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670.74 KB
- 文档页数: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2014年10月(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一、课程代码:03709(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分数:1.00)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解析: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分数:1.00)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里叶解析: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分数:1.00)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解析: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分数:1.00)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解析: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分数:1.00)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解析: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分数:1.00)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解析: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分数:1.00)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解析: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分数:1.00)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解析: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分数:1.00)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识、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解析: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分数:1.00)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片面性解析:11.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其决定性作用的是(分数:1.00)A.产品分配方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解析:1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分数:1.00)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解析:1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分数:1.00)A.政治标准B.思想标准C.经济标准√D.文化标准解析:1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分数:1.00)A.制造和使用工具√B.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C.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D.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解析: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分数:1.00)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解析:16.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分数:1.00)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解析: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分数:1.00)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解析: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分数:1.00)A.实用主义B.享乐主义C.功利主义D.利己主义√解析:19.价值增殖产生于资本循环中的(分数:1.00)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运输阶段解析: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分析(分数:1.00)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实现的√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C.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的D.资本循环是怎样运行的解析: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不应包括(分数:1.00)A.工人的工资B.原材料费用C.机器设备的折旧费D.机器设备未折旧部分√解析:22.资本主义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分数:1.00)A.创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B.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C.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解析:23.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一般应相当于(分数:1.00)A.社会的平均利润率√B.垄断企业的利润率C.银行的存款利息率D.银行的贷款利息率解析: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分数:1.00)A.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工业革命以后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解析:2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分数:1.00)A.处于垄断地位的工业企业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C.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D.处于垄断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解析: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分数:1.00)A.全都是无偿提供的B.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D.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有利的解析:2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分数:1.00)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C.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D.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解析:28.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分数:1.00)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解析:2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分数:1.00)A.平均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解析: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分数:1.00)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解析: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总题数:10,分数:20.00)31.下列各项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的有(分数:2.00)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解析:32.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分数:2.00)A.普遍性B.客观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3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分数:2.00)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二元论和不可知论解析:3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分数:2.00)A.现有的实践能够检验现有的全部认识B.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C.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D.实践一次就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解析:35.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存在的有(分数:2.00)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解析:3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分数:2.00)A.可变资本是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解析:3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的制度中,“三权”包括(分数:2.00)A.立法权√B.财政权C.行政权√D.司法权√解析:38.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0)A.股票的票面价格B.股息√C.平均利润D.银行利息率√解析:39.以下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有(分数:2.00)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解析:40.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分数:2.00)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解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总题数:5,分数:30.00)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自考赢家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正确答案:C(1分)解析: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正确答案:A(1分)解析: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3.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正确答案:D(1分)解析:股份资本实施突破了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4.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 战时共产主义阶段正确答案:A(1分)解析: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2014 年 10 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答案】 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知道工人接近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里叶【答案】 C【解析】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法国社会空想主义是圣西门和傅里叶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 D【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总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答案】 A【解析】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有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答案】 C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16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C】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立叶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7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414.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78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C】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61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B】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80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C】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102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95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正确答案:(1分)教材出处:P106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2014年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3709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9题)1、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近代哲学C.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2、与时俱进是()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C.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正确答案:B3、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这些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先验论和反映论正确答案:A4、既肯定物质的绝对运动又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这是一种()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正确答案:C5、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作为其实质和核心的是()A.对立统一规律B.普遍联系的观点C.质量互变规律D.辩证否定的观点正确答案:A6、拒腐防变就要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答案:B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正确答案:B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要用实践去检验和发展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可靠知识的正确答案:C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正确答案:B10、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多数人拥护B.权威认可C.方便实用D.社会实践正确答案:D11、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管理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正确答案:A12、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交往关系D.思想关系正确答案:B1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机械决定论D.唯意志论正确答案:A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正确答案:A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正确答案:D16、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A.具体劳动B.必要劳动C.个别劳动D.剩余劳动正确答案:D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正确答案:C18、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正确答案:B19、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A.流通资本B.商品资本C.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正确答案:D20、资本主义经济中部门内部竞争形成()A.商品的生产价格B.商品的市场价格C.商品的社会价值D.商品的个别价值C21、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A.股份公司的股息B.股份公司的利润C.银行利息率D.平均利润率正确答案:C22、因地理位置较好而缴纳的地租属于()A.级差地租IB.级差地租II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正确答案:A23、垄断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分工的发展B.商业生产者的分化C.市场机制的完善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正确答案:D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主要形式发展变化的顺序大体是()A.商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商业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C.产业资本输出-商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D.商业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A25、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善的社会经济基础,这是指()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B.社会化大生产的全面发展C.社会基本矛盾的加剧D.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出现正确答案:B26、在国际共运史上,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正确答案:A27、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A.按生产要素分配B.按资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正确答案:C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D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正确答案:B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题)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A.相对主义B.经验主义C.折衷主义D.教条主义正确答案:BD2、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有()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B.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C.否定是事物的全盘否定D.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正确答案:ABD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014年4月自考公共课考试真题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识记、联想、假说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16.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A.黑格尔B.圣西门C.费尔巴哈D.李嘉图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2014年10月马原真题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2、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C)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里叶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规律的两个特点(A)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C)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的是(B)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C)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A)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真理具有(B)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片面性11、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其决定性作用的是(D)A、产品分配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B)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1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C)A、政治标准B、思想标准C、经济标准D、文化标准1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A)A、制造和使用工具B、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C、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D、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C、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6、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即(C)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B)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18、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D)A、实用主义B、享乐主义C、功利主义D、利己主义19、价值增殖产生于资本循环中的(B)A、流通阶段B、生产阶段C、购买阶段D、销售阶段2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分析(A)A、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实现的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C、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的D、资本循环是怎样运行的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品不应包括(D)A、工人的工资B、原材料费用C、机器设备的折旧费D、机器设备未折旧部分22、资本主义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品买卖活动(D)A、创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B、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C、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23、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一般应相当于(A)A、社会的平均利润率B、垄断企业的利润率C、银行的存款利息率D、银行的贷款利息率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D)A、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工业革命以后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B)A、处于垄断地位的工业企业B、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C、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企业D、处于垄断地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C)A、全都是无偿提供的B、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C、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D、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有利的2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C、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D、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28、社会主义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A)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加强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2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D)A、平均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3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多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的有(ACD)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2、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BCD)A、普遍性B、客观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C)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C、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二元论和不可知论4、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是指(BC)A、现有的实践能够检验现有的全部认识B、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C、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D、实践一次就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5、下来各项中,属于社会存在的有(ABC)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6、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BC)A、可变资本是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7、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的制度中,“三权”包括(ACD)A、立法权B、财政权C、行政权D、司法权8、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BD)A、股票的票面价格B、股息C、平均利润D、银行利息率9、以下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有(CD)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发票10、从人员构成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ACD)A、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B、由工人阶级的全体成员组成C、有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加入D、有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简单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理论来源。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选1-5:ACDAC6-10:BCBAB11-15:DBCAD16-20:CBDBA21-25:ADADB26-30:CDADD二、多选31-35:ACD\BCD\AC\BC\ABC36-40: BC\ACD\BD\CD\ACD非选择题部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江。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分)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分)42.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哪些特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
(2分)(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而身后的群众基础。
(2分)(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
(2分)4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2分)(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当该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2分)(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种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2分)44.简述垄断阶段竞争依然存在的原因。
全国2014年0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2.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3. 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4. 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 战时共产主义阶段5. 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是指()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普遍化C.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化D.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和计划化6.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7.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8.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生产工具B.运输设备C.传动装置D.动力系统9.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的标准是()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10.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概念—感觉D.实践—认识—实践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法国启蒙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12. 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13.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14.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15. 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16.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17. 绝对地租是()A. 农业品价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B. 农业品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 农业品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D. 农业品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18.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19.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它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它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20.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21. 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A. 1917年11月B. 1918年春C. 1921年春D. 1936年12月22.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A.增加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23.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商品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输出24. 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25.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该种商品的()A.必要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劳动生产率D.个别劳动时间26. 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27. 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是()A. 具体劳动B. 抽象劳动C. 简单劳动D. 复杂劳动28. 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29. 利息和企业利润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获得的()A.平均利润所分割形成的B.超额利润所分割形成的C.银行利润所分割形成的D.部门利润所分割形成的30. 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A. 运输时间B. 劳动时间C. 非劳动时间D. 流通时间二、多项选择题1. 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2.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 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A.镇压一切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B.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C.巩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领导与组织社会主义建设D.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4. 商业资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D.可以创造出更多商品和价值5.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6.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7. 垄断价格()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C.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8.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9. 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10.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D.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三、简答题1. 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脱离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教条对待的错误,毛泽东称之为()A、不可知论B、经验论C、本本主义D、经验主义2、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种形而上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不彻底性3、“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指()A、时间的一维性B、空间的三维性C、实践的确定性D、真理的相对性4、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说“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
这一观点把实践理解为()A、日常生活的活动B、纯精神的活动C、利己主义活动D、人适应环境的生物性活动5、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畜家禽,大量捕杀蛇、鹰、狐狸、黄鼠狼等,结果鼠患成灾。
这种急功近利的狭隘功利主义是指()A、只见偶然联系,不见必然联系B、只见直接联系,不见间接联系C、只见物质联系,不见精神联系D、只见自然联系,不见社会联系6、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因素。
这种现象属于()A、矛盾双方的对立B、矛盾双方的斗争C、矛盾双反的统一D、矛盾双方的否定7、把意识看作是人脑的分泌物,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8、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是指()A、认识主体B、认识客体C、认识对象D、认识中介9、认识中的表象属于()A、感性认识B、理性认识C、事物的表面特征D、事物的本质关系10、毛泽东指出,实事求是的“是”就是()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C、我们去研究D、正确的认识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统一,构成了()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社会形态12、同一社会制度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的社会进步属于()A、社会革命B、社会改革C、科技革命D、阶级斗争13、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为⼤家整理的2014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供⼤家学习参考! 第⼀部分(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4.在哲学上,⼆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5.科学证明,⼈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6.唯⼼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8."只见树⽊,不见森林";"⼀叶障⽬,不见泰⼭"。
这是⼀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上学的观点 9.对⽴统⼀规律提⽰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向和道路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热 D、电闪雷鸣 11.⼈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全国2014年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出处和评分参考】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近代哲学C.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1分)教材出处:P52.与时俱进是【】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C.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的正确答案:B(1分)教材出处:P193.对“世界的素质是什么”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这些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先验论和反映论正确答案:A(1分)课本出处:P364.既肯定物质的绝对运动又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这是一种【】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正确答案:C(1分)教材出处:P415.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作为实在质和核心的是【】A.对立统一规律B.普遍联系的观点C.质量互变规律D.辩证否定的观点正确答案:A(1分)课本出处:P566.拒腐防变就要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1 -A.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答案:B(1分)教材出处:P66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正确答案:B(1分)课本出处:P102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要用实践去检验和发展D.研究间接经验是得不到可靠知识的正确答案:C(1分)教材出处:P95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具体、再抽象D.分析、归纳、综合正确答案:B(1分)课本出处:P10610.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多数人拥护B.权威认可C.方便实用D.社会实践正确答案:D(1分)课本出处:P11711.衡量生产力开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办理手段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正确答案:A(1分)教材出处:P13712.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交往关系D.思想关系正确答案:B(1分)课本出处:P139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有名论断的提出者是【】A.B.C.D.正确答案:B(1分)教材出处:P1381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机械决定论D.唯意志论正确答案:A(1分)教材出处:P173- 2 -1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正确答案:A(1分)教材出处:P1861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A.技术前进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前进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正确答案:D(1分)教材出处:P19017.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A.具体劳动B.必要劳动C.个别劳动D.剩余劳动正确答案:D(1分)教材出处:P201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正确答案:C(1分)教材出处:P209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正确答案:B(1分)教材出处:P22520.能够划分为牢固本钱和活动本钱是【】A.流通本钱B.商品本钱C.货币本钱D.生产本钱正确答案:D(1分)教材出处:P22821.资本主义经济中部门内部竞争形成【】A.商品的生产价格B.商品的市场价格C.商品的社会价值D.商品的个别价值正确答案:C(1分)教材出处:P26522.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A.股份公司的股息B.股份公司的利润C.银行利息率D.平均利润率正确答案:C(1分)教材出处:P25523.因地理位置较好而缴纳的地租属于【】A.级差地租IB.级差地租II- 3 -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正确答案:A(1分)教材出处:P25924.垄断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分工的发展B.商业生产者的分化C.市场机制的完善D.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正确答案:D(1分)课本出处:P2662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主要形式发展变化的顺序大体是【】A.商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商业资本输出-产业资本输出C.产业资本输出-商业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D.商业本钱输出-产业本钱输出-借贷本钱输出正确答案:A(1分)课本出处:P29126.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善的社会经济基础,这是指【】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B.社会化大生产的全面发展C.社会基本矛盾的加剧D.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出现正确答案:B(1分)教材出处:P29927.在国际共运史上,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正确答案:A(1分)教材出处:P30728.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A.按生产要素分配B.按资分配C.按劳分配D.按需分配正确答案:C(1分)教材出处:P34329.马克思主义政纲和斗争目标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正确答案:D(1分)教材出处:P33430.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正确答案:B(1分)教材出处:P348- 4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脱离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教条对待的错误,毛泽东称之为()A、不可知论B、经验论C、本本主义D、经验主义2、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种形而上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不彻底性3、“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指()A、时间的一维性B、空间的三维性C、实践的确定性D、真理的相对性4、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说“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
这一观点把实践理解为()A、日常生活的活动B、纯精神的活动C、利己主义活动D、人适应环境的生物性活动5、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畜家禽,大量捕杀蛇、鹰、狐狸、黄鼠狼等,结果鼠患成灾。
这种急功近利的狭隘功利主义是指()A、只见偶然联系,不见必然联系B、只见直接联系,不见间接联系C、只见物质联系,不见精神联系D、只见自然联系,不见社会联系6、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因素。
这种现象属于()A、矛盾双方的对立B、矛盾双方的斗争C、矛盾双反的统一D、矛盾双方的否定7、把意识看作是人脑的分泌物,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8、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是指()A、认识主体B、认识客体C、认识对象D、认识中介9、认识中的表象属于()A、感性认识B、理性认识C、事物的表面特征D、事物的本质关系10、毛泽东指出,实事求是的“是”就是()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C、我们去研究D、正确的认识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统一,构成了()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社会形态12、同一社会制度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的社会进步属于()、社会革命B、社会改革C、科技革命D、阶级斗争13、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C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识记、联想、假说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A.艺术B.宗教C.政治D.哲学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A.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具体劳动D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16.价值规律是B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D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D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A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CA.生产相对过剩B.需求绝对减少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D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C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农业资本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A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CA.超大型、垄断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C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C.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D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BA.黑格尔B.圣西门C.费尔巴哈D.李嘉图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B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3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全国2014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自考赢家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代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自考赢家1.作为XXXXXX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绪论章第4页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确答案:C(1分)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第1章第36页A.一元论C.唯物论正确答案:A(1分)3.XXX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第1章第40页A.生命物质的共性C.无形物质的共性正确答案:D(1分)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第1章第41页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正确答案:D(1分)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第1章第56页A.逻辑分析法C.矛盾阐发法正确答案:C(1分)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第1章第68页A.辩证唯心主义谬误观C.汗青唯心主义群众观正确答案:B(1分)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第2章第101页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B.二元论D.唯心论B.自然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B.内容和方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阶级分析法D.精神阐发法B.辩证否定的原理D.对立统一的原理B.相互依存的关系1自考赢家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正确答案:A(1分)D.彼此作用的关系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第2章第106页A.概念、判断、推理C.阐发、归纳、综合正确答案:B(1分)9.谬误的发展是一个【】第2章第116页A.从主观谬误走向客观谬误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正确答案:D(1分)lO.党的头脑路线的核心是【】第2章第127页A.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答案:B(1分)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第3章第132页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正确答案:B(1分)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第3章第139页A.经济关系C.思想关系正确答案:A(1分)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第3章第144页A.艺术C.政治正确答案:C(1分)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理想性上是【】第3章第170页A.人的代价追求C.人的情感立场正确答案:D(1分)15.具体劳动【】第4章第185页2B.感觉、知觉、表象D.识记、XXX、假说B.从部分谬误走向周全谬误的过程D.从相对谬误走向绝对谬误的过程B.实事求是D.在理论中检验和发展谬误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B.政治关系D.血缘关系B.宗教D.哲学B.人的政治立场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考赢家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答案:C(1分)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D.创造剩余代价16.价值规律是【】第4章第191页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正确答案:B(1分)17.劳动力代价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第4章第198页A.它由剩余代价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代价决定正确答案:D(1分)1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第4章第203页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确答案:C(1分)19.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第5章第225页A.购买阶段C.贩卖阶段正确答案:A(1分)20.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急的本源是【】第5章第235页A.生产相对过剩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确答案:C(1分)21.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第5章第240页A.年利润量/年预支可变资本C.年剩余代价量/年预支可变资本正确答案:D(1分)22.下列资本形式中不属于职能资本的是【】第5章第250页.A.产业资本C.借贷资本B.商品经济的根本纪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D.它包括汗青和道德因素B.生产阶段D.流通阶段B.需求绝对减少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B.商业资本D.农业资本3自考赢家正确答案:C(1分)23.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与之相应的具体组织形式是【】第5章第255页A.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C.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正确答案:A(1分)24.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指的是【】第6章第270页A.超大型、把持性的银行资本B.在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领域活动的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D.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本的总和正确答案:C(1分)25.“过剩资本”的出现是【】第6章第284页A.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C.资本输出的财力根蒂根基正确答案:C(1分)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第6章第274页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私人把持资本主义阶段正确答案:D(1分)27.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第7章第304页A.XXXC.XXX正确答案:B(1分)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第7章第334页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财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强盛、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正确答案:D(1分)2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第8章第348页4B.董事会、理事会、职代会D.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B.资本循环的物质基础D.引进资本的必然结果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把持资本主义阶段B.圣西门D.XXX自考赢家A.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B(1分)B.共产主义社会D.信息社会30.当代中国群众的汗青使命是【】章8第361页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覆灭等级制度和阶层差别正确答案:A(1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第14页B.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是以理论为根蒂根基的科学性和反动性的统一绪论第16页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绪论第19页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绪论第22页正确答案:ABCD(2分)32.除了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有【】第1章第55页A.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正确答案:AC(2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答案:ABCD(2分)3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谬误观上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第2章第116页(理解)A.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C.谬误和错误的彼此转化正确答案:CD(2分)35.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第3章第149页A.渔猎社会C.工业社会正确答案:ABCD(2分)36.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第4章第191页(理解)5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B.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D.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理论是检验熟悉谬误性的唯一标准B.真理的相对性D.真理的绝对性B.农业社会D.信息社会自考赢家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正确答案:ACD(2分)B.代价与交流代价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37.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自【】第5章第229页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正确答案:ABCD(2分)38.级差地租I形成的条件有【】第5章第259页A.不同地块地皮肥饶程度的差别C.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多少正确答案:AB(2分)3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方式主要有【】第6章第278页A.国家购买一部分私人企业的股票B.原国有企业出卖一部分股票给私人C.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兴建新的企业D.原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正确答案:ABC(2分)40.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灭的“三大差别”包括【】第8章第347页A.工农差别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正确答案:ABC(2分)B.城乡差别D.干部和群众的差别B.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D.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效率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6自考赢家3、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自考赢家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马原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第二章. 单选。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1997年)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003年)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去理解现实世界。
(2008年)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竺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观点。
(1998年)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的问题。
(1995年)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995年)7.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1999年)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994年)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走出这个范围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2009年)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001年)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精神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
(2005年)1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更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精神是动力的主体。
(1996年) 13.电控。
由于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了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一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