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工作原理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16
ARP工作原理和ARP协议解码详解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中解析IPv4地址到MAC地址的协议。
它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1.ARP工作原理:1.发送端A要发送一个数据包到目的主机B,但是它只知道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不知道目的主机的MAC地址。
2.A首先在本地ARP缓存中查找目的主机B的IP地址,即查找是否有被映射的IP-MAC对记录。
如果有记录,A就可以直接获取目的主机的MAC地址。
3.如果ARP缓存中没有目的主机B的记录,A就会向本地网络中的所有主机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
4.ARP请求广播包包含源主机A的IP地址、MAC地址和目的主机B的IP地址。
5.其他主机接收到ARP请求广播后,会检查自己的IP地址是否与目的主机B的IP地址相同。
如果相同,就会发送一个ARP应答单播包给源主机A。
6.ARP应答单播包包含目的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
7.源主机A接收到ARP应答单播包后,将目的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存入本地ARP缓存,并使用该MAC地址发送数据包到目的主机B。
2.ARP协议解码详解:ARP协议的数据包由以下字段组成:-硬件类型(2字节):表示硬件地址类型,如以太网的值为1-协议类型(2字节):表示协议地址类型,如IPv4的值为0x0800。
-硬件地址长度(1字节):表示硬件地址的长度,如以太网的值为6 -协议地址长度(1字节):表示协议地址的长度,如IPv4的值为4-操作码(2字节):表示ARP请求(1)或应答(2)的类型。
-发送方MAC地址(6字节):表示发送方主机的MAC地址。
-发送方IP地址(4字节):表示发送方主机的IPv4地址。
-目的方MAC地址(6字节):表示目的方主机的MAC地址,在ARP请求中为全0。
-目的方IP地址(4字节):表示目的方主机的IPv4地址。
当主机A发送ARP请求广播时,数据包的操作码为1,发送方MAC地址为主机A的MAC地址,发送方IP地址为主机A的IPv4地址,目的方MAC地址为全0,目的方IP地址为主机B的IPv4地址。
ARP工作原理和ARP协议解码详解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种用于解决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映射关系的协议。
在电子网络中,数据通过IP地址进行传输,而以太网的数据帧则使用MAC地址进行传输。
ARP协议的作用就是通过IP地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以便在发送数据时能够正确地通过以太网传输。
ARP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请求阶段和应答阶段。
在请求阶段,当主机A想要发送数据给主机B时,首先检查本地ARP缓存中是否有主机B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如果有,则直接使用该MAC地址;如果没有,则会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上的所有主机。
这个广播包会包含主机A的IP和MAC地址,请所有收到广播包的主机回答自己的IP和MAC地址。
在应答阶段,主机B收到主机A发送的ARP请求广播后,会检查广播包中的目标IP地址是否与自己的IP地址相同。
如果相同,则会将自己的IP和MAC地址添加到ARP应答包中,并发送给主机A。
主机A收到主机B的应答后,会将主机B的IP和MAC地址添加到本地ARP缓存中。
这样,在主机A发送数据时,就可以通过ARP协议查找到主机B的MAC地址,然后将数据封装为以太网帧,以目标MAC地址为主机B的MAC地址发送出去。
需要注意的是,ARP协议是工作在网络层以太网的协议,不仅支持IPv4地址的解析,还支持IPv6地址的解析。
此外,ARP协议是基于局域网的,只能解析同一片段中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ARP协议的解码可以通过抓包工具来实现。
Wireshark是一款常用的网络抓包工具,在Wireshark中可以看到ARP协议的详细信息。
解码ARP协议的步骤如下:1. 打开Wireshark,点击开始捕获按钮,开始抓包。
2.选择要抓取的网络接口,点击开始捕获按钮。
3. 过滤ARP协议,只显示与ARP协议相关的数据包。
可以在过滤框中输入"arp",点击过滤按钮。
ARP工作原理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的协议。
它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用于解决在数据链路层上通信时,需要将目标IP地址转换为目标MAC地址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ARP的工作原理。
1. ARP的基本概念ARP是一种请求-响应协议,它通过广播方式在局域网中寻觅目标设备的MAC 地址。
每一个设备在发送数据前,都需要先获取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便将数据正确地发送到目标设备。
2. ARP的工作过程下面是ARP的工作过程,以设备A和设备B为例:步骤1:设备A需要发送数据给设备B,但它只知道设备B的IP地址,不知道MAC地址。
因此,设备A首先在自己的ARP缓存中查找是否有设备B的MAC 地址。
如果有,就直接发送数据给设备B;如果没有,就进行下一步。
步骤2:设备A发出一个ARP请求广播包,该包中包含设备A的MAC地址、IP地址和设备B的IP地址。
该广播包会被发送到局域网中的所有设备。
步骤3:局域网中的所有设备都会接收到ARP请求广播包,但惟独设备B会响应。
设备B收到ARP请求后,会将自己的MAC地址和IP地址封装在ARP响应包中发送给设备A。
步骤4:设备A接收到设备B的ARP响应包后,会将设备B的MAC地址存储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并使用该MAC地址发送数据给设备B。
3. ARP缓存ARP缓存是每一个设备中存储IP地址和对应MAC地址的表格。
当设备收到ARP响应包时,会将目标设备的IP地址和MAC地址存储在ARP缓存中,以便下次发送数据时可以直接使用。
4. ARP欺骗ARP欺骗是一种攻击手段,攻击者通过发送虚假的ARP响应包来篡改其他设备的ARP缓存,以达到中间人攻击或者网络劫持的目的。
为了防止ARP欺骗,可以使用ARP防火墙或者网络安全设备来监测和阻挠异常的ARP请求和响应。
5. ARP的优化为了提高网络性能和减少网络拥塞,ARP缓存中的条目会有一定的生存时间。
实验六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层协议,它实现了逻辑IP地址和物理网络地址的映射关系。
ARP协议主要用途是解析IP地址为MAC地址,它可以把目标主机的IP地址转换成它要发送数据帧的MAC地址。
ARP协议的主要工作原理如下:
1、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首先维护一个ARP表,ARP表中存放当前网络中所有计算机的IP地址和物理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2、任何一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前,首先需要查找自己的ARP表,如果ARP表中已经有了目标主机的IP地址的MAC地址映射,则会直接使用该MAC地址发送数据;如果ARP表中没有目标主机的IP地址的MAC地址映射,则需要向网络中的其他主机发送ARP协议报文,询问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3、当发送ARP报文的主机计算机收到目标主机的应答报文时,ARP 报文中会包含收到该报文的目标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将这些信息存放到自己的ARP表中。
4、从ARP表中找到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后,发送端计算机就可以使用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发送数据报文了。
5、接收端主机收到数据报文后,也会使用ARP协议将接收端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按照一定的格式发送到网络中,并将这种映射信息存放在自己的ARP表中。
总结而言,ARP协议的作用主要是实现逻辑IP地址和物理网络地址的映射。
ARP工作原理详解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解决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映射关系的网络协议。
在以太网等局域网中,通信设备通过MAC地址来识别和寻址。
而在互联网中,通信设备通过IP地址进行通信。
因此,当一个设备想要向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发送数据时,需要先通过ARP协议解析出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便将数据正确地传输到目标设备。
ARP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过程:ARP请求和ARP响应。
设备在发送数据之前,会首先在本地ARP缓存中查找目标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如果ARP缓存中不存在该映射关系,设备就需要发送ARP请求广播,以请求其他设备提供目标MAC地址。
而目标设备在收到ARP请求后,会向发送请求的设备发送ARP响应,将自己的MAC地址告诉请求设备。
这样,发送设备就可以将数据封装成以太网帧,通过MAC地址发送到目标设备了。
下面具体介绍ARP工作原理的过程:1.ARP请求:设备A想要向设备B发送数据,并且A知道B的IP地址,但不知道B的MAC地址。
A首先检查自己的ARP缓存中是否有B的IP-MAC映射关系。
如果没有,A就会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包含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
2.ARP响应:当设备B收到ARP请求时,会检查请求中的目标IP地址是否与自己的IP地址相匹配。
如果匹配,则会向设备A发送一个ARP响应,包含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
3.更新ARP缓存:设备A在收到设备B的ARP响应后,会将B的IP-MAC映射关系存储到自己的ARP缓存中,以便将来使用。
这样,设备A就可以通过MAC地址向设备B发送数据了。
总结一下,ARP工作原理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设备A发送ARP请求,设备B收到请求后发送ARP响应,设备A收到响应后更新ARP缓存。
通过这个过程,设备A就能够得到设备B的MAC地址,从而实现与设备B的通信。
需要注意的是,ARP请求和ARP响应都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也就是说,所有在同一局域网中的设备都能够接收到这些广播消息。
详细描述arp的工作原理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的工作原理如下:1. 主机A需要向主机B发送一个数据包,但是主机A只知道主机B的IP地址,不知道其MAC地址。
2. 主机A首先检查自己的ARP缓存中是否已经有主机B的IP 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如果有,则直接使用该MAC地址进行通信。
3. 如果ARP缓存中没有主机B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主机A会向本地局域网内广播一个ARP请求(ARP Request)数据包。
该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有发送方(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以及目标IP地址(主机B)。
4. 其他主机收到ARP请求后,首先检查接收到的目标IP地址是否与自己的IP地址相匹配。
如果匹配,表示该主机就是目标主机B,将自己的MAC地址作为响应给主机A。
5. 主机A接收到ARP响应(ARP Reply)后,更新自己的ARP缓存,将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映射。
6. 主机A现在知道主机B的MAC地址,可以使用该地址发送数据包给主机B。
7. 主机B收到来自主机A的数据包后,根据目的MAC地址判断数据包是否是发给自己的。
8. 如果是发给自己的数据包,主机B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果不是发给自己的数据包,主机B将其丢弃。
需要注意的是,ARP是一个基于链路层的协议,它为IP地址提供了与物理硬件的映射关系。
ARP请求和响应是通过广播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所有在同一个局域网中的主机都会接收到ARP请求,并根据自己的IP地址匹配来响应。
ARP缓存可以减轻ARP请求的频繁广播,提高网络性能。
同时,由于ARP 是基于局域网的,因此在不同的局域网之间需要通过路由器进行通信时,需要使用ARP的变体——Proxy ARP。
ARP协议及工作原理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它用于将IP地址映射到硬件地址(MAC地址)。
当主机需要发送数据包时,它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才能够进行通信。
ARP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
1.发送ARP请求:当主机A需要发送数据包到目标主机B时,首先会检查其本地的ARP缓存中是否存在目标主机B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如果存在,则直接使用该MAC地址进行通信。
如果不存在,则主机A会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请求所有主机来告诉它们各自的MAC地址。
2.接收ARP请求的主机响应:当其他主机接收到ARP请求广播后,它们会检查自己的IP地址是否与请求中的目标IP地址匹配。
如果匹配,则会通过单播方式将自己的MAC地址发送给主机A。
3.ARP缓存更新:当主机A收到其他主机的响应后,它会将接收到的MAC地址与目标IP地址进行绑定,并更新自己的ARP缓存。
这样,主机A就能够直接使用目标主机B的MAC地址进行通信。
4.ARP缓存的过期与更新:ARP缓存中的映射关系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当生命周期过期后,如果主机A需要再次与目标主机B进行通信,它就需要重新发送ARP请求。
此外,当网络中发生变化时(例如主机IP地址变化或者主机离线),ARP缓存中的映射关系也需要及时更新。
ARP协议的优点是简单、高效。
通过ARP协议,主机可以通过IP地址找到对应的MAC地址,从而实现网络通信。
同时,由于ARP缓存的存在,主机可以缓存已查询到的MAC地址,从而减少网络流量和减轻网络负载。
然而,ARP协议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由于ARP请求和响应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不受身份验证的限制。
因此,存在ARP欺骗(ARP Spoofing)的风险,即攻击者可以发送虚假的ARP响应来获取其他主机的通信数据。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ARP缓存中的MAC地址来验证响应的合法性。
ARP工作原理详解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在TCP/IP网络中常用的协议,它负责将一个IP地址解析为对应的MAC地址,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ARP工作原理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1.ARP请求:当一个主机需要与另一个主机通信时,它首先检查目标主机的IP地址是否在其本地网络上。
如果目标主机在本地网络上,那么源主机构建一个包含源主机MAC地址和IP地址,以及目标主机IP地址的ARP请求报文,并将其广播到本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2.ARP应答:本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会接收到ARP请求报文,但只有目标主机会响应。
目标主机检查自己的IP地址是否与ARP请求报文中的目标IP地址相同。
如果相同,目标主机会构建一个ARP应答报文,其中包含自己的MAC地址和IP地址,并将其单播回源主机。
3.ARP缓存:源主机收到目标主机的ARP应答报文后,会将目标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存储在本地的ARP缓存中,以便以后快速检索。
这样,在源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时,就可以直接使用目标主机的MAC地址,而不需要再进行ARP解析。
4.ARP缓存更新:ARP缓存中的映射关系是有限期的。
为了保证实时性,源主机会定期发送ARP请求报文,以确认目标主机的存活状态。
如果目标主机没有回复ARP请求,源主机会将其从缓存中删除。
当然,如果目标主机的IP地址发生了变化,源主机也会重新进行ARP解析,更新缓存中的映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ARP是一种无状态协议,它不对报文进行确认或重传。
因此,如果在ARP请求过程中出现丢包或冲突,通信的双方可能需要重新发送ARP请求,直到建立起正确的映射关系。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逆向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RARP)的协议,它与ARP相反,负责将一个MAC地址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
RARP在特定的场景下使用,例如无盘工作站在启动时需要通过网络获取自己的IP地址。
arp解析协议工作原理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解析协议是一种用于将IP 地址解析为物理MAC地址的网络协议。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包的发送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而ARP协议就是负责在IP 地址和MAC地址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的。
ARP解析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ARP缓存查询:当主机A要发送数据包给主机B时,首先会在自己的ARP缓存中查找是否已经存在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如果存在,则可以直接使用该MAC地址进行数据包发送。
2. ARP广播请求:如果在ARP缓存中没有找到目标主机的MAC地址映射,主机A将发送一个ARP广播请求,该请求会被发送到局域网内的所有主机。
广播请求中包含了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以及目标主机B的IP地址。
3. 目标主机响应:收到ARP广播请求的目标主机B会检查请求中的IP地址是否与自己的IP地址相符。
如果相符,主机B将发送一个ARP响应给主机A,包含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
4. ARP缓存更新:主机A收到主机B的ARP响应后,会将主机B 的IP地址和MAC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缓存中,以便下次发送数据包时直接使用。
同时,主机B也会将主机A的IP地址和MAC 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缓存中。
5. 数据包发送:在完成ARP解析后,主机A就知道了主机B的MAC地址,可以将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帧,并通过局域网发送给主机B。
需要注意的是,ARP解析协议是基于局域网的,只能在同一网络中进行。
当主机A和主机B不在同一网络中时,需要通过网关进行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主机A发送ARP请求时的目标IP地址会是网关的IP地址,网关会根据自己的ARP缓存来回复ARP响应。
ARP解析协议并没有提供安全机制,攻击者可以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来进行ARP欺骗攻击。
为了防止ARP欺骗攻击,可以使用静态ARP表、动态ARP检测等手段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ARP工作原理详解ARP是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的缩写。
它是用于解析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协议。
在以太网中,每台主机拥有唯一的MAC地址。
为了进行网络通信,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而此时只知道目标主机的IP地址,因此需要使用ARP进行地址解析。
ARP的工作原理如下:1. 当主机A想要发送数据到主机B时,首先需要确定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这时主机A会在本地缓存中查找是否存在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如果存在,则直接将数据发送到目标主机。
2. 如果在本地缓存中没有找到目标主机的MAC地址,那么主机A会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给本地网络中的所有主机,请求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该ARP请求中包含主机A的MAC地址、IP地址和目标主机的IP地址。
3. 路由器和交换机会将ARP请求广播到所有与其相连的主机。
目标主机收到ARP请求后,会向主机A发送一个ARP响应,该响应包含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
4. 主机A接收到ARP响应后,将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保存在本地ARP缓存中,并使用该MAC地址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
此时,主机A和目标主机之间便可以进行通信了。
需要注意的是,ARP请求和响应均是广播的方式发送的,这意味着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都会收到这些请求和响应。
因此,为了减少网络负载,ARP请求和响应的范围应该尽量缩小,只广播到本地网络中的主机。
此外,在网络中可能会存在ARP欺骗攻击。
ARP欺骗攻击者可以伪造自己的MAC地址,并向网络中的主机发送虚假的ARP响应,将其他主机的IP地址映射到自己的MAC地址上。
这样就可以将本应发送到其他主机的数据截获到攻击者的主机上。
为了防范ARP欺骗攻击,网络管理员可以采用诸如ARP防火墙、网络隔离等措施,保护网络安全。
总之,ARP协议是网络通信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主机快速、准确地找到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
ARP工作原理和ARP协议解码详解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将IP地址映射成物理MAC地址的协议。
它在局域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关键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ARP的工作原理和协议解码过程。
1.ARP工作原理当主机A想要和主机B进行通信时,主机A知道主机B的IP地址,但是不知道主机B的MAC地址,因为在IP数据包的链路层发送前,需要将目的IP地址转换为目的MAC地址。
此时,主机A会执行以下步骤:(1)主机A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中的所有主机,请求回应者提供其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2)所有收到该ARP请求广播的主机都会检查自己的IP地址,如果该主机的IP地址和ARP请求中的目的IP地址一致,那么它就会发送一个ARP回复包给主机A,包含自己的MAC地址。
(3)主机A收到ARP回复包后,会更新自己的ARP缓存表,将目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储在表中。
之后,主机A就可以将IP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帧发送给主机B。
2.ARP协议解码为了更好地理解ARP协议的解码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抓包分析来了解ARP数据包的结构和字段。
ARP数据包的基本结构如下:-帧头部(14字节)帧头部包含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和帧类型等信息。
-ARP头部(28字节)ARP头部包含操作码、硬件类型、协议类型、硬件地址长度、协议地址长度等信息。
-源MAC地址(6字节)发送ARP请求的主机的MAC地址。
-源IP地址(4字节)发送ARP请求的主机的IP地址。
-目的MAC地址(6字节)ARP回复包中的源MAC地址。
-目的IP地址(4字节)ARP回复包中的源IP地址。
ARP头部包含的操作码字段指示了ARP数据包的类型,常见的操作码的值有:-ARP请求(1)当主机A为了获取主机B的MAC地址而发送的广播包。
-ARP回复(2)当主机B收到ARP请求后,向主机A发送的带有MAC地址的回复包。
arp工作原理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工作原理主要是解决IP地
址和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主机需要向目标主机发送
数据时,首先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但是,主机只
能通过IP地址来发送数据,而不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这时,主机就会通过ARP协议来解析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1. 当主机A要发送数据给IP地址为B的主机时,首先在自己
的ARP缓存表中检查是否有目标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如果有,则直接使用缓存中的MAC地址进行通信。
如果没有,则执行下一步。
2. 主机A通过发送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内的所有主机,询
问有没有IP地址为B的主机。
广播帧中包含主机A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目标IP地址。
3. 其他主机收到ARP请求广播后,会检查自己的IP地址是否
与目标IP地址相同。
如果相同,则将自己的MAC地址作为
响应发送给主机A。
4. 主机A收到ARP响应后,会将目标IP地址和MAC地址的
映射关系存储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并使用目标主机的MAC地址进行通信。
5. 如果其他主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几分钟)没有收到来自主机A的数据包,则会将之前存储的映射关系从ARP缓存表
中删除。
总结来说,ARP工作原理是通过ARP请求和ARP响应来实现
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
ARP协议工作原理简介
ARP协议是以太网网络中常用的一种网络协议,它的全称是“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它的结构简单,主要作用是通过IP地址和物理地址(MAC地址)相互转换。
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步,当主机A想要发出一个数据包给主机B时,它首先发出一个ARP请求,向所
有本地网络中的主机发送,用于查询主机B的物理地址;
第二步,当主机B收到此ARP请求报文后,判断该请求报文里所要查询的IP地址是
自己的IP地址时,它会回复一个ARP应答报文,该报文里包括了主机B的物理地址;
第三步,当主机A收到主机B发来的ARP应答报文后,便可以获得主机B的物理地址,以后每次发送数据给主机B,则只需要填入它的MAC地址就可以了;
第四步,当主机A收到了它发送的数据包被主机B成功接收时,它就会发一个ARP应
答报文,表明主机A的MAC地址和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已经被网络正确记录。
总之,ARP协议是一种根据IP地址查询其MAC地址的协议,但是它主要靠广播来实现,因此根据IP查询MAC地址在局域网中开销较大,而且会影响网络效率。
但是,由于它的
简单性以及它是以太网网络的基础协议,因此依然被广泛使用于网络中。
arp欺骗的工作原理
ARP欺骗(ARP spoofing)是一种网络攻击技术,通过伪装成
网络内的其他设备,向目标设备发送虚假的ARP(地址解析
协议)响应信息,从而实现数据包的劫持和欺骗。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ARP协议: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映射。
每当设备需要通过IP地址发送数据包时,它会向本地网络内
的其他设备广播一个ARP请求,请求中包含了目标IP地址。
目标设备收到请求后会回复一个ARP响应,其中包含了自己
的MAC地址。
2. 欺骗目标设备:攻击者通过欺骗目标设备,使其将其发送的数据包发送到攻击者控制的设备。
攻击者首先监听网络中的ARP请求,并将目标IP地址映射为自己的MAC地址。
然后,攻击者会向目标设备发送一个虚假的ARP响应,告诉目标设
备说攻击者的MAC地址是目标IP地址所对应的MAC地址。
3. 劫持通信流量:目标设备接收到虚假的ARP响应后,会将
其缓存起来,并将攻击者的MAC地址与目标IP地址关联起来。
当目标设备要发送数据包时,它会发送给攻击者的MAC
地址,而不是真正的目标设备的MAC地址。
攻击者接收到数
据包后,可以选择转发给目标设备或对数据包进行篡改。
4. 中间人攻击:ARP欺骗可以用于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可以
将自己置于目标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窃取通信内容或篡改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ARP欺骗技术仅在本地网络中生效,跨子网或者在使用交换机的网络中很难实施。
此外,网络上可以使用一些防御措施来防止ARP欺骗攻击,如静态ARP缓存管理、ARP监控等。
arp协议工作原理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硬件地址(如MAC地址)。
下面是ARP 协议的工作原理:
1. 当一个主机(发送方)需要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时,它会首先检查自己的ARP缓存表(ARP缓存表记录了IP地址和对应的物理地址)。
如果缓存表中已经有该IP地址的对应物理地址,则发送方可以直接使用该物理地址进行通信。
2. 如果发送方在ARP缓存表中没有找到所需的物理地址,则会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消息到本地网络中的所有主机。
3. 接收到ARP请求消息的主机(目标方)会检查请求中包含的IP地址是否与自己的IP地址相匹配。
如果匹配,则会将自己的物理地址作为ARP响应消息发送回去。
4. 发送方收到ARP响应消息后,会将源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存储在ARP缓存表中。
同时,发送方可以根据目标主机的物理地址进行通信。
5. 当发送方需要与目标主机进行通信时,它会检查ARP缓存表中是否有该目标主机的物理地址。
如果有,则可以直接使用该物理地址进行通信。
如果没有,则需要重新进行ARP协议的请求/响应过程以获取目标主机的物理地址。
总结:ARP协议通过发送ARP请求广播消息来获取目标主机
的物理地址,然后将获取的映射关系存储在ARP缓存表中,以便进行后续的通信。
如果在ARP缓存表中找到物理地址,则可以直接使用;否则,需要重新进行ARP请求/响应过程。
这样,ARP协议实现了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功能,从而确保数据包能够准确地发送到目标主机。
网络协议之ARP协议原理及应用一、引言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的协议,它在局域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ARP协议的原理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二、ARP协议原理1. ARP工作原理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主机A要发送数据给主机B时,首先会检查自己的ARP缓存表中是否有主机B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2)如果ARP缓存表中有对应的MAC地址,则主机A直接将数据帧发送给主机B。
(3)如果ARP缓存表中没有对应的MAC地址,则主机A会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帧到局域网中的所有主机。
(4)局域网中的所有主机都会收到这个ARP请求广播帧,但只有主机B会响应。
(5)主机B收到ARP请求后,会将自己的MAC地址作为ARP响应帧发送给主机A。
(6)主机A收到ARP响应帧后,将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并将数据帧发送给主机B。
2. ARP报文格式ARP报文由以下几个字段组成:(1)硬件类型(Hardware Type):表示网络硬件的类型,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
(2)协议类型(Protocol Type):表示网络层协议的类型,如IPv4、IPv6等。
(3)硬件地址长度(Hardware Address Length):表示硬件地址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4)协议地址长度(Protocol Address Length):表示协议地址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5)操作码(Opcode):表示ARP请求或响应的类型。
(6)发送方硬件地址(Sender Hardware Address):表示发送方的MAC地址。
(7)发送方协议地址(Sender Protocol Address):表示发送方的IP地址。
(8)目标硬件地址(Target Hardware Address):表示目标主机的MAC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