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技巧2018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2
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断句技巧8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断句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断句技巧1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
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
我们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下面一些语言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断句:1.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开,如其乡人曰等。
2.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5.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应当断开,后面有时也可断开。
6.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不亦乎(不亦说乎?)、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7.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结构(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开。
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等,中间也不能断开。
8.相同词语紧相连,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说来,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点断,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等。
文言文六个断句技巧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写了什么对象(何人、何事、何物),有何性格、特点或性质、功能,有何用意或者说表达了什么感情(是喜爱、赞颂,还是憎恨、批判)。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凭借语感或基本方法将能断开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利用一些技巧集中分析难断开的部分。
01利用对话标志断句1.解析文言文常以“曰”“云”“言”为标志写人物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
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2.案例分析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0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1.解析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者、也、矣、兮、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或判断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曷、盍、胡、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文言文句子断句的方法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引言在研读文言文时,正确地断句是理解句子结构和句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一、标点断句法标点断句法是最常用的断句方法之一,通过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顿号)来划分句子结构。
1. 划分句子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将长句划分为独立的小句。
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主谓、并列、转折等。
2. 领先断句有时候,在句子的关键词或状语出现之前就可以根据上下文意义提前进行断句,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3. 逗号断句逗号通常用于分割并列词、插入语、修饰语等。
根据文言文的语法规则,适当地使用逗号进行断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语义断句法语义断句法主要依据句子的语义意义来进行断句,通过理解上下文来分析句子结构。
1. 语义破句有时候,文言文中的长句可以通过破句的方式来理解。
即将长句分成几个有明确句义的独立分句,然后再进行整体理解。
2. 平行关系断句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平行结构来表达相似的意义,通过找到句子中的平行关系并相应地断句,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三、词性断句法词性断句法主要依据句子中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来进行断句,通过理解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用法来分析句子结构。
1. 动宾关系断句动宾关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动宾结构,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2. 主谓关系断句主谓关系是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主谓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修饰关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子结构。
通过确定修饰词与被修饰词之间的关系,将长句断句为修饰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结论通过合理的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研读文言文。
以上介绍的标点断句法、语义断句法和词性断句法都是常用的断句方法,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断句方法进行研究和学习。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文言文客观题——断句断句考查的是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该考点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首次设置断句试题,估计这一考点有覆盖更多地区试题的趋势,而且难度会逐渐加大。
2016年高考中,除浙江省卷采用主观断句题型,其他高考卷都为客观选择题。
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断句时均应熟知“断句三步流程”和掌握断句标志,运用“断句抓标志析结构”的方法。
当然,对于客观选择题而言,还可以灵活运用排除法来辅助断句。
第方案熟知文言文断句流程、标志(一)文言实词标志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
名词一般为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其前后往往要断开。
2.代词——常见代词分类列表如下:类别常见代词举例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第三人称之、其、彼无指代词或、莫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二)文言虚词标志文言虚词往往是断句的标志,把握文言虚词的使用位置是断句的关键。
可作断句标志词的常见文言虚词列表如下:虚词类别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对话、引文标志曰、云、言、谓——其后一般断开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句末语气词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
常居句末,其后一般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续表虚词类别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复句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其前一般断开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三)特殊句式标志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2018年中考语文考点--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文言文阅读。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陈太丘与友/期行C.陈太丘与友期/行D.陈太丘与/友期行【答案】B【解析】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是: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一起外出。
据此,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应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B句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ACD三句都将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割裂开来,划分错误。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答案】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 文义。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句号(。
)为界断句:这是最基础的断句方法,一般情况下,在
句号处断句。
2.以问号(?)和叹号(!)为界断句:问号和叹号通常标志一个完
整的疑问句或感叹句的结束,可以根据其位置进行断句。
3.以连词为界断句:连词是连接两个句子或词组的词语,例如:“而且”、“乃至于”、“然则”等,可以根据连词的位置进行断句。
4.以感叹词或插入语为界断句:感叹词或插入语一般是独立的词语或
词组,常常用逗号与句子分隔开,例如:“哎呀!”、“不过”、“无非”等。
5.以顿号(、)为界断句:顿号用于列举词、名词、句子等,可以根
据顿号的位置断句。
6.以逗号(,)为界断句:逗号是最常见的断句标点符号,用于分隔
句子中的短语、修饰语、并列词等,在逗号处可以进行断句。
7.以书名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为界断句:书名号和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作品,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断句。
8.根据意群断句:意群是文言文中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一般由
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可以根据意群的意思和成分进行断句。
以上是文言文常见的断句方法,根据具体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断句时
应考虑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
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1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提分攻略1 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掌握断句“2步骤”(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熟悉文言文断句“5标志”]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
因此,通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解答断句题,应先通读语段,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做断句题可以抓住以下“5大标志”:标志1名词和代词给文言文断句,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分析。
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如果两个名词、代词在一起,那它们的中间一般要断开。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代词有:[应用体验]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一、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1.据顶真,进行断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确定句读。
2.据名词(或代词),进行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3.据虚词,进行断句。
“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4.据对话,进行断句。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语”、“道”、“白”、“对”、“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二、文言文翻译的四大步骤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
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1.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标在文中)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
中心题点精练十八文言断句的阅读及答题技巧文言断句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考生对本题的训练已获得了必定的收效,答题正确率有必定的提升,但仍存在着答题耗时过长、有时在最重点处断得禁止的问题。
所以,需要持续加强训练,提升解题速度,提升正确断重点处的能力。
1.用“ / ”给下边文言文中画波涛线的部分断句。
昔者贵人有疾,而天方不雨,医来治者以十数,皆莫效。
最后一人至,脉已,则以指计甲子,曰:“某夕天必雨。
”竟出,不言治疾之方。
贵人疑之,曰:“岂谓吾疾不行为邪,何言雨而不及药我也?”已而,夕果雨,贵人喜,起而行乎庭。
达旦,疾若脱去。
明天,后至之医来谒,贵人喜,且问曰:“先生前日脉疾而言雨,今得雨而果瘳,何也?”医对曰:“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药而愈邪?”若是医者,堪称得其道矣。
( 节选自方孝孺《医原》 )答案君侯之疾 / 以忧得之 / 然私计君侯忠且仁/ 所忧者民耳 / 以旱而忧 / 以雨而瘳 / 理诚然也 /何待药而愈邪参照译文最后一以前有贵人生病,天恰许久旱不雨,医生来医治的用十来数,都没有什么收效。
个医生到了,切脉完了,就用手指计算甲子,说:“某天夜晚必定下雨。
”完了出来,没有提起治病的药方。
贵人对此非常迷惑,说:“莫非是我的病医不了了吗,怎么就说下雨却不给我用药啊?”不久,夜晚果真下雨,贵人惊喜不已,起来在庭院里游走。
直到天亮,病好像好了。
次日,后到的医生来拜见,贵人高兴,而且问道:“先生头几日搭脉看病尔后说下雨,今日下雨了病果真好了,这是为何啊?”医生回答说:“君侯的病是由于忧愁而得的。
但是我私下里想君侯忠诚而且博爱,忧愁的是民生罢了。
由于旱情而忧愁,由于下雨而康复,按理本该这样,哪等用药尔后才好呢?”像这样的医生,能够说得医道了。
2.用“ / ”给下边文言文中画波涛线的部分断句。
食笋之法多端,不可以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浅析高考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文言断句题是近几年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考的题型,其考查方式均为选择题,分值为3分。
虽说分值不算高,但是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现代社会里,3分固然是比较重要的。
其实文言断句题,除了常用的排除法,结合前后语境读懂文言大意的方法之外,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或许准确掌握了这些方法,此题也可以较为轻松地拿到满分。
下面就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语文真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文言文断句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关注句中的动词和名词。
在一个句子当中,谓语往往更多是由动词充当的,当然也有形容词或者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充当,但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动词。
文言断句中,在不是省略句的情况下,动词前后是不可以断开的,必须找到动词前后的主语和宾语,即名词,断句时在主语前和宾语后断开。
如果是省略句,主语省略则可以在动词的前断开,如果是宾语省略,则可以在动词后面断开。
而从汉语语法的角度看,主语和宾语更多是由名词和代词充当,所以在文言断句中,多关注所给句子动词前后的名词和代词,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且成活率较高。
下面就近几年的全国高考真题进行分析。
1.宣帝嘉之赦而不诛(2018年全国一卷)此句中“嘉”是一个动词,“宣帝”和“之”分别做主语和宾语,可以判断在这两的词的前后断开即可。
2.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019年全国一卷)在此句中,只要抓住动词“为”(担任)、“闻”、“召置”,就可以判断出在“守、才、下”的后面断句,这三个短语的主语都是吴廷尉。
3.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2020年全国一卷)在此句中,有动词“权”,可知在“举”的后面断开;“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谓语动词是“辱”,也可以轻松正确断句。
4.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2022年全国甲卷)此句中,抓住动词“得”,他的宾语是“商于之地六百里”,所以“得”这个动词后面不能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