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色彩管理规范化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在彩色图像复制过程中,要做到从扫描、显示、输出到印刷的颜色统一性,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的色彩管理。
所谓标准化,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用标准原材料、设备的标准状态生产、标准数据进行生产,规范化是指生产工艺按一定的程序规范施工,数据化是标准和规范中心须执行的可操作的量化指针,一切可以用数据值表示,三者相辅相承,整体性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批量生产时,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色彩管理包括:1、输入设备间的颜色匹配。
2、原稿颜色与显示器颜色之间的匹配。
3、输出设备间的颜色匹配。
4、显示器颜色与印刷品颜色之间的匹配。
5、原稿与印刷品之间的颜色匹配。
色彩管理就是要解决各种设备间的颜色转换匹配问题。
首先,建立标准颜色环境的标准光源,标准光源核心部件,应具有较高色温和较高的显色指数,国际标准照明委员会(CIE)及国家印刷行业标准规定观察反射样张的标准光源色温5000K、6500K,显色指数通常为>95%。
5000K是CPM(迷你)透射标准光源;德国JUST公司荧光灯管显色指数是97%。
使用标准光源对样张进行观测的同时要求室内光线恒定。
其次,选择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CIE、LAB),根据色彩理论,任何一种白光颜色可由色光三源色R、G、B匹配出来,但三原色的比例不是唯一的;任何一种中性灰都可心用色料三源色C、M、Y匹配出来。
然而由于色料对光的不完全吸收,要达到理想的中性灰和满足实际印刷的效果,必须用黑墨来弥补。
这样对同一色块,用不同的设备来表现,得出的C、M、Y、K比例是不同的。
例如,某一色块,用天津油墨印刷再现时CMYK的比例为64%、36%、8%、10%,用喷墨打印机再现时比例为60%、30%、10%、10%,这说明描述同一颜色的物理量CMYK与设备和材料有关。
若用CIE L*a*b*读取上述色块,中要保证印刷时的CIE L*a*b*值(70、40、-12)和喷墨打样时的CIE L*a*b*值(70、40、-12)相同,那么在视觉上颜色的外观是一致的,这说明CIE L*a*b*是与设备无关的,独立的描述颜色的物理量。
icc色彩管理体系【实用版】目录1.ICC 色彩管理体系的概述2.ICC 色彩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3.ICC 色彩管理体系的构成和运作方式4.ICC 色彩管理体系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正文一、ICC 色彩管理体系的概述ICC 色彩管理体系,全称“国际色彩联盟色彩管理体系”,是由国际色彩联盟(International Colour Consortium,简称 ICC)制定和推行的一种色彩管理规范。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色彩在不同设备、介质和工艺中的一致性和互换性,从而保证色彩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准确再现。
二、ICC 色彩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ICC 色彩管理体系在色彩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它可以确保色彩在不同设备上的一致性,使得同一张图片或同一份文档在不同的显示器、打印机或印刷设备上都能呈现出相同的色彩效果。
其次,ICC 色彩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实现色彩的精确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最后,ICC 色彩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色彩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ICC 色彩管理体系的构成和运作方式ICC 色彩管理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设备特性文件、色彩链接空间和转换矩阵。
1.设备特性文件:每个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都需要创建一个设备特性文件,用于描述该设备的色彩特性和性能参数。
2.色彩链接空间:色彩链接空间是 ICC 色彩管理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一种统一的色彩空间,可以将不同设备的色彩空间通过转换矩阵进行链接,实现色彩在不同设备间的一致性。
3.转换矩阵:转换矩阵是 ICC 色彩管理体系中用于实现色彩空间转换的一种数学模型,通过转换矩阵,可以将一个设备的色彩空间中的颜色值转换为另一个设备的色彩空间中的颜色值。
四、ICC 色彩管理体系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ICC 色彩管理体系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色彩管理,并在生产和创作过程中应用 ICC 色彩管理体系,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色彩管理的步骤色彩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工具,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室内设计还是服装设计,都需要对色彩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符合设计者的预期。
色彩管理的实践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技巧,下面将会详细介绍。
一、了解色彩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色彩管理指的是对色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在不同的设备和媒介上呈现出一致的色彩效果。
色彩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可以帮助设计师确保作品的色彩保真度,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重复劳动,降低制作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二、明确设计目标在进行色彩管理之前,设计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
包括对象是什么,对象将会在哪些媒介上使用等等。
不同的设计目标会决定后续色彩管理的具体策略。
三、选择合适的色彩空间色彩空间在色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目标选择适合的色彩空间,比如RGB、CMYK、Lab等等。
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不同的色彩空间可以更好地控制色彩的准确呈现。
四、校色校色是指在色彩管理流程中,使用专门的仪器来测量和调整颜色的过程。
包括屏幕校色、打印机校色等等。
通过校色,可以确保色彩在不同设备上的呈现一致性。
五、编制色彩规范在进行色彩管理时,可以将已经确认的颜色信息进行编码或者规范化,以确保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能够准确使用。
比如设计师可以创建色彩样式表,明确每种颜色的数值和规范。
六、使用标准色板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已经确定的标准色板,从中选择颜色进行搭配和组合。
标准色板能够保证最终的作品颜色一致性,并提高设计效率。
七、使用色彩管理软件色彩管理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控制色彩,比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色彩管理功能,包括选择颜色、调整色彩空间、进行校色等等。
八、测试和验证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
设计师可以将作品在不同的设备上呈现,比如在电脑屏幕上、打印出来等等,以确保色彩的一致性和准确呈现。
印刷行业印刷色彩管理规范引言:印刷行业是各个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形象、信息传递和用户体验。
在印刷过程中,色彩管理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印刷行业中的色彩管理规范,包括色彩标准化、色彩测量、色彩校准、色彩控制等。
一、色彩标准化要保证印刷品的色彩一致性和准确性,需要建立色彩标准化的体系。
首先,印刷企业应选择合适的国际色彩标准,如PANTONE、CMYK 等,并在印刷过程中统一使用这些标准。
其次,印刷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色彩标准化文件,包括颜色样板、色彩描述、色彩差异容忍度等,以方便印刷师和客户进行交流和确认。
二、色彩测量色彩测量是色彩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确测量样品的颜色数值,可以确定印刷品是否符合预期效果。
在色彩测量中,常用的工具是色彩测量仪。
印刷企业应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根据所选择的色彩标准进行仪器的校准。
三、色彩校准色彩校准是指将输出设备(如打印机、印刷机等)的色彩输出能力与所选色彩标准相匹配。
在色彩校准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设备的色彩特性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设备的色彩输出参数,使其与标准色彩相一致。
这样可以确保输出的印刷品色彩准确且一致。
四、色彩控制色彩控制是在印刷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来控制印刷品的色彩质量。
在色彩控制中,需要对印刷品的色彩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以便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调整。
同时,应对印刷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色彩误差进行预测和调整,以保证印刷品的色彩质量达到最佳效果。
五、色彩管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法色彩管理在印刷行业中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的色彩输出不稳定、打样样品与大批量印刷品的色彩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印刷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输出准确。
此外,可以使用色彩管理软件,对印刷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及时调整以保持色彩一致性。
结论:印刷行业中的色彩管理规范对于保证印刷品质量、提高印刷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6S管理中的颜色管理颜色管理1、红色因为红色很醒目,易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兴奋、刺激感,注目性非常高,较容易辨认,因此用其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信号。
2、蓝色蓝色表示指令及必须遵守的规定。
虽然它的醒目程度和可识别性不太好,但与白色相配合,使用效果不错。
3、黄色表示警告、注意。
因为它对人眼能产生比红色更高的明亮度,黄色与黑色组成的条纹是可识别性最高的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4、绿色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
虽然它的可识别性和醒目性不高,但却是新鲜、年轻、青春的象征,具有和平、永远、生长、安全等效应,所以用绿色表示安全信息。
车间颜色管理目的:对现场进行颜色管理,使现场规范化对象:生产车间所有工作场所措施:1、按管理要求在相应的地方刷不同颜色的油漆;2、划线的具体形状参照下表。
管道颜色管理目的:管道内流体可视化,预知管道危险性,预防事故发生,提高管道维护的效率.。
对象:公司所有管道,包括气体和液体管道。
措施:1、管道颜色与标注文字颜色见下表2、未尽之介质及涂刷规则参考GB7231-2003工业管道颜色及标示规范车间主干道标识线目的:为了保护墙面与设备,区分人与车辆的通行,培养员工按道路通行的习惯对象:车间内部有车辆往来的通道措施:1适合于车间主通道,副通道1)线宽:100mm;材料:油漆;颜色:黄色;2)人行通道500mm(内径)3)通道分车辆通道人行通道;2.需横越时要有斑马线1)线宽:100mm,长500mm,油漆;白色2)两条斑马线内部间隔200mm3)人行通道内部每隔5m画出一对脚印示意一般物品定位线目的:让所有人员熟悉物品摆放的区域线体颜色、规格,使现场物品类别清晰对象:一般物品的摆放措施:1、一般物品区域使用黄色区域线,线宽50mm;2、可移动物品采用方框定位,不可移动物品采用四角定位,如车床、工作台;3、各区域线的大小以摆放物品大小而定,物品摆放与区域线距离为:30mm≤距离≤50mm;4、区域线四角可以为直角过渡;配电柜、危险区域警示线目的:画线区域内为易造成电击、碰撞、坠物、挤压等危险,禁止停留区域范围:配电柜、突出物、设备运行区、梯子、拐角等措施:1、小面积危险区域采用全部画45°/100mm黄黑斑马线,大面积区域采用50mm宽斑马线标示出范围;不合格品、消防设施定位线目的: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防止消防器材被遮挡堵塞对象:废品、不合格品;消防设施措施:1、仓库的废品、不合格品摆放使用红色区域线,线宽50mm;2、消防设施取用通道及放置位置采用红色漆线标示;生产区定位线目的:区分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对象:所有的生产区域合格区定位线目的:直观目视判断待检品,防止未检验产品流入下工序对象:仓库合格品区域措施:1、仓库待检验物品区域使用蓝色区域线,线宽50mm;2、可移动物品采用方框定位,不可移动物品采用四角定位,如车床、工作台;3、各区域线的大小以摆放物品大小而定,物品摆放与区域线距离为:30mm≤距离≤50mm;4、区域线四角可以为直角过渡;安全区域定位线目的:直观判断物料为合格品,定义安全区域对象:合格品放置区,人行通道,安全区措施:1合格品品区域使用绿色区域线,线宽50mm(仓库);2、人行通道等安全区域采用整体喷涂绿色;来源:/tpm/5Swtzj_523_8887.html。
装修色彩管理制度一、背景分析装修色彩是装饰装修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室内空间带来不同的氛围和感觉。
因此,在进行装修时,色彩的选择和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装修色彩的统一性和质量,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装修色彩管理制度,对装修色彩做出规范和要求,以确保装修效果的一致性和高品质。
二、制度内容1. 色彩策划在进行装修前,应当进行充分的色彩策划,确定整体的色彩风格和主题。
同时,应当考虑到环境和功能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色彩搭配方案。
色彩策划应当由专业的装饰设计师进行,确保装修色彩符合室内空间的整体感和需求。
2. 色彩选取在进行装修时,应当根据色彩策划方案,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搭配。
应当考虑到墙面、地面、天花板等不同空间的色彩搭配,且应当保持整体的色彩协调性和统一性。
色彩选取应当遵循装修色彩标准,不得盲目选择或搭配,以免影响整体效果。
3. 色彩管理在进行装修时,应当建立完善的色彩管理制度。
对于已选取的色彩进行记录和管理,包括色彩的配比、用量、搭配等信息,以便日后的维护和管理。
同时,应当建立色彩样本库,对于已选取的色彩进行保存和备案,以便日后的对比和查找。
4. 色彩维护在装修完成后,应当建立健全的色彩维护管理体系。
对于墙面、地面等不同空间的色彩进行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色彩的长期保持和鲜艳度。
同时,应当及时处理因色彩褪色或变化引起的问题,保持整体色彩的一致性和质量。
5. 色彩监督装修过程中,应当建立有效的色彩监督机制。
对于已选取的色彩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色彩搭配和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应当建立色彩监督台账,对于色彩的选取、施工等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以便后期的追溯和查找。
6. 案例分析在制定装修色彩管理制度时,应当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已完成的装修案例进行色彩效果评估和分析,总结出色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为日后的色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7. 色彩宣传在进行装修色彩管理时,应当进行色彩宣传和教育工作。
印刷工艺技术专栏- 19 -2020.4随企业一直努力的方向。
为保证产品从印前到印刷色彩复制的准确性,色彩管理成为必需要做好的一个环节。
本文着重描述海德堡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的色彩管理,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从印刷设备、材料、检测、生产规范、色彩管理步骤等几个方面探讨色彩管理在海德堡印刷机的实现。
印刷是一个以色彩复制为核心的产业,印刷色彩复制的准确与否就是衡量印刷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现在的印前和印刷过程中会用到各种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而这些设备根据自身特性不一,常会导致输出颜色有较大出入,因此,色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校准、控制和维护,来使得同一图像原稿的色彩不管在何种设备上都保持基本一致。
印刷生产是印刷的终点也是核心,因此,对印刷机的色彩管理是企业提高生产品质、效率的必然选择。
为了从印前到印刷达到所见即所得的色彩还原一致,就必需要对所有的输入输出设备进行色彩管理,色彩管理普遍都是经通过以下三骤进行:设备校准,设备特性化,色空间转换。
设备校准是将各种输入输出设备调整到标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状态。
对设备校准后,通过色彩测量工具和色彩管理软件对设备颜色数据进行测量并生成色域特征的颜色特性文件(I C C P r o f i l e ),整个过程就称为设备特征化。
然后常用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如C I E L a b )作为设备相关颜色空间(如C M Y K 、R G B 等)之间转换的桥梁,实现从印前到印刷整个过程中颜色保证一致,即色空间转换。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兴起,数码打样已经成为现代印刷术数字化生产流程的关键环节及常用手段,目前大多数的客户都是通过数码进行打样。
在短版印刷中数码打样可以极大提高打样的稳定性,缩短流程。
因此,目前印刷企业大多是用印刷机来追数码样稿的颜色。
本文即是探讨以数码样为标准,对海德堡CTP、印刷机进行色彩管理,通过色彩管理对密度范围的控制,同时控制水墨平衡、网点扩大等印刷适性达到色彩忠实还原、色差小且稳、提高印刷质量,从而达到和数码样张相同的色彩效果。
实施色彩管理的步骤1. 确定色彩管理的目标要实施色彩管理,首先需要明确色彩管理的目标和目的。
色彩管理可以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印刷、摄影、设计等。
确定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后续的步骤和计划。
示例目标: - 提高生产效率 - 确保颜色一致性 - 减少成本和浪费2. 确定色彩管理的内容在实施色彩管理之前,需要明确要管理的色彩范围和内容。
不同的领域和需求可能有不同的色彩范围,比如RGB、CMYK等。
确定色彩范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的色彩管理工具和流程。
示例内容: - RGB色彩空间 - CMYK色彩空间 - Pantone色彩指南3. 选择合适的色彩管理工具和设备为了实施色彩管理,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管理工具和设备。
这些工具和设备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色彩校准、色彩匹配等工作。
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可以提高色彩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示例工具和设备: - 色彩校正仪 - 色彩管理软件 - 监视器校准设备4. 进行色彩校准和配置色彩校准是实施色彩管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对显示设备、打印设备等进行校准,可以确保它们的色彩输出一致性。
配置色彩管理系统和软件也是必要的,以便根据需要进行颜色选取和输出。
示例步骤: - 使用色彩校正仪对显示器进行校准 - 使用色彩测试图像对打印设备进行校准 - 配置色彩管理系统和软件5. 制定色彩管理流程和标准为了保证色彩管理的持续有效,需要制定色彩管理流程和标准。
流程可以包括色彩校准、色彩匹配、色彩验证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制定标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色彩管理成为一种规范化的操作。
示例流程和标准: - 色彩校准每月进行一次 - 色彩匹配按照Pantone色彩指南进行 - 进行打印之前进行色彩验证6. 培训和交流为了使色彩管理能够得到有效实施,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
培训可以包括色彩管理的基础知识、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定期的交流会议可以让团队成员分享经验和问题,并共同探讨色彩管理的优化方案。
【5S】如何用颜色管理现场颜色的管理,在5S现场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颜色能让现场变得更加的整洁规范,让现场能够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颜色管理也是企业5S实施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之一,下面是生产现场颜色管理的使用规范。
01概述红色因为红色很醒目,易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兴奋、刺激感,注目性非常高,较容易辨认,因此用其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信号。
蓝色蓝色表示指令及必须遵守的规定。
虽然它的醒目程度和可识别性不太好,但与白色相配合,使用效果不错。
黄色表示警告、注意。
因为它对人眼能产生比红色更高的明亮度,黄色与黑色组成的条纹是可识别性最高的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绿色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
虽然它的可识别性和醒目性不高,但却是新鲜、年轻、青春的象征,具有和平、永远、生长、安全等效应,所以用绿色表示安全信息。
02车间颜色管理目的:对现场进行颜色管理,使现场规范化对象:生产车间所有工作场所措施:1、按管理要求在相应的地方刷不同颜色的油漆;2、划线的具体形状参照下表。
03管道颜色管理目的:管道内流体可视化,预知管道危险性,预防事故发生,提高管道维护的效率.。
对象:公司所有管道,包括气体和液体管道。
措施:1、管道颜色与标注文字颜色见下表2、未尽之介质及涂刷规则参考GB7231-2003工业管道颜色及标示规范04车间主干道标识线目的:为了保护墙面与设备,区分人与车辆的通行,培养员工按道路通行的习惯对象:车间内部有车辆往来的通道措施:适合于车间主通道,副通道1)线宽:100mm;材料:油漆;颜色:黄色;2)人行通道500mm(内径)3)通道分车辆通道人行通道;需横越时要有斑马线1)线宽:100mm,长500mm,油漆;白色2)两条斑马线内部间隔200mm3)人行通道内部每隔5m画出一对脚印示意05一般物品定位线目的:让所有人员熟悉物品摆放的区域线体颜色、规格,使现场物品类别清晰对象:一般物品的摆放措施:1、一般物品区域使用黄色区域线,线宽50mm;2、可移动物品采用方框定位,不可移动物品采用四角定位,如车床、工作台;3、各区域线的大小以摆放物品大小而定,物品摆放与区域线距离为:30mm≤距离≤50mm;4、区域线四角可以为直角过渡;06配电柜、危险区域警示线目的:画线区域内为易造成电击、碰撞、坠物、挤压等危险,禁止停留区域范围:配电柜、突出物、设备运行区、梯子、拐角等措施:小面积危险区域采用全部画45°/100mm黄黑斑马线,大面积区域采用50mm宽斑马线标示出范围;07不合格品、消防设施定位线目的: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防止消防器材被遮挡堵塞对象:废品、不合格品;消防设施措施:1、仓库的废品、不合格品摆放使用红色区域线,线宽50mm;2、消防设施取用通道及放置位置采用红色漆线标示;08生产区定位线目的:区分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对象:所有的生产区域09合格区定位线目的:直观目视判断待检品,防止未检验产品流入下工序对象:仓库合格品区域措施:1、仓库待检验物品区域使用蓝色区域线,线宽50mm;2、可移动物品采用方框定位,不可移动物品采用四角定位,如车床、工作台;3、各区域线的大小以摆放物品大小而定,物品摆放与区域线距离为:30mm≤距离≤50mm;4、区域线四角可以为直角过渡;10安全区域定位线目的:直观判断物料为合格品,定义安全区域对象:合格品放置区,人行通道,安全区措施:1合格品品区域使用绿色区域线,线宽50mm(仓库);2、人行通道等安全区域采用整体喷涂绿色。
5S中的颜色管理概述:颜色管理在5S现场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颜色能让现场变得更加的整洁规范,让现场能够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颜色管理也是企业5S实施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之一,下面是生产现场颜色管理的使用规范。
1、红色因为红色很醒目,易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兴奋、刺激感,注目性非常高,较容易辨认,因此用其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信号。
2、蓝色蓝色表示指令及必须遵守的规定。
虽然它的醒目程度和可识别性不太好,但与白色相配合,使用效果不错。
3、黄色表示警告、注意。
因为它对人眼能产生比红色更高的明亮度,黄色与黑色组成的条纹是可识别性最高的色彩,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4、绿色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
虽然它的可识别性和醒目性不高,但却是新鲜、年轻、青春的象征,具有和平、永远、生长、安全等效应,所以用绿色表示安全信息。
车间颜色管理目的:对现场进行颜色管理,使现场规范化对象:生产车间所有工作场所措施:1、按管理要求在相应的地方刷不同颜色的油漆;2、划线的具体形状参照下表。
管道颜色管理目的:管道内流体可视化,预知管道危险性,预防事故发生,提高管道维护的效率.。
对象:公司所有管道,包括气体和液体管道。
措施:1、管道颜色与标注文字颜色见下表2、未尽之介质及涂刷规则参考GB7231- 2003工业管道颜色及标示规范车间主干道标识线目的:为了保护墙面与设备,区分人与车辆的通行,培养员工按道路通行的习惯对象:车间内部有车辆往来的通道措施:1适合于车间主通道,副通道1)线宽:100mm;材料:油漆;颜色:黄色;2)人行通道500mm(内径)3)通道分车辆通道人行通道;2.需横越时要有斑马线1)线宽:100mm,长500mm,油漆;白色2)两条斑马线内部间隔200mm3)人行通道内部每隔5m画出一对脚印示意一般物品定位线目的:让所有人员熟悉物品摆放的区域线体颜色、规格,使现场物品类别清晰对象:一般物品的摆放措施:1、一般物品区域使用黄色区域线,线宽 50mm;2、可移动物品采用方框定位,不可移动物品采用四角定位,如车床、工作台;3、各区域线的大小以摆放物品大小而定,物品摆放与区域线距离为30mm≤距离≤50mm;4、区域线四角可以为直角过渡;配电柜、危险区域警示线目的:画线区域内为易造成电击、碰撞、坠物、挤压等危险,禁止停留区域范围:配电柜、突出物、设备运行区、梯子、拐角等措施:小面积危险区域采用全部画45°/100mm黄黑斑马线,大面积区域采用50mm 宽斑马线标示出范围;不合格品、消防设施定位线目的: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防止消防器材被遮挡堵塞对象:废品、不合格措施:1、仓库的废品、不合格品摆放使用红色区域线,线宽50mm;2、消防设施取用通道及放置位置采用红色漆线标示;生产区定位线目的:区分生产区域与非生产区域对象:所有的生产区域合格区定位线目的:直观目视判断待检品,防止未检验产品流入下工序对象:仓库合格品区域措施:1、仓库待检验物品区域使用蓝色区域线,线宽50mm;2、可移动物品采用方框定位,不可移动物品采用四角定位,如车床、工作台;3、各区域线的大小以摆放物品大小而定,物品摆放与区域线距离为:30mm≤距离≤50mm;4、区域线四角可以为直角过渡;安全区域定位线目的:直观判断物料为合格品,定义安全区域对象:合格品放置区,人行通道,安全区措施:1合格品品区域使用绿色区域线,线宽50mm(仓库);2、人行通道等安全区域采用整体喷涂绿色;。
车间颜色管理规范范例引言概述:在车间生产过程中,颜色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准确的颜色管理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一套车间颜色管理规范范例,包括颜色标准制定、颜色测量和校准、颜色数据记录和分析、颜色管理培训等四个部分,以帮助车间建立科学规范的颜色管理体系。
一、颜色标准制定:1.1 确定产品颜色标准: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制定准确的颜色标准。
可以参考国际标准色卡或自行制定公司内部标准色卡。
1.2 制定颜色标准的测量方法:确定测量颜色的仪器和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3 定期检查和更新颜色标准:根据产品的变化和市场需求,定期检查和更新颜色标准,以保持其与产品的一致性。
二、颜色测量和校准:2.1 购买高质量的颜色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颜色测量仪器,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2.2 定期校准仪器:根据仪器的要求,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3 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制定颜色测量的标准操作程序,包括样品的准备、仪器的设置和测量的步骤,以确保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三、颜色数据记录和分析:3.1 建立颜色数据记录系统:建立一个系统化的颜色数据记录系统,包括记录测量结果、样品信息和操作人员等相关信息。
3.2 分析颜色数据:对记录的颜色数据进行分析,包括颜色的差异、趋势和异常情况等,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3 建立颜色数据报告和沟通机制:根据分析结果,制作颜色数据报告,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以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四、颜色管理培训:4.1 培训颜色管理人员:培训车间的颜色管理人员,使其了解颜色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掌握颜色测量和校准的技巧。
4.2 培训操作人员:培训车间的操作人员,使其了解颜色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提高其对颜色管理的重视和执行力度。
4.3 定期培训和评估:定期进行颜色管理培训和评估,以确保车间人员的颜色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实现色彩管理规范化
在彩色印刷过程中印刷品与原稿之间存在的色彩差别问题,需要以规范的色彩管理系统进行全程控制。
所谓色彩管理系统,是指处理彩色图文信息输入输出的有关设备或媒体之间颜色转换关系的管理系统,作用是使各种设备在信息传递方面相互匹配,真实地再现原稿色彩,使“所见即所得”。
原稿的输入设备可以是扫描仪(平面或滚筒式)、Photo CD或数码照相机,其彩色文件可通过激光照排机、数码打样机、印刷机等设备输出。
这就涉及到输入输出设备的精度和色料等印刷材料的质量标准化及其相互之间的映射问题,本文将具体探讨色彩管理的几个要素。
在电分机时代,分色片从原稿到加网是在机器内部完成色彩管理的,以前的“原稿复制”只要正确设定原稿颜色与输出分色片的网点配比,电分机就可输出能够再现原稿色彩的分色胶片。
而现在,印前处理系统大多要经过由原稿到RGB文件,由RGB文件到CMYK文件,由RGB文件到显示器,由CMYK文件到分色版、印版及彩色打样机的多个不同设备(或媒体)及不同颜色空间之间的转换过程。
所以,印前处理系统已将这一内部过程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对设备显色性能的测定
要规范色彩管理系统,首先要对设备显色性能进行测定。
显色性能的测定就是对设备进行呈色方式的定标。
颜色数据在不同媒体间转换之前,一定要进行设备的定标。
故设备定标是其作为特征描述的基础。
定标过程就是保证设备(如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等)之间颜色匹配。
定标要确定同一设备在不同时刻显色性能的偏差,使色彩信息在获取和传递过程中具有时间上的连贯性和标准上的一致性,保证所有设备以自己的方式(如RGB亮度、CMYK密度)形成正确的颜色。
1.扫描仪定标
扫描仪定标是指从原稿测得的特定光强的标定,定标的项目有亮度、反差(γ值)、白场(R、G、B三色的平衡)。
由于设备本身的偏差、环境温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整机定标的精确性,所以扫描仪除本身的自定标外,其操作软件中也必须带有专门的定标子程序。
2.显示器定标
显示器定标是使显示卡按图像文件中的特定数值显示颜色并具有一致性。
显示器本身也有亮度、反差(γ值)、白场。
人们看到的颜色不仅受滤色片或色料颜色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光源带来的视觉影响;显示器的色温也影响呈色的精确性,色温要与输入及输出(原稿及校样)的照明条件相匹配。
一般照明光源的色温定为5000K。
反差(γ值)描述的是显示器输入值与输出亮度之间的关系,它影响高光和暗调之间各种色调的分布情况。
在没有色彩管理系统时,我们可将显示器γ值设定在模拟同一数字文件制作的印刷图像与屏幕上的图像的反差进行比较的条件上。
使用色彩管理系统后,该系统主要指定显示器的γ值,如“EFI定标RGB”指定的γ值为
2.20。
3.彩色打样机定标
为了有效地进行颜色校正,须对设备变量进行补偿,使设备按出厂时指定的呈色规律输出。
有的设备有机内校正功能,有些则需要用制造商或第三方提供的软件进行校正。
目前,一些显示器厂商已开发了一套规范的定标方法,如Apple公司开发了24位彩色显示器控制灰平衡、白点和黑点、色温和γ曲线的方法。
4.脱机打样机定标
一般用SWOP《卷筒纸胶印出版规范》作为胶印工艺的特征描述,SWOP中指定了油墨和纸张色彩、实地密度、网点增大范围等参数。
使用薄膜及色粉彩色打样系统时,还要选择承印材料、颜料和压光层,以尽可能近似地模拟印刷机的印刷条件。
对设备显色性能的特征描述
特征描述就是用数字化的方法,将扫描仪、显示屏幕、彩色打印机、油墨等彩色媒介的显色性能详尽地描述出来,即用恰当的表色制来描述各媒体的颜色空间,是测量各种不同输入输出设备色域的一种方法,能界定其色域(Colour Gamut)特征,以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在定标后输出颜色的方式,以及已知设备在未知条件下的显示方式。
经特征描述后建立的描述设备显色范围的数据称为设备显色描述文件。
显色描述文件是一种颜色转换模型,存储在系统中,可通过不同的呈色模型进行组合,实现不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彩色复制。
设备显色性的特征描述过程的实现需要色彩管理系统开发、管理人员与设备生产厂家、媒介生产厂家(如油墨、荧光粉)的密切配合。
如Adobe公司的PostScript LeveI1页面描述语言允许厂家在RIP中加入色彩再现库(CRD)的设备显色描述语言。
有了CRD就可以在输出前自动将以RGB 或La*b*色空间描述的文件转换成CMYK色空间描述的文件,可输出四色分色片。
Photoshop也支持CRD功能。
彩色显示器也有相应的设备描述文件,但只限于在厂家指定的参数下工作,如果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改变了,其数据就不准了。
因此,色彩管理系统还常提供软件,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行开发设备显色描述文件。
(1)扫描仪特征描述。
GATF、RIT、UGRA及FORGRA等印刷研究所以及海德堡等公司都为印刷机的特征描述控制设计了测试图像。
EFI、KEPS和Agfa公司均使用自己的图样对印刷工艺做了特征描述。
输出图样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在CIE La*b*及CIE xyz色空间中描述输出设备的色域。
(2)显示器特征描述。
显示器厂家提供的显示器呈色描述文件只在厂家的规定运行环境才起作用,操作人员在调整亮度和反差后,特征描述就不准了。
有些软件,如Kodak色彩管理系统和Agfa、FotoFlow软件,以及专门的软件,如RasterOps 校色软件和Super Mac、Super Match颜色校色软件,也可进行显示器特征描述。
颜色转换的色空间管理
1.颜色转换
颜色转换是指根据不同颜色在不同色空间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把某设备上的色空间中的色彩转换到另一个已知条件下的色空间中。
由于输出设备的色域一般比原稿、扫描仪以及显示器的呈色域小,因此,必须将原稿色域压缩到输出设备的呈色域之中。
色彩管理软件可将颜色从一个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色域空间,如从扫描仪转换到显示器,从显示器转换到打印机。
颜色转换也可在一台设备上模拟另一设备的呈色情况,如在显示器上模拟印刷样张。
由扫描仪的RGB色空间转换到打印机的CMYK色空间,由扫描仪的RGB色空间转换到显示器的RGB色空间,这些色空间的转换均以CIE La*b*色空间作为转换过程的参考色空间,各种设备的呈色域都可在CIE La*b*色空间中绘出。
如一色标为深绿色,在CMYK色空间中,黄、品红、青、黑网点面积率为,ay=47%,am=0%,ac=100%,ak=47%,而在显示器的RGB色空间中则表现为,红光0%,绿光53%,蓝光6%。
色彩转换可用手工校正图像,也可通过彩色管理文件自动进行。
2.色空间压缩转换
不同色空间之间完全对应的映射关系并不存在,显示器RGB色空间的呈色范围比打印机CMYK色空间的呈色范围大很多,且这种映射关系还要受显示器显示屏荧光粉特性、环境光和印刷过程中油墨、纸张等的呈色特性的影响。
所以这种映射关系是以色彩信息量损失最小为前提。
由RGB色空间到CMYK色空间要进行压缩转换,通常采用3种转换形式:照片法、实地法、广告法。
照片法也称感性呈色(Percepteal Rendering),一般用于连续调照片的颜色转换,它基本保持了原来色彩变化分布的相对关系,使图像中最亮处在印刷时为绝网区(0%),最暗处在印刷时为实地(100%网点),其他层次则按比例分布于这两个数值之间。
实地法又称比色呈色(Colorimetric Rendering),对色块最有效,可保持绝对的颜色匹配。
若色空间转换前的颜色处于转换的色空间内,则颜色保持不变;若
色空间转换前的颜色处于转换后的色空间之外,则以最接近的颜色来代替,如地图中的专色等。
广告法,适于明亮且饱和度高的画面,这种色空间转换法多用于商业广告制作,可在印刷设备范围内产生纯而饱和的颜色,转换后的颜色并不拘泥于转换前的情况,不追求印刷设备之间的颜色匹配,强调的是一种鲜明、夸张的宣传效果。
色彩管理在印前系统的应用
根据色彩管理的要求,开发商相继推出了多种不同的色彩管理方案。
我们可选择其中实用性强的方案应用到自己的印前制作中。
1.在应用软件范围内实施
在某个实用程序和范围内建立色彩信息的传递规范,在此应用软件(含硬件)范围内,使其支持的输入和输出设备之间具有统一的色空间,以此转换颜色的色坐标,实现颜色准确传递,且这种转换与计算机操作系统无关。
EFI公司和Ficolor (用于QuaekXPress3.2和Photoshop6.0软件)、Kodak公司的Colorsense、Linotype-Hell公司的Lino Color以及Agfa公司的FotoFlow(用于Photoshop软件)等,均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应用。
2.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上这些色彩管理形式都可作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颜色传递标准,为所有外部设备制造厂商建立一个规范,使颜色传递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已采用这种实施方案的有Apple公司的Color Sync、Adobe公司的PostScript level2、Sun系统公司采用的Kodak色彩管理系统。
目前Apple公司和Adobe公司正在合作开发能支持所有用户的标准。
当前,色彩管理已成为印前处理工作的关键技术,要逐步实现色彩管理的规范化,就必须使印前设备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高度的重复能力,各种设备必须具备对传输数据进行精确控制的能力。
随着印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技术指标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色彩管理的规范化会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