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梅花》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梅花》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梅花》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卜算子·咏梅】梅花的古诗释义鉴赏梅花(学名:Armeniaca mume Sieb.):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
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梅花的诗词吧。
【卜算子·咏梅】近现代: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译文及注释译文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此诗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毛泽东的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卜算子·咏梅】鉴赏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俏丽身姿。
起始二句叙季节的变换,既平直自然,又蕴含哲理。
第一句才说“春归”,第二句就说“春到”。
春归是梅花在风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飞雪中所迎。
很显然,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风雨”、“飞雪”,而是梅和梅花。
在风雨中送走春天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在飞雪中迎来春天时,梅花却正吐艳。
这两句对仗工整,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梅花》崔道融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梅花》是唐代诗人崔道融作品。
描写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
诗人对北风的嘱托即是诗人爱花借花,恐其早谢心情的泄露。
也许诗人带病观梅,笛声更易拨动他惜花的心弦吧。
寒梅初开即恐其落.这里应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伤叹。
作品原文:梅花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朔风一作:逆风)作品注释:1、萼(è):花冠外面的绿色被片。
2、朔风:一作:逆风。
指冬天的风,也指寒风、西北风。
作品译文: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
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
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她吧!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作品鉴赏: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几枝一海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
虽有孤高绝俗的神韵,但却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于画中。
她素雅高洁,不畏寒箱,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
后四句重在抒情。
笛声是最易引起人之愁思的.古人所谓‘’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何况笛声中更有《梅花落》之曲,因而这横玉声中很容.易引’起人借花惆怅之情。
诗人病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诗人隐隐动了徘恻之心: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干万不要轻易予以摧残,让她多开些时间吧。
“容易”这里作轻.易讲。
“朔风”即北风,阮籍有诗云:“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雪梅,诗人对北风的嘱托即是诗人爱花借花,恐其早谢心情的泄露。
也许诗人带病观梅,笛声更易拨动他惜花的心弦吧。
寒梅初开即恐其落.这里应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伤叹。
作者简介:崔道融(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
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
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梅花原文、翻译、赏析梅花原文、翻译、赏析梅花原文、翻译、赏析1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
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注释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昭华:即玉管。
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注释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擫:用手按捺。
昭华:即玉管。
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赏析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
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
下片写忽听《梅花落》,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
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
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梅花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译文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
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注释中庭:庭院中。
咨嗟:叹息声。
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其:指梅花。
作花:开花。
作实:结实。
尔:指杂树。
霜华: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简称。
华:通“花”。
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赏析:《梅花落》厉汉乐府“横吹曲。
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
杂树,“亦指世间悠悠者流”。
即一般无节操的土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土。
庭院中有各种树木,而诗人最赞赏的是梅花,观点十分鲜明。
·下面是诗人与杂树的对话。
“问君何独然?。
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梅花意象解释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梅花》古诗鉴赏(12篇)《梅花》古诗鉴赏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古诗鉴赏2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
故梦劳诗苦。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赏析/鉴赏咏物词在南宋时已发展成熟,周邦彦人称“缜密典丽”,“富艳精工”,史达祖继承了这种创作风格,而其除了字锻句炼外,又使情景融合无际,更加浑融。
上片写溪上月下赏梅情景。
词人自号梅溪,作词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爱梅之情可见一直很深。
他曾往好友张镃(功甫)南湖园中赏梅,《醉公子·咏梅寄南湖先生》云:“秀骨依依,误向山中,得与相识。
溪岸侧。
……今后梦魂隔。
相思暗惊清吟客。
想玉照堂前、树三百。
”诉说与梅花溪畔相识,钟爱情深,别后梦魂相隔,相思暗惊,弄得多情鬓白,剪愁不断,沾恨泪新。
这首《留春令》在词意和感情上与此极为相似,由词意可知词人是大约在春天的一个傍晚来到梅花溪的。
此时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见那梅树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银光素辉,清奇幽绝,分外动人。
可是,那梅树梢头却因暮色尚未散尽,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胧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
这情景对一心赏梅,爱之情深的词人来说,自然是很扫兴的,心中不觉浮起难以抑制的怨愁,显出百般无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骚雅之笔写出两句奇妙的词句:“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梅花》古诗鉴赏《梅花》古诗鉴赏1《梅花》原文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梅花》鉴赏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
这首咏梅诗是写形传神的神来之笔。
神似的高妙之处,在于虽然难以确指梅花的色如何艳、香如何郁,但闭目凝想,可得其神韵,拂之不去。
《梅花》作者简介钱澄之,清代诗人。
原名秉镫,字幼光(一作饮光),号田间(别号四顽)。
桐城(今属安徽)人。
明末诸生。
南明唐王时(1645),授彰州府推官;桂王时(1646)授礼部仪制司主事。
永历三年(1649)授翰林院庶吉士。
曾在吴江起兵抗清,又曾因避南明党祸出亡浙闽至粤,削发为僧,改名幻光。
后还俗归隐故乡,又改名澄之,不再出仕。
《梅花》古诗鉴赏2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
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瘴雾:犹瘴气。
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
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①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②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③幺风:鸟名,即桐花凤。
④涴: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此词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杨慎《词品》: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冷斋夜话》谓东坡在惠州作《梅花》时,时侍儿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
陈焕《七绝梅花》鉴赏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这首咏梅诗比喻翻新,造语意丰,颇有嚼味。
首句看似平常,却常中出新意。
将梅花置于高入云里的深山中、僻雅幽曲的溪桥边,不算新奇,因为前人也用此法写梅的雅静之性。
着一“独”,如特写镜头,突出梅花傲然独立、寂寞清癯的风姿,也未超出古人。
唯一“春”字出了新意,它既暗用了陆凯的“聊寄一枝春”之典,又毫不遮掩地显示出了这株梅花的勃勃春情,告诉人们:它不是“昨夜一枝开”的雪中早梅;不是“暗香浮动”的月下幽梅;不是“苔枝缀玉”的古梅;也不是“不言自倚修竹”的篱角孤梅;而是一株背靠云里高山,身依僻雅溪桥,在孤高雅静中荡漾着春情的梅花。
它是那样地使人敬,叫人爱,爱之不敢太近,敬之又不舍隔远。
于是,这株梅花在诗人眼里幻而成了一位索居山谷的绝代佳人。
她长年寂寞,自怜幽独,如今远客解人披荆来访,她“惊起晓妆匀”,喜迎雅客,灿然微笑,风韵摄魂。
用美人喻梅花,古诗中屡见不鲜,已近熟滥,但在这里,诗人却使它“活化”了,奥妙就在“惊起”一词的锤炼。
“惊起”带动“晓妆匀”,变静态为动态,化无情为有情,换诗人单方赏梅场景为双方都参与的访迎情境,这就在一般中见出特殊,在熟滥中造出新意,使美人喻花的比喻焕发出新的异彩。
从第三句开始,转入了对梅的兴会观感。
“意外”是承上句“惊起”而来的,就是在梅花佳人“惊起晓妆匀”的意外情境中,诗人才有幸看到了她的天然真质美。
这种真质美与杨玉环“九华怅里梦魂惊”所露出的那种去掉了平常盛妆的纯真自然的丽质是一样的。
这种美之所以叫人心荡神摇,具有异乎寻常的魅力,全是因为它去雕饰,存真质;而这又往往只能从“意外”中看到,在常境却总是被浓妆遮掩变态了。
因此,诗句从形象美中又获得了哲理美。
诗的结句更精警。
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说留侯:“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观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更可贵的是留侯佐汉高祖夺取天下后,却将位列侯王之富贵如同尘埃一般弹掉,高蹈人世,从赤松子作方外游去了。
2020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例释之梅花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所以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但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鉴赏梅花位居“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被誉为“花魁”。
因为她与兰花、竹、菊花都具有顶霜傲雪的大无畏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和谦虚正直的君子风度,所以共同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又因为梅花与松、竹都具有顶冰雪、战寒霜的艰苦经历,为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因此又被共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的真挚友谊。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高4至10米,2—3月开花,先开花后展叶,花大多为单生或双朵起放,花色有白色、粉色、淡红色和红色。
中国是梅花的故乡,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所以她的种类很多。
以种类论共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李梅种系。
然后,按枝姿分为五个大类。
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类。
第二类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
第三类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
第四类为杏梅。
第五类是樱李梅类。
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曾在苏州石湖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写成《梅谱》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关于梅花的专著,从书中可见在宋代梅花栽植已经十分盛行,并有许多品种了。
梅为我国特有花木,历史悠久,由于她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精神,历来比喻人的刚强意志和崇高品质。
宋代诗人陈亮在诗中写道“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梅树寿命长,而且愈老者观赏价值就愈高,故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为贵。
”赏梅花讲究“四贵”,即“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
赏梅还讲“三美”,即:“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另外赏梅还盛行“梅之佳境”一说,即当时的最佳环境——淡阴、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道、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台下棋……总之,赏梅应该有个好的氛围,才能感受到她的美。
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花鉴赏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
梅花,牡丹花,菊花,兰花,月季花,杜鹃花,山茶花,荷花,桂花,水仙花
欣赏花卉的标准:色、香、姿、韵
1.色彩美是花美的重要指标之一:黄(智慧/光明/权威/宗教/甜美)红(活力/温暖)紫(神秘/高贵)橙(温暖/欢乐力量/甜蜜/亲切)
2.花卉美,美在香味上。
(兰花/桂花)
3. 花的姿态也是赏花的非常重要的内容。
(梅花)
4. 赏花的神韵,是赏花的最高境界
→有时有地:花卉欣赏与其他审美活动不一样,除了需有良好的心境、高昂的情绪和浪漫的情调外,还应选择对赏花最有利的天时良辰和赏花佳处;
梅花位居“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被誉为“花魁”。
因为她与兰花、竹、菊花都具有顶霜傲雪的大无畏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和谦虚正直的君子风度,所以共同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又因为梅花与松、竹都具有顶冰雪、战寒霜的艰苦经历,为中国古今文人所敬慕,因此又被共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的真挚友谊。
梅花是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高4~10米,2~3月份开花,先开花后展叶,花大多为单生或双朵起放,花色有白色、粉色、淡红色和红色。
中国是梅花的故乡,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所以她的种类很多。
以种类共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李梅种系。
然后,按枝姿分为5个大类。
第一类为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类。
第二类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
第三类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
第四类为杏梅。
第五类为樱李梅类。
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曾在苏州石湖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写成《梅谱》,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关于梅花的专著,从书中可见在宋代梅花栽植已经十分盛行,并有许多品种了。
梅也是幸福的吉祥物,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
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花鸟图',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吉祥画作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双喜鹊图纹组成,竹喻夫,梅喻妻,所以,常用以祝贺新婚之禧。
辛亥革命临时政府曾把梅花定为国花,当时认为她的五瓣,正代表中国汉、满、蒙、回、藏五个最大民族永远团结,同时也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
美有很多种,有妖艳之美,有俗艳之美,有淡雅之美,有纯朴之美.....却有哪一种花能有梅花的高洁之美?开在冰天雪地之中,干净、优雅、淡泊,散发淡淡的幽香。
真使“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没有“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和“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李商隐)的红尘俗气,相伴的只有纯白无暇的雪和冰,连霜禽也只能偷偷的看一眼!
辛弃疾虽曰年老,爱花之心亦懒,但对梅花依然情有独钟,所爱的是梅花凌寒而放、卓尔不群的精神。
对着这破春的一枝秀色,吟咏的诗句也是那样的清新!
在“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作者笔下,梅花呈现出的是疏爽硬朗、精神焕发的姿态!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罢了!
“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这是陆游对梅花的评价。
此诗却一改浩然之气,竟是凄风苦雨、寂寞无主,满溢着愁情忧思。
真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绝俗傲世的梅花,也会有如此凄凉的处境,竟是开在驿站之外、断桥之边!即使如此,也无意去与百花争香斗艳,寂寞就寂寞,凄凉就凄凉吧,犹如空谷之幽兰,绝俗之美人。
诗意由凄凉渐变为傲气。
结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让人豁然开朗,前面的处境只是为了突现出梅花坚贞自守的傲世之气!犹如“莲花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读此诗,实则在读诗人陆游。
受排挤的痛苦和无助,是让人难以承受。
但是,即使受到冷落,亦决不去争宠邀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种标格独高的英雄气概直冲天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和白雪又是各有特点、各有情趣的。
“梅须逊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她们相互依赖,却也相互分别,又相互争春。
在观者看来,都有别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