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含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
动物总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繁殖。
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
2、运用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资料制作思维导图,获取和整理动物的不同的繁殖活动的信息。
3、感受到动物新生命诞生的不易;感知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领悟科学家坚持不懈对事物做细微观察的研究精神。
学情分析 :像青蛙、鸡这样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像猪、狗这样直接生出小宝宝的繁殖方式叫做胎生。
很多学生知道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本课概念的建构就是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三个挑战活动制作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前概念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感受新生命诞生的不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
重点难点 :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繁殖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春天是个美妙的季节,鸟语花香,植物们都忙着开花、传粉,繁殖后代。
这个时候动物们在忙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视频播放)2、看了这段视频,动物们在忙些什么?它们的活动与繁殖后代有什么关系吗?3、其实他们都是在为繁殖做准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动物的繁殖活动。
(ppt出示相关图片)板书:动物的繁殖活动二、挑战活动,自制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
1、今天同学们要挑战3个活动,老师要看看哪组完成得最快。
在活动前,我们一起来看下活动要求.(ppt活动要求)2、活动(一):结合手中收集的资料,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动物卡片按照动物的繁殖方式分类.并标明这样分类的原因。
最快的组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可以结合资料包进行讲解。
)3、生汇报,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分类依据。
4、活动(二):结合手中的资料,在思维导图上排列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过程。
完成好的小组来展示。
(可以结合资料包来说明)5、生展示汇报。
6、活动(三):刚才2个活动大家都完成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交流下第三个活动,卵生、胎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和反思一、引言动物的繁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和原理,对于培养他们的生物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动物繁殖教学,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掌握基本的繁殖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和热爱,并强化保护动物的意识。
2. 教学内容2.1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2 动物的繁殖器官: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3 动物的繁殖过程:受精、孕育和生育等过程。
3.1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PPT等多媒体方式展示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的结构,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效果。
3.2 观察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3 讨论和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繁殖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提出疑问和思考。
4.2 知识讲解:讲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结合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4.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观察实验,如观察鸟类的筑巢过程、观察蚕的蜕皮过程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4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的异同之处,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4.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对动物的繁殖过程和原理进行概括,激发他们对动物繁殖的进一步思考。
5.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小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动物繁殖知识的掌握情况。
5.2 能力评价: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和学术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对动物繁殖现象的解释能力。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后代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延续至关重要。
2.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本校四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接触、电视及家人朋友的教育,对部分动物的繁殖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前面对植物的种子及动物的卵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对动物的繁殖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且大量的图片及联系实际,学生兴趣浓。
三.教学重点:认识卵生和胎生两种繁殖方式。
四.教学难点:从植物迁移到动物,从动物到人,认识受精、交配过程五.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的有关动物繁殖的资料。
2、有关动物繁殖课件。
3、识别动物卵生、胎生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及活动七.板书设计:7.动物的繁殖活动繁殖方式精子产卵孵化卵生受精卵卵直接生小动物哺乳胎生八.教学反思:本课借鉴了网上的一些课件作了调整,主体现在:1、课堂紧凑性。
对一些细节的解释和描述进行了删减和概括。
改变了提问方式,更精练。
2、图片展示加入了文字配合。
用专业准确的词语描述,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科学的书面语言,有助于表达得准确到位。
(如,交尾、求偶、育雏……)3、图片的更改和播放形式的处理。
最后课题升华到对大自然的生命感悟,所以加入更多体现自然博大的图片,并在教师说话时自动播放,而不定格在某张图片。
(如,植物生长过程的快放镜头)教学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大部分对动物及人类的繁殖交配过程有困惑,所以在课堂中会表现出惊奇,害羞,哄笑等,但绝大部分孩子是很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真面教育的,遗憾的是几个班中只有个别孩子说到家长在这方面有对他们进行教育,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这方面是有多么的薄弱。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教研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3. 提高学生对动物繁殖活动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行为:占巢、求偶、交配、产卵、哺育等。
2.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
3.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
2. 讲解:介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举例说明。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学生能分析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3. 学生对动物繁殖活动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有所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和视频。
2. 参考书籍:关于动物繁殖行为的书籍。
3. 网络资源:有关动物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选择一种动物,调查其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展示分享: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调查结果,分享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策略。
3. 讨论交流:全班学生共同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差异及适应性。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动物的繁殖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 问题导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繁殖行为的意义和繁殖方式的适应性。
八、安全与环保1. 安全提示:在观察动物繁殖行为时,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接近野生动物。
2. 环保意识:教育学生保护动物的繁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九、教学延伸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新的生命”单元的最后一课。
在这一课中,通过对多种动物繁殖活动图片的观察和回忆,重点认识爬行类、两栖类等用产卵来繁殖后代的卵生方式,以及猫、狗等直接产下后代的胎生方式。
通过观察回忆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动物总能够选择适合的方式孕育新的生命,繁衍后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式。
2、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1、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2、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每组学生一张记录纸;每名同学准备一张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一、悬念引路激发兴趣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同上一节科学课。
你们对科学一定有很多了解吧!神周飞天,奥运圣火的点燃,南方的普降大雪,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学,同样,断案依然离不开科学。
这不,小鸭嘴兽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来看看。
(出示案件:动物王国召开春季运动会了。
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们按照“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的指定入口依次进入会场。
可是,从蛋里孵出来的、并且喝妈妈乳汁长大的小鸭嘴兽却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哪个入口?)师:小鸭嘴兽遇到了难题,自己究竟该进哪一会场呢?它冥思苦想也找不到答案,于是,它请来了我们人类无所不知的名侦探柯南来帮忙。
在我们的名侦探揭开谜底之前,同学们能不能先猜测一下,小鸭嘴兽应该进哪个会场呢?生:我认为它应该进卵生动物的入口。
生:我认为它应该进胎生动物的入口。
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小编整理]第一篇: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动物的繁殖活动》课堂实录与反思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课是“新的生命”单元的最后一课。
在这一课中,通过对多种动物繁殖活动图片的观察和回忆,重点认识爬行类、两栖类等用产卵来繁殖后代的卵生方式,以及猫、狗等直接产下后代的胎生方式。
通过观察回忆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动物总能够选择适合的方式孕育新的生命,繁衍后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式。
2、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1、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2、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每组学生一张记录纸;每名同学准备一张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一、悬念引路激发兴趣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同上一节科学课。
你们对科学一定有很多了解吧!神周飞天,奥运圣火的点燃,南方的普降大雪,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学,同样,断案依然离不开科学。
这不,小鸭嘴兽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来看看。
(出示案件:动物王国召开春季运动会了。
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们按照“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的指定入口依次进入会场。
可是,从蛋里孵出来的、并且喝妈妈乳汁长大的小鸭嘴兽却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哪个入口?)师:小鸭嘴兽遇到了难题,自己究竟该进哪一会场呢?它冥思苦想也找不到答案,于是,它请来了我们人类无所不知的名侦探柯南来帮忙。
在我们的名侦探揭开谜底之前,同学们能不能先猜测一下,小鸭嘴兽应该进哪个会场呢?生:我认为它应该进卵生动物的入口。
生:我认为它应该进胎生动物的入口。
师:看来啊,要断案光有猜测还不行,必须用科学的推理去验证。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科学课中的一节,属于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过程;•掌握动物的生殖器官名称和功能。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过程;•能够使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3.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过程;•生殖器官名称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利用科学语言描述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生殖的过程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准备教学媒体和素材,如幻灯片、视频等;•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2. 开始学习(1)导入新知识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开始时,先给学生展示一段有趣的视频或者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讲授新内容介绍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包括能繁殖的动物有哪些,以及它们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正确描述不同动物繁殖的方式和过程。
(3)激发学生思考利用图片、实物或者视频等教学资料,激发学生思考,出示一个场景,要求学生分别描述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然后进行讲解。
(4)合作学习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小组合作,结合教材、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学习延伸(1)活动设计利用实验、讨论等形式,延伸教学内容,进一步研究动物的繁殖和生殖器官的功能。
(2)课后作业针对单个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以达到充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作画、小论文等。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了让学生参与其中,主动探究的特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2.7《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课题动物的繁殖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3.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作为庇护后代的场所。
科学探究1.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基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
科学态度1.对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动物繁殖后代的案例。
重点 1.了解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2.了解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两大类。
难点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春天到了,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百鸟和鸣;夏天到了,池塘处处蛙声一片。
你知道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吗?(展示图片)【提示】它们是在求偶,以便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2、播放视频:动物的繁殖行为3、地球上的动物多种多样,它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
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蚕一样?回答交流观看视频思索通过动物的繁殖行为导入繁殖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讲授新课一、卵生和卵生动物1、蚕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7天左右。
它不吃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蚕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7天左右。
它不吃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提示】鸡、鳄鱼、天鹅等。
2、小结: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展示卵生动物图片)3、动物的很多活动是为繁殖做准备的。
它们要经过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过程进行繁殖活动。
4、以小鸡为例,探索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
(展示示意图)回答交流认真听了解卵生和卵生动物的科学概念,能列举熟悉的卵生动物了解卵生动物的繁殖过程5、播放小鸡孵化视频二、胎生和胎生动物1、猫或狗是怎么繁殖后代的?【提示】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