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认识法律,与法同行》
- 格式:docx
- 大小:304.62 KB
- 文档页数:7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知识点总结:1. 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2. 怎样学会依法办事?⑴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⑵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树立法律信仰的必要性⑴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⑵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在内心深处尊崇法律,运用法律思维、法律理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遵守和捍卫法律。
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依法办事,并不否定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课时习题:一、单选题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
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 )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4.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又该缴税了。
主题1 认识法律,与法同行知识脉络河北五年考情分析2015—2019年河北中考命题规律总结【命题分析】法律规范和调整生活 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认识法律与法同行 生活需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规范行为保护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考情总结】1.法律的特征:①属于基础考点,近五年考查一次;②常与法律的含义、本质相结合考查;③题型主要涉及选择题。
2.法律的作用:①属于重要考点,近五年考查三次;②多与法律的特征结合考查;③题型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典型案例、法律文件的实施等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结合知识点复习。
此专题考点内容对应的教材范围: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河北中考考点清单法律在我们身边【考试说明再现】●知道法律的特征。
●认识法律的作用。
●体会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增强法律意识。
【教材考点解读】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七下教材P85—86)(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如何理解“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七下教材P87—88)(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2)现代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导入: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开启与法律同行的旅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与法律同行(板书)。
同学们: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法律素质才能成为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配备轻松的音乐,给学生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
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主动提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觉。
)教师引导:说到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几个方面,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新16字方针?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四副漫画(见课件)教师引导: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请同学们结合漫画的内容,想一想;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设计意图:结合课本“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漫画形式,呈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将时政和课本的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媒体展示:小结(设计意图:对学习的内容及时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
)教师引导:但是,法律的保障功能不可能自动实现,它需要人们从态度上要尊敬、推崇,行为上要遵守。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首先要学会依法办事。
多媒体展示:学会依法办事教师引导:什么是依法办事呢?就是在做事之前,要想一想,法律赋予我哪些权利,法律要求我必须履行哪些义务,我可以做什么,我不可以做什么,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然后再行事。
(设计意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依法办事的含义,为后面知识点的学习做铺垫。
)教师引导:那么,怎样依法办事呢?让我们先从小宇的苦恼说起。
环节二:多媒体展示:探究与分享:小宇的苦恼教师引导: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宇的烦恼。
找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学生阅读:(略)教师引导:针对小宇的烦恼,我们课前布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任务,请看屏幕。
2024年中考政治法律知识点全面梳理对于即将参加 2024 年中考的同学们来说,政治学科中的法律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法律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秩序和规范,还能培养我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中考政治中的法律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
一、法律的本质和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这意味着法律的产生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机关,保证了法律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规范作用表现在:1、指引作用:法律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和标准,指引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2、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3、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对人们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起到教育人们的作用。
4、预测作用:人们可以根据法律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
5、强制作用: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保护作用表现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法律与我同行初中政治专题知识点信心是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要学好思想政治课,首先必须树立一定能够学好的信心。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法律与我同行初中政治专题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法律与我同行初中政治专题知识点一、学法用法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养成自我防范意识。
1.什么是法律?(1)法律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国家生活的保障;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违法行为(1)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制责任。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2)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3)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刑法、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含义,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了解公、检、法的主要职能。
与法同行的初二政治考点汇总知识梳理考点一: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刑法、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含义,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了解公、检、法的主要职能。
1、法律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又称“国法”。
(2)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2.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约束人们最基本的行为(1)法律和道德的区别:①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大都不成文;法律:成文——明确、严格、具体,通常表现为法律、法令、条例等规范性文件。
②实现方式不同:道德:社会舆论的约束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法律:依靠公民的自觉维护和遵守,但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几乎)一切行为+思想言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没有行为表现的思想活动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
道德约束范围包括法律约束范围;违反道德不一定违犯法律;违犯法律一定违反道德。
(2)法律和道德的联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法律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道德比法律具有更广泛的调节作用。
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道德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我国的治国方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①将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根本目的: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认识法律,与法同行教材链接: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十课必背知识点:1.法律的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4.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
5.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辦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6.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7.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认识法律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P85~86)(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2)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3)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生活需要法律的表现。
(法律对个人生活、国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015.25(3)](1)对个人生活: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对国家生活: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促进国家安定,保证国家正常运行。
(3)对社会生活:法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认识法律,与法同行教材链接: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十课必背知识点:1.法律的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4.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
5.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辦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6.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7.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认识法律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P85~86)(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2)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3)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生活需要法律的表现。
(法律对个人生活、国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015.25(3)](1)对个人生活: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对国家生活: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促进国家安定,保证国家正常运行。
(3)对社会生活:法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认识法律,与法同行河北模拟一、选择题1. (2019唐山开平区一模6)云南西盟县水某放任本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女儿外出打工,在当地政府多次责令其劝返女儿返校后不履行劝返义务。
根据义务教育法等相关规定,西盟县人民法院对水某作出了司法拘留15日的决定。
法院作出的决定表明()①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法律由人民政府制定③法院坚持依法执政④水某的行为违反了法律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①②③2. (2019秦皇岛海港区一模6)2019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披露: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8万件3.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的18人,厅局级339人,县处级1 185人。
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2 466人。
这表明()①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不负责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④法律只对犯罪人员有约束力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3. (2019保定高阳县一模6)因点开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40万元巨款被盗。
随后失主报警,最终警方抓获该诈骗团伙,将巨款追回。
法院依法判决该团伙成员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法律的作用角度看,该案例告诉我们()①法律具有强制性②该团伙的行为是犯罪行为③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④法律维护社会秩序A. ①③B. ③④C. ②③D. ①③④4. (2019唐山玉田县一模2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你对这一内容的正确理解是()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②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③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④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5. (2019石家庄十八县联考一5改编)多地警方在对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记分等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新增了要求外卖快递骑手穿上印有编号的安全反光马甲,这个编码和个人信息进行捆绑,违反交规逃逸了也会被追罚。
外卖骑手穿“牌照马甲”这一举措体现了()①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的保障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③执法部门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④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6. (2019唐山路北区一模3改编)抖音宣布启动“向日葵计划”,在审核、产品、内容等多个层面推出10项措施,助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这是国内短视频平台推出的首个专注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系统保护计划。
此举()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②有利于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③能够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④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③④D. ①②7. (2019邯郸三模10)2018年11月1日,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开始实施。
该标准提出了符合绿色发展、技术进步、行业规范以及学生健康防护要求的各项技术指示。
这一标准()①彰显了国家对中小学生的社会保护②有利于维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③体现了我国为义务教育提供物质保障④能够推进和谐校园建设A. ①②B. ①②④C. ③④D. ②③④8. (2019石家庄十八县联考一7)针对学生视力不良问题,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科学防控体系正在构建,共同守护“未来之光”。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我国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②法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③我国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④我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9. (2019保定竞秀区一模4)“愿大家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浙江12岁小学生小江在QQ群被人用“福利返现”的套路骗走了988元,受骗后化愤怒为素材,写了篇讲述受骗经过的作文并报案,找回了被骗的988元,她的“受骗文”很快刷爆网络。
材料启示我们要()①在网络监管中加强学校保护和司法保护②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树立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0. [2019石家庄一模24(2)(3),6分]解析生活,遵德守法。
材料一:材料二:近年来药品安全事件频发。
2018年7月,长春长生生物公司遭实名举报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行为,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强烈关注。
最终长春长生公司受到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多项行政处罚;涉案的多名企业高管被处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2)从法律作用的角度分析对长春长生疫苗案件的处理结果。
(4分)(3)结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概括得出一个结论。
(2分)11. [2019保定唐县一模25(3)(4),6分]分析法治事件。
江苏海安警方在对一违法车辆依法进行扣留时,当事人胡搅蛮缠、言语威胁,并拿出手机拍摄。
交警先是解释了相关法律法规,后不惧当事人叫嚷霸气回应,并严正告诉对方:“怕你们这一套,我这帽子就不要戴了,我这工作就不要干了!”这引来众多网友称赞,有网友称赞其干脆利落,“就是李云龙”。
也有网友称,依法办事,不是谁有病谁有理,谁弱势谁有理,谁穷谁有理。
(3)分析交警的硬气执法之所以被网友称赞的主要原因。
(4分)(4)从法治角度对当事人进行劝诫。
(2分)备考精练一、选择题1. 某地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12人跨省拐卖儿童、收买被拐卖儿童一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根据拐卖儿童的数量,结合各被告人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认罪态度,12名被告人中2人被判处死刑,其余人被判处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六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附加刑。
这表明()①拐卖儿童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不可违④法律惩治违法犯罪,维护人民利益A. ①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该法在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同时,还规定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
这说明()①党和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党和政府积极维护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④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 (2019黑白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观察下面漫画,从中我们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法律规范着人们的行为②我国坚持厉行法治,科学立法③网购风险过大,不值得推广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交通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在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但行人和车辆都能遵守交通法规,各行其道,使道路畅通无阻。
这表明()①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②生活需要法律③法律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A. ①④B. ②④C. ②③D. ①③5.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经营食品的小卖部、超市等,确有需要设置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取消小卖部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②中小学生应该健康饮食,不乱买零食③该规定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学校保护④对中小学生的保护只能靠学校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6.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 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学习类APP 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坚决防止有害APP 进入中小学校园。
该通知()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②能够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③能够杜绝网络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7. (2019青海4)教育部多次强调各中小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防震、防火、紧急疏散演练等。
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①青少年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知识②杜绝灾害,让成长之路一帆风顺③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④珍视生命,善待生命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二、非选择题8. 严格执法,维护公平。
(10分)材料一:某地交警支队开展异地夜查酒驾专项行动。
做到逢车必查,逢疑必测,查获一起,处理一起,有效地避免了人情因素干扰,使违法酒驾嫌疑人无机可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交警查处违法酒驾的社会影响。
(4分)材料二:一辆黑色轿车在通过检查点时被民警拦下。
经呼气式酒精检测,该车驾驶人的酒精含量超标,属于酒后驾车。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警依法对其处以1 000元罚款,记12分,暂扣驾驶证12个月。
(2)据材料二分析,该驾驶人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1分)其行为受到处罚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2分)(3)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对该司机进行劝说。
(3分)认识法律,与法同行河北模拟1. C【解析】考查点:法律的特征、违法行为。
解题思路:法院对水某作出司法拘留的决定,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①正确;水某放任本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女儿外出打工,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是违法行为,④正确;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观点错误,排除;法院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③中“依法执政”说法错误,排除。
2. A【解析】考查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特征、承担责任。
解题思路:材料中一些国家干部因违法犯罪被严惩,说明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负责任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付出相应的代价,①③正确;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②正确;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说法错误,排除。
3. B4. A5. B6. D【解析】考查点:社会保护。
解题思路:“向日葵计划”是由抖音启动的,这属于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根据材料可知该计划有利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①②正确,④错误;③夸大了此举的作用,排除。
7. A8. B【解析】考查点:特殊保护。
解题思路:《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是为保护未成年人视力健康而出台的,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说明我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①④正确;“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有利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正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非法律,②不符合题意,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