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22
水处理基本知识1、水的分子式H2O,相对分子量为,在水中分子中,氢占%,氧占%。
2、水的含盐量:也成矿化度,是表示水中的含盐类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为水中各种阴、阳离子量的和。
3、硬度:水中阳离子同阴离子结合形成水垢后的金属离子的总浓度。
4、电导与电阻: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率越大,电导度越小。
超纯水几乎不能导电。
电导的大小等于电阻值的倒数。
5、PH值与酸碱度:水的PH值是表示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也称氢离子指数。
可以知道水溶液是呈碱性、中性、酸性。
6、优质水:在市政供水的基础上(或达标水)采用粗滤、精滤、超滤、杀菌等工序。
进行深加工而得到的优质饮用水。
7、矿泉水:大自然中的宝贵水资源,经过杀菌过滤简单处理后,作为商品饮用水供应给广大消费者。
8、纯净水:采用脱盐率较高的水处理设备而得到的几乎无任何杂质的干净水,电导率一般为~μS/cm,9、矿化水:在较为纯净的原水中采用特殊工艺,加入矿岩石以期得到的含有微量元素的纯净矿化水。
10、软化水:是指将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钙、镁离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
水在软化过程中,仅硬度降低,而总含盐量不变。
11、脱盐水:是指水中盐类(主要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
,电阻率(25℃)含盐量为1-5mg/L.12、纯水:是指水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如SiO2、CO2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水。
其电导率一般为:电阻率。
含盐量<1mg/L。
13、超纯水:是指水中的电介质几乎完全去除,同时将不分解的气体,胶体以及有机物质(包括细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
其电导率一般为μS/cm,电阻率(25℃)*106Ω·cm。
含盐量<L。
理想纯水(理论上)电导率μS/cm,电阻率(25℃)*106Ωcm。
14、地下水:是雨水经过土壤及地层的渗透流动而形成的水,在其漫长的流程和广泛的接触中,溶入较多的盐类,硬度极高,但同时地下水经过层层过滤,悬浮物很少,水质清,浊度低。
水处理基础知识培训第二、水处理剂包括哪些产品,都有什么作用和特点第三、水处理剂在销售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第一什么是水处理,水处理包括哪些工作等多种行业第二、水处理剂包括哪些产品,都有什么作用和特点水处理药剂从使用上分类为阻垢剂、缓蚀剂、螯合分散剂、杀菌灭藻剂等阻垢剂(caleinhibitor):是指具有能分散水中的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干扰难溶性无机盐在金属表面的沉淀、结垢功能,并维持金属设备有良好的传热效果的一类药剂。
冷换设备防腐阻垢剂以环氧树脂和特定氨基树脂为基料,加入适量的各种防锈、防腐等各种助剂配制而成,为单组分。
它具有优异的屏蔽、抗渗、防锈性能、良好的阻垢、导热性,优良的耐弱酸、强碱、有机溶剂等性能,它的附着力强,且膜层光亮、柔韧、致密、坚硬。
作用机理缓蚀阻垢剂的作用机理分为:络和增溶作用、晶格畸变作用、静电斥力作用。
络和增溶作用1.络和增溶作用是共聚物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生成带负电性的分子链,它与Ca2+形成可溶于水的络合物或螯合物,从而使无机盐溶解度增加,起到阻垢作用。
晶格畸变作用2.晶格畸变作用是由分子中的部分官能团在无机盐晶核或微晶上,占据了一定位置,阻碍和破坏了无机盐晶体的正常生长,减慢了晶体的增长速率,从而减少了盐垢的形成;静电斥力作用3.静电斥力作用是共聚物溶于水后吸附在无机盐的微晶上,使微粒间斥力增加,阻碍它们的聚结,使它们处于良好的分散状态,从而防止或减少垢物的形成。
编辑本段阻垢剂的分类有机膦系列阻垢剂、有机膦酸盐阻垢剂、聚羧酸类阻垢分散剂、复合阻垢剂、RO阻垢剂阻垢剂的作用:1、有机膦系列阻垢剂ATMP具有良好的螯合、低限抑制及晶格畸变作用。
可阻止水中成垢盐类形成水垢,特别是碳酸钙垢的形成。
ATMP在水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
在水中浓度较高时,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HEDP是一种有机膦酸类阻垢缓蚀剂,能与铁、铜、锌等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能溶解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50条水处理必备基础知识1、什么是水体自净?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河流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转化,水体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或者从最初的超过水质标准降低到等于水质标准。
2、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一般分为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3、现在污水处理技术有哪些?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4、五个水的测量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是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
理论需氧量(thOD):水中某一种有机物的理论需氧量。
通常是指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需氧量的理论值(即按完全氧化反应式计算出的需氧量)。
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02的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总有机碳(TOC):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5、什么情况采用生化法处理?一般认为BOD/COD值大于0.3的污水才适于采用生化法处理。
6、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是什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物理指标:色,浑浊度,臭和味。
7、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钾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主要是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8、什么叫溶解氧?溶解在水体中的氧被称溶解氧。
水处理基础知识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和所有生物来说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进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短缺问题。
因此,水处理成为了一项关键的技术,用于净化和保护水源。
水处理是指对污染水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可接受的水质标准。
这样的处理过程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用于去除悬浮物、溶解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
在物理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过滤。
通过过滤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可以被捕获和去除。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材料来实现,例如沙子、碳、陶瓷等等。
物理处理还包括沉淀,其中重的颗粒物沉淀到底部,从而可以被轻易去除。
化学处理则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水中污染物的性质,使其变得容易去除。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加入混凝剂,它能将悬浮物凝结成较大的团块,以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操作。
另外,消毒也是化学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防止水中疾病的传播。
生物处理则利用各种微生物来降解和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最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是生物滤池和植物湿地。
在生物滤池中,水通过滤床,滤床上生长着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能够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而植物湿地则借助湿地植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吸收和分解来清洁水体。
除了上述的主要处理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水处理技术。
例如,反渗透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解物质和微生物分离出去;活性炭过滤通过活性炭颗粒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氯等;电离子交换技术则利用具有特殊离子交换特性的树脂,将水中的离子去除。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水源和不同的水质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因此,水处理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综上所述,水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技术,用于保护和净化水资源。
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常用方法。
通过合理地处理和管理水资源,我们可以确保人类和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水处理基本知识汇总看完小白变专家!有关水处理基本学问汇总,看完小白变专家!水处理应用领域许多,有的对水质要求极高有的则要求相对不那么严格,进入水处理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下面为大家共享一些水处理相关学问,和大家一起学习争论。
一、名词解释篇1、原水:是指未经任何处理的自然水或城市的自来水等也叫生水。
2、澄清水:去除了原水中的悬浮杂质的水。
3、除盐水:是指水中的阳、阴离子基本上除去或降低到肯定程度的水称为除盐水。
除盐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等。
4、浊度:就是指水的浑浊程度,它是因水中含有肯定的悬浮物(包括胶体物质)所产生的光学效应。
单位用NTU表示。
浊度是在外观上推断水是否患病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
浊度的标准单位规定为1mgSi02所构成的浑浊度为1度。
5、絮凝剂:能引起胶粒产生凝聚架桥而发生絮凝作用的药剂。
6、总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7、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8、硬度:是指水中某些易于形成沉淀物的金属离子,通常指钙、镁离子含量。
9、电导率:是在肯定温度下,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相距为1厘米的两平行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
可以间接表示水中溶解盐的含量。
10、电阻率:也是一个反映水的导电力量的一个指标,水的电阻率越大,水的导电力量越差,水中所含的离子就越少。
它的常用单位是MΩ.CM。
它同电导率之间是倒数关系。
例如:水的电导率是0.2μs/cm,则它的电阻率就是1/0.2=5(MΩ.CM)。
11、TDS(溶解性总固体):是滤除悬浮物(SS)与胶体并蒸发看全部水分后的剩余无机物。
单位是ppm或mg/l,可以用TDS仪来测量。
它也反应了水中的离子含量。
它与电导率之间一个粗略的对应关系:对于氯化钠参考溶液来说,1ppm的TDS值对应2μs/cm的电导率。
12、pH值:溶液中酸和碱的相对含量。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og)的度量单位。
pH值分0~14挡,pH值为7.0则水为中性;pH 值小于7.0,则水为酸性的;pH值大于7.0。
水处理基础知识水处理基础知识;什么是水?一.水的基本知识 -1,水的定义: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液体,纯水几乎不导电。
-水是一切有机化合物和生命物质的氢的来源。
-2,水源的分类: -1)地表水:指雨雪.江河.湖泊以及海洋的水。
-2)地下水:是雨水经过土壤及地层的渗透流动而形成的水。
如泉水.井水。
-3, 天然水中含有哪些杂质?按颗粒大小如何分类? -水中杂质种类极多。
按其性质可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
按分散体系分类,可分为以下三类: -1)分子-离子分散系。
小于1nm(0.001um),包括各种无机.有机的低分子物及其离子,在水2)胶态分散系。
通俗的叫做胶体,大小由1-200nm(0.001-0.2um),其中有的高分子物以溶液3)粗分散系。
大于0.2um,其中有悬浊液和乳浊液。
-水中的各种分散系中杂质颗粒大小如下: -1)分子离子: -无机物:H2O,O2,CO2 和K+,NA+,CA2+,Mg2+,CL --,NO3-,OH-. -有机物:染料,谷氨酸,蔗糖,甲酸,乙酸,刚果红,乙胺,苯酸,二苯醋酸。
-2)胶态分散系: -无机物:金溶胶,硅溶胶,金属氢氧化物,碳黑,黏土 -有机物:脱氧核糖核酸DNA,酶,蛋白质,纤纬素,橡胶,絮凝剂 -微生物:病毒 -3)粗分散系: -无机物:颜料,金属粉尘,煤尘,灰尘,水泥,浮选矿粉,细泥,中砂 -有机物:红血球,纸浆纤维,石油微滴,头发粗 -微生物:细菌,硫磺菌,藻类,酵母,阿米巴,动物性浮游生物 -4,什么是水中的悬浮物质? -水中的悬浮物质是颗粒直径约在0.1微米以上的微粒,肉眼可见,这些微粒主要是由泥沙.黏土.原生动物.藻类组成,常常悬浮在水流中,产生水的浑浊现象。
重的颗粒会沉下来,主要是沙子和黏土异类的无机物质。
轻的微及其残骸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用过滤等分离方法可以除去。
悬浮物是造成浊度.色度.气味的主要来源。
-5,什么是水中的胶体物质? -水中的胶体物质是指直径在0.1-0.001微米之间的微粒。
水处理基础知识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源受到了各种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水处理成为了保
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一环。
水处理的目的是将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削减到可以安全使用水的范围内。
其基本原
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去除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水处理过程中,主要应用了以下技术:
1、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在进入水处理系统之前,对原水进行一系列处理,以减少给
水处理系统的负担,同时保护设备和防止管道堵塞。
预处理方法包括初次过滤、调节水质、防腐蚀等。
2、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杂质和悬浮物质,来提
高水质。
物理处理方法有沉淀、过滤、冻结等。
3、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通过化学方法杀灭水体中的细菌和病菌,去除难以被物
理方法去除的化学物质。
化学处理方法有氧化法、还原法、沉淀法等。
4、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生物反应达到去除污染物质的目的。
它是一种环保
技术,可以分为生物滤池处理、生物除磷、生物除氮等。
总之,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其成果不仅可以提高水质,保护健康,而且对
于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
日常生活中开始,保护水源,珍爱水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处理技术基础知识通常,自然界的液态水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含有多种杂质,才使得不同的水体呈现不同的颜色、浊度、色度等物理或化学特性,这些杂质按颗粒大小分为以下三类:①悬浮物质:指悬浮于水中的物质(颗粒直径大于10-4mm)。
其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如泥土、砂粒等;相对密度小于1的,如水藻、植物残渣及细菌等。
②胶体物质:指水中带电荷的胶体微粒,颗粒直径在10-9~10-5mm之间。
如硅、铁、铝的化合物及一些高分子的有机物如腐殖质等,也有一些粒径在此范围内的细菌、菌胶团、病毒等。
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是使天然水体呈现浑浊的主要因素。
③溶解物质:指为水所溶解的、呈分子或离子状态的溶质或气体。
如氯化物、硫酸盐,氧气、二氧化碳及部分可溶有机物等。
是指为让进水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对原水进行相应处理的过程,包括给水处理和排水处理。
针对不同的要求也相应采用不同的工艺,例如自来水的常规处理工艺,主要是去除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等,很难去除溶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市政污水处理主要以降低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的含量为目标;城市给水处理以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为目标;而工业给水处理则根据工业生产的工艺、产品质量、设备材料等对水质的要求来决定处理工艺。
给水处理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除浊: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去除水体中含有的悬浮物、胶体等物质,从而达到降低浊度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除浊工艺有过滤、絮凝沉淀、絮凝过滤、超滤、微滤等,可以使浊度小于2NTU。
除浊是最常见的水处理工艺之一,几乎所有的水处理工艺流程中都有除浊工艺。
主要设备有石英砂过滤器、精密过滤器、中空纤维过滤器等。
2、软化:指用化学或其他方法降低或去除水体中的钙、镁、钡等离子,降低水的硬度。
常用的软化工艺有药剂软化、离子交换两种,近年来还开发出纳滤膜软化等新工艺,它们的软化出水硬度通常在0.05mmol/L~0.80mmol/L之间。
主要设备有钠离子交换器,阻垢软化剂添加装置。
水处理技术基础知识水处理是指对自然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各种类型的水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一系列处理过程,以改变水的性质、净化水质、消除杂质及保障人们健康的过程。
水处理技术是保证水质安全和节约用水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之一。
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主要类型的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是指利用物理现象和技术手段例如过滤、澄清、沉淀等,将水中的悬浮物、悬浊物、胶体物以及难分解的有机物等机械地分离出来。
化学处理方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吸附等化学原理,加入化学药剂改变水中的化学组成并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种类对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吸附及转化。
对于不同类型的水,应采用不同类型的处理方式,目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城市自来水处理、生产废水处理、工业回用水处理、海水淡化等。
城市自来水处理是针对自来水供应中的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进行的处理,以保证市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的卫生质量。
生产废水处理是将产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环保标准,实现废水的回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工业回用水处理是对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回用标准,实现工业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海水淡化则是将海水经过处理后变成淡水,解决一些区域的淡水短缺问题。
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型的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基于膜技术的海水和废水深度处理,利用纳米和微米级别的膜技术对污水进行高效分离、浓缩和纯化,可以大幅降低水处理的成本和污染物的处理难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一方面,源于天然植被的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技术也在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自然地实现水的净化,减轻了传统水处理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实现了生态安全和质量的改善。
总之,水处理技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环保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和复合型的领域,需要各个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不断提高和完善技术水平,满足人们的需求,保护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摘要在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上,水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身体的组成物中水占70%以上,地球表面中水面亦占70%以上,水的质量好坏与我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WTO)调查表明:80%以上的疾病和50%以上的儿童死亡都和饮用水质不良有关。
50多年来,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虽然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作了许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水污染发展趋势,但是我国面临的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城市普遍存在这水污染问题,1996年《中国环境公报》指出,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133个受到不同的污染。
70%以上的城市河段不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辽河、海河等七大水系的水质不断恶化,水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
湖泊水库普遍受氮磷和有机物的污染,个别湖水出现重金属污染。
近年来,我国沿海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逐年增高,范围逐年扩大。
据海洋研究所的报告,从1993年至1997年我国已观察到的赤潮中,东海共发生132次,黄渤海共发生72次,南海发生61次。
1999年7月,渤海在不到10天内连续发生两次大面积赤潮。
我国水污染如此严重,这是长期以来城市排水工程欠帐太多之故,每年有近300亿立方米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使水环境的污染量大大超过了自净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从而破坏了水的良性循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加剧,进而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水处理(水处理系统,水处理设备或水处理工程),简单的讲就是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对生产、生活不需要或者有害的物质的过程。
水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降、过滤、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理的过程。
由于社会生产、生活与水密切相关。
因此,水处理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应用。
常说的水处理包括:给水处理和排水处理两大类。
给水处理一般是以将水处理可以应用为前提,是提供给工业使用或者居民使用为目的的水处理系统或水处理设备。
第一章水处理基础知识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创造者。
"在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上,水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身体的组成物中水占70%以上,地球表面中水面亦占70%以上,水的质量好坏与我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WTO)调查表明:80%以上的疾病和50%以上的儿童死亡都和饮用水质不良有关.今天能和在座诸位一起探讨水处理的相关知识,不仅是今后您们工作之必需,也同样对您们自身健康非常有益!下面的资料可能会有不正确或者不够正确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共同进一水的分类在不同的场合,水有不同的种类区别,其水质亦有明显的差别。
1、地下水与地表水地下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较少,而钙镁等离子则溶解较多,硬度较高易结水垢;有时铁/锰/氟离子超标,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地表水—-较地下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较多,如果该地属石灰岩地区,其地表水往往也有较大的硬度,如四川的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地区。
2、硬水与软水硬水—-水中钙镁等金属离子的总浓度称为硬度,硬水对锅炉等生产用水影响很大,应对其进行软化/脱盐处理。
硬度大于200mg/L的通常就称之为硬水。
软水—-即硬度较小的水。
一般是指将水中的钙镁等离子的含量降低或去除到一定程度的水。
3、原水与净水原水——通常是指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如常用的城市自来水(国际称为生活饮用水)/城郊地下水/野外地表水等,常以TDS值(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检测其水质,中国城市自来水TDS值通常为100~400ppm。
净水——原水经过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即称之为净水。
4、纯净水与蒸馏水纯净水--原水经过反渗透和杀菌装置等成套水处理设施后,除去了原水中绝大部分无机盐离子、微生物和有机物杂质,可以直接生饮的纯水。
蒸馏水——以蒸馏方式制备的纯水,通常不用于饮用。
5、纯水和超纯水纯水-—以反渗透、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备的去离子水,其TDS值通常〈5PPm,电导率通常<10μs/cm(电阻值>0.1MΩ.cm)。
水处理基础知识总结(200条)1.001×7型树脂是(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
2.锅炉定期排污主要是为了排出(水渣)。
3.离子交换器的交换过程,实质上就是(工作)层逐渐下移的过程。
4.强弱碱树脂联合使用,弱阴树脂交换强酸根离子,强阴树脂交换(弱酸根离子)。
5.Na3PO4的化学名称为(磷酸三钠)。
6.混床阴阳树脂的填装比例(阴:阳=2:1)。
7.锅炉排污方式有连排和(定排)两种。
8.阴树脂再生液加热温度控制范围(30~45℃)。
9.运行交换器的树脂层,可分为失效层、工作层和(保护层)。
10.弱碱阴离子交换器失效时首先漏过的是(氯离子)。
11.强碱阴离子交换器失效时首先漏过的是(硅酸氢根)。
12.过滤过程中水中杂质与滤料接触后发生表面吸附和(机械阻留)。
1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14.电导率的单位是(μS/cm)。
16.树脂由骨架和(活性基团)两部分组成。
17.天然水中杂质按粒径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杂质)。
18.热力设备中发生溶解氧腐蚀,严重的部位是在(给水)系统。
19.化学需氧量一般用符号(COD)来表示。
20.硫酸的分子式为(H2SO4)。
21.给水除氧的方法有热力除氧和(化学)两种。
22.给水加氨是为了提高(给水PH),防止CO2造成管道的酸腐蚀。
23给水加联氨是为了(除去给水经热力除氧后残余氧对管道的氧腐蚀)。
24.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25.离地面(2)米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都应视作高处作业。
26.混床反洗的主要作用(阴阳树脂分层)。
29.树脂型号为201×7,其中2表示该树脂为(强碱性)。
30.在混合离子交换器中,阴阳树脂是依靠(密度)不同来分层的。
31.阴树脂应防止油类和(有机物)污染。
32.为防止阴树脂变质,需将进水中的(氧化剂)除去。
33.《安全生产法》确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水处理基础知识(总1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水 处 理 基 础 知 识培训讲义2016年10月第一章 污水水质与污染指标污水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降雨一、污水的物理性指标1 感官性状指标(1)温度:工业废水厂引起水体热污染。
危害:① 水中的化学反应② 生化反应③ 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④ 可溶性盐类的溶解度 ⑤ 溶解氧在水体中的溶解度⑥ 可溶性有机物的溶解度 ⑦ 水体自净及其速率⑧ 细菌与微生物的增殖速度。
(2)色度:主要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所含杂质不同,色度不同。
危害:色度升高,透光性下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水体自净作用减弱。
(3)嗅与味:主要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
2 固体含量危害:产生色度,堵塞鱼腮,消耗溶解氧,恶化水质,吸附其他物质随水流迁移。
性质:有机、无机、生物水中各种固体物的形态:水样 蒸发 总固体(TS )TS :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重量。
温度升高,饱和溶解氧浓度越低,亏氧量越低,大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越高,耗氧量越高,溶解氧含水样沉降可沉降固体二、污水的化学性指标1 无机污染物指标(1)酸碱度,无机盐及指标:一般要求后污水的pH值在6~9之间。
当天然水体遭受酸碱污染时,pH值发生变化,消灭或抑制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腐蚀船舶。
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按离子状态可分为三类:氮氧化合物碱度,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
(2)植物性营养元素:过多的氮、磷进入天然水体易导致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植物尤其是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影响鱼类生存,并可能使某些湖泊由贫营养湖发展为沼泽和干地。
含氮化合物:氮是有机物中除碳以外的一种主要元素,也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元素。
它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形成水花、赤潮,引起鱼类死亡,水质迅速恶化。
水处理基础知识1、原水:是指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或城市的自来水等也叫生水2、澄清水:去除了原水中的悬浮杂质的水。
3、除盐水:是指水中的阳、阴离子基本上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称为除盐水。
除盐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等。
4、浊度:就是指水的浑浊程度,它是因水中含有一定的悬浮物(包括胶体物质)所产生的光学效应。
单位用表示。
浊度是在外观上判断水是否遭受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
浊度的标准单位规定为102所构成的浑浊度为1度。
5、絮凝剂:能引起胶粒产生凝结架桥而发生絮凝作用的药剂。
6、总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7、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8、硬度:是指水中某些易于形成沉淀物的金属离子,通常指钙、镁离子含量。
9、电导率:是在一定温度下,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相距为1厘米的两平行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
可以间接表示水中溶解盐的含量。
10、什么是水的含盐量:水的含盐量也称矿化度,是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数量。
由于水中各种盐类一般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含盐量也可以表示为水中各种阳离子的量和阴离子的量的和。
11、沉淀: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法之一。
可分为物理沉淀和化学沉淀两种作用。
通常所指的沉淀是物理沉淀,即重力分离的方法。
它是利用废水中悬浮物与水的比重不同,借重力沉降或上浮的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
化学沉淀是在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而析出沉淀。
12、“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
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再生水水质介于上水(饮用水)和下水(生活污水之间),这也是中水得名的由来,人们又将供应中水的系统称为中水系统。
13、什么是有机物污染: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等某些其它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
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4、什么是浓差极化:反渗透在运行状况下,膜表面盐类被浓缩,同进水中的盐类之间存在浓度差,若浓水流量小,流速低时,高含量盐类的水不能被及时带走,在膜表面会形成很高的浓度差,阻碍了盐分的扩散,这种现象叫浓差极化。
15、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粘土、微生物等。
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它是水样过滤后在103-105度温度下把滤纸上截留物烘干所得的固体量。
单位。
16、曝气:使空气中O2转移到混合液中而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
目的是提供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保障微生物代谢过程的需氧量。
17、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时间、规定温度、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通常所用时间为5天,温度20℃,简记5,单位。
18、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
废水检验标准一般采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单位。
19、什么是生物处理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的方法。
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20、气浮法:是以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杂质颗粒。
使其视密度小于水,然后颗粒被气泡挟带浮生至水面与水分离去除的方法。
21、什么是吸附:是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某些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的方法。
22、什么是酶:是生物细胞中自己制成的一种催化剂(生物催化剂)。
其基本成分是蛋白质,是促进生物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
23、什么是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题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24、什么是污水:污水是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大量的水,这些水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称为污水。
25、什么是污水处理:就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26、什么是污水回用:将污水或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被称为污水回用。
当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以回用时,也可称为再生水。
2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如何规定第一类污染物:《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排放方式分为两类。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中或动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
第一类污染物共有13项,不分建设年限,不分行业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低于标准规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8、第二类污染物:是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质的污染物(共56项)29、列为国家考核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第三条规定:、氰化物、酚、油、汞、铬(以六价铬计)等六种。
30、什么是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水流在处理构筑物内的平均驻留时间,从直观上看可以用处理构筑物的容积与处理进水量的比值来表示,的单位一般用H表示。
31、什么是固体停留时间:是生物体(污泥)在处理构筑物内的平均驻留时间,即污泥龄。
从直观上看,可以用处理构筑物内的污泥总量与剩余污泥排放量的比值来表示,的单位一般用d表示。
32、溶解物:是水样过滤后滤过液蒸干的残余固体量。
溶解物含量与悬浮物含量两者之和即为总固体量。
33、总需氧量():是在900度高温下使有机物燃烧所耗去的氧量。
34、指示剂:是滴定分析中,通过改变颜色指示化学计量点的试剂。
35、何谓水垢?何谓水渣?其区别是什么?水垢:即由于锅炉水水质不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在受热面与水接触的管壁上生成的固态附着物。
水渣:是指在炉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和沉积在汽包、下联箱底部等水流缓慢处的沉渣。
区别:水渣比较松散,呈悬浮或沉渣状态,且有一部分易随锅炉排污排掉;而水垢能牢固地粘结在管壁上,不易排掉。
36、总有机碳():是在触媒参与下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从而求出水样的总有机碳量,用以间接表示有机物含量。
37、值:用以表示水的酸碱性,当7时,水呈中性,<7时,水呈酸性,>7时,水呈碱性。
38、反渗透:在浓溶液侧外加一定压力,此压力超过渗透压,浓溶液中的水就会向稀溶液侧流,使得浓溶液更浓,这一过程叫反渗透。
39、什么是的回收率:回收率就是的产水与的给水的百分数。
40、什么是的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除去总可溶性的杂质浓度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进水电导-产水电导)÷进水电导41、什么是污染密度指数:测定的是标准压力和标准时间间隔内,一定体积水样通过特定微孔膜滤器的阻塞滤,它表明了水中胶体物和悬浮物含量的多少。
亦称污染指数。
42、超滤: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透过法分离技术。
借助于压差,利用孔径小于21微孔滤膜过滤,从水中分离大分子物质或分散极细的悬浮物。
43、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的质量,常用或表示。
相应地挥发性悬浮固体的浓度称。
44、污泥容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后1g干污泥所占的污泥容积(以计)。
亦称污泥指数。
45、污泥沉降比(30):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后,沉淀污泥所占混合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46、污泥龄(θC):污泥龄指将曝气池内的全部污泥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单位为d。
47、什么是污泥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
单位是5/(·d),一般记为,常用表示。
48、什么是容积负荷:是指单位有效曝气体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单位是5/(M3·d),一般记为,常用表示。
49、过滤是指液体通过适当的多孔物质层,将液体中的浮游物及其他物质去除的方法。
给水预处理所使用的过滤法有:砂滤、多介质过滤、叠片式过滤、高效纤维过滤、微滤、超率及活性碳过滤等。
问答部分:1、降低酸碱耗的主要措施有哪些?(1)保证进水水质;(2)保证再生质量,延长制水量的周期;(3)保证再生液的质量、纯度,严格控制再生操作规程;(4)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正常。
2、胶体能存在于水中的稳定性原因有哪些?(1)胶体表面带电;(2)胶体表面有水位层;(3)胶体表面吸附某些促使胶体稳定的物质。
3、使用助凝剂有何目的?1)改善絮粒结构,使其颗粒长大,强韧和沉重;2)调整被处理水的值和碱度,使其达到最佳混凝条件,提高混凝效果;助凝剂本身不起混凝作用,但能促进水中杂质的混凝过程。
4、混凝的基本概念?由于水中存在的胶体颗粒是带负电荷,他们间同性相斥,同时又在水中不断做“布朗运动”极为稳定,不易下沉,当加入适量混凝剂后,水中的微小胶体颗粒就能脱稳,产生吸附架桥作用,絮凝成絮状物迅速下沉,这一过程称之为混凝。
5、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水的:如加水解产生()3胶体,当在6.5-7.5时溶解最小,混凝效果也好;2)水的碱度:当碱度不足时,混凝剂在水解过程中不断产生,使值下降,混凝效果也下降;3)水的温度:当温度低时水的粘度大,水解速度慢,絮粒形成缓慢,且结构松散,颗粒细小不易沉淀;4)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和浓度对混凝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6、碳酸化合物在水中存在的形式与值有何关系?1)当值≤4.3时,水中只有2(游离);2)当值=8.3-3.4时,98%以上的都是3- ;3)当值>8.4时,水中没有27、炉内水处理的目的?1)防止锅炉本体及附属系统水、汽在运行中积聚沉积物和腐蚀。
提高锅炉的传热传导效益。
2)确保蒸汽质量,防止汽轮机部件结垢和腐蚀,在保证水质条件下,减少锅炉的排污损失,提高经济效益8、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使水产生离心力来工作的,水泵在启动前,必须把泵壳和吸水管都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作高速旋转运动,水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叶轮外缘,并汇集到泵壳内,经涡形泵壳的流道而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
与此同时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被甩出而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便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吸水管吸进叶轮。
叶轮不停地旋转,水就不停地被甩出,又不断地被补充。
这就形成了离心泵的连续输水。
9、锅炉的排污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作用?锅炉的排污方式有:(1)连续排污;(2)定期排污。
连续排污:是连续不断的从汽包中排出炉水。
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锅炉水中的含盐量和含硅量过高排去一些细小或悬浮的水渣。
定期排污:是排出水渣,一般排污点设在水循环系统的底端;排污时最好在锅炉低负荷时进行。
10、什么是树脂的再生?树脂经一段软化或除盐运行后,失去了交换离子的能力;这时可用酸、碱或盐使其还原再生,恢复其交换能力,这种使树脂恢复能力的过程称为树脂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