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亩土地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迎来“客家新天地”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从客家村落到客家国际慢生活旅游小镇的蜕变之路作者:杨凤影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9期摘要:本文以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雁洋旅游小镇的策划为例,以古今融合,共生客家为目标,通过对客家本土化"文化基因"的提炼,将其作为旅游策划与设计的要素,以打造国际慢生活小镇为总体定位,通过策划适应时代特征和传承客家文化创新要求的旅游空间,实现传统与现代、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共生。
关键词:国际慢生活小镇;旅游策划;旅游设计;客家文化一、项目背景1.城市背景有“世界客都”之称的梅州地处粤东山区,距广州500公里,在城市周边游周末短途游市场中有着先天优势。
近几年,“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已逐渐成为梅州的城市品牌,这个昔日偏于一隅的山区市正成为人们寻幽、览胜、挹趣、怡情的“桃花源”和“休闲之都”。
随着广东省吹响建设“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号角,梅州提出了建设“国际客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而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将成为集中展示客家文化和体现“慢生活”休闲方式的战略示范区域。
2.规划区概况雁洋小镇地处梅州市的东北部,东部已有雁南飞、雁鸣湖、灵光寺、阴那山等驰名珠三角的风景名胜区。
规划地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既有良好的山、水、田、园资源,更遗留有松坪、雁下两个客家围龙屋古村落,见证千年客家城的历史变迁;规划范围用地面积约8.7平方公里。
二、总体构思与定位策划在对国内外慢生活小镇案例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慢生活小镇“沉浸式旅游产品的组织、夜间休闲娱乐的策划、新型生活理念的引领”的三大产品模型,以代表客家精神的“修身齐家智国尚天下”为四大核心功能框架;以“客家文化”为内涵,重点规划“客家田园、客家民居、客家美食、客家节庆、客家工艺”等五大商业文化空间,合力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田园休闲、人文度假、文化创意、国际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旅居式慢生活小镇。
三、提炼客家文化基因雁洋镇具有典型的梅州客家特色城镇风貌,在城镇格局方面,镇、村选址多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盆地、山谷、河滩处,十分符合客家人择址定居的布局模式。
XX客家古村落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及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现状分析XX地区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和古村落资源,具备开发客家古村落旅游的潜力。
然而,目前古村落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等。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总体开发规划和实施方案,将有助于推动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并实现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目标。
二、总体开发目标1.提升客家古村落旅游品质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2.挖掘和保护客家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
3.推动古村落旅游与农业、手工艺等产业融合,实现旅游与经济的共赢。
三、总体开发策略1.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古村落的 accessibility,并确保游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保护与恢复历史遗迹:修缮和保护古村落的历史建筑、古井、古道等,恢复其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3.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培训和提升古村落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提供高质量的导游、餐饮、住宿等服务。
4.挖掘和开发客家文化资源:举办客家文化展览、表演和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5.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互联网平台、旅游书籍、地方特产等渠道,宣传古村落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
四、实施方案1.建立管理机构:成立古村落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和监督实施。
2.制定详细规划:根据古村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编制古村落的详细规划,包括交通规划、景点布局、商业开发等。
3.修缮古建筑:成立古建筑修复小组,制定修缮计划,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恢复历史风貌。
4.开展旅游服务培训:组织培训班,提升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提供专业的导游、餐饮和住宿服务。
5.举办客家文化活动:策划举办客家文化展览、表演和手工艺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推动文化传承。
6.加强宣传推广: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古村落的旅游信息和推广内容,并与旅行社合作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Vol.57,No.08. 2023·136·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44传统陶瓷产业服务乡村旅游经济思考——以内江市永安镇尚腾新村为例彭飞胜(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四川内江641100)摘要为提高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竞争力,文章以内江市永安镇尚腾新村为例,针对尚腾新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传统手工技艺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借助相关研究平台的建立和运行,整合传统陶瓷手工技艺和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以文旅深度融合的方式助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思考出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索出适合本地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经济;文旅融合;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J527;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8-136-03从2011年到2019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济收入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顶峰。
近三年,乡村旅游经济总体上还处于复苏阶段,缺乏有内涵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必将被淘汰,市场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1]。
1 尚腾新村发展概述尚腾新村位于四川省内江市永安镇,村名是借用国画大师张大千为著名长寿画家晏济元先生故居所题“尚腾山庄”而命名,涵盖马家寺村和太平寺村共13个组,人口2 767人,耕地面积2 668亩,是集乡村旅游、书画文化、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是以“四园”为主题打造的“以旅促农,农旅结合、文旅融合”的示范区。
尚腾新村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的典型示范,投入8 000余万元统一规划,在完善“五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集中新建30户川南风格民居、风貌改造400余户,新建八师、象棋两个休闲广场。
同时引入11名内江籍知名书画家新建徽派别墅,打造尚腾书画艺术院落,增加艺术氛围。
尚腾新村作为成渝乡村旅游样板区的集散中心,引入重庆林圣公司,流转土地1 300亩,打造了以格桑花、向日葵、荷花、紫薇、红枫为主的四季花园,引爆内江乃至川南的周末赏花游,日最高接待游客达到2万余人次,真正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农民的“庄园”。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
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
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产生抗氧维生素及木酢液配合发挥的独特效力,通过蒸、熏、洗、吃、泡等理疗环节,以活性炭理疗美容保健为主。
木炭疗理保健美容原是利用烧炭后炭窑余热及木炭、木酢液特殊的物理特性进行理疗保健美容的附加项目。
对正常医疗办法难以秦效的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骨增生、脑动脉硬化、皮肤病(尤其是香港脚)、妇科炎症等疑难杂症有明显疗效。
在试业期间各方反应强烈,香港同脆多次自行组团来体验。
这种理疗在国内属于首创。
案例四: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位于城乡结合部,“五朵金花”其实就是三圣乡的五个小村子。
打造了以“五朵金花”为品牌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占地平方公里,现已成为国内外享用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星级风景旅游区。
这五个村子,各有特色,形成“一村一品一业”产业:花乡农居——红砂村主要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幸福梅林——幸福村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以认种的方式,将土地给城里人认种,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樱花湖:樱花湖是花舞人间五湖之一,形状酷似水鸟,坐落在半山腰,与小道接壤。
第22讲城乡空间结构(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预测)地理通道是一定的族群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向外迁徙与流动的线路。
据史学家考证,客家先民五次南迁中,前四次都选择赣江为必经通道,逐渐以江西赣州为中心向四周山区定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客家聚落。
图示意主要客家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客家先民选择沿赣江水系迁徙南下和选择定居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交通、土地资源B.经济、气候C.战乱、水资源D.资源、政策2.龙川县佗城村仅有2500多人,但姓氏有140个,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交流B.人口迁移C.民族通婚D.地形阻隔(2024·云南昆明·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1可知()A.城市建设用地广阔B.河流制约道路布局C.地形影响城市形态D.居住地分布较均衡4.目前该市最大商业中心最可能接近()A.①B.②C.③D.④5.今后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4号线之间的片区最适合发展为()A.中心商务区B.高级住宅区C.科技产业园D.城市森林公园(2024·辽宁·模拟预测)乾州古城地处湘西万溶江(沅江上游)北岸,与鄂、渝、黔三省相邻,历史上主要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
1513年,乾州成为与凤凰镇、花垣老卫城并列的湘西三大重镇。
古城四面环山,厅署位于城中心,街巷众多且以“丁”字形为主,回环曲折,其中位于城墙外万溶江畔的河街一直是乾州古城最繁荣的街道。
下图示意乾州古城街巷分布格局。
完成下面小题。
6.乾州古城内街巷以“丁”字形为主的目的是()A.方便确定方向B.便于军事防御C.节省土地资源D.减少交通拥堵7.河街成为乾州古城最繁荣的街道主要得益于()A.地形平坦开阔B.居住人口多C.水路运输便利D.手工作坊众多(2024·广西南宁·二模)现代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老旧建筑,如何利用这些老旧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难题。
重庆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2018-2023)2023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二卷)材料一群山环绕,万亩橘林。
在一处农家屋前,人来人往,主人小黄微笑着迎上来,端着剥好的橘子说:“来尝尝,自家产的,好吃!”小黄在橘乡田园综合体承包的橘园今年大丰收。
依托全县36万亩柑橘产业,Z县打造的橘乡田园综合体正大步向前发展。
Z县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产业基础较好,但柑橘却卖不出去。
Z县人不服气,主动求变,探索乡村振兴致富路。
“我们先后开了二十多场会,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我们县在外工作的人一起来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Z县方县长说,“最后县委县政府决定兴办橘乡田园综合体,走特色农业之路。
县政府划拨专项资金,还向省里申请了乡村振兴示范点基金。
”小黄家在双桂村,以前也种柑橘,但因品种不佳、管理不善,盈利不多,他就把橘园交给父母打理,自己出去打工了。
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是小黄最放心不下的牵挂。
既能照顾家又能实现就业增收,是他多年以来的心愿。
听说县里要在老家兴办田园综合体,小黄赶紧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入股。
“现在我们这里大变样了,政府修建了四车道的水泥路,直通高速公路,还开通了5G网络。
土地流转到田园综合体后,利用率明显提高,我们每年都能拿到土地分红。
”小黄说,“政府还帮流转了土地的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开展种植技术培训。
我们可以在田园综合体中当长期固定工人,每月领工资,也可以自己承包橘园。
”小黄从田园综合体承包的12亩橘园今年产了一万斤果子。
以前产量小,还得操心销售。
现在产量大了,小黄却一点都不担心:“工厂会来收购。
”他说的工厂,是田园综合体内的柑橘加工厂。
走进工厂车间,圆滚滚的新鲜柑橘,在智能化生产线上排列整齐。
生产线的尽头,柑橘已变成橙汁。
橙汁,只是柑橘加工产业链上的一个点。
生产线上,柑橘变成20余种产品:果肉制成橙汁、果酒、橘蓉等,皮渣则提炼出抗癌药物原料——橘皮甙,连废渣都制成了有机肥和橘饲料。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17•【字号】明政办〔2021〕63号•【施行日期】2021.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政办〔2021〕63号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17日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闽政办〔2019〕50号)(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全力推进三明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落实好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加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构建科学有效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文化生态保护目标。
二、总体目标2021—2025年,三明客家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非遗传承保护环境进一步改善,有效维护文化遗产与人文、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与完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市、县两级非遗综合展示馆建设,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场所建设稳步推进,传承展示传播水平明显提升;非遗传承有序,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濒危和重要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870亩土地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迎来“客家新
天地”
——山合水易“福建上杭“客家新天地”概念
性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870亩土地,如此广阔的土地资源,该怎样合理利用呢?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福建上杭“客家新天地”项目中,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福建上杭“客家新天地”项目地位于上杭县城北部,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占地面积870亩,项目地植物保持良好,水资源丰富,环境幽雅,非常适合休闲度假的开发。
同时,该区域的开发,能推动上杭县旅游服务与休闲度假接待规模的扩大与城市形象的提升,对整个县城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此项目的出发点是提升上杭县城市形象和推动上杭县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打造福建客家文化新品牌。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研究,该项目的设立,能够充分的吸收当地居民参与,制造就业机会,带动整个旅游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树立世界自然保护遗产地旅游服务典范意识,为中国景区的休闲度假产品设计提供可借鉴经验以及有价值的发展模
式。
北京山合水易设计规划院通过对项目地自然资源的整合,再注入当地纯正的客家文化元素,打造出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的客家新天地。
北京山合水易设计规划院将客家新天地服务区的总体构架分为三个区,即“一个演艺中心,一个文化景观大道,一条综合购物商业带”,以及五个片区:入口服务区、风情水世界、名人客家小镇、度假接待区、低碳森林公园。
1、一个演艺中心:中心广场
2、一个文化景观大道:入口的景观大道
3、一条综合购物街:项目南边沿马路的商业街
4、五个分区:
1) 入口服务区
在整个景观大道的终点打造一个入口服务区,满足游客信息资源、引导等功能。
2) 风情水世界
为项目的亲水游乐区,包括酒店、小镇、风情水世界三大水系,有多种与水有关的游乐项目供游客休闲、度假。
3) 名人客家小镇
名人客家小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购物、
文化体验等服务,加上客家名人的元素,名人客家小镇成为上杭的文化亮点。
4) 度假接待区
为商务休闲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服务。
5) 低碳森林公园
为市民提供休闲、康体、低碳体验等服务。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运用创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将传统的民俗文化巧妙的融入到乡村旅游项目规划中,为项目增添了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