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的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_0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文章编号:1007-757X(2021)02-0069-0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渠志江!秦福宁!张忠蕾!李建超!任保忠(国网聊城供电公司,山东聊城252000)摘要:为了提高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变电带电检测移动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依据变电带电检测移动作业平台进行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模块化开发设计,构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移动作业平台,统计不同检测负责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检测变电站任务数,通过移动互联网利用App与现场检测人员实现远程控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采用交叉编译模块进行变电带点检测视觉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建立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资源库和数据库,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实现变电带电检测和运维管理,在Linux或Windows Server2008平台上实现系统的软件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输出稳定性较好,可靠性较强°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变电站带电检测;运维系统中图分类号:TM773文献标志码:AOperationand Maintenance System of Substation ElectrificationDetectionBasedon MobileInternetQU Zhijiang,QIN Funing,ZHANG Zhonglei,LI Jianchao,REN Baozhong(StateGridLiaochengPowerSupplyCompany!Liaocheng2520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and efficiency of live line detection mobile operation in mobile Internet environment, alivelinedetectionoperationandmaintenancesystembasedonmobileInternetisproposed/Themodulardevelopmentandde-signoftheoperationand maintenancesystemforlive-linedetectionofsubstationarecarriedoutbasedonthe mobileoperation platformforlive-linedetectionofsubstation/Thepaperconstructsamobileoperationplatformforlive-linedetectionandmain-enance system of substation in mobileInternetenvironment/ItcancountthenumberofsubstationtasYsdetectedbydi f erent inspectoss in a certain time range,and realize remote control by using App and field inspectoss through mobile internet.In the mobileInternetenvironment!thecross-compilermoduleisusedto modularize the visual system of substation live point detec-ion!andtheresourcedatabase!databaseofsubstationlivepointdetectionand maintenancesystemareestablished.Ondi f er-enthardwareplatforms!itrealizeslivedetectionandoperation managementofsubstation!andrealizesthesoftwaredesignof the system on Linux or Windows Server2008platform.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good output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Key words:mobile Internet;substation live detection;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0引言变电带电检测是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带电检测精益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通过变电带电检测的优化设计,实现对变电检测业务的全方位支撑,有效提升公司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升带电检测作业安全管控水平,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下,进行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优化设计,建立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优化控制模型,采用全过程管控的方法,提高变电带电检测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1)&研究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优化管理方法,根据应用用户和运维人员进行运维管理的交互控制,推进变电带电检测标准化管理,促进各项管理要求落实,研究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⑵&对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设计是通过变电带电检测规范性、安全性和标准化设计实现的,通过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变电带电检测规范性、安全性、标准化、工作质量和作业管控水平&本文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设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性能,得出有效性结论&1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架和功能结构分析1.1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架为了实现对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首先进行变电带电检测运维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架,基于变电“五通一i2验收、运维、检测、评价和检修五项通用管理规作者简介:渠志江(1975-),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秦福宁(1988-),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张忠蕾(1978-),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新时期“互联网+”配网运检管理模式的构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电力领域,“互联网+”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其中配网运检管理模式的构建尤为重要。
在新时期,“互联网+”配网运检管理模式的构建将会为电力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提高配网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并推动电网的智能化发展。
1. 电网现状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配网是指将变电站送来的大电流变压成用户电压并送达用户,是电力系统的末梢延伸,承担着输电、配电、功率因数补偿等重要功能。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配网运检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设备故障率高等等。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电力行业发展的瓶颈。
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是指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创新业务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
在配网运检管理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运检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配网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停电和交叉故障的发生,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在新时期下,为了满足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提高配网运检管理效能,急需构建一种全新的配网运检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应当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配网运检管理中,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监控和运维管理,推动电网的智能化发展。
1. 智能化监控新时期“互联网+”配网运检管理模式要求配网设备能够智能化监控,并实时反馈设备运行状态。
通过传感器、监测仪器等设备,实现对配网设备的实时监测,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做出相应的处理,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停电事故。
2. 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互联网+”配网运检管理模式要求实现多元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配网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化互动。
3. 智能化维护与运维管理“互联网+”配网运检管理模式要求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实现配网设备的远程维护和运维管理。
基于GIS技术的变电站智能运检管理系统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提出,变电站智能运检管理作为电力物联网中重要的一环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与全面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凭借其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和空间地理信息分析能力,在构建电力物联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为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运检管理,本文研究了基于GIS技术的变电站智能运检管理系统。
该系统在WebGIS构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层构建方式,利用Web服务器及FlexRIA控件实现了智能运检管理系统GIS信息的全方位感知。
系统物理服务器采用分布式部署的方式,有效整合了各种物理资源,提高了硬件利用效率。
关键词:智能化运检;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感知针对变电站智能化运检管理的需求,开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变电站智能运检管理系统。
该系统采用WebGIS技术作用运检管理平台的基本架构,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数据层、服务层和平台层三层系统平台的搭建。
采用Web服务器和FlexRIA控件,实现了智能运检管理系统与GIS技术的全面整合以及变电站运检管理信息的全方位感知。
在物理硬件上,采用分布式部署服务器的方式,利用DCN网络实现了Web服务器和Agent服务器的有效互联,融合了电力系统信息资源和GIS地图信息,通过全面协作的方式提高了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及系统的响应速度。
该研究对于实现变电站智能运检管理,完成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假设具有重要意义。
1系统架构基于GIS技术的变电站运检管理系统采用了WebGIS架构,除了具有常规的WebGIS平台功能之外,还满足了变电站运检的需求,整合了电力系统运维数据。
基于WebGIS技术的变电站运检平台一共包含三层系统,即数据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共享平台层。
其中,数据层是该系统的基础数据系统,由内存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以及空间数据库构成。
其包含了GIS系统所需要的地图背景图片,以及矢量缓存数据等内容。
应用服务层是连接数据库系统和用户系统的桥梁,一般由Web服务器、Agent服务器以及SGA服务器构成。
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系统应用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对电力能源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更是给予了很多关注,智能电网的概念也得到了提出与探索,各项创新技术也持续衍生,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
这标志着电力系统现代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可以实现对于各类设备的高效利用,并切实提高电力系统的生产与管理水平。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物联网在智能变电站中的有效应用始终占据着中心地位。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系统;应用1智能电网的功能需求物联网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生成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以适应新时期规模化电网运转的实际需求。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是新时代工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对传统模式的创新升级,虽然当前尚未形成明确的规范定义,但是它却代表着电力系统发展的大势所趋,尤其是其中所强调的“坚强”“智能”更是未来电力系统的基本内涵。
“坚强”聚焦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以强大的防御体系为基础,“智能”借助于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平台及大数据智能决策控制技术,实现对于各类型电压等级电力系统的有效覆盖。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部署一些精密性的感知设备,这些设备的能力贯穿感知、计算到执行的全过程,可以实现对于电力生产到输送及消费的全覆盖。
由于电力物联网系统主要采用标准化协议的通信网络,因此在信息传递及处理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且体现出了高度的集成化特征。
2总体方案设计2.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采用分布式采集方式,动态进行采集工作,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智能电能表,并在视频图像采集位置安装相应的摄像机,结合配电设备的管理和视频监控,可变运行参数,利用主机、虚拟器、存储器和网络等软件,构建“有线+无线”数据采集平台,达到对变电站电力数据全覆盖水平。
智能仪表柜的数据通过Modbus协议的无线传输方式将输变电站设备中的数据信息,传递到智能数据采集终端。
电厂检修项目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电厂检修项目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电力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电厂检修项目的背景和挑战、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目标、关键技术和案例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电厂检修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背景和挑战电厂检修项目作为电厂维护和设备更新的关键环节,其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厂的运行和发展。
然而,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存在着信息不透明、数据分散、决策滞后等问题。
对于大型电厂而言,项目庞大、流程复杂,需要协调大量人员和资源,管理难度更加突出。
因此,引入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当务之急。
2. 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目标信息化管理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提升电厂检修项目的管理水平。
具体而言,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电厂检修项目各个环节的统一监控和管理,减少人力成本和错误率。
- 提升数据透明度: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展示,使得项目相关的各方能够及时获取所需信息。
-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项目效益。
- 加强风险控制: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应对各类风险。
3. 关键技术电厂检修项目信息化管理涉及到以下关键技术的应用:-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通过传感器、仪表等设备对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管理中心。
- 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 人机交互技术: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升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 项目管理软件:通过应用软件,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协调,包括计划制定、资源配置、进度跟踪、成本控制等功能。
4. 案例应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大型电厂已经开始推行电厂检修项目信息化管理,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力配电网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电力配电网的安全与稳定性成为了重要的关注点。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效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力配电网监测与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功能和优势。
一、系统设计该智能电力配电网监测与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由以下几个主要模块组成:1.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传感器和智能电表等设备,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关键参数,并将数据上传至系统服务器。
2. 数据传输模块: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WiFi、蓝牙或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给系统服务器,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存储模块:系统服务器负责存储接收到的所有监测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和查询。
4. 数据分析模块:系统使用数据分析算法对电力设备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如设备工作状态、负荷变化趋势等。
5. 远程控制模块:系统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界面实现对具体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包括打开/关闭设备、调整电流电压等。
6. 告警管理模块: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阈值和规则,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告警信息,以便进行及时处理。
二、系统功能1.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关键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提供实时数据展示和监控功能。
2. 远程管理:通过远程操作界面,用户可以远程控制电力设备的开/关,调整电流电压等,提供便利的设备管理和控制功能。
3. 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从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取设备的工作状态、负荷变化趋势等关键信息,为电力系统的优化和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4. 告警提醒: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阈值和规则,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过载、欠压等,即时发出告警信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5. 巡检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定位技术对电力设备进行巡检管理,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提高巡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电网运维Grid Operation构建基于“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 通信技术的智能运检体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一、建设背景及内涵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正在深刻影响传统产业发展。
在运检人员数量无法同步增长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智能运检技术,提升人员素质,提高技术水平,是电网企业运检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能运检体系建设,是以“大云物移”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保障电网设备安全运行、提高运检效率效益为目标,具有本体及环境感知、主动预测预警、辅助诊断决策及集约运检管控功能,实现运检业务和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装备及平台的有机体。
其主要内涵是:设备状态全景化、数据分析自动化、生产指挥集约化、运检管理精益化。
二、建设构想安排智能运检体系建设,就是以电网运检智能化分析管控系统为平台,应用“大云物移”等新技术,全面融合运检专业多源系统数据,以智能运检九大典型技术领域为重点,以设备、通道、运维、检修和生产管理智能化为途径,全面构建智能运检体系,全面提升设备状态管控力和运检管理穿透力,大力支撑公司“一特四大”战略实施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为确保智能运检体系建设顺利开展,公司2015年编制完成智能运检技术发展规划,建设基于公司“三交四直”特高压电网的管控系统;2016年启动管控系统研发,实现PMS2.0、调度SCADA、覆冰、雷电等14套系统数据的融合分析,同年发布了《智能运检白皮书》,提出智能运检九大典型技术领域,明确了智能运检发展方向;2017年总部管控系统上线试运行,并开展省公司版本管控系统研发,编制智能运检体系建设方案;2018年完成27家省检修公司运检管控中心建设和试运行,研究和试点应用物联网、移动作业、立体巡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稳步推进配电自动化系统和供电服务指挥系统(中心)建设。
计划到2021年,公司初步建成智能运检体系,突破传统运检模式在信息获取、状态感知及人力为主作业方式等方面的困局,全面提升设备状态感知能力、主动预测预警能力、辅助诊断决策及集约运检管控能力,全面提高运检效率和效益。
电力智慧检修平台系统设计方案方案概述电力智慧检修平台系统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的一套智慧检修管理平台,旨在提高电力设备的维修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该系统可以实现设备故障自动报警、在线维修指导、远程协作等功能,提升电力设备维修的准确性和效率。
系统架构电力智慧检修平台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应用、云服务器、数据库以及智能设备等组成。
前端应用包括移动端APP和Web端,通过与云服务器通信实现线上线下数据同步和设备控制功能。
云服务器负责数据存储、计算和协调,提供各种业务接口供前端访问。
数据库用于存储设备信息、故障数据、维修记录等。
智能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云服务器连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
功能模块1. 设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电力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安装位置、参数设置等。
管理员可以通过该模块实时查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
2. 故障报警模块:通过与设备连接,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况,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将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给相关人员。
同时,该模块支持设置故障等级,方便管理员对故障进行优先级处理。
3. 维修指导模块:将设备的维修手册和操作规程导入平台,并与设备信息关联,实现在线维修指导。
维修人员可以通过APP或Web端查询具体设备的维修方法和步骤,在维修现场实时查看和操作。
4. 远程协作模块: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远程协作模块向其他专家发起求助,并实现实时语音、视频通信,实现远程指导和协作。
5. 维修记录模块:记录维修人员的操作历史、设备故障信息等,形成维修记录。
管理员可以对维修记录进行查看和统计,以便进行维修效率和质量的评估。
数据流程1. 设备数据采集:智能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
2. 数据存储和计算:云服务器接收到设备数据后,将数据存储至数据库,并进行实时计算和分析,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3. 故障报警和推送:一旦检测到设备故障,云服务器将自动生成故障报警信息,并通过短信或APP推送给相关人员。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系统智慧运维平台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于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力用户以及用电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优能360系统积极探索提供经济实用和智能化的配电管理平台及其运维模式,并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综合能源智慧管理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配电智慧运维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一)全社会用电情况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于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电力用户以及用电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统计年鉴2021》截至2020年末我国全社会用电用户数量为6.46亿个,增长7%;全社会用电设备接装容量达到95.18亿千瓦,增长19.6%;全社会用电量75214.4亿千瓦时,增长3.24%,其中88.48%为居民生活用电用户,占用电设备接装容量的39.22%,用电量为14.55%;工业用户占用户数量的2.15%,用电设备接装容量为36.79%,用电量为68.23%;第三产业用户数量为8.04%,其设备接装容量为22.27%,用电量为16.08%,其余1.32%为农业用户,设备接装容量占1.73%,用电量占1.14%[1]。
(二)配电系统运维现状配电系统作为电力供应和服务用户的重要节点,具有设施分布散、设备数量多、影响范围广、运维压力大和技术难度高等特点,目前配电系统存在缺少实时监控数据,安全管理难控制;缺少工况分析技术,安全故障难预防;缺少设备控管工具,故障告警难定位;缺少自动管理平台,人工运维难细化等“四缺”问题,尤其是人工维修和巡检存在效率低、周期长、易错漏、成本高和事故多等不足,随着电力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积极探索提供经济实用和智能化配电系统运维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和运维质量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智慧检修管理系统简介智慧检修管理系统是一款用于管理和优化工业设备检修流程的应用程序。
该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智能算法,帮助企业实现设备检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本文档将介绍该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
功能智慧检修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设备管理:管理企业的各类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类型、设备状态等。
2.检修计划:创建和维护设备检修计划,包括计划时间、检修周期、检修内容等。
3.工作任务分配:根据检修计划自动分配工作任务给相关人员。
4.在线协作:提供在线协作平台,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5.检修流程管理:监控和管理设备检修过程,确保检修流程按照计划进行。
6.故障管理:记录设备故障信息,并提供故障分析和处理建议。
7.数据分析与报表:分析设备检修数据,生成各类报表和统计图表,辅助决策和管理。
特点智慧检修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自动化:通过智能算法和自动化技术,实现设备检修的自动分配和流程控制,减少人为干预和误操作。
2.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设备检修数据,提供故障预警和优化建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灵活性:系统支持高度定制化,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业务流程进行个性化配置和扩展。
4.实时监控:系统提供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功能,可以随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和检修进度。
5.网络化:系统支持云平台部署和移动端访问,方便远程管理和信息共享。
6.安全性:系统采用多层次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使用方法以下是使用智慧检修管理系统的简要步骤:1.注册账户:使用者首先需要在系统中注册一个账户,并完成账户信息的填写。
2.登录系统: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智慧检修管理系统。
3.设备管理:在系统中创建和维护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类型、设备状态等。
4.检修计划:创建设备检修计划,包括计划时间、检修周期、检修内容等。
5.工作任务分配:系统会根据检修计划自动分配工作任务给相关人员。
基于移动互联的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
众所周知,电力设备的可靠運行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为了改善当前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的粗放低效的工作方式,研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的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检修信息、设备台账信息等的规范化管理。
该系统利用了RFID技术,加上移动设备的便携性等特点,能够大大提高整个检修管理的工作效率,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标签:移动互联;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变电站需要能承受较大的负荷,才可以维持正常运行,但是这也会导致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因此,为了保证变电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就需要开展变电检修工作,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变电站的各种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同时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变电维护部门进行有效的处理。
1系统基本结构
移动互联的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电子标签、移动终端、电脑终端和数据库。
其中,粘贴在设备上的电子标签利用的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技术,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将电子标签进行读写,达到识别目标、对应设备、数据交换的目的;移动终端设备,具有NFC功能,安装有检修信息管理APP,能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的内容,该APP通过数据库查找到相关设备完成信息的展示与修改;服务器安装MySQL数据库,与移动终端和电脑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响应移动终端和电脑终端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数据操作;电脑终端是汇总变电检修信息的终端,运维人员、管理人员均可以通过访问服务器来查询、下载相关变电站及其配套设备的运维数据,用以后续的分析、人员培养等工作。
2变电检修的重要意义
在变电进行检修过程中,供电企业要求对于工作人员和电力设备与作业环境等相关因素给予整体控制,而检修流程存在差异导致存在的风险性也具备了显著的差异。
针对变电检修风险性来说,能够使用科技技术去对变电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给予有效分析。
在变电检修具体工作过程中,准确的找出系统运行风险性是发展基础,控制和转移风险性则是当前检修所不能忽视的任务。
真对当前的情况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的分析已经成为了当前电力系统主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3系统功能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信息管理、查询系统以及生产报表4个部分组成。
其中系统管理主要包括用户注册与登录、用户密码管理以及系统退出几个模块。
信息管理由以下4个部分构成:设备信息主要包括设备型号、生产厂家,所属厂站等基本信息;问题信息主要包括巡检过程中发现的设备所存在的问题;设备报告则包括设备的相关试验报告、验收报告等;处理信息主要针对问题消除的相关信息,包括归口部门、处理期限、已处理还是未处理等信息。
查询系统则主要针对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最后,可根据需要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以便相关人员进行查看。
4应用的技术
4.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英文简称为RFID,这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在非接触的情况下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读取其中的相关数据,实现数据的交换。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多个特性,首先是适应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无视灰尘、塑料、木材等障碍物的阻隔完成读取,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下。
其次是独一性,每个无线射频识别标签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产品的身份证明。
然后是简易性,无线射频识别的读取设备和电子标签结构都比较简单,目前已经实现了智能手机上的普及。
最后是高效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速度非常快,且能够同时读取多个标签,信息数据交换效率高。
在变电站巡检工作中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巡检作业顺序、进度的实时监督,有效规避了运维人员的巡检遗漏问题,提高巡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2分布式技术
服务器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SpringCloud进行构建,数据和逻辑同时存储于两台服务器,确保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任然能够正常工作,提高了数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变电检修工作发展趋势
5.1提升变电检修硬件条件
变电检修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人员和资金,更重要的是要对政府提供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为变电检修工作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包括对变电检修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工具进行适时地更新换代,对当下的变电检修仪器的更新和改进也应该更加高质量地进行研究,提高变电检修的效率和准确率,促进变电检修工作的发展。
同时也要提高电力设备的相关条件,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性,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5.2提高变电检修工作人员水平
对变电检修的工作人员的提升,不能仅仅停留在相关技术的熟练程度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变电检修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电检修的工作人员也必须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相关部门要关注提升变电检修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国家变电检修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加强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对先进变电检修仪器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也要对变电检修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减少人力浪费。
我国变电检修工作存在着一定的人力资源浪费问题,不仅导致变电检修相关部门人员冗杂,也对变电检修部门造成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影响变电检修工作的发展。
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应对工作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设立工作目标,激发工作人员热情。
可以安排有经验的人员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促进相关技术的传承。
5.3政府逐渐重视变电检修工作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信息发展越来越迅速,政府对电力系统的相关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政府对电力系统工作的重视,使得变电检修工作迅速发展。
政府对电力系统的支持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的发展,变电检修工作也会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政府对变电检修工作的重视不仅停留在政策上,更会对变电检修工作进行资金的有力补充。
但是政府对变电检修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浪费,应合理正确使用资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
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作方式的弊端越来越突显出来。
在用技术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思想下,设计了变电站精益化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采用,将彻底整合原来变电站精益化巡检工作中的现场检查记录、信息关联以及数字化、信息发送等环节,所有工作在现场就全部完成。
同时,也使得整改时信息的获得更加方便,提高了整个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杨,陈昊.激光导航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在特高压变电站的应用[J].电力工程技术,2017(4):131-136.
[2]谢小军,吴非.变电站通信设备智能巡检系统研发与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6):106-112.
[3]李莉,张超然,刘丹,李纪成.移动APP开发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110-114.
[4]马勇,张照辉,陈光,谢天喜,龚引颖.基于云服务器的变电站启动调试全景监控系统[J].电测与仪表,2016(2):96-101.
[5]殷珉.电力行业精益化生产分析[J].上海电力,2011(2):523-528.
[6]窦浩容.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J].中国新通信,2017(4):74-75.
[7]梁芝贤,白开峰,杨储华,谢亮,唐万理.电子标签在光缆运维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