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习作范文
- 格式:docx
- 大小:14.46 KB
- 文档页数:3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写作指导+习作例文写作指导一、习作要求写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必须是亲自做过的实验。
二、选材指导只要是亲自做过的小实验都可以写,如让瘪掉的乒乓球复原、给冰箱除臭、制作孔明灯、让小灯泡亮起来、纸杯烧水、带点的报纸、能抓住气球的杯子、纸片托水……三、动手实验实验1:实验名称:纸片托水实验准备:小杯子 A4卡纸水实验过程:第一步:准备器材第二步:杯子里接满水,将卡纸放在杯口上,再使劲按一下第三步:快速翻转杯子,观察到杯子里的水一滴都没有流出来。
第四步:自己猜测实验成功的原因:见鬼了?大气引力在帮助纸片呢?第五步:问妈妈得到答案。
实验结果:纸片托水实验成功了,这是大气压力在作怪,杯子里水的表面张力把纸片和杯子完全的闭合起来,所以杯子里水的压力小于杯子外大气压的压力,这样大气压就使纸片稳稳地托在杯子上了,杯子里的水自然不会流出来了实验2:实验名称:让水中的鸡蛋浮起来实验准备:鸡蛋、玻璃碗、水、盐、小苏打实验过程:第一步:把水倒入玻璃碗里。
第二步:在水中放入鸡蛋,鸡蛋没有浮起来。
第三步:加小苏打,鸡蛋没有浮起来。
第四步:加盐,随着盐的增多,鸡蛋浮起来了。
实验结果:盐水可以让鸡蛋浮在水面上。
四、写作点拨想让文章吸引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用实验内容或其中的一个现象为题目,会更吸引人,如《我的纽扣会变大》《杯子长出了手》:2、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一写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3、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
4、完成后的习作,同学间互相交换读一读,评一评,重点说说实验的过程是否写清楚了。
最后将修改后的习作进行誊抄。
习作例文一次小实验今天是星期天,我坐在写字台旁看书,在“我们爱科学”这本书里,我看见了一个小试验,试验的名字叫“烧纸船”我觉得很有趣,我就开始做这个试验。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习作要求1.向大家介绍你做过的一项小实验。
2.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3.还可以写一写做实验时的心情及实验中的有趣发现。
二、方法训练1.了解实验。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实验都要在实验室进行。
( )(2)实验是为了检验一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一般都有目的性。
( )(3)一般实验前都要准备好实验的器材。
( )(4)做实验时,我们不需要观察、思考、分析,静待实验结果就行。
( ) 2.例文引路。
材料一:蜜蜂靠什么发声蜜蜂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小昆虫。
无论是鲜花丛中,还是林中草地,到处都有它们那黄黑相间的身影,伴随着“嗡嗡嗡嗡”的声音。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在学校,我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声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从而会产生嗡嗡的声音。
后来,妈妈为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从这本书里我也发现了类似的说法。
权威专家都认为: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由此看来,蜜蜂之所以能发出声音,完全是由于它那对透明的小翅膀。
但我认为,蜜蜂就像所有有发声器官的动物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的发声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难道书上的说法就没有错误的时候?我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并开始进行实验和研究。
我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能听到蜜蜂的叫声;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
我用这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实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声器官,我干脆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
观察了一个多月,我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个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
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
如果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
我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
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
因此,我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1)作者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与反思第1篇】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策略1.依托课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本单元《花钟》《蜜蜂》《小虾》这3篇课文,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有了感性的认识。
尤其是《蜜蜂》这篇课文,从表达的顺序及表达的方法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完整表达教材里面设计了一个图表,涵盖“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提示学生将实验的全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
3.理清逻辑,帮助学生有序表达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把实验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写清楚,既做到言之有物,又达到言之有序的效果。
教学准备牙签、水盆、清水、肥皂、方糖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尝试借助图表把实验的过程说清楚并完整记录下来。
2.学会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有序地表达。
教学过程板块一仔细观察,有序表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根小牙签在水里旅行。
这时,前方掉入一块方糖,牙签旅行的方向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若是丢入一块肥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项小实验。
(板书:一项小实验)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取一块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牙签是否会向方糖的方向移动。
实验结束后,教师再换一盆水,取一块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再观察牙签会向哪个方向移动。
3.有序引导学生说实验过程。
(1)说实验名称及做实验的原因。
(2)说实验的过程:准备—开始—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一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个科学小实验——白醋小苏打吹气球,我心想:白醋和小苏打,一个是液体,一个是固体,怎么能吹气球呢?为了弄清楚这个疑问,我决定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嘛!
我迫不及待的找来一张纸、一个气球、一个空饮料瓶和一瓶小苏打,又从厨房里拿出一瓶白醋和一个勺子,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一切准备就绪。
接下来实验开始了,我先把纸卷成一个漏斗,放到气球的充气口上,接着用勺子舀了两勺小苏打,通过漏斗倒进气球里。
装了小苏打的气球,大了一点,像一个正在倒水的杯子。
然后我把白醋也倒进瓶子里,白醋散发出阵阵酸味,有点像酸奶。
之后,我把装入了小苏打的气球,小心翼翼地套在饮料瓶口上。
我快速地将气球向上一提,让小苏打落入瓶中。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瓶子里的白醋迅速从透明变成了白色,产生了大量的泡沫,还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再看气球,居然真的一点点变大了。
最后足足有一个柚子那么大,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做完实验后,我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白醋和小苏打会把气球给吹大呢?”妈妈说:“这是因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你把瓶口用气球给套上了,这些二氧化碳只能钻到气球里,气球就鼓起来了。
”原来是这样呀!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仔细观察,勤于动手,这样才能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八篇范文参考范文一:《烧纸船》今天我在《我们爱科学》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字叫“烧纸船”。
我觉得很有趣,就决定做这个实验。
做这个实验需要两个桶、一个折好的纸船、一杯水和一个打火机。
我先拿来两个装奶粉的桶,然后用白纸折了一个纸船,把它放在两个奶粉桶上,就像一座桥。
接着我又端来一杯水,最后找来了一个打火机。
准备工作做好了,我就开始做这个小实验。
我先往纸船里倒满水,然后把打火机放到纸船下面,点着了火,火焰在纸船下面燃烧着,忽上忽下地跳跃着。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纸船,观察它的动静。
过了一会儿,我把手伸进水里,发现水还是凉的,只能继续等。
又过了一会儿,水上冒起了热气,水还是不怎么热。
又过了一会儿,水中冒出了许多小气泡,我知道水已经很热了,可是纸船还是没有烧坏。
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这个实验的原理,原来是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所以纸达不到燃烧的温度,纸船就不会燃烧起来了。
这个实验使我明白了,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评语:看到这个题目就会让人好奇,烧纸船会有什么结果呢?小作者按顺序有条理地记叙了这个实验的经过,还写出了自己的收获,很具体。
范文二:《科学小实验》今天,老师说要领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吹乒乓球。
我们听了,真是胸前挂钥匙——开心!只见老师先将一张白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用胶布粘住漏斗,上口很大,下口大约有一厘米。
这样,一个“纸漏斗”就做成了。
老师又拿出一个金黄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问我们:“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气,会不会将球吹飞?”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
我想:乒乓球那么轻,肯定会被吹起来的。
老师用力往上吹气,吹了好几次,都是先快飞出来时,又掉了下来。
接着又找杨智博来吹,他说自己肺活量还1800呢,结果一样,失败!张欣义自告奋勇上台,自吹自擂:“我一年级时肺活量都2000了!还是我来吧!”他吹得脸红脖子粗,可还不成功。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素材及8篇范文(附点评)作文素材一、题目《口吞“烈火”》《空气大炮》《蜗牛怕什么》《纸杯烧水》……二、好词小心翼翼、轻手轻脚、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按部就班、手忙脚乱、欢呼雀跃、笑逐颜开汗流浃背三、好句开头1.一个鸡蛋放在一大碗清水里,鸡蛋沉下去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2.开水真的能让瘪掉的乒乓球复原吗?是什么让乒乓球复原的呢?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对了,我为什么不动手做一做,自己来证实一下呢? 结尾1.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科学无处不在,只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科学的奥秘。
2.这个小实验可真有趣!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引用1.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知识就是力量。
范文+评语范文一:烧纸船今天我在《我们爱科学》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字叫“烧纸船”。
我觉得很有趣,就决定做这个实验。
做这个实验需要两个桶、一个折好的纸船、一杯水和一个打火机。
我先拿来两个装奶粉的桶,然后用白纸折了一个纸船,把它放在两个奶粉桶上,就像一座桥。
接着我又端来一杯水,最后找来了一个打火机。
准备工作做好了,我就开始做这个小实验。
我先往纸船里倒满水,然后把打火机放到纸船下面,点着了火,火焰在纸船下面燃烧着,忽上忽下地跳跃着。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纸船,观察它的动静。
过了一会儿,我把手伸进水里,发现水还是凉的,只能继续等。
又过了一会儿,水上冒起了热气,水还是不怎么热。
又过了一会儿,水中冒出了许多小气泡,我知道水已经很热了,可是纸船还是没有烧坏。
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这个实验的原理,原来是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所以纸达不到燃烧的温度,纸船就不会燃烧起来了。
这个实验使我明白了,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评语:看到这个题目就会让人好奇,烧纸船会有什么结果呢?小作者按顺序有条理地记叙了这个实验的经过,还写出了自己的收获,很具体。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例文分享(10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一:五彩缤纷的鸡尾酒今天,我去上了一节实验课,是做鸡尾酒。
那鸡尾酒层次分明,颜色鲜艳,让人垂涎欲滴。
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家给老爸露一手。
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吧!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1、水;2、盐;3、多种颜色的色素;4、多个20ml的量杯;5、1个烧杯;6、一根玻璃棒。
材料准备完毕,现在就可以正式开工啦!首先在每个量杯里倒入10ml的水;然后依次滴入不同的色素,当色素碰到水的时候,就展开了一圈圈小圆晕,漂亮极了;然后用玻璃棒将水搅拌均匀;接着把盐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放入量杯中搅拌均匀,搅拌的时候,玻璃棒会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像春天刚融化的泉水,美妙极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混合了盐分的水要按从多到少的顺序,缓缓地沿着玻璃棒,轻轻注入烧杯中。
就这样,一杯彩虹般的鸡尾酒就新鲜出炉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了密度这个新名词,也正是因为每一层盐的分量不同而导致密度不一样,再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出来,就能更直观的看明白了。
密度越大,就沉得越低;反过来,密度越小,它就浮得越高。
科学真是好玩呀!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足迹,让我们一起去慢慢探索吧!范文二:泡泡变变变有一天,我在实验书上发现了一个魔法实验,看起来很好玩,我准备回家去试试。
首先我拿了一些吸管、一碗泡泡液体、剪刀和双面胶、一个一次性杯子。
第一步,用剪刀把吸管剪成一个个小段段,第二步,用双面胶把剪好的吸管贴成你喜欢的立体形状,第三步,把泡泡液体倒在一次性杯子里面,把刚刚贴好的吸管立体形状放在杯子里,然后拿出来吹,“咦?”为什么还是圆形的“哎呀!”原来放在泡泡液体里的时间还不够,于是我把立体形状放回泡泡液体里,放了六分钟,再吹,“哇!”泡泡真的吹成了立体形状,我跑到妈妈那里,给妈妈表演我的新魔术,妈妈看了,目瞪口呆,兴奋的说“你真棒!”我心里美滋滋的,哇!一个个立体泡泡,像一朵朵洁白的云,有的‘云’往外飞,有的‘云’往天上飞,有的‘云’往房间里飞,好像在找家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个小实验》范文1.我做了一个小实验邻居家养了一只小巴西龟,它色泽浅绿色,大小宛如一枚硬币,它的头伸缩自如,四肢短小有力。
巴西龟小小可爱的个头着实让人喜欢,所以我和妈妈去宠物市场也买了一只。
那双眼睛炯炯有神,头呈三角形,让我爱不释手。
龟壳非常软,只是我一定不会去压它,因为这样会伤害到它的。
有了这只可爱的小巴西龟以后,我想做个实验,巴西龟到底动作敏捷还是迟钝。
一.我把一个草莓放进龟盆里,然后我就在旁边细心耐心的观察。
过了一会,那只小巴西龟见我走没影了,就缓慢的爬过去,再张开嘴慢慢的咬了一下草莓,结果都没有要下来一丁点,然后它又像之前那样一直重复着之前的动作,张开嘴,咬住草莓,结果还是一样,徒劳无功。
看上去小巴西龟还是有些迟钝的。
二.我把小鱼儿放进龟盆,我想试一下,连草莓都咬不动,动作还那么缓慢,怎么把这些美食迟到嘴里?智慧的小巴西龟就用苦肉计,谁也不理,就闭着眼睛,睡着了!它的心咋就那么大呢?……当有一只小鱼儿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它突然“醒”了,瞬间把鱼儿给吃了,它的动作太快了。
我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也都还没有看仔细呢!前后两个小巴西龟的捕食的实验,我知道了小巴西龟有它的食物喜好,更有它自己的捕食的方式和能力。
2.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鸡蛋学仰泳】“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
只见,范老师右手端着一个盛满清水的烧杯,左手拿着一袋盐、一根玻璃棒和一个鸡蛋,笑盈盈地走上讲台。
“咦?今天不上语文课啦?”“对呀!范老师是不是转行了?”“是不是科学黄老师让范老师来上科学课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这时,范老师宣布:“今天,让我们做个实验——鸡蛋学仰泳!”“噢耶!”顿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同学们欢呼雀跃,拍手叫好。
首先,范老师轻轻捏起一个滑溜溜的椭圆形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水里。
鸡蛋像潜水运动员一样,缓缓降落,沉入水底,睡着了。
无论我们怎样叫唤它,它都在那里睡大觉。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7篇目录一次小实验 (1)一节试验课 (3)一次科学小实验 (5)别开生面的实验课 (6)我的小实验 (7)有趣的实验 (8)激动的实验课 (9)一次小实验今天,老师带了一个绿色的杯子和几张白纸,脸上带着几分神秘的表情,告诉我们:“一会儿,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期待一下哦。
”我们听了都十分兴奋。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给杯子里接满水,用纸轻轻覆盖在杯子上,用双手手指小心地把纸和杯口贴合紧密。
接着左手手掌轻轻按住杯口,右手紧握杯底,将杯子移到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上方,迅速翻转杯子,将杯口朝下,左手慢慢从杯口移开。
白纸好像牢牢粘在了杯口,满满一杯水,竟然没有一滴滴漏出来。
顿时,房间里一片寂静,我们都惊呆了,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这一奇迹的诞生··接着,老师将杯子递给我,让我也试着做一次。
我兴味盎然,照着老师的样子,给杯子里盛满水,盖上白纸,抓紧杯底,迅速翻转,“哗”的一声,谁知不到一秒钟,水就从杯子里倒了出来。
此时,我失望之极,不想再试了。
但是,转念一想,老师和同学们都可以做成功,我为什么不行呢?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应该再试试。
于是,我鼓起勇气,又连续做了几次,虽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始终没有气馁。
老师和同学们帮我分析失败的原因:杯子里的水没接满,翻转后杯子与地面不垂直··直到最后一次,当我翻转杯子,薄薄的纸竟然稳稳地托住了杯子里的水。
我激动得心里砰砰直跳。
老师也兴奋不已,站在旁边拍着手给我数数,看我能坚持多久。
“一、二、三、四··”当数到“20”时,水像一头关了很久的猛兽,终于冲破牢笼,倾泻而出,溅起了高高的水花··这真是太有趣了,区区一张薄纸,竟能托起比他重几百倍的水,不可思议吧?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空气里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是大气压力。
而杯中装满水后,就没有了空气,也自然失去了大气压力,因而下面的空气把纸片往上推,所以纸片就不会掉下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汇总1、绿豆发芽今天,妈妈跟我做了一个绿豆发芽的实验。
实验开始了,妈妈把实验用品一样一样的拿上了桌子。
它们是:30颗绿豆、三个杯子一些干纸巾和一些湿纸巾。
“第一步,你首先30颗绿豆放进任意一个杯子里,再加水,一直加到刚刚淹没绿豆就别加了,把绿豆泡半天再捞出来。
”妈妈说。
我照做了,捞出绿豆时绿豆胀大了。
我问妈妈:“为什么绿豆变大了呢?”妈妈说:“那是因为绿豆吸了水,所以绿豆会变大。
第二步,你把每个杯子里都放10颗绿豆,1号杯里加满水。
”“第三步,把2号杯里铺上干纸巾,再把3号杯里铺上湿纸巾。
第四步,把三个杯子放在阳台。
每天告诉我绿豆的变化。
”第一天,“妈妈,1号杯和3号杯里的绿豆发芽了!2号杯没变化。
”第二天,“妈妈,1号杯里不发芽了!2号杯没变化。
3号杯里还在发芽。
”后来,我觉得奇怪了:为什么1号杯里的绿豆只发芽一天?为什么2号杯没变化?为什么3号杯里一直发芽?我上网一查,原来,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放在阳台的杯子肯定有阳光。
纸巾是透气的,因此,2号杯和3号杯里有空气。
1号杯里的水把空气隔开了,植物就只能靠水里的空气活了,但是很快就会用完的,没了空气,它就不发芽了。
2号杯里虽然不缺空气,但因为纸巾是干的,缺水,它就没变化。
3号杯里三者具备,所以一直发芽。
2、盐水的浮力今天,我做了一个关于盐水的浮力是否比清水大的小实验。
我先准备了2只鸡蛋,1个加满清水的碗和1个加满盐水的碗。
然后,我把两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碗内,我观察了一下,也没发现什么不同,只不过加满清水的碗里的鸡蛋是横着的,一点儿也没有浮起来。
而放在加满盐水的碗里的鸡蛋是竖着的,像一个不倒翁,不会倒下,也没有浮出水面。
这时,我想:难道水里的盐还不够吗?难道碗里的水还太少?难道鸡蛋太重了,浮不起来?……我带着这个疑问去问爸爸,爸爸回答我说:“你盐加得太少了,盐必须要加到水已经饱和了为止,再说,这鸡蛋这么大,肯定很难浮起来呀!”于是,我按照爸爸的方法,将一个已装满盐水的碗中又加了很多盐,进行搅拌,直到盐无法溶解为止,然后拿了2只鹌鹑蛋,分别放入2只碗中,不同的现象出现了,装满清水的碗中的鹌鹑蛋沉于碗底,而装满盐水的碗中的鹌鹑蛋浮出了水面。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4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300字400字星期三的下午,我拿着一只鸡蛋和一杯水,加了一些盐,开始了我的小实验。
我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杯子里,果然,鸡蛋浮了起来,我感到很惊奇。
我又加了一些盐,鸡蛋又浮了起来,但是,当我加了太多盐后,鸡蛋又沉了下去,我明白了,原来是盐的浓度影响了鸡蛋是否能浮起来。
通过这次小实验,我发现科学实验是非常有趣的,同时也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我还明白了实验要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不能随意尝试,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我觉得,做实验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今天下午,我完成了作业后,就迫不及待地拿来一个玻璃杯,倒上水,再加上盐,搅拌均匀后,放入鸡蛋。
但是鸡蛋在水中越来越沉,我尝试了几次都没能让它浮起来。
我想,难道是我放盐太少了吗?于是我加了一勺盐,终于看到了“奇迹”的发生。
当我再次往盐水里放鸡蛋时,忽然感觉盐水有一股很大的浮力,鸡蛋浮了起来。
当我向妈妈解释这个现象时,她告诉我,鸡蛋的密度比水大,但加盐后,盐水的密度增大,超过了鸡蛋的密度,所以鸡蛋浮了起来。
我对此感到很惊奇,也学到了新知识。
另一天,我的科学老师让我们回家进行一个小实验。
我买了小苏打、白醋和火柴,回到家后,我倒进了白醋,再加入小苏打粉。
一旦两种物质混合,小碗里就冒出了雪白的泡泡,同时有一种刺鼻的气味。
我点燃了火柴,放到混合液体上方一厘米处,火立刻熄灭了。
我又试了只放小苏打和只放白醋,发现火柴都没有熄灭。
我得出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可以让火熄灭。
我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向妈妈请教,她建议我上网查找更多信息,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更多关于这个实验的知识。
范文一:
神奇的苹果皮抹布
“悦悦,今天你能帮妈妈洗一下碗吗?”妈妈对我说。
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今天在书上看到苹果皮可以去油污,正好借机做个小实验。
我来到厨房,拿起一个苹果,先用水果刀将苹果皮削了下来,接着拿起一个油腻的盘子,然后用苹果皮将盘子的正反面来回擦了几遍,最后将盘子放在水龙头下冲洗。
哇,真是太神奇了!随着水流的冲刷,盘子上的油污都消失了。
我开心地捧着盘子奔进客厅,向妈妈炫耀我的“苹果皮抹布”。
“苹果皮抹布?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呢!”妈妈好奇地问我是怎么回事。
我告诉妈妈这是我在《百科全书》上看到的,书上说苹果皮里含有果酸,与油接触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盘子上的油污就消失了。
虽然我还不懂什么是化学反应,但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能解开这个谜团。
名师点评:习作选材独特,将实验的过程设置在生活情景中,富有生活气息,让人如临其境。
小作者在最后揭示了实验原理,并在结尾表明“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能解开这个谜团”的决心,主题积极向上。
范文二:
鸡蛋浮起来了
老师让我们这个周末在家做一个小实验,并写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
做什么实验呢?就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吧!
周六一大早,我就起床开始了我的小实验。
我在厨房里找了一个水杯、一个生鸡蛋、一包盐、一个勺子、一根筷子。
我先用水杯接了大半杯自来水,然后把鸡蛋放入水中,只见鸡蛋一下子就沉入杯底了。
接着,我往水杯里加了一大勺盐,并用筷子搅拌了几下。
“咦?为什么鸡蛋没有动静呢?”我盯着杯底的鸡蛋自言自语。
“你再往水杯里加两勺盐试试?”这时,刚洗漱完的爸爸站在我身后提醒了我。
于是,我又往水杯里加了两大勺盐,并用筷子充分搅拌。
这时,奇迹出现了:鸡蛋慢慢浮出了水面。
我兴奋极了,又用手指把鸡蛋按入水里,刚一松手,它又浮了起来。
这样反复了几次,鸡蛋仿佛在我的手指下跳舞,有趣极了。
可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往水里加了足够的盐后,鸡蛋就再也不肯乖乖地待在水底了呢?
我一个劲儿地追着爸爸问。
爸爸说:“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鸡蛋在盐水里受到了足够的浮力,就会浮出水面了。
”
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才明白这有趣的实验中蕴含着很多知识。
我们一定要多探索,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啊!
名师点评:小作者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将实验过程写得很清楚,而且写出了一点小波折,具有可读性。
实验的观察过程写得很细致,实验结束后还通过爸爸的话揭示了实验的原理。
结尾表明“我们一定要多探索,好好学习科学知识”,意义深刻。
范文三:
花瓣变色的秘密
星期三下午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小实验:将一朵带茎的白色兰花放在装有红墨水的杯子里,第二天再去看看兰花有什么变化。
放学后,我一回到家就开始找实验材料了。
我先在阳台上摘了一朵带茎的白兰花,接着拿出一个塑料杯子放在茶几上,然后往塑料杯子里倒入半杯红墨水,最后将白兰花放了进去。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白兰花,希望它赶紧发生变化。
可我看得眼睛都酸了,白兰花也没有任何变化。
难道是我的方法错了?还是红墨水放少了?我焦急地拉着爸爸问个不停。
爸爸说:“做实验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你这样怎么能行呢?要知道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爸爸说的话有道理,我要耐心一点,等明天再看结果吧!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便来客厅观察白兰花。
哇,白兰花居然真的变成红色的了,真是太神奇了!后来,科学老师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植物的茎会将吸收的
水分输送到花瓣,茎吸收了红墨水又输送到花瓣后,花瓣也就变成红色的了。
发现了花瓣变色的秘密,我不禁感叹: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一定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名师点评:小作者先是非常清晰地介绍了实验的步骤,然后具体写了观察的过程,把观察过程中“我”的神态、心理都写得非常细致、形象,结尾点明要“善于观察”这一主题。
习作详略得当,描写生动,主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