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颐和园1教学实录 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姿势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体会颐和园漂亮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
4、学习按游玩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漂亮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观赏、品读养爱美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观赏了世界上面积最大、储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过去的颐和园是皇亲国戚保养、休养躯体的地点,现在已成世界闻名的旅行景点,我们这节课就一起走进她。
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颐”字在写的时候注意,中间是个“口”。
(红笔强调“口”)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练习2个。
二、初读,抓脉络1、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堤岸画舫横槛眺望琉璃瓦金碧辉煌神清气爽模模糊糊姿势不一2、在人们的心中,颐和园简直确实是人间天堂啊!让我们赶忙走进颐和园,去领会皇家园林的魅力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93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点反复读,并摸索:这是一个如何样的颐和园?交流:这是一个如何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课件:这是一个的颐和园。
)学生选择积存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句子专门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如何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扫瞄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
②颐和园到处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期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直截了当告诉我们颐和园专门漂亮专门大。
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管法。
男女生读。
4、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玩的?你看-----(出示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颐和园》课堂实录(一)一、课前谈话1、“十一”国庆长假去玩了吗?可以肯定大家100%玩得都很开心,但98%回来后很烦恼、担心。
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
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相信学习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点评:在导入谈话中就点明文章的体裁——游记,启发学生在读游记中学习写游记,学习目标明确。
】二、引入新课1、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 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指课题]“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红笔描出小“口”]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没人举手,是难理解。
“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
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保养的是皇亲国戚的身体健康的。
【点评:从课题中的难字入手,快刀斩乱麻,引导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颐”的意思理解了,就很自然地为理解下文各处景物的写作特点作了铺垫。
】三、初读,抓脉络1、都预习过课文了吧!这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样的公园?[板书:美丽、大]作者的感觉呢?在哪儿?(第一句)告诉你感觉,告诉你他的印象!一下子让你们心中有了期待和憧憬!像这样总感觉总印象的句子,作者总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为加深印象再读读: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提示:强调哪个关键词?美丽、大]2、既然是游记,一定、必然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的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像这样告诉你走的顺序,走的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书上还有很多,再读读书,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
(出示五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乱、不碎、全面、清晰)3、总结规律。
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
板书:(1)游览线路师: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
【点评:我们的语文课所欠缺的就是这种教给学生找规律的学习方法。
《颐和园》教学实录教材分析:《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
课前交流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先来聊会天。
沂南呀是个好地方。
我到过咱们泉水环绕的竹泉村,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谁能告诉大家,沂南还有哪些值得去的好地方吗?生:泰山。
师:那是咱们山东省最有名的山。
可是它不在沂南。
生:温泉。
师:这也是沂南小有名气的地方。
生:……师:听名字,就知道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师:相信听了大家的介绍,会有更多的人爱上沂南,来到沂南。
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师:同学们,颐和园是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
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
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红笔标)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颐和园师: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颐和园》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二、课文初步学习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学生:美/大师:板书。
老师:对阿,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学生:长廊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
(指导书写)还想去哪?学生:我想去昆明湖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阿,(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学生:排云殿老师:板书,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课文学习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学生:(同意)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
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1)长廊: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老师:你们猜到了这么多世界之最,理由是什么呢?学生:我从“几千幅画……:”体会到……老师: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读老师:你又什么建议?学生:他应该读完整。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颐和园【教案】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1、字音都读准了,特别是这个“颐”字,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谁能给大家提个醒。
(师板书右边与“巨”的区别)2、这个颐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字的解释:1、面颊;2、养,调养[身心];颐养天年)谁在这里调养身心?(慈禧太后、皇帝)同学们课前了解了有关颐和园的介绍,都知道了它是清代皇家的后花园,大家再看看课题,你认为当时的皇家给这个花园取名为“颐和园”除了有想在这里调养身心之外还有什么愿望在里面?(希望天下太和)3、同学们,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听到这个信息,你觉得课题该怎么读?4、说起颐和园它曾经历尽沧桑。
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焚毁重修后,与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野蛮地抢掠和破坏,经过百年修复,如今的颐和园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又了解了这么多有关颐和园的信息,你又想怎么读课题?5、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一读,其它同学认真听,看看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出示包含首尾段的文字)3、学生自读,汇报。
4、师再次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夸颐和园,中间部分按照参观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中的景物,这种写法又是我们这学期经常接触到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指着大屏幕)同学们,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
现在,我们就来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颐和园》教案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
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五、教学方法:1.图片与文字紧密结合,在情境中感受文字的优美,在朗读中体会意境美。
2.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3.交流自读情况:(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2)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3)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
(板书:美、大)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颐和园》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理解“横槛、画舫”等词语。
2.能够找出描写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3.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1.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体会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背诵课文第四段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孩子们和我一起写“颐”,生书空。
)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你又想怎么读?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学习生字词1.PPT出示字词第一组(注意字形):“颐和园、长廊、柱子、建筑、掩映、堤岸、雕刻、狮子、神清气爽、隐隐约约葱郁的树丛、金碧辉煌的宫殿、朱红的宫墙”师:谁愿意来读读?生带读(特别注意落实“堤岸”的“堤”的读音)师:哪些字形你觉得容易写错,提醒一下同学。
生一:“雕刻”的“雕”右边是“住”加一横。
生二:“葱郁”的“葱”不能少一点,“隐隐约约”的“隐”却没有。
在自己本上写写第二组(多音字):“佛香阁、几乎”师:你发现这一组词的特点了吗?生:都有一个多音字,“佛”和“几”师:另外有什么读音,给它组个词师:一起来准确地读读。
第三组(注意意思):借助图片理解意思:横槛、画舫找近义词理解意思:远眺、耸立、姿态不一师: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这两个词。
“横槛”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PPT展示图片),谁来说说?生:横嵌在柱子上方的长方形木板,上面贴满了五彩的画。
教课目1、思想教育目:使学生认识和园美的风景,增民族骄傲感。
2、基知目:有感情地朗文,累、运用言。
3、基本技术目:学按游序抓住光景特色有序地行描绘的方法。
4、感情目:理解文内容,培育美的情味,遇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
教课要点:1、有感情地朗文,累、运用言。
2、学按游序抓住光景特色有序地行描绘的方法教课点:抓住光景特色有序地行描绘的方法。
教课准:教科、小黑板、有关充资料教课步(一)、复,理清脉,1、 A、老手中的“金碧煌”(生),能解一下,(生解)。
文中用个组成了美的是?(生:金碧煌的殿,金碧煌的排云殿? )?金碧煌的排云殿就写出了排云殿的色特色,像的表光景特色的文中有好多,你住了那些?(生)2、看来些光景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文2---5的第一句.,回本文作者按什么序描绘了那些景点?(屏幕出示句子,生句子,再。
)(二)通文。
1本文不整篇的写作很有序,并且每段写的也很有序,抓住了光景的特色来写。
2在就同学翻开,默文2---5 小,想作者抓住那些光景突出不一样的景点,你又最喜和园的那个景点?(学生默后。
)的真好,怪不得作者和园是一个()的公园。
(三)品文1.入和园,大殿,就到达了廊,想一段?其余同学听圈出光景名称,用波涛画出描绘光景特色的或句子,并思虑通些句你感觉到廊有什么特点?2、学生,随机点。
① 廊的色美,“漆的柱子,漆的杆” 廊上有有十分美。
廊很。
( 700 多米, 273 )学校跑道一周是200 米,廊有跑道三周半那么,我所在的一排教室有30 ,廊相当于 9 排的教室,两个数字更正确地写出廊的特色,不愧是名副其的“ ”廊。
② 廊有哪些美的风景?(画美)对于廊画你有哪些料充?(生料)每个横上都是一副绘声绘色的画,每幅画就是一个生的故事,些廊画可谓精选,我的不是美的享受,更我惊于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精深的技。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同样的”我能够用什么来形容? ( 千姿百、各不同样⋯⋯ ) ③此此刻你就站在廊的一,(向前看是⋯⋯向上看是⋯⋯向两旁看是⋯⋯)④花多。
《颐和园》课堂实录《《颐和园》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内容:《颐和园》是鲁教版小语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语言与景色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按照游览顺序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换词、品析重点语句的方式,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景物特点不同,描写方法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味优美语言过程中感受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能够按照游览顺序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五、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小调查: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游览?师:老师曾经去过北京西郊的一处皇家园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颐和园景点图片)引出题目22、颐和园。
师:下面我们就来先看个小短片,跟随着作者的足迹-起来饱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播放关于颐和园实景配乐朗读小短片)(二)自由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师:自读第2一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用“一”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生:讨论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师:请同学们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自对应的段落。
师:请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颐和园》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
二、课文初步学习
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
学生:美/大
师:板书。
老师:对阿,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
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
学生:长廊
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
(指导书写)还想去哪?
学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阿,(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
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
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
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
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
学生:排云殿
老师:板书,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课文学习
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
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
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1)长廊:
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
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
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
老师:你们猜到了这么多世界之最,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我从“几千幅画……:”体会到……
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读
老师:你又什么建议?
学生:他应该读完整。
老师:能读完整吗?
学生:读
老师:有没有很美的感觉吗?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读慢一点,指导读“多少幅画?几千幅,读出来。
强调几千幅。
还有没有同学想读这句话,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全班再来读一下。
再次指导:还不够多,多少幅?几千幅,
学生:读
老师:还从哪里猜出来的?
学生:读长廊的部分。
老师:指导读,还有谁猜的不一样。
学生:我想提个意见如果把长廊的数字读出来,就更长了,
老师:介绍700多米长273间。
还有谁想说
学生:长廊是世界上最长,分成间数最多的廊。
老师:有没有猜不同的,
学生:长廊两边都栽满花木,一种花没谢哪一种花又开了,一年四季都有
老师:你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指导朗读
老师:读到老师都闻到花香了。
学生:齐读。
(2)老师:这世界之最到底是什么,想知道吗?
学生:想
老师:出示课件:数字之最,还有长廊的美景。
学生:看课件
老师:美吗?咱们把第二自然段美美的读一遍,我读没画红线的地方,你们读画红线的句子(3)老师:还有更美的等着咱呢?走出长廊,就来到了
学生:佛香阁和排云殿
老师:自己朗读这两自然段
学生:朗读
老师: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的句子
学生:读“抬头一看……”
老师:读的真美啊,哪些词写出了佛香阁的美啊?
学生:闪闪发光/耸立/八角宝塔形
老师: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句子
老师:想把美读出来,老师指导朗读(抬头一看稍快一点……)
学生:再读
老师:进步了没有?
学生:进步了
老师:谁还想读?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一起来感受吧,你想说什么?
学生:刚才年有一个字读错了“八角的角读成四声了。
”
老师:谢谢你给老师提意见,老师刚才可能没有留意。
学生:指导齐读
(4)老师:指名读排云殿的句子,山上有什么风景呢?从山下登上万寿山,作者写佛香阁也很精彩,读第四自然段,便读边想想那美丽的画面。
学生:读
老师:范读。
边听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再大脑中用照相机拍下来。
(佛香阁那段)
师:出示画面,仔细看看,那张像你刚才拍下来的呢?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说照片,要想说的好还得要读课文,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读课文看看照片,看看照片读读课文,读一读,说一说。
交流:
学生:我拍的是第二排第一个照片,我从这幅照片可以体会到游船画舫在昆明湖上慢慢地划过。
老师:你是用课文上的词语说的,谁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下。
学生:我拍了第三幅照片,昆明湖绿的象一块碧玉,也象夜空的星星。
老师:还有谁想说?很多人都想说,这样吧,同桌之间互相说,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同桌交流。
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又能用文中的语言又能用自己的语言,iɡ说的真好,感谢作者写的这么好,看,这儿还有一学习伙伴吹来的小泡泡(没看清楚,好像是提示“用得好的词”)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写得好,写得美的词,下节课我们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