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753.54 KB
- 文档页数:39
印兴耀教授简介印兴耀,男,1962年11月生,浙江奉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物探专业;19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无线电物理与无线电电子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教授;2000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2年11月至2013年4月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院长。
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球物理勘探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特色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负责人、山东省“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负责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化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国海上油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等刊物编委会委员。
在教学上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讲授过十几门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和一等奖2项。
指导了1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在科研方面,长期从事油气地球物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在油气藏地震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识别的研究领域形成了独有的优势和特色。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地球物理勘探实施规范标准号:AQ 2038-2012替代标准号:发布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日期:2012-12-10技术说明书编码:2013-03-01时效状态:实施日期:CAS No:现行AQ 2038-2012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地球物理勘探实施规范前言本标准第1、2、3章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包括:1)AQ 2037-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2)AQ 2038-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地球物理勘探实施规范;3)AQ 2039-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钻井实施规范;4)AQ 2040-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测录井实施规范;5)AQ 2041-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井下作业实施规范;6)AQ 2042-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陆上采油实施规范;7)AQ 2043-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陆上采气实施规范;8)AQ 2044-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海上油气生产实施规范;9)AQ 2045-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道储运实施规范;10)AQ 2046-2012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建设施工实施规范。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少林、田国发、尹洪雷、杜民、鞠义、李识宇、卞文龙、支景波、储庆、延伟。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行业地球物理勘探单位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要求。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技术职称申报办法(试行)1、申报对象:在科研、院校、企业、事业、国营、民营、学会、协会、机关、团体等单位工作的地球物理技术人员以及专业管理人员(包括在上述单位退休仍从事相关服务的地球物理工作者)均可申报由地球物理学会评审认定的地球物理专业各个级别技术职称。
2、申报范围:在地面、空中、海洋、地下(坑道和井下)运用重力法、磁法、电法、地震以及弹性波法、放射性法、声波法、地温测量法或其他地球物理方法,解决地质领域、工程领域或其他领域的科研、勘查、方法技术(包括专用仪器、数据处理及软件)研究、开发和生产等方面的科技人员。
3、申报时间:⑴可随时申报。
⑵根据申报材料内容,确定考核、面试和答辩具体时间,一般一年评审两次。
届时将发出通知。
⑶评审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评审通过者,由学会授予任职资格证书。
4、申报步骤:⑴撰写地球物理专业技术职称申请报告和个人简介(1200字以内),包括工作经历、突出业绩、自我评价、学科建议等。
⑵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以及“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申报简表”。
⑶复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获奖证书、荣誉证书、专利证书、发明证书、聘任证书、业绩证明材料等。
⑷提交主要的专业论文、技术报告、编著译著、出版书刊方面的原件或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外语与计算机考核证明复印件等。
⑸上述申报材料请用挂号信邮寄至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并缴纳评审费。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并具有很多分支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和研究对象比较宽,职称评审条件的条款很难概括全面,可采用申报条件放宽,评审标准严格掌握的办法。
本办法的最终解释权属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地球物理专业工程师职称评审条件(试行)第一条适用范围:1、本条件适用于各行业从事地球物理以及从事相关专业仪器设备等生产、科研、开发、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地球物理专业工程师应具有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能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解决在科研生产过程或综合技术管理中本专业领域常见技术问题的能力。
人员组织与保障措施根据《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号)、《关于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3号)和《关于印发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职责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180号)文件精神,该项工作人员组成由三条主线构成:第一为管理主线,由部组建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省组建省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第二为业务主线,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设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大区地调中心成立地区项目组具体协调;第三为技术主线,由业务职称单位和项目参加单位组成各专业项目组具体承担各项工作任务。
同时,为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特邀专家成立技术委员会,对项目运行各环节进行全方位指导。
第一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为统筹推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部决定成立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部领导任组长,部相关司局和地调局负责同志任成员,负责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负责总体实施方案审定、最终成果验收和成果发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办事机构设在勘查司,成员包括规划司、开发司、储量司、勘查司、地调局及其他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
承担具体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审核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组织最终成果的验收。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部的总体要求,组建省级潜力评价领导小组,成立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领导小组成员见国土资发[2007]193号文。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利用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见国土资厅发[2009]40号文。
第二节技术委员会负责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技术指南和技术要求的论证,负责项目业务指导和技术咨询,负责阶段性进展和最终成果审查。
主任:陈毓川副主任:叶天竺成员:常印佛、翟裕生、裴荣富、赵鹏大、汤中立、郑绵平、谢学锦、李裕伟、朱裕生、黄崇轲、钱大都、王世称、王保良、白万成、张金带、梅友松、倪斌、余中平、王炳铨、孙文珂、刘士毅、牟绪赞、任天祥、曾朝铭第三节项目管理办公室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以矿产资源研究所、发展研究中心、航遥中心为主要技术支撑。
第35卷第1期2021年2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 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35,No.1Feb.,2021《资源环境与工程》第五届指导委员会暨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指导委员会顾问(2人):金振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景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导委员会主任(1人):胡道银湖北省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2人):夏亚灵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杜耘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李瑞勤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杨光武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党委委员、副厅长刘侃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教授邢光福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徐振坤湖北省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马元湖北省地质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熊保成湖北省地质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易万元湖北省地质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阎忠宁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以姓氏笔画排序)王华品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牛志军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李琳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刘永生湖北省地质局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劲松湖北省地质局质量监督处处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刘奇志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群神农架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孙仁先湖北省地质局环境地质处处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陈冰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发展与对外合作处处长杨明银湖北省地质局城乡地质处处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张炜湖北省地质局发展规划处处长经济师郑忠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总工程师钟贤华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矿业权管理处处长贺晓军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清乐湖北省地质局地质勘查处处长高宏发孝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秦训松湖北省地质局财务处处长曾沂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处长蒋少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意群湖北省地质局工程地质处处长蔡俊雄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志勇湖北省地质局科技处处长薛明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一级调研员戴光忠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编辑委员会委员(63人):丁步桓鄂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王国斌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岩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正高职高级工程师王泽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总地质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方邵平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院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石长柏湖北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龙清武荆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田望学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包雄斌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冯劼东湖北省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朱燕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固废所负责人(主持工作)高级工程师刘伟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副主任刘冬勤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刘传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副院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刘红亮湖北省地质学会秘书长刘坡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院副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江振寅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湖北煤炭地质局首席专第1期《资源环境与工程》第五届指导委员会暨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33家组组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孙四权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苏昌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兼总工程师李永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处处长李成香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李建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军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涛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党委委员、副站长杨永宏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吴专湖北省地质勘查装备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吴骏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基础研究处处长吴晓煦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土壤环境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吴祥红仙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会主席汪卫国黄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张文胜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张玉明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成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陈国祥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陈金国湖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党委副书记、副队长、工会主席欧阳继胜湖北省地质局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周洪恩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周从军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副校长赵中元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查修复处处长赵克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勘察一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赵德君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胡起生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钟明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聂开红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晏鄂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光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杨青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涂秉峰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黄河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划建设处处长黄长生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黄定强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彭斌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岩土专业主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彭三国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彭艳鹏湖北省国土测绘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舒志国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曾艾平湖北省海外地质事业中心副主任兼工会主席谢代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俊刚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贵华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蔡耀军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利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谭睿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熊保成湖北省地质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潘献义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瞿声华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主编(1人):熊保成副主编(1人):孙四权。
中共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委员会关于开办第七期党校培训班的通知各基层党支部:为加强对我院学生的党性教育,促进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我院的校风学风校纪建设。
学院分党委决定举办第七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目的通过对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纲领的认识和理解,明确入党目的,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二、学习内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院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共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和党员教育及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等内容进行安排学习。
三、学习形式和时间安排1、学习采取集中授课、观看录相分组讨论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学习时间为:11月24日-11月30日四、培训对象已列为考察对象的10级、11级、12级推优通过未发展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
五、报名方法及截止日期报名以党支部为单位,按照条件要求,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报名表》,于11月23日前将参加培训人员的名单通过OA系统发送到学院学团办公室,以便及时安排学员座位和学员的成绩登记。
六、几点要求1、培训班的管理采取领队负责制,各党支部要选派一到二名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作为领队(一般应是正式党员)。
领队要参加培训的全过程,负责本支部学员的签到、课堂纪律的监督、组织小组讨论等管理工作。
参加培训的学员要按指定座位就座。
2、严格培训纪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结业 1)考试成绩不及格;(2)旷课一次;(3)请假两次或两次以上(请假必须有党支部的证明,课后请假无效);(4)考试作弊者取消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格;(5)在党校培训期间。
《杨探化探计算技术》编辑委员会学术顾问:(姓氏笔画为序)何继善於崇文贺振华赵鹏大主编:倪师军副主编:王绪本史长义阎建国编委:(姓氏笔画为序)王志王学求王绪本方慧史长义田钢白登海朱立新向运川刘财刘树才刘展刘浩军吴小平吴文鹏李亚林李#杨进杨武年余金生张建中张哨楠陈建平严良俊何展翔肖鹏飞胡天跃胡平柳建新姚姚施俊法侯遵泽倪师军唐建明廣先国阎建国曹俊兴葛良全韩志军程玖兵鲍征宇谭永杰滕彦国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双月刊,1979年创刊)第43卷第2期(总第196期)2021年3月出版COMPUTING TECHNIQUESFOR GEOPHYSICAL ANDGEOCHEMICAL EXPLORATION(Bimonthly)Sum.196Vol.43No.2Mar.2021第四十三卷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亠成都理工大学牛办单彳H: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编辑出版:《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编辑部(成都理工大学内邮编:610059电话:028-********)投稿网址:总编辑:阎建国印刷:成都市新都华兴印务有限公司国内发行:四川省报刊发行局订购处:全国各地邮局国外发行: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北京782信箱)Competent Authorities:The Education Departmentof Sichuan ProvinceSponsor: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stitute Geophysical 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Editor:Editorial Department,Computing Techniquesfor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Web:General Editor:Yan JianguoGeneral Distributor:China National PublishingIndustry Trading Corporation(P.0.Box782,Beijing,China)1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1749八并影-邮发代号:62-35国内统一刊号:CN51-1242/P厶廿夂仃国内定价.18.00元ISSN1001-1749O本刊若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编辑部联系调换,电话:(028)84078995。
第34卷第1期2020年㊀3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 34ꎬNo 1Mar.ꎬ2020«资源环境与工程»第五届编委会组建完成㊀㊀«资源环境与工程»编辑部经过酝酿㊁筹备ꎬ在保留原第四届编委会成员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重组ꎬ组建了期刊第五届编辑委员会ꎮ新的编委会吸纳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㊁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等省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ꎬ共有编委80名ꎬ来自全省44家单位ꎮ在新一届编委会的领导下ꎬ相信«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各项工作一定能再上新的台阶ꎮ同时对第四届编委会全体成员为期刊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资源环境与工程»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如下:«资源环境与工程»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㊀编委会职务分工顾㊀㊀㊀问㊀金振民主任委员㊀胡道银副主任委员㊀夏亚灵㊀熊保成㊀主㊀㊀㊀编㊀熊保成副㊀主㊀编㊀孙四权2㊀编委名单(80人)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夏亚灵㊀党组成员㊀副厅长陈㊀冰㊀科技发展与对外合作处处长钟贤华㊀矿业权管理处处长曾㊀沂㊀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处长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吴㊀骏㊀基础研究处处长湖北省地质局胡道银㊀党委书记㊁局长马㊀元㊀党委委员㊁副局长庞红艳㊀党委委员㊁副局长李㊀华㊀党委委员㊁副局长熊保成㊀党委委员㊁总工程师易万元㊀党委委员㊁副局长吴德宽㊀二级巡视员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刘永生㊀办公室主任㊀高级工程师张㊀炜㊀发展规划处处长㊀经济师秦训松㊀财务处处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刘劲松㊀质量监督处处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胡清乐㊀地质勘查处处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孙仁先㊀环境地质处处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董意群㊀工程地质处处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杨明银㊀城乡地质处处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沈顺照㊀组织人事处处长㊀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谭文专㊀院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戴光忠㊀院长㊁党委书记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孙四权㊀副院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胡正祥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祝敬明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刘㊀刚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熊继传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吴㊀军㊀站长㊁党委书记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刘㊀勇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杨世松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肖尚德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徐贵来㊀主任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吴昌雄㊀队长㊁党委书记㊀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杨波涌㊀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夏㊀彦㊀队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邵志柏㊀队长㊁党委书记㊀高级教师湖北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汪宏敏㊀队长㊁党委书记㊀经济师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周文平㊀队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胡胜华㊀队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孙祥民㊀队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彭正华㊀副队长(主持工作)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局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陈建良㊀队长㊁党委书记㊀高级工程师张㊀晴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大队袁晓路㊀队长㊁党委书记㊀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梅焱祥㊀队长㊁党委书记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熊玉祥㊀党政负责人㊀高级工程师熊采华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方金东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国土测绘院王亚毛㊀院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王劲松㊀院长㊀高级经济师陈少平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海外地质事业中心周安保㊀主任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勘查装备中心任康进㊀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吴贤亮㊀院长㊁党委书记㊀高级工程师湖北省地质学会刘红亮㊀秘书长㊀高级工程师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㊀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建威㊀资源学院院长㊀教授㊁博导蒋少涌㊀协同创新中心主任㊁校长助理㊀教授㊁博导㊀徐光黎㊀工程学院教授㊁博导㊀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晏鄂川㊀工程学院教授㊁博导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牛志军㊀副总工程师㊀研究员黄长生㊀副总工程师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彭三国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王泽华㊀总地质师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湖北煤炭地质局江振寅㊀副局长㊁总工程师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涂秉峰㊀总工程师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包雄斌㊀副总工程师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蔡耀军㊀副总工程师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赵克烈㊀勘测院劳动服务部副部长㊀高级工程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刘坡拉㊀地路处副总工程师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杨青㊀副总经理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公司潘献义㊀总经理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彭㊀斌㊀专业主任工程师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王国斌㊀岩土中心主任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黄定强㊀勘察分院院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局瞿声华㊀总工程师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秦元奎㊀副所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舒志国㊀院长㊀研究员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方邵平㊀院长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451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20年㊀。
附件1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地球物理勘探分技术委员会
(SAC/TC355/SC2)委员名单
附件2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石油地质勘探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5/SC3)委员名单
附件3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钻井工程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5/SC4)委员名单
附件4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测井分技术委员会
(SAC/TC355/SC5)委员名单
附件5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油气田开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5/SC6)委员名单
附件6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采油采气工程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5/SC7)委员名单
附件7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油气储运分技术委员会
(SAC/TC355/SC8)委员名单
附件8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石油专用管材分技术委员会
(SAC/TC355/SC9)委员名单
附件9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油气计量及分析方法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5/SC10)委
员名单
附件10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油气田节能节水分技术委员会
(SAC/TC355/SC11)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