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内容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程序1. 确立辨识目标和范围:企业首先要明确辨识的目标和范围,即要确定辨识的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所涉及的部门或岗位。
2. 收集资料和信息:企业需要收集与辨识目标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内容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情况、工作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等。
3. 制定辨识方法和工具:根据辨识目标和范围,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辨识方法和工具,如安全检查表、流程图、现场观察等。
4. 进行辨识和评估:企业根据制定的辨识方法和工具,对各个部门或岗位进行辨识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5. 风险分类和等级评定:企业需要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和等级评定,即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企业的影响程度。
6. 制定控制措施:基于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及其等级,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潜在风险。
7. 实施控制措施:企业将制定的控制措施落实到实际运营中,确保危险源的风险被有效控制。
8. 风险监控和评估: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和评估方法,定期检查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危险源的风险得到持续控制。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工艺过程和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可能存在于企业的工艺过程和相关的设备设施中,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等。
2. 作业环境和条件:重大危险源可能存在于作业环境和条件中,如有害气体、噪音、震动、辐射等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3. 人为因素:重大危险源可能与员工的行为和作业方式有关,如不正确的操作方法、缺乏安全意识、疲劳驾驶等。
4. 外部风险:重大危险源可能来自于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社会安全等。
5. 安全管理措施: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内容还包括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如安全培训、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检查制度等。
重大危险源辨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尤其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处理,以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辨识方法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什么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物质、装置、设备或活动,其失控可能会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重大威胁和损害。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技术、设备、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等。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辨识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工作场所、工艺过程、设备设施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点,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 现场检查定期进行现场检查是发现和辨识重大危险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现场走访、设备检查、安全隐患排查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做好记录和整改工作。
3. 事件回顾对历史事故和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事故的原因和教训,从中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应对重大危险源的策略1. 风险管控一旦辨识出重大危险源,需要立即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设备的更新维护、工艺流程的改进优化、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等,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程度。
2.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情况,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应对流程、人员疏散方案、危险品处理方法等内容,确保在事故发生时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供执行。
3. 培训教育员工是企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识别危险源、遵守安全规程,减少事故的发生。
结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是企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对潜在风险的监测和管控,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3重大危险源辨识1.3.1重大危险源辨识有关定义和依据1、有关定义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2、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单位所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单元必须登记建档和上报备案。
本节对该生产和储存的危险物质进行分类和确认,并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该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1.3.2.1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根据GB18218-2009标准规定:(1)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危险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以GB18218-2009标准中规定的危险物质品名及其临界量来确定的。
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且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时,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3-1)式进行计算,若满足式(3-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2211≥+++nn Q q Q q Q q (3-1)式中 :n q q q ,,21——每种物质实际存在量,t ;n Q Q Q ,,21——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潜江市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公司牛磺酸事业部、环氧乙烷事业部的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的物料情况如下:原辅料:1、牛磺酸事业部: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二氯乙烷、碳酸钾、氢氧化钠、五氧化二钒、硼酸中间产物:1、牛磺酸事业部: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烯、乙醛、甲醛、二氧化碳产品:牛磺酸、亚硫酸钠、环氧乙烷副产品:1、牛磺酸事业部:硫酸钠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二醇辅助过程:氮气置换系统需用的氮气(压缩的)、仪表用空气(压缩的)、制冷过程中氟利昂R22。
其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乙二醇、甲醛、乙醛、二氧化碳、二氯乙烷、碳酸钾、五氧化二钒、硼酸。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的物质为:液氨、环氧乙烷、乙烯、二氯乙烷、液化气、乙醇、甲醛、氧气。
根据本公司特点,将公司两个生产事业部划分为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及牛磺酸事业部原料储存区三个单元。
1.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小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单元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环氧乙烷储存罐区单元该单元有:乙醇储罐2台(2370m3/台),乙烯储罐1台(3000m3/台),液化气储罐1台(200m3/台),环氧乙烷储罐2台(200m3/台)。
其中储罐装填系数均取0.85,乙醇比重0.79、乙烯比重0.61、液化气比重0.58、环氧乙烷0.87.因此,正常情况下各种物质储量为:乙醇储罐:2370×2×0.85×0.79=3180吨;乙烯储罐:3000×0.85×0.61=1555吨;液化气储罐:200×0.85×0.58=98吨;环氧乙烷储罐:200×2×0.85×0.87=295吨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大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单元危险化学品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为:乙醇、液化气、乙烯及环氧乙烷。
重大危险源分析辨识1)重大危险源辨识原则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生产场所是指“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贮存区是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规定,对港口危险货物作业涉及的危险货种进行辨识。
该公司涉及装卸、储存的危险货种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的有17 种。
2)重大危险源辨识由于装卸作业区域管线内的危险货物数量较少,远低于临界量,因此辨识的范围限于贮存场所。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见表。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表重大危险源辨识计算:q1/Q1+q2/Q2+…+q15/Q15=2300×0.8/500+5300×0.79/500+8850×0.92/1000+4600×0.88/1000+11850×0.93/1000+3 000×0.81/5000+2300×0.95/5000+2300×0.96/5000+3000×1.18/20+2300×1.07/500=218.5辨识结果: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单元内危险化学品数量进行辨识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3)重大危险源分级对于罐区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
重大危险源能量等级由高到低有一至四个等级组成,并按以下原则划分确定。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能量等级划分为:(1)达到或高于标准所列临界值的15 倍或以上;(2)达到或高于标准所列临界值的10 倍或以上、15 倍以内;(3)达到或高于标准所列临界值的5 倍或以上、10 倍以内;(4)达到标准所列临界值或高于其5 倍以下。
重大危险源辨识1.重大危险源定义及分类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其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及临界量。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和设施如下图1所示。
图1 重大危险源分类2.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其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及临界量。
根据该装置的实际情况,对热电联产装置按照生产区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对罐区按照贮存区重大危险源进行辩识。
生产场所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②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12211≥+⋅⋅⋅++nn Q q Q q Q q .........................公式(1)式中, q 1、q 2.....q n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现存量。
Q 1、Q 2.... Q n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标准,规定的辨识的依据和方法,对热电联产装置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见表1。
表1 重大危险源辨识表其中:液氨贮存罐有一定的充装系数,此液氨贮存罐的充装系数按0.52t/m3,进行估算。
重大危险源辨识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这些危险源,需要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本文将介绍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概念、目的、方法和意义。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概念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系统地检查和评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源,从而找出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等造成重大伤害或损失的因素。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加强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危险源的预警和预防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识别潜在的危险源,找出危险源所在的环节和关键点,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事故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减少事故发生后的危害。
•优化资源配置和防护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基于经验的方法通过调查和总结历史事故案例,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分析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已经发生过事故的领域,可以快速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提供一些防范措施的借鉴。
基于统计数据的方法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找出事故频发的环节和关键点,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有较为完整和准确统计数据的领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估其对安全的影响程度。
基于专家意见的方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涉及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领域,可以通过专家的判断和评估找出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基于现场勘查的方法通过对现场进行勘查和调查,观察和记录各种潜在的危险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识别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需要实地考察和观察的领域,可以直接找出危险源,并为改进措施提供现实依据。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意义•可避免事故发生后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可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内容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根据企业中存在的危险源,对其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合理辨识和管理重大危险源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程序1.确定辨识的范围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辨识的范围。
辨识的范围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行业的要求来确定,通常包括生产设备、工艺过程、化学物质、人员行为等方面。
2.收集相关资料在确定辨识的范围后,需要收集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图、设备运行记录、事故和隐患排查报告等。
通过收集这些资料,可以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运行情况和事故隐患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辨识工作提供依据。
3.识别潜在危险源在收集完相关资料后,需要进行潜在危险源的识别。
识别潜在危险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分析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状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存放方式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出企业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4.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在识别出潜在危险源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可以采用风险矩阵、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出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而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5.制定管理措施在评估出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后,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措施等。
通过制定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6.监控和改进在实施管理措施后,需要对其进行监控和改进。
监控和改进可以通过定期巡检、设备维护、培训等方式来进行。
通过监控和改进,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企业中一个重要的危险源。
对于生产设备的辨识应包括设备的安全性能、运行状态和维护情况等方面。
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设备的结构强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
2.工艺过程工艺过程是企业中产生危险源的主要环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进行详尽的阐述。
1. 引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2.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因素。
这些因素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2.1 实地调查通过对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判断其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2.2.2 统计分析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事故的共性和规律,从而识别出重大危险源。
2.2.3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评审,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3.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3.1 监控措施的制定基于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测、检测和控制等。
3.2 监控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包括传感器网络、报警系统等,实时监测危险源的状态和变化情况,确保事故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3.3 监控管理的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每个岗位和人员在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监控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监控管理制度的运行与改进4.1 监控管理制度的运行建立监控管理制度的运行机制,包括监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事故报告和分析、隐患排查等,以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持续监控和管理。
4.2 监控管理制度的改进定期对监控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制度,提高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2018)的规定,对长期或临时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
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进行辨识,当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时,该单位被视为重大危险源。
根据GB-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包括生产单元和储存单元。
生产单元是指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装置及设施,当装置及设施之间有切断阀时,以切断阀作为分割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
储存单元是指用于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储罐区以罐区防火堤为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仓库以独立的库房为界限划分为独立的单元。
临界量是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所规定的最小数量。
根据GB-2018,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指标
S=q1/Q1+q2/Q2+…+qn/Qn≥1,其中q1、q2、…、qn为每种危
险物质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
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时,如果生产单元或储存单元内只存在一种危险化学品,且其数量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该单元即被视为重大危险源。
如果生产单元或储存单元内存在多种危险化学品,根据上述指标计算S值,如果S≥1,则该单元也被视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一个系统、过程、项目或活动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以确定其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 风险矩阵分析:将潜在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通过矩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以确定重大风险源。
2.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通过系统性地分析潜在危险源的故障模式、可能的原因和影响,确定重大风险源。
3. “五为一体”法:即“为什么”、“为何要”、“为了谁”、“为了什么目的”和“为了怎样去做”这五个问题,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识别和界定重大危险源。
4. 事件树分析法:将事故或故障事件的各个可能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关键事件。
5. 逻辑树分析法: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决策路径的可能结果和潜在风险,确定可能的重大危险源。
6. 故事线分析法:通过将潜在危险源的发展过程以故事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识别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关键环节。
以上方法都可以用来辨识重大危险源,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取决于具体情况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还会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有效识别和评估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对某个系统、工艺或活动中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伤害或损失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辨识重大危险源,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人员安全和
财产安全。
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时,一般采取以下的步骤:
1. 收集信息:了解系统、工艺或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设备、物质、工艺流程等。
可以参考现有的文献、标准和法规。
2. 识别危险源:对系统、工艺或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
3. 评估风险:对每个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
事故、伤害或损失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4. 划定重大危险源: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属于重大危险源,即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伤害或损失的危险源。
5. 制定控制措施:对划定出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包括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响应措施。
6. 建立管理措施: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培训和教育、监测和检查等,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合作,
遵循科学、客观、全面的原则进行。
同时,应定期对已辨识的重大
危险源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修订和改进相关的控制措施。
注安师《案例分析》考试资料-重大危险源辨识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统一标准,规范运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其附件一为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如下:①储罐区(储罐);②库区(库);③生产场所;④压力管道;⑤锅炉;⑥压力容器;⑦煤矿(井工开采);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⑨尾矿库。
具体的申报登记范围是:
储罐区(储罐)、库区(库)、生产场所临界量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