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案最全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三、抗日战争编号; 07 编写人:张国庆审定人:孙怀东【内容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1.列举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犯下的罪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2南京大屠杀;3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5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6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考点解读】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⑴九一八事变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乘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
⑵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即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之后,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 3个月内灭亡中国。
2南京大屠杀;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
11月,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杀戮,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中国妇女惨遭蹂躏。
初中历史《抗日战争》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主要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掌握抗日战争的发展阶段和最终胜利的原因。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历史影像、阅读文献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历史。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增强维护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教学难点(1)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日态度和行动。
(2)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史料分析法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录片片段,如《南京!南京!》中的部分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抗日战争。
2、知识讲解(1)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介绍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包括经济危机、军国主义思想等。
同时,分析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国内形势。
(2)抗日战争的发展阶段①局部抗战阶段:讲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等,以及东北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
②全面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开始,讲解国共合作抗日的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3)主要战役①平型关大捷:介绍战役的经过和意义,强调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②台儿庄战役:分析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突出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英勇表现。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最全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最全版】一、引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史上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次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本教案将全面介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引发深思和思辨。
二、战争背景1.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2.日本对华北、华东的侵略行动3.中国国土遭到严重侵略和破坏三、战争起因1.日本对华北的侵略行为加剧2.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和爱国热情高涨3.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与民众抗日运动的兴起四、战争进程1.中国人民的抵抗与抗战爆发a. 清华园抗日救亡学生运动的兴起b. 广州黄花岗起义c.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淞沪会战2.日本占领与中国人民游击战a. 中国军队的抵抗及主力退守重庆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与抗战根据地的建立3.重大战役与抗日胜利a.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长征与湘西会战b. 八年抗战的几个重大决战: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c. 1945年,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五、战争影响1.中华民族的意识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形成2.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赞美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六、战争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一页2.中国人民坚决的抗战精神和无私的牺牲精神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站起来提供了历史性机会七、教学方法1.问答式教学: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课堂讨论。
2.多媒体展示:运用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具体的抗战场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亲身感受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情境。
八、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伟大的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重要事件。
分析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分析。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反对战争和侵略。
二、教学内容2.1 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日本侵华的原因和动机。
分析中国当时的国情和军事实力。
2.2 抗日战争的过程讲述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和战斗。
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
2.3 抗日战争的胜利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影响和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战役。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2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的深入理解。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报告。
4.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历史资料和文献:提供给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
报告评价:学生的小组报告和成果。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步骤6.1 引入抗日战争主题通过展示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6.2 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日本侵华的原因和动机,如满洲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等。
分析中国当时的国情和军事实力,以及面临的困境。
6.3 讲述抗日战争的过程讲述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和战斗,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
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如杨靖宇、赵一曼、八路军等。
七、课堂互动7.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
(完整版)《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魏红波“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
如何体现历史的社会价值,如何铺设历史与现实对话的通途,这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关注现实、展望未来,我们对学生不能只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与其说是要教给学生知识,不如说是给学生设计了一种情境,为他们找到一条由历史切近现实进而思考未来的小径。
b5E2RGbCAP【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社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课“抗日战争”的研究课。
抗日战争是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体现.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p1EanqFDPw【学生分析】我所教授的是吉林四中实验班高一学生.学生特点是基础好,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DXDiTa9E3d【教学环境】普通教室,有投影仪、音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了解日军侵华暴行和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对日军反人类兽性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②通过对“中国强大后,应不应该用日本人曾经对待中国人的方式以牙还牙”问题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历史与现实的衔接能力;RTCrpUDGiT③通过对近代前几次反侵略战争与抗日战争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其自学、合作学习的能力;⑤通过课堂上同学间的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其参与意识和自我展示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搜集材料,提出问题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PCzVD7HxA2.课上通过教师讲述引导,学生回答、操作、陈述、比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标题: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引言概述: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日战争,为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抗击外敌入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抗日战争的起因
1.1 日本侵略中国的背景
1.2 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
1.3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抗日战争的过程
2.1 抗战初期的中国军民抵抗
2.2 抗战中期的长期抗战阶段
2.3 抗战后期的中国军队反攻胜利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
3.1 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
3.2 促进中国民族团结和抗日统一战线
3.3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
四、抗日战争的影响
4.1 深刻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4.2 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4.3 形成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精神
五、抗日战争的启示
5.1 坚持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5.2 弘扬抗战精神,维护国家安全
5.3 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总结: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抗日战争的精神,坚定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高中历史说课稿《伟大抗日战争》说课稿范例说课稿高中历史说课稿:《伟大的抗日战争》优秀说课稿范例[编辑推荐]高中历史说课稿:《伟大的抗日战争》优秀说课稿范例是__()为您整理的高考最新动态,请您详细阅读!说教材:此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是高一历史(人民版)上册专题二《近代__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__的成立这百年时间内,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__发动侵略战争,严重践踏__主权。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__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对__和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抗战开始时间的问题。
19____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__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抗战阶段:19____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__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19____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大举侵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__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
__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三、抗战特点:__抗战的最大特点是全。
全体现在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种作战方式各种正义力量的支持。
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如何体现。
其次是一场持久战;最后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__抗战的伟大体现:从抗战的历史意义分析出,国内意义:__的抗战是__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__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意义有:__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__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__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五大国,并担任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多维情境模式,围绕重点、难点及亮点精心设计问题群,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辩论纠误,达成教学目标。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和许多大屠杀惨案。
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其危害:再次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知道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历时14年。
了解和掌握中国军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面前奋起还击,并逐步团结起来,建立起坚固而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浴血奋战,直到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事实。
3、认识全民族抗战的重大意义。
4、能总结出抗日战争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1、首先,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
2、学会要学会发现问题,寻找课文的主线。
如:抗日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全民族的抗日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3、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历史的角度、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等)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侵华日军罪行史实的掌握,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立场,共同警惕日本今天新的军国主义企图重新抬头的危险。
2、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通过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原因,理解国弱受欺、主权难保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性。
4、通过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播放日本投降视频。
三、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21年14期┆125随笔《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杜其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年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然而,即使时光已经流逝70多个年头,日本侵华战争带给中国的灾难,至今无法忘却: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高达3500多万人,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600多亿美元,回眸那场浩劫之中一个个惨不忍睹的瞬间,我们期望在对历史的共同回望中,国人能懂得胜利来之不易,居安思危……那么,如今我们中学生对“抗战”这段历史的熟知程度如何呢?我们在课前对部分高中学生进行了采访,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采访视频)此外,我们通过对大量同学进行调查问卷的方式也了解到,对于这段历史,将近15%的同学已完全遗忘,高达45%的同学也只是表示了解。
因此,通过调查发现我们青年学生当中部分同学对待这段历史的认识逐渐淡忘。
另一方面,除了学生之外我们社会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逐渐发生偏离,我们来看两则新闻。
从校园观察到社会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当今社会上人们对待抗战这段历史的认识在逐渐发生偏离,这是不应该的,我相信这些事件也会让在座的同学感到伤痛。
所以,我们要学好历史,尤其是“抗战”这段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那场浩劫,进入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展示目录)生:回顾对抗战这段历史,展示课前调查成果。
二、教学过程(一)勿忘国耻,侵略之痛1.勿忘国耻,侵略之痛(播放视频)。
学生思考日本侵华日军侵华罪行及分析侵华原因。
日军侵华罪行。
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榨取中国资财;军事上,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合作探究一:回顾历史,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提示:导学案上材料进行分析)2.日本侵华原因。
历史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大陆政策既定国策和延续;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有利时机,国共内战;国际原因,英法等国绥靖政策。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引言概述: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进行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抗战斗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争进程、抗战胜利、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历史意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历史背景1.1 日本侵略的原因:详细介绍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和其对中国的侵略动机。
1.2 中国社会的动荡与抵抗:探讨中国社会在抗战前的动荡局势以及一些早期抵抗行动。
1.3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介绍1939年二战爆发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二、战争进程2.1 中国军队的抵抗:详述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抵抗行动和战略部署。
2.2 游击战争的开展:介绍中国游击队在抗战中的作用和战略意义。
2.3 重要战役的发生:列举抗战期间的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并分析其战略意义。
三、抗战胜利3.1 全国抗战的胜利:详述中国全国范围内的抗战胜利和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3.2 八年抗战的成果:探讨抗战胜利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3.3 中国在抗战中的国际地位:分析中国在抗战期间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
四、对中国的影响4.1 民族意识的觉醒:介绍抗战对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国家认同的提升。
4.2 抗战经验的积累:探讨抗战经验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战略思想的影响。
4.3 社会结构的变革:分析抗战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五、历史意义5.1 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详述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和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5.2 抗战的历史地位:探讨抗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其对中国现代史的深远影响。
5.3 抗战精神的传承:介绍抗战精神的传承和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总结: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进行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抗战斗争。
通过历史背景、战争进程、抗战胜利、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历史意义五个方面的详细阐述,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抗战精神的传承也将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列举侵华II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与能力】掌握侵华日军的罪行,归纳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通过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来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本节的大标题和四个子标题,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过程和方法。
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原则的学习方法,学生搜集和研究大量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抗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对抗战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道理。
学会一人为本,善待生命。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节的课。
教学内容包括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及其危害;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武装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是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这一段历史,可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壮举、人类战争史的奇观,它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抗战,加深对外来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的认识,充分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所具有的特别突出的意义、地位和作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有现实意义。
三、学f青分析高一学生对待历史课,虽然不重视,但是在第一学期刚刚进入一中不久,他们还是很会配合老师的。
只是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对历史知识进行理性分析思考。
因此,作为历史教师,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让那些深层的东西表象化,从形象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其形成思考的紧张,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㈠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
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㈡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归纳日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斗争在抗日救亡和
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的重要事件: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
式建立、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探讨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
㈢过程和方法
这段内容容量比较大,课时紧;但学生比较熟悉,而且今年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六十周年媒体介绍很多,所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既可提高课时效率,又能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客观、及时地评价,提高学生的
历史思维能力。
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弘扬和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的社会责
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形成、表现及其结果;
阐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的地位。
学习过程: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学习思考:日军为何侵华?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危害?中国军民的反映?
(简析:日军侵华的原因从四方面:既定国策、东方会议、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中国国内内战来述。
滔天罪行从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一系列事变、制造惨案、细菌战毒气战)和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经济上掠夺和思想上奴化)两方面述。
危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
中国军民的反映:中国军民奋起抗日。
让学生了解认识到日军的残暴本质。
)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的局部抗战)
学习思考: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爱国将领、各阶层人民如何抗日救亡斗争的(史实)、影响。
(简析:背景主要从日军的侵略民族危机的严重以及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来述。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态度主要从三个方面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通电、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去述;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主要有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的抗战,山海关爱德馨的抗战,长城沿线的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的抗战,张学良、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人民的自发抗日救亡运动有东北的抗日义勇军以及后来的抗日联军的武装抗日,工人罢工,爱国工商业者的抵制日货运动,学生的一二九运动等。
影响有两点,一是民族意识的空前
觉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二是揭开国共两党关系新的一页,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拉开。
)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学习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的标志、原因和意义
(简析:很多学不清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因此很有必要强调一下国民党中央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表示国民党接受了中共的主张。
原因主要让学生分析时代背景日军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严重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中共的倡导和努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七八抗日通电的呼吁;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抗战决策的确定。
意义彰显中国的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
2、正面战场的作战
学习思考:正面战场上有哪些重要战役、对正面战场的作战如何评价?
(简析: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大战役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正面战场的初期作战有着重要的意义:粉碎了日军的速战速决的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严重打击了日军的大规模的进攻势头,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的作用;
为中共开辟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的主力,支持了敌后的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的支持。
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的重要作战有枣宜会战,对敌后战场的抗日起了配合作用。
)
3、敌后战场的作战
学习思考:如何作战的?有何意义?两个战场的关系如何?
(简析:抗战初期主要有洛川会议制定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指导了敌后战场的抗日;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敌人的后方打击日军,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陕甘宁根据地的地位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是进行反“扫荡”、“蚕食”、“清乡”斗争;在中共领导下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发展壮大。
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中共七大
学习思考: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和意义
(简析:中共七大是在抗战形势发展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即抗日战争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形势下召开的,党的任务不仅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决策,而且为抗战胜利后指明了崭新的前途;并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思想是推进中国革命的发展的;还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七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两个革命的胜利即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两方面即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
2、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习思考: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标志和伟大意义
(简析: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国际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人民的有力支持。
伟大意义人从两方面去阐述:一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二世界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战,打击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海军,打乱其战略部署;有力支援了欧洲和亚太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
小结:由学生作小结
板书设计
原因
原因:日本侵华:步骤:局部――全面
罪行:
抗日救亡运动:
伟大的抗日战争过程: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两个战场:正面和敌后
防御
三个阶段:相持
反攻
标志:
结果:胜利原因:
意义:
知识巩固:
大显身手体验成功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
A、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B、中国东北的战略地位重要
C、欧美列强无暇东顾,蒋介石围剿红军
D、法西斯专政在日本建立
2、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A、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B、国民政府内部的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英美对日态度的变化
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4、关于抗日战争初期敌后战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的后方
B、配合了正面战场
C、打击了日军的主力
D、加速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5、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B、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D、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6、日本文部省在审定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所采取的错误态度,多次激起亚洲人民的不
满。
近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更加激起亚洲人民的不满和气愤。
近代史上,日本曾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
一是在19世纪末发动_______,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割占了________。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两起重大事件,即制造______和建立______,日本在审定历史教科书问题上的态度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靖国神社的实质是______
7、分析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有哪些?
(附参考答案:1.A 2.C 3.B 4.C 5.C 6.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台湾岛、澎湖列岛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否定日本的侵略历史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