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一、急救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处理:
(一)急救过程中此类设备突发故障,立即在本科室使用同类设备替代。
故障发现人或使用科室管理负责人在抢救后立即联系设备科工程师或送设备科维修。
(二)若急救过程中此类设备突发故障且本科室无空闲同类设备,科室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向就近科室借用,并报告设备科值班,由设备科在全院协调调用。
(三)如果由于客观原因院内设备确实无法满足抢救工作的需要时,医务科和设备科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就近联系外院有关部门,向其请调相关设备,确保抢救工作能及时、顺利进行。
二、非急救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处理:
(一)故障发现人或使用科室管理负责人立即联系设备科工程师或送设备科维修,并向其上级职能部门如实反映故障情况。
(二)设备维修工程师接到保修后,应立即维修故障设备,并在设备修复后及时向科室通报修复情况。
如果本院确实无法修复而需要外送维修时,设备维修工程师应及时通知使用科室,做好沟通告知工作。
(三)设备需要外送维修,设备科应立即联系厂家或有资质的维修机构进行维修,并告知使用科室维修所需时间及费用。
(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外送维修期间,该科室如有同类设备,设备科要保证100%完好率,同时,设备科负责通告本院拥有该类设备的科室,预告必要时借用该类设备的相关事宜。
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发生故障,由故障发现人或使用科室管理负责人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设备科。
1。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生命支持类应急医学装备预案
一、重点目标
维护应急队伍的安全,确保应急救护行动的顺利开展,确保在应急环
境中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及时有效。
二、基本原则
1.严格按照医学急救标准安排应急医学装备和资源,确保应急救护行
动在技术上符合安全和法规的要求;
2.确保应急医学装备的适时更新,尽量满足市场上各种新产品的需求;
3.建立应急医学装备清单登记制度,确保其实时有效;
4.对应急医学装备定期安全检查和养护,确保正常使用;
5.确保应急医学装备的及时分发,避免物资损失;
6.遵守医疗法律和法规,按照所规定的使用和维护要求对应急医学装
备进行及时管理。
三、装备内容
(一)实验室诊断设备:
1.血液生化分析仪:用于检测血液中的酸碱度、血糖、肝功能、肾功能、体液电解质等;
2.心电图机:用于监测心率,调节心率,发现心室性心律失常;
3.超声波检查仪:用于对急性疾病的诊断,特别是腹腔内疾病的诊断;
4.X光机:用于检查疾病及其发展变化;
5.心肺复苏仪:用于复苏心肺功能。
(二)应急药品:
1.肌肉注射器:用于治疗急性胃肠道炎、急流感等。
2.针管:用于皮肤和静。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在日常生活中,突发的急危重症情况时有发生,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就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处置预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准备工作1.装备检查:在急救前,对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器械完好并且能正常使用。
2.应急团队组建:组建一支专业的医疗应急团队,成员需具备相关医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并进行定期培训,保持技能的熟练度。
3.应急物资储备:根据实际需求,储备足够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和药品,确保能够及时应对不同情况。
三、急救应急处置预案1.窒息或窒息安全威胁: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同时使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措施进行气道管理。
2.心脏骤停: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等设备进行除颤。
3.呼吸道阻塞:使用吸引器等设备进行痰液吸引,排除阻塞物。
4.严重出血:应用止血带进行暂时的止血,然后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止血手术等进一步的处理。
5.骨折或创伤:进行简单的止血和固定,然后将患者转移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
6.中毒或药物过量:根据中毒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7.烧伤或电击伤:迅速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点,然后进行烧伤的冷却或电击的解除,并及时给予相关治疗。
8.突发心脑血管事件:迅速进行胸痛、头痛等症状的评估,然后采取相应的急救治疗措施。
9.急性过敏反应:迅速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等,并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
10.其他紧急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痉挛、昏迷、喉咙水肿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初步判断:根据现场情况和患者的症状,初步判断出可能的急救类型。
2.发出求助:立即向合适的医疗机构或急救中心发出求助电话,并告知紧急情况的基本信息。
3.急救操作:根据急救应急处置预案中的方法和技巧,迅速进行必要的急救操纵。
柳江县人民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一、目的当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时,能确保全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及时调配使用。
二、应急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一)急救类:除颤器、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设备,中心负压吸引、电动吸引器(二)生命支持类:呼吸机和简易呼吸器(呼吸囊)、血透机、洗胃机三、组织机构与职责成立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保障小组,负责医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保障工作的开展。
四、应急保障预案(一)、医疗器械科在接到临床科室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抢修电时,了解清楚医学装备故障大致情况,必须立即派工程师到现场抢修;如医学装备故障较为严重,一时无法马上修复的,应立即通知抢修科室及医疗器械科负责人,启动应急预案。
(二)、当启动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时,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保障小组成员必须立即在岗在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保持通讯畅通。
(三)、应急预案启动后,医务部和医疗器械科有权调配全院临床科室闲置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供应急保障使用。
其它科室(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建立畅通的应急医学装备调配快速绿色通道。
(四)、医疗器械科立即组织工程师进行抢修,必要时联系生产厂家技术工程师支持,以满足技术保障的需求。
(五)、应急状态下,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购进可以简化程序,在请示主管院长的同意后,可采取先够后议价。
满足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运行。
五、培训和演练每年定期举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工作流程和要求培训,并适当进行应急保障任务的演练,提高小组在真实状态下的应急保障能力。
附件1:医疗器械应急保障组成员组长:刘泽潮副组长:黄日安、王平组员:一、器材供应保障组杨映梅、刘南方、陈俊、吴文江、沈惠德电话:3815416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维修保障组钟俊泽、杨刚英、李迅、杨懿、倪杰雄、李铭、张剑非、蒋柳生、周式电话:3816383附:输血前核对流程柳江县人民医院患者围手术期处置流程图柳江县人民医院常用仪器、设备和抢球物品使用流程附:输血前核对流程柳江县人民医院医嘱核对程序1.医生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姓名、性别、床号、床号。
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处置预案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是医疗机构和急救人员用于处理急救、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工具。
在医疗急救工作中,装备的运作和使用非常关键,因此需要制定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处置预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使用这些装备。
一、前期准备1.建立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制度:明确装备购置、验收、使用、维护、检测、更新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装备始终处于工作状态。
2.建立装备库房和档案:对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进行分类、存放、标记,建立档案,包括装备的名称、型号、购置时间、维修记录等信息,确保及时了解装备状态。
3.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对急救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操作原理、使用方法、维护要点等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装备的分类、功能、使用限制、操作步骤、常见故障处理等。
二、装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1.定期检查装备:例如每月对急救车上的急救设备进行检查,包括呼吸机、除颤器、监护仪等。
检查内容包括外观是否完好、货架是否牢固、电源是否正常等,确保装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2.定期维护装备:设立专门的维护人员,负责对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进行定期维护,保障其正常运转。
包括更换零部件、校准、清洁、消毒等操作。
3.建立维修机制:设立专门的维修工作室,配备相关维修工具和设备。
对出现故障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进行及时维修,保障装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三、装备的应急处置1.制定装备应急使用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制定相应的应急使用方案,明确在不同紧急情况下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
3.开展装备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演练,模拟真实的紧急情况,检查人员对装备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装备的更新与更新计划1.定期评估装备的使用情况:根据装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发展的要求,定期评估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使用情况,分析装备的性能、可靠性、适用性是否达到要求。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处置预案一、目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二、定义本预案所称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是指抢救病人必备的常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麻醉机、除颤仪、心电图机、全自动洗胃机、新生儿辐射抢救台、喉镜以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等。
三、预防措施(一)医护人员应熟知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
(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定点放置,医护人员应知晓其存放位置。
(三)使用科室必须每日检查设备状况并做好记录,确保设备处于完好待用状态,保障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100%,发现故障不能自行解决的,应立即向设备科报修。
(四)对配有蓄电池的应急装备,使用科室应定期充电、放电,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四、应急措施(一)当发生大型突发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所在科室,应提供操作技术支持,并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指导、协助各调用科室正确操作使用。
各科室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调用本科室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
(二)发生大型突发事件时,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人员到达前由院总值班负责院内调拨。
(三)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使用完毕,调用科室应做好装备的清洁保养,并及时送回装备借出科室。
(四)临床工作中出现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突然故障,装备操作人员及时报告科室设备管理员,由设备管理员通知设备科或院内工程师。
(五)操作人员按程序关闭故障设备,与病人联结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脱机,并采取紧急替代措施,如人工气囊替代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替代心电监护仪、漏斗洗胃替代全自动洗胃机,人工吸痰注射器吸痰法替代电动吸引器等。
(六)医教科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应急救治专家组成员,需专人操作的仪器如呼吸机、麻醉机等应安排相关专业操作人员,应急装备在参与紧急救援过程中突然故障急需使用同类型设备救治的病人,由医教科通知相关科室准备病房、病床、及物品,徽好接收需使用仪器辅助治疗的病员的各项准备工作。
6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调用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
急救设备包括心脏除颤器、心肺复苏仪、喉镜、负压吸引和呼吸气囊。
生命支持设备包括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和婴儿培养箱。
一、设备故障处理
1.如果设备突发故障,立即使用同类设备替代。
2.如果本科室没有备用设备,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方
法处理病人。
例如,呼吸机故障可先使用呼吸气囊,除颤仪故障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吸痰机故障可用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微量泵故障可手工缓慢推注。
3.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就近科室借用设备,并报告值班人员
到现场检修及协调调用。
4.设备故障发现人应及时上报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并在抢
救结束后联系设备科维修。
二、非使用期间设备故障处理
1.故障发现人或科室管理负责人应联系设备科维修,如果短期内不能解决,设备科应协调调用备用设备。
2.设备科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反馈设备维修情况。
3.外送维修的设备,设备科应联系厂家或有资质的维修机构进行维修,并告知使用科室所需时间及费用。
4.急救类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外送维修期间,设备科应做好设备的调配和借用。
三、无法满足抢救工作需要时的处理
如果院内设备无法满足抢救工作需要,医务科和设备科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就近联系外院请调相关设备,确保抢救及时、顺利。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保障突发事件中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有效使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提供有效的医疗救援,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工作原则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的原则,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保障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2. 组织体系2.1 应急指挥机构成立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应急预案的实施和协调。
指挥机构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和成员组成,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2.2 应急联动单位与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调动相关资源,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2.3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的配置、使用和维护。
在紧急情况下,应保证设备处于备用状态,确保随时能够投入使用。
3. 监测与预警3.1 监测建立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设备的性能、状态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2 预警当监测到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知相关人员和单位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4. 应急响应4.1 响应启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急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和单位进行应急响应,确保设备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送达现场并投入使用。
4.2 救援行动根据现场情况和患者需求,组织相关专家和医务人员开展紧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人员伤亡。
4.3 装备保障在救援过程中,应确保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
5. 后期处置5.1 救援总结救援结束后,应急指挥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援总结,分析救援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确保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外伤害事故、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发挥其救治作用,提高医疗救援水平,降低病死率,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规范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管理工作,确保装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为患者提供及时、高质量的急救医疗服务。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灾害救援队伍等涉及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应急管理工作。
本预案所指的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包括:心脏除颤器、呼吸机、监护仪、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指挥部,负责对整个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挥。
2. 设立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装备的维护、检查、培训等。
3. 成立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抢救小组,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对装备进行快速反应和抢救。
四、应急响应流程1. 紧急情况下,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确保装备的正常运行。
2.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管理部门应立即对装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装备处于良好状态。
3.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抢救小组应立即行动,根据患者病情和装备特点,制定抢救方案,并组织实施。
4. 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抢救小组,为抢救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5.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指挥部应密切关注抢救进展,根据需要调整应急方案,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应急培训和演练1.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使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指挥部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预案。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调用应急预案急救类设备:心脏除颤起博器心肺复苏仪喉镜负压吸引呼吸气囊.
生命支持类设备: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婴儿培养箱。
一、使用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处理:
(一)此类设备突发故障,立即在本科室使用同类设备替代.
(二)此类设备突发故障且本科室无备用同类设备,
1、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方法处理病人(如呼吸机故障可先分离呼吸机用呼吸气囊、除颤仪故障立即行心脏按压、吸痰机故障暂用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微量泵故障暂用手工缓慢推注等),
2、其他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向就近科室借用,并报告值班人员到现场检修及协调调用。
(四)设备故障发现人及时上报护士长/护理组长,抢救结束后联系设备科维修。
二、非使用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处理:
(一)故障发现人或科室管理负责人联系设备科维修,短期内不能解决的,由设备科协调调用同类设备备用。
(二)设备科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反馈设备维修情况。
(三)外送维修的设备,由设备科联系厂家或有资质的维修机构进行维修,并告知使用科室所需时间及费用。
(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外送维修期间,设备科做好该类设备的调配与借用。
三、由于客观原因院内设备确实无法满足抢救工作需要时,医务科和设备科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就近联系外院请调相关设备,确保抢救及时、顺利.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预案流程。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在临床救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然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意外情况,影响救治效果。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投入使用,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
2. 提高医疗机构应急响应能力,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3. 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4. 提高医务人员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三、应急预案内容1. 成立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明确应急设备清单,包括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简易呼吸器、输液泵等,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
3. 制定应急设备调用流程,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设备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4. 建立应急设备备用机制,确保在主设备故障或意外情况下,备用设备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5.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6. 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7. 建立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培训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8. 建立应急预案评估机制,定期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应急预案实施与监督1.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定期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一、目的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或不够使用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定义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是指抢救病人必备的常用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除颤仪、简易呼吸器、负压吸引器、电动吸引器、中央供氧及吸引装置、氧气瓶等。
三、预防措施
1、医护人员应熟知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设备。
2、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相对固定放置,医护人员应知晓放置位置。
3、科室每日检查设备状况,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待用状态,发现故障不能自行解决的,应立即向医疗设备科报修。
4、对配置有蓄电池的设备,科室应定期放电、充电,使蓄电池处于良好的状态。
四、应急处置
当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或不够使用时:需向科间或全院调配。
1、管床护士或值班护士先关闭故障设备,脱机,并使用紧急替代措施,如:中心负压故障使用电动吸痰器、中心吸氧故障使用氧气瓶或氧气枕,简易呼吸器替代呼吸机,除颤仪替代心电监护仪等。
2、管床护士或值班护士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填写《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调配表》,秉承就近调配的原则,依序向外一科、内一科、内二科调配。
3、被调配科室派人将医学装备送往我科。
4、如科间医学装备调配未到位,值班护士应及时联系医学装备科(夜间或节假日联系院总值班)进行全院性调配。
5、调配完成后,双方科室办理交接手续,填写《医学装备调配使用登记表》并备案。
【应急处理流程】。
急救类.性命支撑类装备挪用应急预案急救类装备:心脏除颤起博器心肺苏醒仪喉镜负压吸引呼吸气囊.
性命支撑类装备: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打针泵.输液泵..婴儿造就箱.
一.应用时代装备产生故障处理:
(一)此类装备突发故障,立刻在本科室应用同类装备替代.
(二)此类装备突发故障且本科室无备用同类装备,
1.立刻陈述大夫,采纳有用办法处理病人(如呼吸机故障可先分别呼吸机用呼吸气囊.除颤仪故障立刻行心脏按压.吸痰机故障暂用打针器接吸痰管抽吸.微量泵故障暂用手工迟缓推注等),
2.其他值班人员在第一时光向就近科室借用,并陈述值班人员到现场检修及调和挪用.
(四)装备故障发明人实时上报护士长/护理组长,挽救停滞后接洽装备科维修.
二.非应用时代装备产生故障处理:
(一)故障发明人或科室治理负责人接洽装备科维修,短期内不克不及解决的,由装备科调和挪用同类装备备用.
(二)装备科实时向科室负责人反馈装备维修情形.
(三)外送维修的装备,由装备科接洽厂家或有天资的维修机构进行维修,并告诉应用科室所需时光及费用.
(四)急救类.性命支撑类医疗装备外送维修时代,装备科做好该类装备的调配与借用.
三.因为客不雅原因院内装备确切无法知足挽救工作须要时,医务科和装备科要实时向上级引导陈述,就近接洽外院请调相干装备,确保挽救实时.顺遂.
急救.性命支撑类装备应急预案流程。
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一、目的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是我院实施抢救危重病人的必备工具,在抢救危重病人中,急救设备尤其是生命支持医学装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医院医疗急救工作正常运行,确保每一位危重病人在我院得到及时救治,相关科室及设备科应保证每台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的完好和完整,随时保障临床的急救工作。
根据医院相关规定,结合我院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的基本情况,制定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应急预案。
二、职责设备科为本预案的主控部门三、工作程序(一)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加强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管理。
1.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设备科工作人员全院各科室医学装备管理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全院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的管理工作,如有紧急情况,全权调动和调配全院的急救医疗设备的使用,具体实施由设备科负责。
2.急救、生命支持医疗装备维修小组组长:成员:设备科工作人员职责:紧急情况下,负责抢修全院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保障临床使用。
(二)制定全院急救、生命支持医疗设备清单,了解急救、生命支持医疗设备的基本分布情况。
我院主要急救、生命支持医疗设备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电动吸痰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心脏除颤仪、全自动洗胃机等。
(三)紧急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和采取措施。
1.如遇突发事件或抢救病人较多的情况下,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管理小组接到通知后,及时派人赶到现场,配合临床医护人员完成救治工作。
2.如遇设备不足或发生故障,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管理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按照我院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分布情况,派人调整所需医疗设备到现场抢救,同时通知维修小组派人,到现场对故障设备进行抢修,尽快修复故障,保障临床使用。
3.如遇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系统故障,启动应急预案,由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管理小组提供足够的瓶装氧气和电动吸引器,供抢救现场使用。
4.应急预案启动后,除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的调整使用外,其它与设备科相关工作,全部由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管理小组负责现场处理。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调用应急预案急救类设备:心脏除颤起博器心肺复苏仪喉镜负压吸引呼吸气囊。
生命支持类设备: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婴儿培养箱。
一、使用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处理:
(一)此类设备突发故障,立即在本科室使用同类设备替代。
(二)此类设备突发故障且本科室无备用同类设备,
1、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方法处理病人(如呼吸机故障可先分离呼吸机用呼吸气囊、除颤仪故障立即行心脏按压、吸痰机故障暂用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微量泵故障暂用手工缓慢推注等),
2、其他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向就近科室借用,并报告值班人员到现场检修及协调调用。
(四)设备故障发现人及时上报护士长/护理组长,抢救结束后联系设备科维修。
二、非使用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处理:
(一)故障发现人或科室管理负责人联系设备科维修,短期内不能解决的,由设备科协调调用同类设备备用。
(二)设备科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反馈设备维修情况。
(三)外送维修的设备,由设备科联系厂家或有资质的维修机构进行维修,并告知使用科室所需时间及费用。
(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外送维修期间,设备科做好该类设备的调配与借用。
三、由于客观原因院内设备确实无法满足抢救工作需要时,医务科和设备科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就近联系外院请调相关设备,确保抢救及时、顺利。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预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