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ppt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7
无线局域网(WLAN)拓扑结构——基于AP的Infrastructure结构这种基于无线AP的Infrastructure(基础)结构模式其实与有线网络中的星型交换模式差不多,也属于集中式结构类型,其中的无线AP相当于有线网络中的交换机,起着集中连接和数据交换的作用。
在这种无线网络结构中,除了需要像Ad-Hoc对等结构中在每台主机上安装无线网卡,还需要一个AP 接入设备,俗称“访问点"或“接入点"。
这个AP设备就是用于集中连接所有无线节点,并进行集中管理的。
当然一般的无线AP还提供了一个有线以太网接口,用于与有线网络、工作站和路由设备的连接。
基础结构网络如图3—1 4所示。
这种网络结构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网络易于扩展、便于集中管理、能提供用户身份验证等优势,另外数据传输性能也明显高于Ad-Hoc对等结构。
在这种AP网络中,AP和无线网卡还可针对具体的网络环境调整网络连接速率,如1 1 Mbps的可使用速率可以调整为1 Mbps、2Mbps、5.5Mbps和1 1 Mbps 4档;54Mbps的IEEE 802.1 1 a和IEEE 802.1 1 g的则更是方54Mbps、48Mbps、3 6Mbps、24Mbps、1 8Mbps、1 2Mbps、1 1 Mbps、9Mbps、6Mbps、5.5Mbps、2Mbps、1 Mbps共1 2个不同速率可动态转换,以发挥相应网络环境下的最佳连接性能。
理论上一个IEEE 802.1 1b的AP最大可连接72个无线节点,实际应用中考虑到更高的连接需求,我们建议为1 O个节点以内。
其实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连接性能往往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实际连接速率要远低于理论速率,如上面所介绍的AP和无线网卡可针对特定的网络环境动态调整速率,原因就在于此。
当然还要看具体应用,对于带宽要求较高(如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电话会议和视频点播等)的应用,最好单个AP所连接的用户数少些;对于简单的网络应用可适当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