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英语 动词复习教案 人教新目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9
九年级英语专题复习教案——动词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动词的分类及用法;(2)能够正确运用动词形式进行句子构建;(3)理解动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及搭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动词的分类;(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动词形式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英语动词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动词的分类及用法;(2)动词形式的运用;(3)动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及搭配。
2. 教学难点:(1)动词不定式、分词形式的运用;(2)动词短语的识别及搭配;(3)动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及用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运用动词;2.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动词的能力;3.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动词的用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动词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2. 讲解:讲解动词的分类、用法及动词形式的变化;3. 练习: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词的用法;4. 拓展:介绍动词的搭配及语境意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的动词知识点,形成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搜集动词搭配的实例,进行学习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动词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探究等方面;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九年级英语专题复习教案动词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动词的各种时态和语态;(2)能够正确使用情态动词表示可能性、建议和命令;(3)能够辨别和运用被动语态;(4)能够运用动词短语和固定搭配。
2. 能力目标:(1)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动词进行语言表达;(2)能够通过动词的理解和运用,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
2. 动词的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3. 情态动词:can、may、must、should、will等。
4. 动词短语和固定搭配:look forward to、pay attention to、make a decision 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词的各种时态和语态的运用;情态动词的用法。
2. 难点:动词短语和固定搭配的运用;被动语态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动词;2. 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理解和运用动词;3.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提高动词运用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动词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动词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动词的各种时态和语态,并通过例句和练习进行巩固。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词的时态和语态进行填空和改写句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动词短语和固定搭配的用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和语言运用能力。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动词时态和语态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意性。
一、教案主题:九年级英语专题复习教案动词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词的分类及用法。
2. 掌握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态的转换。
3. 提高学生运用动词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动词的分类:行为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
2. 动词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
3. 动词的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4. 语态的转换:主动语态转为被动语态,被动语态转为主动语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场景,引出动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动词的分类、时态、语态及语态的转换。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动词的用法,进行动词接龙游戏。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词进行句子的编写和翻译。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日常生活,尝试运用动词进行交际。
六、教案主题:九年级英语专题复习教案动词——一般现在时七、教学目标:1. 掌握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和用法。
2. 能够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经常性和习惯性的动作。
3. 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一般现在时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1. 一般现在时的构成:主语+ 动词原形。
2. 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描述经常性和习惯性的动作、状态、特点等。
3. 一般现在时的特殊句式:there be句型、疑问句、否定句。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场景,引导学生回顾一般现在时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一般现在时的构成、用法和特殊句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一般现在时的用法,进行一般现在时的句子接龙游戏。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一般现在时进行句子的编写和翻译。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动词专项复习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和掌握动词的基本形式相关知识点。
2.复习和掌握情态动词的相关知识点。
3.复习和掌握实义动词、系动词和助动词的知识点。
4.通过习题巩固动词的用法 【核心任务】掌握动词的基本形式和动词的种类知识点并学会在习题中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本专题共三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段落一动词的基本形式之“知识回顾1”;第二课时完成段落二情态动词之“知识回顾2”,第三课时完成段落三实义动词、系动词和助动词之“知识回顾3”和段落四“即时练习”第 一 课 时【内容段落】段落一“知识回顾1”。
【侧重目标】 目标1。
【评价任务】完成“教师共学1”,评估目标1。
【学习过程】段落一 知识回顾〖师生共学1〗动词⎩⎪⎨⎪⎧动词的基本形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现在分词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动词的种类⎩⎪⎨⎪⎧实义动词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Ⅰ.动词的基本形式1.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变化3.动词的过去式及过去分词的构成go—went—gone do—did—donebegin—began—begun make—made—made第二课时【内容段落】段落二“知识回顾”。
【侧重目标】目标2。
【评价任务】完成“教师共学2”,评估目标2。
【学习过程】段落二知识回顾〖教师共学2〗情态动词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对某一动作或状态的态度,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情态动词具有以下特点:(1)有一定词义;(2)不受主语人称和数的变化影响;(3)后跟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
(1)can,could的用法①Can you (=Will you be able to) e this evening?你今晚能来吗?解读can表示具有某种能力,意为“能;会”,与be able to的意义基本相同。
但can只能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而be able to却能用于各种时态。
②Can he still be alive after all this time?过了这么长时间,他还可能活着吗?解读表示可能性,意为“可能”。
山东省高唐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英语全册情态动词复习教案1 人教新目标版not(mustn’t),表示“不可以”、“禁止”的意思 e.g.—May I take this magazine out of the reading-room?—No, you mustn’t.表示说话人的猜测,认为某一件事“或许”、“可能”发生e.g. You may be right.Might也可以代替may,表示现在时间的动作,但语气较为婉转客气或更加不肯定e.g. It might rain this afternoon.情态动词must和have to的用法表示“必须”,“应当” e.g. We must be strict in our work.must的否定形式must not\mustn’t,表示“不可以”、“禁止”的意思,语气比较强烈。
回答must的疑问句时,否定式常用need not\needn’t或don’t have,表示“不必”、“用不着” e.g.—Must we hand in our exercise today?—No,you needn’t.表示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比may语气肯定得多,意为“一定”、“准是”e.g. She must know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have to表示“不得不”、“必须”的意思,它比must更含有“客观条件时的必须如此做”的意思,并有较多的时态e.g. She has to do a lot of housework every day.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表示劝告、建议,常译为“应当” e.g. You should listen to the doctor’s advice.表示预测,常译为“可能” e.g. They should be here by now.情态动词need的用法need作为情态动词,主要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表示“需要”、“必须”e.g. You needn’t come here so early tomorrow.need可用作实义动词,其否定形式要借助don’t,doesn’t 或didn’t;疑问形式要借助do,does或did e.g. Do you need any help?情态动词will\would的用法用于疑问句,一般用于第二人称,表示说话人向对方提出请求或询问e.g. Will you have another cup of coffee?表示“意愿”、“决心”等,可用于各种人称 e.g. I’ll do my best.用would时语气比will委婉 e.g. 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ruler?情态动词shall的用法。
人教版中考英语专题复习《动词专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中考英语专题复习《动词专题》教材内容包括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动词短语等。
本部分内容是中考英语的重要考点,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动词形式的用法,以及动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搭配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动词的基本用法,但对一些复杂的动词形式和搭配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动词的形式,而忽略了其在句子中的实际应用。
此外,学生对英语动词的语感和实际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动词形式的用法,如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
2.掌握动词短语的搭配和意义。
3.提高学生在句子中运用动词的能力,增强语感。
4.培养学生的动词语感,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的用法。
2.动词短语的搭配和意义。
3.动词在句子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感。
五.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动词的用法。
2.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动词。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动词语感。
4.归纳法:通过例子引导学生总结动词的用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各种动词形式和搭配的PPT。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含有动词的句子和短文。
3.练习题: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
4.小组活动准备:划分学习小组,准备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动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动词的基本形式。
然后提问学生:“Can you tell me the past tense of the verb ‘like’?”,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词。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并用例子进行解释。
如:“I like apples.”(一般现在时),“I liked apples yesterday.”(一般过去时)等。
中考英语动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考英语考试中常见的动词时态和语态。
学会使用动词短语和情态动词。
能够正确运用动词形式填空、改写句子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对动词的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语境和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运用动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英语动词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动词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动词的时态过去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现在时(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未来时(一般将来时、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时)2. 第二课时:动词的语态被动语态的构成和用法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转换3. 第三课时:动词短语动词短语的分类和用法动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4. 第四课时:情态动词情态动词的分类和用法情态动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5. 第五课时:动词填空练习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动词形式填空改写句子,运用不同动词形式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动词的时态、语态、短语和情态动词的用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动词形式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课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对动词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动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3. 单元测试: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动词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词的知识。
2. 练习题库: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库,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用。
3. 教学视频: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词的用法。
九年级英语专题复习教案动词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各种动词时态;(2)能够正确使用情态动词;(3)能够辨别动词的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4)能够运用动词短语表达具体动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动词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各种动词时态、情态动词、动词的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动词短语的运用。
2. 难点:动词时态的辨别和运用,情态动词的辨析,动词的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的转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动词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动词知识。
2. 新课内容:(1)动词时态:复习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时态的构成和用法;(2)情态动词:复习can、may、must、should等情态动词的用法和辨析;(3)动词的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复习动词的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的转换方法及用法;(4)动词短语:复习常用的动词短语及其用法。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作业内容:(1)动词时态的练习题;(2)情态动词的辨析练习题;(3)动词的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的转换练习题;(4)动词短语的运用练习题。
2. 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提高动词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动词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动词时态、情态动词、动词的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动词短语的运用。
2.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教学活动1.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动词知识竞赛。
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等,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
2.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动词知识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山东省高唐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英语全册动词复习教案人教新目标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
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