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第次课QPSK数字调制
- 格式:ppt
- 大小:949.00 KB
- 文档页数:15
实验一QPSK 调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QPSK 的调制解调原理。
2、掌握QPSK 的软件仿真方法。
3、掌握QPSK 的硬件设计方法。
二、预习要求1、掌握QPSK 的编解码原理和方法。
2、熟悉matlab 的应用和仿真方法。
3、熟悉DSP 和FPGA 的开发方法。
三、实验原理1、QPSK 调制的工作原理多相相移键控(MPSK ),特别是四相相移键控(QPSK )是目前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中最常用的载波传输方式。
四相相移键控(QPSK )信号的正弦载波有4个可能的离散相位状态,每个载波相位携带2个二进制符号,其信号表达式为:)cos()(i c i t A t S θω+= i =1,2,3,4 0≤t ≤TsTs 为四进制符号间隔,{i θ:i=1,2,3,4}为正弦波载波的相位,有四种可能状态。
如以下矢量图所示:如图为QPSK 的相位图,QPSK 的相位为(-3π/4,-π/4,π/4,3π/4)。
对于QPSK :)sin cos cos (sin )sin()(i c i c i c i t t A t A t S θωθωθω+=+= 0≤t ≤Ts由于21cos ±=i θ 21s i n ±=i θ所以:)cos )(sin )((2)(t t Q t t I A t S c c i ωω+=21cos )(±==i t I θ21s i n )(±==i t Q θQPSK 正交调制器方框图如图所示:I图QPSK 正交调制器方框图在kTs ≤t ≤(k+1) Ts(Ts=2Tb)的区间,QPSK 产生器的输出为:⎪⎪⎪⎪⎩⎪⎪⎪⎪⎨⎧--=-+-=--+=+++=+=----11),43cos(11),4cos(11),43cos(11),4cos()(1111n n c n n c n n c n n c a a t A a a t A a a t A a a t A t s πωπωπωπω2、QPSK 的相干解调的基本工作原理 QPSK 的相干解调方框图如图所示:图QPSK 的相干解调方框图当调制信号为I =1,Q =1时,由调制原理,调制输出信号为t t t S c c i ωωcos sin )(+=,在没有噪声和延时的理想状态时,解调器的输入t t t S t r c c i ωωcos sin )()(+==,则I 检测器的输出为:t t t t t t r c c c c c ωωωωωsin cos sin sin sin )(+=t t t t c c c c ωωωω2sin 212cos 21212sin 21)2cos 1(21+-=+-=则Q 检测器的输出为:t t t t t t r c c c c c ωωωωωcos cos cos sin cos )(+=t t t t c c c c ωωωω2sin 212cos 21212sin 21)2cos 1(21++=++=用截止频率小于2c ω的低通滤波器对I 检测器的输出滤波后得到1/2,即为逻辑1;对Q 检测器的输出滤波后得到1/2,即为逻辑1。
QPSK 调制: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QPSK 是在M=4时的调相技术,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31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则需要把二进制数据变换为四进制数据,这就是说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QPSK 中每次调制可传输2个信息比特,这些信息比特是通过载波的四种相位来传递的。
解调器根据星座图及接收到的载波信号的相位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比特。
以π/4 QPSK 信号来分析,由相位图可以看出:当输入的数字信息为“11”码元时,输出已调载波⎪⎭⎫ ⎝⎛+4ππ2cos c t f A (2-1)当输入的数字信息为“01”码元时,输出已调载波⎪⎭⎫ ⎝⎛+43ππ2cos c t f A (2-2)当输入的数字信息为“00”码元时,输出已调载波⎪⎭⎫ ⎝⎛+45ππ2cos c t f A (2-3) 当输入的数字信息为“10”码元时,输出已调载波⎪⎭⎫ ⎝⎛+47ππ2cos c t f A (2-4) QPSK 调制框图如下:图2-2 QPSK 调制框图其中串并转换模块是将码元序列进行I/Q 分离,转换规则可以设定为奇数位为I ,偶数位为Q 。
例::I 路:11010;Q 路:01001电平转换模块是将1转换成幅度为A 的电平,0转换成幅度为-A 的电平。
如此,输入00则)452cos(2)2sin()2cos(ππππ+=+-=t f A t f A t f A QPSK cc c , 输入11,则)42cos(2)2sin()2cos(ππππ+=-=t f A t f A t f A QPSK c c c ,等等。
四相相移键控信号简称“QPSK”。
它分为绝对相移和相对相移两种。
由于绝对移相方式存在相位模糊问题,所以在实际中主要采用相对移相方式QDPSK。
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中,成为现代通信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调制解调方式。
QPSK是英文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的缩略语简称,意为正交相移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
在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中QPSK四相移键控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卫星数字信号调制方式,它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较强的抗干扰性、在电路上实现也较为简单。
相关:在HFC网络架构中,从用户线缆调制解调器发往上行通道的数据采用QPSK方式调制,并用TDMA方式复用到上行通道。
相关: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卫星(大锅)输出的就是QPSK信号。
QPSK是英文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的缩略语简称,意为正交相移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
四相相移键控信号简称“QPSK”。
它分为绝对相移和相对相移两种。
[编辑本段]QPSK-简介QPSK调制示意图偏移四相相移键控信号简称“O-QPSK”。
全称为offset QPSK,也就是相对移相方式O QPSK。
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中,成为现代通信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调制解调方式。
在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中QPSK四相移键控是最常用的一种卫星数字信号调制方式,它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较强的抗干扰性、在电路上实现也较为简单。
[编辑本段]QPSK-原理qpsk 原理QPSK数字解调包括:模数转换、抽取或插值、匹配滤波、时钟和载波恢复等。
在实际的调谐解调电路中,采用的是非相干载波解调,本振信号与发射端的载波信号存在频率偏差和相位抖动,因而解调出来的模拟I、Q基带信号是带有载波误差的信号。
这样的模拟基带信号即使采用定时准确的时钟进行取样判决,得到的数字信号也不是原来发射端的调制信号,误差的积累将导致抽样判决后的误码率增大,因此数字QPSK解调电路要对载波误差进行补偿,减少非相干载波解调带来的影响。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信息学院通信教研部目录实验五、QPSK调制系统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QPSK)调制系统的原理及在通信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2.掌握(QPSK)调制系统模型的构建技术。
3.掌握(QPSK)调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4.深入理解、分析、掌握二进制相移键控(QPSK)调制系统各模块间参数的设置及相互间的关联与影响。
5.能够按不同用户的技术指标需求,进行(QPSK)调制系统的设计。
6.掌握(QPSK)调制系统的测试方法。
7.掌握对(QPSK)调制系统的相关参数、信号时域波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8.对比原始发送数据信号经调制系统后产生的QPSK时域信号波形。
二、实验仪器(软/硬件环境及所需元器件模块)1.PC机一台2. 安捷伦科技EESof软件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 –2005A3.计算机操作系统:Win 2000, Win XP, HP Unix11.0, Sun Unix 5.8 等4.元器件模块:(1)正弦波发生器、余弦波发生器各一个。
Sinusoid正弦波信号发生器(Sinusoid signal generator)Phase=90.0时正弦波发生器会变成余弦波发生器。
;(2)Data数字序列信号发生器(Data generator);(3)信号类型转换器(Signal Converters):TimedToFloat信号类型转换器、FloatToTimed信号类型转换器;(4)TimedSink信号接收器(Timed Data Collector);(5) IQ时序信号分离器件“元件名”为SymbolSplitter,(6) SpectrumAnalyzer频谱分析仪(Spectrum analyzer);(7) DF数据流控制器(Data Flow Controller);(8) Mpy2乘法器(2-Input Multiplier);(9) VAR变量和方程式模块(器件)(Variables and Equations Component)。
QPSK系统的原理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QPSK是在M=4时的调相技术,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则需要把二进制数据变换为四进制数据,这就是说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QPSK中每次调制可传输2个信息比特,这些信息比特是通过载波的四种相位来传递的。
解调器根据星座图及接收到的载波信号的相位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比特。
在QPSK体制中,由其矢量图(图1)可以看出,错误判决是由于信号矢量的相位因噪声而发生偏离造成的。
例如,设发送矢量的相位为45°,它代表基带信号码元“11”,若因噪声的影响使接收矢量的相位变成135°,则将错判为“01”。
当不同发送矢量以等概率出现时,合理的判决门限应该设定在和相邻矢量等距离的位置。
在图中对于矢量“11”来说,判决门限应该设在0°和90°。
当发送“11”时,接收信号矢量的相位若超出这一范围(图中阴影区),则将发生错判。
对实验结果的简单分析和说明,B点信号的星座图映射,00、01、10、11组合分别映射成-1-j,-1+j,1-j,1+j。
C 点信号的星座图映射,它是加入噪声后的映射结果,由图中可以看出加入噪声后大致以-1-j,-1+j,1-j,1+j 为中心形成了近似圆的图像,少部分点偏离比较严重,产生了误差。
02468101210-510-410-310-210-1100信噪比/dB 概率PQPSK 仿真误码率QPSK 理论误码率QPSK 仿真误比特率QPSK 理论误比特率由图可见QPSK 仿真误码率曲线和理论误码率曲线重合在一起,QPSK 仿真误比特率曲线和理论误比特率曲线也重合在一起,误码率约是误比特率的两倍,说明实验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qpsk调制解调原理QPSK调制解调原理。
QPSK是一种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它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QPSK调制技术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同时也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解调。
本文将介绍QPSK调制解调的原理及其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
QPSK调制是一种相位调制技术,它将输入的数字比特流分成两路,分别对应正弦和余弦信号。
在QPSK调制中,每两个相邻的比特被映射为一个复数符号,然后通过改变相位来表示不同的符号。
QPSK调制可以将两路正交的载波信号进行相位调制,从而实现对数字信号的调制。
相比于BPSK调制,QPSK调制可以在相同的带宽内传输两倍的数据,因此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QPSK调制的原理是基于正交载波的调制技术,它将两路正交的基带信号分别调制到正弦和余弦载波上,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QPSK信号。
QPSK信号可以表示为:s(t) = I(t)cos(2πfct) Q(t)sin(2πfct)。
其中,I(t)和Q(t)分别代表两路正交的基带信号,fc代表载波频率。
QPSK信号的频谱特性使得它在有限的带宽内可以传输更多的数据,因此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QPSK解调的原理是将接收到的QPSK信号分别与正弦和余弦信号相乘,然后对它们进行滤波和采样得到接收到的数字比特流。
QPSK解调可以通过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种方式实现。
相干解调是利用已知的载波相位来解调QPSK信号,而非相干解调则是直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
相干解调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但需要接收到已知的载波相位信息;非相干解调则不需要已知的载波相位信息,但性能相对较差。
QPSK调制解调技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QPSK调制可以通过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来提高信道容量;在有线通信系统中,QPSK调制可以提高传输速率和降低误码率。
因此,QPSK调制解调技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qpsk调制解调
QPSK调制解调是一种数字通信中的技术。
它使用四相移相调制(QPSK)技术将信号加入或从携带信号中抽取出来,从而模拟地传输数据。
由于数字通信系统要求高带宽,QPSK调制解调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率传输。
QPSK调制解调技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数字通信应用中。
它是一种码制,即使用不同的二进制编码组合来表示信号。
这种方法使用户可以在较小的带宽范围内传输较大的数据空间。
QPSK调制和解调的过程由两个主要步骤组成,即调制和解调。
首先,进行调制,这意味着把数据和控制信号等信号转换成数字形式(例如二进制),然后生成携带信号。
这种信号用于模拟传输,也就是把数据以某种形式传输到另一端。
接下来,执行解调过程,将携带信号转换成原始信号,并将其重新组合成数据。
QPSK调制解调技术有一些显著优点,例如较小混叠,更大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更好的带宽性能等。
它可以用来传输大量数据,并且数据传输的精确度也很高。
另外,这项技术的实现比较简单,成本也比较低,因此受到了许多用户的欢迎。
QPSK调制解调技术是当今数字通信技术的一大组成部分,它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并且成本也比较低。
通过其易于实现的特点,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种电信应用中。
QPSK IQ调制1. 介绍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是一种常见的数字调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它利用相位和幅度的变化来传输数字信息。
在QPSK调制中,每个符号代表两个比特,通过改变正弦波的相位和幅度来表示不同的数字。
IQ调制(In-phase and Quadrature Modulation)是一种基于正交载波的调制技术。
它将原始信号分成两个互相正交的信号,分别代表实部和虚部,然后通过改变这两个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传输数字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QPSK IQ调制的原理、应用以及与其相关的关键概念。
2. QPSK调制原理QPSK调制利用两个正交载波进行信号传输,每个载波分别代表一个比特。
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和幅度来表示不同的数字信息。
2.1 符号映射QPSK将每两个连续比特映射为一个复数符号,共有四种可能的符号:00、01、10、11。
这四种符号可以通过不同组合方式映射到载波上。
2.2 符号映射示意图下图展示了QPSK调制的符号映射示意图:10 11| |____|____ ____|____-1 | +1 | -1 | +1 || | | |00 01 10 112.3 调制过程QPSK调制过程如下:1.将输入的比特流分为连续的比特对。
2.每个比特对通过符号映射得到一个复数符号。
3.将复数符号分为实部和虚部,分别代表两个正交载波。
4.改变正交载波的相位和幅度来表示不同的数字信息。
3. IQ调制原理IQ调制是一种基于正交载波的调制技术,它将原始信号分成两个互相正交的信号,分别代表实部和虚部。
3.1 符号映射IQ调制将每个符号映射为一个复数,其中实部代表I(In-phase)信号,虚部代表Q(Quadrature)信号。
3.2 符号映射示意图下图展示了IQ调制的符号映射示意图:Q|_______|_______-1 | +1|________|_______-1 | +1|I3.3 调制过程IQ调制过程如下:1.将输入的数字信号分为连续的符号。
QPSK调制原理
1、QPSI调制原理
QPSK又叫四相绝对相移调制,QPSK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来表征数字信息。
由于每一种载波相位代表两个比特信息,故每个四进制码元又被称为双比特码元。
我们把组成双比特码元的前一信息比特用a代表,后一信息比特用b代表。
双比特码元中两个信息比特ab通常是按格雷码排列的,它与载波相位的关系如表所示,矢量关系如图所示。
图(a)表示A方式时QPSK言号矢量图,图(b)表示B方式时QPSK!号的矢量图。
由于正弦和余弦的互补特性,对于载波相位的四种取值,在A方式中:45°、135°、225°、315°,则数据*、Q k通过处理后输出的成形波形幅度有两种取值士. 2/2 ;B方式中:0°、90°、180°、270°,则数据、Q k 通过处理后输出的成形波形幅度有三种取值士1、0。
表双比特码元与载波相位关系
(0,1) (1,1) (1,0) 4
图QPSK信号的矢量图
2、QPSK军调原理
由于QPSI可以看作是两个正交2PSK言号的合成,故它可以采用与2PSK信号类似的解调方法进行解调,即由两个2PSK信号相干解调器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解调原理框图图QPSK
(1,1)・
1(0,1)
(b)
” (0,0)
参考相位0°
(a)
双比特码元载波相位。
一、实验目的1.掌握二相BPSK(DPSK)调制解调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
2.了解载频信号的产生方法。
3.掌握二相绝对码与相对码的码变换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分析1、QPSK的调制基带信号(CH1通道)和调制信号(CH2通道)分析:由波形图可以看出当相邻的码元之间发生跳变时,经调制后的相位发生改变NRZ-I(CH1通道)、NRZ-Q(CH1通道)(1)分析:NRZ-I和NRZ-Q的时域图,可以看出来I路和Q路是同相正交关系。
NRZ-I(CH1通道)与时钟脉冲信号(CH2通道)分析:二者都是基带信号PN15与时钟信号进行串并变换后的波形,其波形一样,但是有一定的延时。
根据测量一个“1”变为原来的两个1被展宽。
频率降低了2倍,则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
QPSK的星座图:分析:(1)星座图中,点到原点的距离代表的物理含义是:这个点对应信号的能量,离原点越远,意味着此信号能量越大。
(2)相邻两个点的距离称为欧氏距离,表示的是这种调制所具有的的抗噪声性能,欧氏距离越大,抗噪声性能越好。
星座图里的点表示的是一种调制里可以判决的各种情况。
比如一个简单的PSK来说,就2种判决,相位相差180度,两个点可以一个在正半轴,一个在负半轴。
如果在星座图中,各个点离得越远,就是说明误判的可能性会变小。
(3)可以看出是QPSK是四相相移键控,也常被称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其每个码元含有2b的信息。
2、DPSK的调制及解调基带信号(CH1通道)和调制信号(CH2通道)DPSK的星座图:基带信号(CH1通道)、NRZ-I(CH1通道)分析:相对于基带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的波形与基带信号一致,一个“1”变为原来的两个1被展宽。
频率降低了2倍,则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
四、实验思考题1、QPSK调制解调实验,注意原理框图,对比2PSK。
比如实验中PN15是32KHz时钟产生的NRZ,经过串并变换以后是多少频率?经过的是什么调制,占用的带宽又是多大?解调时载波同步、位同步怎么实现?答:(1)2DPSK相干解调原理与2PSK相干解调原理相似,只是在抽样判决后加了码反变换器,使回复的相对码,再通过码反变换器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输出的绝对码不会发生任何倒置现象,从而解决载波相位模糊问题。
qpsk调制解调
QPSK调制解调是指在无线通信中应用的一种调技术,也叫作四相
移相 keying(QPSK)。
QPSK是具有相同带宽的其他数字调制技术的改
进版本之一。
它的特点是使用双极平衡阶段调制,同时发出四个相位
状态:00,01,11和10。
QPSK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信号性能,同时减
少射频功率的消耗。
在QPSK调制中,每个符号代表2bits,比如发送码 0110,则表示
两个符号,分别对应00和11,即:00 11,此时输出调制信号将位于
45度和135度位置上。
比特流中每个符号都会被调制,用sin和cos
波形表示原始信号。
QPSK调制解调的过程包括调制和解调两个步骤。
调制步骤是将每
个符号(00或11)映射到特定的位置上,通常是45度和135度;接着,将原始信号映射到新的位置上以产生调制信号。
解调步骤是反过来,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映射回原始位置,解调后可得到原始比特流。
QPSK调制解调的另一个优势是它在信号传输和处理方面占用较少
的带宽资源。
它通过4倍时间复用将比特流进行压缩,使得比特流可
以更容易地被传输和处理。
另外,QPSK还具有灵活的抗干扰特性,可
以有效抵抗传输噪声,大大提高了信号质量。
总之,QPSK调制解调是一种应用于无线通信的高效率数字调制技术。
它以双极平衡阶段引入四个相位状态进行调制,每个状态分别表
示00,01,11和10。
QPSK能够提高信号性能,有效抵御干扰,同时
节省带宽资源,是一种非常具有经济效益的数字调制技术。
qpsk调制解调
QPSK调制解调是一种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中的数字调制技术。
它
可以实现以较低的功率比,传输等效于较高调制级别时使用比特率时
所需要的比特率。
QPSK调制主要由调制器和解调器组成,其中调制器
将输入的数据进行转换,然后用于传播信号,而解调器的作用则是将
接收的信号还原成原始的数据。
QPSK调制由信号调制编码(QAM)发展而来,它将输入的比特数据
分为两部分,即I(in-phase)和Q(quardrature),把它们分别用
正弦和余弦波作为载波,再将这两个载波相互偏移90度,这样就形成
了正交信号。
因此,QPSK调制将比特数据以二进制0/1配对来表示,
而每一对比特又代表四个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四种不同状态下的比特
调制。
QPSK调制技术由调制器和解调器组成,其中调制器负责将输入的
信号进行处理,然后以二进制0/1表示,每一组比特中又包含两个比特,即I/Q比特,随后调制器将I/Q比特分别与正弦和余弦波进行相
位调制,然后将这两个载波相互偏移90度,这样就形成一个新的信号,它就是QPSK调制的输出信号,最后发送到通信系统中。
此外,解调器则是接收端,它的作用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将输入信号中的正弦和余弦波进行相量化,再将结果比特还原成原始
的I/Q比特码,最后把码再放回到输入的状态,也就得到了原始的数据。
QPSK调制解调技术具有良好的数字信号处理性能、低功耗、高效率、调制和解调处理都比较灵活,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并且与其他
调制技术相比,其信噪比也比较高,这使得QPSK调制解调技术在无线
通信中得以广泛使用。
一、QPSK信号的调制解调一、题目要求利用matlab软件设计并仿真下面的无线通信系统要求:1、输入信号为比特流形式,比特速率通常为100kbps数量级。
2、载波频率自定。
通常为MHz数量级。
3、信道为多径信道(仿真中2径即可),信道中噪声为加性高斯白噪声。
4、信噪比自行设定。
5、画出图中各点波形。
6、画出系统误码率与接收端信噪比SNR的关系(蒙特卡洛仿真)。
7、在给定信噪比的情况下,分析多径延时大小对系统性能有没有影响?画出系统误码率与多径时延大小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思路1、利用matlab随机函数产生随机0、1的数字信号,频率为100kbps,变成极性码,把得到的数字信号分成两路进行正交调制。
2、载波频率选择为1Mhz,进行调制,即每个码元由10个正弦波调制,每个码元选取100个点表示,即抽样频率为10Mhz。
3、相乘调制后得到的两路信号相加得到的信号,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4、在无线信道中会有高斯白噪声和信号的多径(仿真中2径)时延产生影响。
5、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进行带通滤波,采用巴特沃斯滤波器,将带外噪声滤掉。
6、对信号进行解调,分别乘以cos和sin两路本地载波,得到的结果用低通滤波器滤波,得到解调的信号。
7、对解调得到的信号判决,大于零为+1,小于零为-1,传给信宿。
8、对比判决后的信号和原始极性码,求出误码率。
9、改变在无线信道中加入的高斯白噪声和信号的信噪比,从-19dB到10Db,分别对应的误码率,画出曲线。
10、改变多径(二径)时延,从一个dt到20dt,分别对应的误码率,画出曲线。
三、模块设计1、发送端产生1000个随机0、1数字信号,并按照奇偶分成两路,a 点波形%%%%%%%%%%%%%%%%%% 朱尤祥 09通信三班 090610131 %%%%%%%%%%%%%%%%%%%%f=100000,信号频率100kbps;fc=1000000 ;载频1Mhzclear allnum=1000 ;%取num个抽样点n=100 ;%每个间隔取n个点,来恢复波形和延时f=100000 ;fc=1000000 ;dt=1/f/n ;%时间间隔即为每个码元宽度除以nt=0 :dt (1/f*num-dt) ;%总码元时间N=length(t) ;%长度t1=0 :dt (1/f*num/2-dt) ;%串并转换,时间减半m=1 ;%延时t2=0 :dt (1/f*num/2+(m-1)*dt) ;%串并之后,延时mfor recycle=1 :10data=randint(1,num,2) ;%num个抽样点datanrz=data.*2-1 ;%变成极性码%串并转换,将奇偶位分开idata=datanrz(1:2(num-1));%奇qdata=datanrz(2:2:num);%偶ich=zeros(1,num*n/2); %初始化波形信号for i=1:num/2ich((i-1)*n+1:i*n)=idata(i);endfigure(1)subplot(121)plot(t1,ich);axis([0,1/f*num/2,-1.5,1.5]);title(‘数字信源的一路信号,奇数’);for ii=1:N/2a(ii)=cos(2*pi*fc*t(ii));endidata1=ich.*a; %奇数位的抽样值与cos函数相乘得到其中的一路信号qch=zeros(1,num*n/2); for j=1:num/2qch((j-1)*n+1:j*n)=qdata(j); endsubplot(122)plot(t1,qch);axis([0,1/f*num/2,-1.5,1.5]);title(‘数字信源的另一路信号,偶数’); for jj=1:N/2b(jj)=sin(2*pi*fc*t(jj)) ; endqdata1=qch.*b ;%偶数位的抽样值与sin 函数相乘得到其中的另一路信号1x 10-3数字信源的一路信号,奇数x 10-3数字信源的另一路信号,偶数2、 载波频率为1Mhz ,为b 点的波形(放大后)figure(2)carrier=cos(2*pi*fc*t1) ;plot(t1,carrier) ;title(‘fc=1Mhz 的载波’) ;2fc=1Mhz的载波x 10-43、将两路信号相加,得到发送端发送的信号,即c点波形(放大后) s=idata1+qdata1 ;%将奇偶相加figure(3)plot(t1,s),title(‘调制信号,即是两路合并发送的信号’)3调制信号,即是两路合并发送的信号x 10-44、在信道中加入了高斯白噪声和由于二径时延信号的合成,直射波的幅度取0.7,反射波的幅度取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