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会长大的毛毛虫-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毛毛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会变的毛毛虫”。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简单物理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强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简单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毛毛虫的变化,动手制作会变的毛毛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毛虫生长变化图、彩色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毛毛虫生长变化图、彩色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毛毛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毛毛虫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毛毛虫,讨论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毛毛虫生长变化图,讲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结合图片,讲解简单物理原理,如:毛毛虫为什么会变短?3.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会变的毛毛虫,讲解制作步骤。
幼儿分组,按照步骤制作会变的毛毛虫。
4.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展示制作的毛毛虫,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提问环节,激发幼儿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图。
2. 制作会变的毛毛虫步骤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制作的毛毛虫,并简要描述制作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合理,让每个环节进行得更充分。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观察真实的毛毛虫,让幼儿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探索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中班科学教案会长大的毛毛虫一、教学目标:1.了解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学会观察毛毛虫的外貌、动作等。
3.促进学生对昆虫的认知和兴趣培养。
二、教学准备:毛毛虫模型、显微镜、放大镜、白纸、铅笔、颜料、水彩笔、画刷、干净的容器、树叶、书籍或视频关于毛毛虫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引入课题:今天有个可爱的小毛毛虫来到我们的班级,它想学知识,长大成为一只漂亮的蝴蝶,我们能帮助它吗?Step 2:观察毛毛虫1.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个毛毛虫模型,让他们仔细观察。
引导学生注意毛毛虫的身体结构:头部、身体、腹部、足。
2.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毛毛虫的身体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并说出观察到的特点,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毛毛虫身体上有毛发。
3.请学生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他们观察到的毛毛虫的形状。
然后,让他们用颜料或水彩笔给毛毛虫上色。
Step 3:了解毛毛虫的生命周期1.向学生介绍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可以通过教学资料、图片或简单的动画来说明。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毛毛虫的生命周期,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进行整理和表达。
Step 4:观察真实的毛毛虫1.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活体的毛毛虫,并放在干净的容器中。
让学生们分组观察毛毛虫的外貌和行为。
2.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们可以说出毛毛虫的颜色、长度、运动方式等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关注细节,如毛毛虫的蠕动、觅食等。
Step 5:绘制毛毛虫的生命周期1.让学生们用铅笔画出从毛毛虫到蝴蝶的生命周期。
可以提供一些树叶的图案供学生们选择、填充毛毛虫的觅食环节。
2.鼓励学生们使用颜料或水彩笔为画作上色,完成后可以展示和分享。
Step 6:复习和总结1.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复述毛毛虫的生命周期,教师可以补充和纠正。
2.引导学生们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并总结毛毛虫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四、教学延伸:1.学生们可以继续观察毛毛虫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每个阶段的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照顾。
2023幼儿园中班教案毛毛虫(【精选推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毛毛虫》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毛毛虫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毛毛虫的形态、生理特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掌握毛毛虫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毛毛虫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毛虫模型、图片、视频、生长过程图解。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毛毛虫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顾已知的毛毛虫知识。
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生长过程图解,向幼儿详细介绍毛毛虫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毛毛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引导幼儿关注生态保护。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毛毛虫的手工制作例题,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按照例题制作毛毛虫。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点评幼儿作品,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毛毛虫2. 内容:(1)毛毛虫的生长过程(2)毛毛虫的形态特点(3)毛毛虫的生活习性(4)毛毛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毛毛虫2. 答案要求: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体现毛毛虫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毛毛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章第一节《毛毛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毛毛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基本特征,认识毛毛虫的身体结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毛毛虫的身体结构,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描述、表达毛毛虫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毛虫模型、图片、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毛毛虫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2. 讲解毛毛虫的身体结构(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向幼儿讲解毛毛虫的身体结构。
(2)让幼儿观察毛毛虫的身体结构,引导幼儿描述毛毛虫的特点。
3. 观看毛毛虫生长变化视频(5分钟)(1)教师播放毛毛虫生长变化的视频,让幼儿观看。
(2)观看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4.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请小朋友们画出你心中的毛毛虫。
”(2)教师示范画毛毛虫,讲解绘画步骤。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自己动手画毛毛虫,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幼儿互相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毛毛虫》2. 内容:身体结构:头部、身体、脚生长变化:卵、幼虫、蛹、成虫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小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毛毛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绘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毛毛虫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过程。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真实的毛毛虫,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幼儿园中班教案:《毛毛虫》一、活动目标:1.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知道毛毛虫最终会变成美丽的蝴蝶。
2.学习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3.培养幼儿对昆虫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4.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通过游戏活动,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展示毛毛虫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2.实物:真实的毛毛虫标本(或图片),放大镜。
3.教具:毛毛虫图片若干,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彩纸,剪刀,胶水,画笔,彩泥。
4.音乐:轻快的背景音乐。
5.幼儿用书:《毛毛虫的故事》。
三、活动过程:(一) 导入部分 (约 10 分钟)1.教师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片或标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
3.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见过毛毛虫吗?它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描述自己见过的毛毛虫。
4.教师总结幼儿的描述,并补充一些毛毛虫的特征:身体细长,有很多小脚,喜欢吃树叶等等。
(二) 发展部分 (约 30 分钟)1.观看多媒体课件:教师播放毛毛虫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讲解毛毛虫从卵到幼虫、蛹再到蝴蝶的完整生命周期。
o卵期:讲解毛毛虫的卵很小,形状各异,颜色也多种多样。
o幼虫期:讲解毛毛虫是幼虫阶段,它们不停地吃叶子长大,身体会蜕皮好几次。
o蛹期:讲解毛毛虫长大后会变成蛹,蛹看起来像一个静静地休息的小包。
o成虫期:讲解蛹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破茧而出,变成美丽的蝴蝶。
2.观察毛毛虫标本: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毛毛虫标本(或图片),并用放大镜观察其细节,例如:身体的环节、脚的数量、颜色等等。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3.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毛毛虫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4.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几组,进行以下活动:o第一组:绘画活动。
提供彩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出不同形态的毛毛虫或蝴蝶。
幼儿园中班教案《毛毛虫》(1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毛毛虫》1活动目标:1.感受并掌握歌曲中啃苹果的节奏(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能够快乐的演唱。
2.尝试随着节奏用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苹果被啃的动态。
3.在毛毛虫啃苹果的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节奏图谱、贴有苹果的苹果垫4块。
活动过程:一、导入:毛毛虫来了1.今天来了位朋友和大家做游戏,是谁呢?(毛毛虫)。
2.毛毛虫喜欢吃什么呢?(播放毛毛虫啃苹果音效,倾听后猜测)3.毛毛虫到底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播放PPT)4.哇,毛毛虫这么喜欢吃苹果,它经常会一口一口啃苹果哦,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音效)它是怎么啃苹果的?二、123变苹果1.毛毛虫这么喜欢咔嗞咔嗞的啃苹果,那我们小朋友就变成苹果送给它。
来!不同的小朋友变成不同的苹果!2.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苹果造型。
(1,2,3,变!)幼儿园中班教案《毛毛虫》2活动目标: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学习10以内数的点数。
3、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书;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图片各一张;音乐;头饰(毛毛虫和蝴蝶)若干。
活动过程:1、游戏《去郊游》。
通过此活动调动幼儿开展活动的兴趣。
2、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1)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2)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3)毛毛虫都吃了哪些食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重点让幼儿认识“茧”)(6)从茧里出来的是什么动物?(适当制悬念,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3、完整地欣赏绘本故事。
中班体育课《毛毛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毛毛虫向前爬行的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通过模仿毛毛虫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毛毛虫向前爬行的动作要领。
2. 进行毛毛虫接力赛跑游戏。
3. 创意毛毛虫造型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毛毛虫向前爬行的动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难点:毛毛虫向前爬行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毛毛虫头饰、绳子、小礼物等。
2. 场地:宽敞的草地或室内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基本动作(5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毛毛虫向前爬行的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
2.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毛毛虫向前爬行的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游戏环节(10分钟):1. 毛毛虫接力赛跑: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成员排成一行,用绳子连接成一个长虫,进行接力赛跑。
2.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示范游戏过程。
3. 幼儿开始游戏,教师观察并指导。
4. 创意展示(5分钟):1. 教师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创意毛毛虫造型。
2. 幼儿自由组队,利用教具和道具进行创意展示。
3.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结束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轻轻摇摆、深呼吸等。
2. 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3. 教师宣布下课,幼儿整理器材,回收教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幼儿充分参与和体验。
注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注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我。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模仿毛毛虫动作时的准确性、协调性和流畅性。
中班《毛毛虫》综合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和分享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毛毛虫图片若干、视频一段。
2. 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绘画和手工材料。
3. 音乐CD、《毛毛虫》故事书。
三、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毛毛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如身体颜色、纹路等。
2. 观看毛毛虫视频,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3. 教师讲解毛毛虫的成长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毛毛虫的成长历程。
4. 手工制作:发放绘画和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毛毛虫。
5. 展示和分享: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和了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毛毛虫主题的氛围。
3. 区域活动:设置“毛毛虫找朋友”游戏,培养幼儿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毛毛虫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毛毛虫的关注程度。
4. 通过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毛毛虫的生态环境2. 创作毛毛虫主题的绘画作品3. 学习毛毛虫变态发育的过程七、教学步骤:1. 展示毛毛虫的生活环境图片,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
2. 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生态环境,了解毛毛虫的食物来源和天敌。
3. 讲解毛毛虫变态发育的过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如何变成蝴蝶。
4. 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幼儿创作毛毛虫主题的绘画作品。
5.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毛毛虫生态环境的认识。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毛毛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物探秘”中的第二十三节“认识昆虫”。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昆虫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命周期等方面展开,重点介绍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并通过制作“会变的毛毛虫”教具,让幼儿深入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认识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教具,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蝴蝶生命周期图片、毛毛虫教具、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组一份蝴蝶生命周期图片、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蝴蝶,让幼儿说说蝴蝶的美丽和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蝴蝶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吗?它又是怎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2. 讲解昆虫基本特征和蝴蝶变态发育过程(5分钟)通过展示蝴蝶生命周期图片,讲解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
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毛毛虫、蛹、成虫的特点。
3. 制作“会变的毛毛虫”教具(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例题:“请你们用毛毛虫教具,按照蝴蝶生命周期进行排序。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给出答案。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制作过程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蝴蝶生命周期图片,标注各个阶段的特点。
2. 在黑板上展示毛毛虫教具,旁边标注制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认识的昆虫,并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制作教具过程中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校园昆虫观察活动,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命周期,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毛毛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物世界》的第三节“认识昆虫”,详细内容围绕“会变的毛毛虫”展开。
通过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认识蝴蝶的变态发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认识蝴蝶的变态发育。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蝴蝶的变态发育。
难点: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毛毛虫、蝴蝶模型、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实物毛毛虫,让幼儿观察并引导他们说出毛毛虫的特点。
(2)提出问题:“毛毛虫会变成什么?”引发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讲解蝴蝶的变态发育。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观察实物毛毛虫,记录其特点。
(2)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动手操作(10分钟)(1)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2)分组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2)提出问题:“还有哪些昆虫有类似的生长变化?”引导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变的毛毛虫”2. 板书内容:(1)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2)蝴蝶的变态发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毛毛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并简单描述。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变化,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宜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实践性6.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和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宜性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毛毛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昆虫》,详细内容为“毛毛虫的认识”。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掌握毛毛虫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毛毛虫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昆虫世界的兴趣,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毛毛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毛虫实物或图片、放大镜、生长过程图、相关视频。
2. 学具:彩笔、画纸、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毛毛虫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的基本特征。
(2)邀请幼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毛毛虫,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毛毛虫。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图,讲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2)讲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了解毛毛虫与人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1)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毛毛虫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毛毛虫》2. 内容:毛毛虫的基本特征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毛毛虫的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毛毛虫,记录下来。
(2)画一幅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图。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幼儿需记录毛毛虫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生长过程图:幼儿需按照毛毛虫的生长顺序,画出各个阶段的毛毛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毛毛虫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寻找其他有趣的昆虫。
(2)开展“爱护小动物”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毛毛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探索与发现》第四章《可爱的昆虫》,详细内容为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认识毛毛虫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认识毛毛虫,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毛毛虫模型、图片、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去户外寻找毛毛虫,观察毛毛虫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关注小动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毛毛虫模型、图片,让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点。
(2)观看毛毛虫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
(3)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回顾毛毛虫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找到的毛毛虫。
(2)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画的毛毛虫,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毛毛虫》2. 板书内容:毛毛虫的外形特点:身体长,有很多脚,颜色鲜艳。
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找到的毛毛虫,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根据幼儿观察到的毛毛虫,引导幼儿用画笔描绘出毛毛虫的外形,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绘画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毛毛虫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开展“关爱小动物”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其他昆虫,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3)开展环保教育,引导幼儿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小动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活动名称:中班综合活动《毛毛虫》二、活动目标:1. 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1. 毛毛虫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手工制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3. 音乐《毛毛虫之歌》。
四、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毛毛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纹路等。
2. 观看毛毛虫视频,了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如吃树叶、蠕动等。
3. 讲解手工制作步骤,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毛毛虫手工作品。
4. 幼儿合作完成毛毛虫手工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创意。
5. 欣赏幼儿制作的作品,组织毛毛虫爬行比赛,增加趣味性。
6. 结束活动:播放音乐《毛毛虫之歌》,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模仿毛毛虫蠕动。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毛毛虫家庭版手工作品。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营造毛毛虫世界。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毛毛虫观察角,定期观察毛毛虫的生长变化。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毛毛虫的绘画技巧,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实践法:让幼儿动手绘制毛毛虫,培养其绘画技能。
3. 体验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八、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毛毛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师讲解毛毛虫的绘画技巧,并示范绘制毛毛虫。
3. 幼儿动手绘制毛毛虫,教师巡回指导。
4.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毛毛虫,体验毛毛虫的成长过程。
5. 展示幼儿绘制的毛毛虫作品,让幼儿相互评价、欣赏。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绘画毛毛虫的过程,评价其绘画技能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毛毛虫成长过程的理解程度。
中班毛毛虫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科学探究》第四章,主题为“毛毛虫”。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以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难点:让幼儿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毛毛虫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毛毛虫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讨论毛毛虫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并用剪刀将画纸剪成毛毛虫的形状,用胶水将毛毛虫粘贴在纸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毛毛虫生活习性:吃叶子、慢慢爬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特点:身体长、有很多脚、会变颜色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看看有没有毛毛虫,并描述毛毛虫的样子。
答案:幼儿可以描述毛毛虫的身体特点、颜色等。
2. 请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查找关于毛毛虫的生长过程的资料,并分享给同学。
答案:幼儿可以分享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以及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毛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毛毛虫,让幼儿亲身体验毛毛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中班科学教案毛毛虫长大了毛毛虫是一种生活在树上的小昆虫,它有一身绒毛和鲜艳的颜色,非常可爱。
在中班的科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帮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奇妙和科学的原理。
本次教案的目标是让中班的孩子们从观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中,认识到生命的变化和科学的规律,并理解蛹变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通过这个教案,孩子们将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也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教案设计如下:一、目标1.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认识到生命的变化和科学的规律。
2. 引导孩子们理解蛹变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二、准备工作1. 准备一些容器,用来放置毛毛虫和观察其生长过程。
2. 准备一些幼儿科学书籍或图片,用来介绍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3. 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叶子,供毛毛虫觅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和孩子们交流关于毛毛虫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这种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毛毛虫的外观、大小、颜色等。
2. 观察毛毛虫将准备好的容器中放入一只毛毛虫,并给它提供足够的食物。
引导孩子们观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从刚开始的小小的毛毛虫到逐渐长大,不断吃食物并蜕皮的过程。
3. 学习蛹变在毛毛虫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其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放入一些泥土或细沙。
引导孩子们观察毛毛虫形成蛹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可以通过图片或书籍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4. 观察蛹的变化让孩子们每天都观察蛹的变化,记录下其中的细节,如颜色、形状等。
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语和绘画表达对这些变化的理解和感受。
5. 孵化成蝴蝶当蛹变完成后,将蛹移到一个透明的容器中,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蝴蝶孵化的过程。
在蝴蝶孵化后,可以让孩子们观察蝴蝶展翅飞翔的美妙场景。
6. 总结与分享引导孩子们回顾整个观察过程,帮助他们总结蛹变过程中的科学原理和生命的奇妙。
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整个过程,或者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毛毛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毛毛虫一、教学目标:1. 认识毛毛虫的形态特征。
2. 探索毛毛虫的生活习性。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绘图纸上的毛毛虫形象。
2. 一些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图片或绘图纸向幼儿展示毛毛虫的形象,并询问幼儿是否见过毛毛虫。
通过和幼儿的互动,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毛毛虫:让幼儿观察图片或绘图纸上的毛毛虫形象。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毛毛虫的特征,如身体形状、毛发等。
引导幼儿说出所观察到的特征,并记录。
3. 毛毛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思考毛毛虫生活的环境和习性。
例如,毛毛虫喜欢吃什么食物?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4. 模仿毛毛虫爬行:让幼儿体验一下毛毛虫的爬行方式。
可以在教室或户外铺设类似毛毛虫爬行路径的材料,如彩色纸条、绳子等。
让幼儿模仿毛毛虫爬行,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5. 制作毛毛虫:提供一些彩纸和其他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毛毛虫。
可以引导幼儿剪裁彩纸,粘贴毛发等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6. 小结与展示:帮助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幼儿主动展示自己制作的毛毛虫。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毛毛虫的特点和习性,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延伸:1. 在室外进行毛毛虫探索活动:引领幼儿到室外探索毛毛虫的真实生活环境。
可以观察草地、花园等地方,寻找并观察真实的毛毛虫。
引导幼儿记录所观察到的毛毛虫形态特征,并与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比。
2. 绘制毛毛虫生命周期图:引导幼儿用绘图纸绘制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图。
从卵、毛毛虫、蛹到成蝶,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命周期过程,培养幼儿对生命发展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采集观察毛毛虫: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引领幼儿采集毛毛虫进行观察。
提供透明容器和适当的食物,让幼儿观察毛毛虫的生长变化,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毛毛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毛毛虫在中班的科学课上,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教案,那就是让孩子们观察和学习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毛毛虫是变态的昆虫,也是很多孩子小时候经常能看到的小生物之一。
首先,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只小小的透明罐子和一些新鲜的叶子。
孩子们非常兴奋地将叶子放进罐子里,并小心地抓住一只毛毛虫放进去。
他们知道,毛毛虫喜欢吃叶子,所以每天都要给它们新鲜的食物。
孩子们每天都非常期待观察毛毛虫的变化。
他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看毛毛虫是否吃了叶子,是否变得更肥更长了。
他们用手指轻轻摸摸罐子,希望能感受到毛毛虫的动静。
有时候,孩子们还会静静地坐在旁边,观察毛毛虫爬来爬去的样子。
通过这个教案,孩子们逐渐了解到,毛毛虫是昆虫的幼虫形态,它们会经历蜕皮的过程,成长并变身为美丽的蝴蝶。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终于看到了毛毛虫变为蛹的过程。
当毛毛虫感到准备好了,它会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将自己缠住一层丝线,形成一个茧。
这个过程被称为“蛹化”。
孩子们发现,在蛹化之后,茧变得坚固而光滑,看起来像是镶嵌在罐子里的一块白色宝石。
在蛹期,孩子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来观察蛹的变化。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蛹内部的变化会让毛毛虫最终变成蝴蝶。
时间过得很快,终于有一天,当孩子们来到学校时,他们惊喜地发现蛹的外壳上出现了一道裂缝。
孩子们知道,蝴蝶即将降生了!他们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想亲眼目睹蝴蝶的诞生。
慢慢地,一个小小的蝴蝶头部从裂缝中探出来。
孩子们兴奋得不禁跳起来,终于,蝴蝶完全从蛹里爬了出来。
它的翅膀修长而美丽,呈现出多彩的颜色。
孩子们高兴地拍手欢呼,这是他们见证了生命奇迹的时刻。
在教案的最后,孩子们轮流将蝴蝶释放到室外。
他们站在操场上,看着蝴蝶顺利飞离,扑向天空中的鲜花和绿叶。
孩子们为自己培育出来的蝴蝶感到骄傲和满足。
他们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美妙而神奇,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耐心见证生命的奇迹。
这个简单而有趣的科学教案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关于生物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和责任感。
中班科学:会长大的毛毛虫
中班科学会长大的毛毛虫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不同材质的纸毛毛虫在水中“长大”,并尝试记录观察结果。
2.在探索过程中,体验观察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铅画纸、手工纸、报纸制成的毛毛虫若干份;三种纸的纸片若干份。
2.记录用具若干份;教学PPT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请了三个好朋友,它们是三条毛毛虫。
2.认识、感知
(1)毛毛虫自我介绍。
关键提问它们都用什么纸做的?
(2)小结它们是用铅画纸、手工纸、报纸三种不一样的纸做的。
3.尝试、探索,观察、记录
(1)猜测
关键提问猜猜它们三兄弟在水中谁会长得最快、最大?
(2)操作记录
关键提问我们将三条毛毛虫一起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谁长得最快、最大。
幼儿操作并在题板上做好记录。
幼儿介绍,教师将结果放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