成深源流体。
(3)岩浆流体:柴河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松嫩地区,其地质背景为一系列岩浆活动备受关注。
大量的火山岩、侵入岩等岩石为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岩浆流体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其中IOSAs、CO2、H2O等气体和液体浮游颗粒都是成矿作用不可或缺的物质。
4.成因分析经成因分析,柴河铅锌矿的成矿流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浅源流体、深源流体和岩浆流体。
浅谈云南富宁铅锌矿矿体成因及深部找矿的可行性云南富宁安农铅锌矿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城19°方向,平距约25.4km处。
行政区划隶属富宁县花甲乡龙三盘村委会。
资源勘查范围地理极值坐标(54坐标系):东经105°40′30″—105°42′15″,北纬23°50′15″—23°51′15″。
矿区距富宁县城323国道约有62km的简易公路,其中富宁县城-花甲乡为盘石路,公路里50km,富宁县城(323国道)距州府所在地文山234km,距省会昆明531km,距广西北海港670公里、防城港596公里。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处于扬子板块与越北古陆的过渡区,位于华南褶皱系之滇东南拗褶断带西畴弧形褶皱区东段的广南~富宁裂陷带。
区域上最老的为华力西构造层,其下部为碳酸盐、砂泥质、局部硅质及基性火山岩建造,上部为碳酸盐、含煤和基性火山岩建造;印支构造层下部为砂页岩、复理石及基性火山岩建造,中部为碳酸盐建造,上部为含煤亚建造及砂泥质建造;燕山构造层缺失;喜山构造层为磨拉石、含煤亚建造及复陆屑建造。
华力西热隆裂分阶段有大量基性火山岩喷溢和超基性~基性岩浆岩侵入。
1 地层区域主要出露寒武系(∈)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奥陶系(O)的碳酸盐岩,泥盆系(D)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石炭系(C)二叠系(P)的碳酸盐岩,三叠系(T)碎屑岩,上第三系(N)及第四系(Q)粘土岩、砾岩、坡积、残坡积层(图2-1)。
其中以下泥盆统坡脚组(D1p)泥岩、页岩和中泥盆统坡折落组(D2p)灰岩、中三叠统百篷组(T2b)砂泥岩和中三叠世“龙康型”基性喷出岩(T2αβ)分布最为广泛。
2 区域构造区内断裂、褶曲相当发育,尤以断裂为主。
主体构造线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地层走向受岩体侵入影响,多呈近东西向。
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裂主要有董堡~那桑圩断裂、富宁断裂;近东西向断裂星罗棋布,规模稍大的如渭塘断裂等。
紧邻安农铅锌矿区的断裂主要有:北西向富宁断裂、北东向叭河断裂和近东西向渭塘断裂。
云南砚山芦柴冲铅锌矿矿床成因
[摘要]芦柴冲铅锌矿以硫化矿为主,赋存于芦柴冲向斜泥盆系下统芭蕉箐组下段(D1b1)白云岩、砾屑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层位中。
矿体明显受近南北向芦柴冲向斜构造及岩性层的控制,为受断陷盆地及同生断裂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 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泥盆系下统芭蕉箐组赋矿层位稳定
1概况
芦柴冲铅锌位于华南褶皱(Ⅰ)滇东南褶皱带(Ⅱ)文山-富宁断褶束(Ⅲ),文山-麻栗坡断裂北西端,越北古陆北缘,砚山复式背斜南端西翼的次级向斜构造-芦柴冲向斜中,矿床成因为受断陷盆地及同生断裂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2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区地质特征
芦柴冲铅锌矿处于砚山复式背斜南端西翼的次级向斜构造-芦柴冲向斜。
向斜北起芦柴冲村以北,南至新寨北侧,向斜轴线呈近南北走向,全长约2千米,东西宽1.5千米,面积约3平方千米。
其地质特征概述如下:
2.1.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泥盆统芭蕉箐组(D1b)白云岩,向斜轴部、两翼依次为坡脚组(D1p)板岩及粉砂岩和坡松冲组(D1ps)碎屑岩,为不对称向斜。
局部第四系分布于沟谷及低凹处。
矿区内芭蕉箐组白云岩与坡脚组板岩,坡脚组板岩与坡松冲组石英砂岩均为整合接触。
芦柴冲向斜盆地的基底为下泥盆统坡脚组的海相细碎屑岩,产丰富的东京动物群化石。
盆地内部芭蕉箐组岩性组合比较复杂,其沉积物可划分为三部分:下部为一套含泥质白云岩,厚12.27-37.00米;中部为一套次深水相碎屑岩,砾屑白云岩、块状硫化物和碳酸盐岩等,厚7.71-26.76米。
向斜盆地中部厚边缘薄,是一套半闭塞的深水盆地相产物;上部为似台边相的浅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厚65.17米。
反映了盆地发展的晚期已近填本补齐及沉积建造断陷盆地的沉积环境和发展特征。
2.1.2构造
矿区内以南北向构造为格架,主体构造为砚山复式背斜南端西翼的次级褶皱—芦柴冲向斜及与向斜轴向一致的一组断裂组成,这一组断层(105线以南)使
向斜的完整性、连续性受到破坏,在走向倾向上构成宽陡的破碎带;芦柴冲含银铅锌矿所在的向斜构造—断陷盆地,属于早泥盆世郁江期的南北向短期断陷盆地。
盆地宽度较小,断陷深度较大,两侧边缘同生断裂活动性较强,从而构成良好的导矿及容矿场所。
2.2含矿层特征
矿区为一不对称向斜,由于受断裂构造影响,向斜轴部不甚完整,次级褶皱发育,控制着矿体的大小、形态和规模。
矿体分布于向斜轴部两翼及轴部构造碎裂带中,并受构造和岩性的控制。
含矿层位主要为下泥盆统芭蕉箐组下段,主要含矿岩石有如下几种:
(1)粉晶-细晶白云岩,灰色,粉粒结构,块状构造。
(2)碎粉-碎裂状白云岩,灰黑-深灰色,碎裂结构。
(3)硅质岩:岩石呈灰黑色,隐晶质,块状构造。
(4)硅化含砂砾屑炭泥岩(含砂砾硅质岩),岩石呈深灰色,隐晶质结构。
2.3矿石质量
矿石物质组成:
(1)矿石矿物成份: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菱锌矿、方铅矿、白铅矿、含银黝铜矿、车轮矿、黄铜矿、铜兰、黄铁矿、异极矿等。
脉石矿物有白云岩、石英、重晶石、方解石、粘土矿物、石墨及炭质等。
(2)矿石结构构造
①矿石结构
粒状结构:多数呈它形粒状,半自形-自形晶粒状结构,如闪锌矿、方铅矿、菱锌矿、黄铁矿不均匀地嵌布于脉石矿物粒间。
交代结构:方铅矿交代闪锌矿,沿颗粒边缘相互穿切分布,方铅矿氧化后沿颗粒边缘及裂隙生成白铅矿。
闪锌矿交代黄铁矿、白云石等。
包裹结构:闪锌矿、方铅矿相互包裹,闪锌矿、方铅矿又包裹含银黝铜矿。
葡萄状、鲕状结构:由异极矿、菱锌矿及少量方解石、石英组成。
异极矿、菱锌呈半自形细小板状、放射状、球粒状集合体构成葡萄状、鲕状结构。
球
②矿石构造
浸染状构造:矿石构造以稀疏浸染状为主,少许稠密浸染状,如闪锌矿、方铅矿主要以细粒及微粒分布于脉石矿物中。
条带、条纹状构造:闪锌矿呈浸染状沿脉石矿物粒间成不规则状条纹及条带。
草莓状黄铁矿集合体构成条纹。
细网脉状构造:如方铅矿沿脉石矿物粒间及裂隙构成细网脉状。
土状、条带状构造:多显棕黑、灰、褐黄色,由菱锌矿、异极矿、粘土矿物、粉砂石英、方解石等组成。
角砾状构造:浅灰、褐黄色,外貌似如“混凝土”状。
角砾成分有白云岩、砂质泥岩等,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几毫米至几厘米,不规则菱锌矿、异极矿集合体及铁锰泥质成为上述角砾的胶结物。
2.4矿石类型
2.4.1矿石自然类型
按矿石的结构构造划分矿石自然类型为土状-粉状铅锌矿石和块状-网格状-葡萄状铅锌矿石、细脉状-浸染状铅锌矿石和条带-条纹状铅锌矿石。
土状-粉状铅锌矿石:该类矿石结构疏松,以黑色微粒状、粉状、泥状为主,少量角砾状、碎块状。
矿石普遍含锰、含银,由粘土矿物,粉砂质石英及氧化铁质等组成。
矿体主要产于残坡积层中,矿体埋深0-25米左右。
块状-网格状-葡萄状铅锌矿石:该类矿石以锌为主,Zn品位一般达30-45%,Pb品位很低,一般含量1-3%左右。
矿石外表特征清楚,呈块状、网格状及葡萄状,以褐灰-黑灰色为主,部分灰褐色、棕褐色,矿物由异极矿、菱锌矿、白铅矿等组成,矿物自形程度较高,晶体粗大,网格及孔洞中见有铁泥质物充填。
细脉状-浸染状铅锌矿石:该类矿石以铅锌为主,Zn品位一般达3-15%,Pb 品位很低,一般含量1-5%左右。
矿石外表特征清楚,呈细脉状、浸染状,以青灰-黑灰色为主,部分灰白色,矿物由方铅矿、铁闪锌矿等组成,矿物自形程度较高,局部晶体粗大。
条带-条纹状铅锌矿石:该类矿石以铅锌为主,Zn品位一般达1-5%,Pb品位很低,一般含量0.5-2%左右。
矿石外表特征清楚,呈条带、条纹状,以灰白-浅灰黄色为主,部分黑白相间色,矿物由方铅矿、铁闪锌矿等组成。
2.4.2矿石工业类型
按矿石的氧化程度划分矿石工业类型为铅锌氧化矿石和铅锌硫化矿石。
(1)铅锌氧化矿石
氧化铅锌矿石量占矿区总资源量的30.3%,Vp残坡积层氧化矿主要分布于地表残坡积层中,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分布。
V2、V3氧化矿分布于矿区向斜轴部和向斜西翼的断层破碎带或裂隙中,呈似层状及透镜状分布,矿区的氧化矿以直接出售原矿石为主。
(3)铅锌硫化矿石
硫化铅锌矿石量占矿区总资源量的69.7%,矿体主要赋存于芦柴冲向斜构造下泥盆统芭蕉箐组下段(D1b1)中的D1b1-3、D1b1-2、D1b1-1白云岩、砾屑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层位中。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
矿区的硫化矿开采后经选矿厂选后以出售铅锌精矿为主,精矿的质量标准依据各项杂质质量分数划分为四级品。
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控矿因素、矿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芦柴冲含银铅锌矿所在的断陷盆地,属于早泥盆世郁江期的南北向短期断陷盆地,盆地宽度较小,断陷深度较大,两侧边缘同生断裂活动性较强。
盆地的基底为下泥盆统坡脚组的海相细碎屑岩,盆地内沉积物有明显的侧向分异,其盆地外缘发育浅海冗地相的芭蕉箐组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砾屑白云岩、硅质岩、块状硫化物和碳酸盐岩。
芭蕉箐组下段(D1b1)地层中的三个岩性亚段是芦柴冲矿区铅锌矿的重要赋存层位,其赋存特征及变化规律是:从矿石矿物组合、粒度及矿石结构构造等特征分析,不同岩性层位中所见矿体均无明显区别;无论从纵向和垂向上铅锌矿化都不均匀;各个岩性亚段的矿体品位时而偏高,时而降低,矿体与围岩界线极不明显,只能借助基本分析成果确定。
以上特点说明,含矿岩系具多旋回韵律结构,具同生沉积(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向斜盆地中心部位,矿体厚大而不严格沿层产出,矿体延至盆地边缘即消失,呈“冲浪板”状平缓产生,这种形态特征,反映了断陷盆地对矿化空间的严格控制。
向斜盆地的同生断裂带是矿液的通道。
芦柴冲铅锌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岩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及硅化。
霏细状硅质非常普遍,含银较高。
从金属硫化物、围岩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包裹关系分析,反映了断陷盆地在沉积过程中,有含S、Fe、Pb、Zn、Ag、Ba等成矿元素的热水溶液喷流沉积及渗透交代,或充填作用发生,形成受断陷盆地及同生断裂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含银铅锌矿床。
3.2找矿标志
(1)直接找矿标志
锰帽、铁帽大量发育,重晶石普遍发育的内带及根部。
(2)间接找矿标志
海西早期的断陷盆地及同生断裂带的存在;区域化探出现Cu、Pb、Zn、Ag、Ba、As、Sb等元素复合异常或出现Pb、Zn、Ag、Ba等元素组合异常的部位。
(3)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都同时具备时,是寻找本类矿体的有利地区。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省砚山县芦柴冲铅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2009.10.
[2]云南省地矿局.云南省砚山县铅厂铅锌矿芦柴冲矿段普查地质报告[R].1994.12.
[3]云南省地矿局.1/20万文山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