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表
- 格式:docx
- 大小:57.53 KB
- 文档页数:104
扬州市制造业重大项目的标准一、背景介绍随着扬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愈发重要。
为了进一步提升扬州市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对重大项目的筛选和培育成为了关键。
本文将围绕技术创新性、产业带动性、环保可持续性、经济效益性和社会效益性等方面,详细阐述扬州市制造业重大项目的标准。
二、重大项目标准1.技术创新性重大项目应具备显著的技术创新性,能够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项目应注重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具备较高技术含量,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同时,项目应能够形成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和标准,打造技术优势。
2.产业带动性重大项目应具备强大的产业带动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
项目的实施应有助于提高扬州市主导产业的集聚度和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项目应能吸引优质资源和高端人才,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3.环保可持续性重大项目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应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能耗和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
同时,项目应积极采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经济效益性重大项目应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性,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合理的回报。
项目应具备市场前景广阔、盈利能力强的特点,能够为扬州市制造业产值和税收增长作出贡献。
同时,项目应注重提高投入产出比,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5.社会效益性重大项目应具备显著的社会效益性,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项目应注重提高就业机会、改善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贡献。
同时,项目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荣。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02•【字号】扬府发[2006]177号•【施行日期】2006.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扬府发〔2006〕17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扬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
二○○六年十一月二日扬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科学、民主的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和组织实施程序,优化投资结构,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依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市本级人民政府使用下列资金所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一)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含中央、省财政和主管部门补助的资金);(二)纳入财政管理的专项建设资金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预算外资金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三)政府统借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由政府承诺还款的借款资金及国债资金;(四)转让、出售、拍卖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收益,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其它财政性资金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五)其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政府投资的范围主要是关系公共利益与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主要包括:(一)教科文卫体、民政及社会福利等社会公益性项目;(二)环境保护、市政、水利、农业、交通、能源、城乡公用设施等基础性项目;(三)公检法司及政府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四)科技开发、农业产业化、重大工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等国家和省、市重点扶持的产业发展项目。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02•【字号】扬府发[2006]178号•【施行日期】2006.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暂行办法》的通知(扬府发〔2006〕17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扬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
二○○六年十一月二日扬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政府投资建设程序,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按照“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彼此分离、互相制约的原则,依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是指按规定程序,由政府授权的相关部门委托或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定有相应资质的专业管理机构(简称代建单位),按代建合同,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投资概算、建设进度、建设质量等进行监控管理,按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直至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单位使用的一种制度。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财政性建设资金和政府融资性建设资金安排投资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
本办法所称财政性建设资金,主要包括市本级预算安排的资金、中央及省等部门安排的资金,以及部门、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等。
本办法所称政府融资性建设资金是指政府信用担保的债务性建设资金。
第三条推行代建制本着“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试点项目首先在市级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进行,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市级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额500万元以上且使用财政性建设资金或政府融资性建设资金占总投资额30%以上的项目,或者使用财政性建设资金或政府融资性建设资金200万元以上的项目,原则上都要实行代建制。
扬州市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117【发文字号】扬府发[2017]165号【发布部门】扬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09.24【实施日期】2017.09.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扬州市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扬府发〔2017〕1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扬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9月24日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更好地撬动全市产业结构提升和创新转型,推动扬州制造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坚持“企业主体、政企联动、循序渐进、分类实施、创新引领、统筹推进”,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高端装备。
着力实施智能制造“四大工程”,开展“工业2.0补课、3.0普及”和智能制造示范;着力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积极发展新兴高端装备制造业;着力强化关键要素“四大支撑”,加快铸就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联动发展的先进制造业。
显著提升扬州制造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智能制造投资更加优化。
每年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中智能制造项目比重达40%以上,工业技改中智能化项目比重达50%以上。
智能制造能力显著增强。
到2020年,创成智能车间(工厂)50家以上,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0家以上,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50台/万人以上,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以上。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29•【字号】扬府发〔2020〕123号•【施行日期】2020.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扬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扬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12月29日扬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促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根据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江苏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实际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办法所称重大行政决策包括:(一)制定或者调整城市建设、土地管理、交通运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文化旅游、卫生医疗、科技教育、生态环保、住房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二)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规划;(三)制定开发利用、保护重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四)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实施的重大公共建设项目;(五)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涉及宏观调控的决策,政府立法决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以及市政府内部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不纳入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范围。
第三条重大行政决策应当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
第四条市政府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制度。
市政府办公室是本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公布市政府每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
为了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扬州市制定了2024年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以下是该计划的概述。
1.基础设施建设(1)拓宽城市道路: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改善和拓宽扬州市内的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改善公共交通:投资5亿元用于新购置公共交通工具,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并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3)城市给排水系统升级:计划投资8亿元用于提升城市的给排水系统,确保市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和排水的顺畅。
(4)市政公用建筑升级:投资3亿元用于改善城市中的市政公用建筑,提升市民的服务体验。
2.经济发展项目(1)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计划投资20亿元用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南京扬州经济带建设:投资30亿元用于推动南京扬州经济带的建设,加强两地的合作和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3)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开发和改善扬州市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农业现代化建设:投资5亿元用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1)水源保护区建设:计划投资5亿元用于建设水源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扬州市的水源,确保市民的饮水安全。
(2)生态修复和保护:投资3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品质。
(3)河道治理和水质改善:计划投资8亿元用于河道治理和水质改善,确保城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以上是扬州市2024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概述。
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投资,扬州市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并保护和修复环境。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扬州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程,以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
其中,江都区的建设工程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从江都区的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江都站改造工程以及江都路(万福路-文昌路)雨污水管道及景观提升工程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江都区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多个项目相继竣工、扩量提质。
例如,中集江广科创中心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以科创金融总部”为创新业态模式规划建设,建成运营后预计年纳税超过1.5亿元。
此外,还有89个亿元以上项目和60个在手在谈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总投资366亿元,其中15个超10亿元。
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经济带来新动力。
其次,江都区积极启动建设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该区坚持以培育特色优质产业为引领,以园区二次创业”为抓手,聚焦强链补链、数字赋能、节能降碳、要素保障等核心内容,全面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去年,全市实施列省重大工业项目53项,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开票销售等指标增幅居省前列。
第三,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江都站改造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江都站(江都水利枢纽)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17km的江都市城区西南,淮河入江水道的尾闾芒稻河和新通扬运河的汇合处。
江都三站是江都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装有ZLQ13.58型液压全调节立式轴流泵10台套,单机流量13.5m3/s。
江都四站是江都站4座泵站中最大的电力排灌站,安装了7台ZLQ30.27立轴式全调节轴流泵,单机流量为30m3/s。
江都三站、四站改造工程是江都站改造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土建改造部分均已先行实施。
最后,江都路(万福路-文昌路)雨污水管道及景观提升工程正式开工。
该项目是根据扬州市政府下达的2020年城建计划,要求对江都路全线进行环境提升。
目前现状为双向四车道,建设标准较低,全长约3.2km。
本次施工范围为万福路至金鑫郎郡,道路长度约480m,红线宽度为40m,总造价3025.47万元,按照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设计计算行车速度50km/h,道路红线宽为40m,通过调整优化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将机动车的双向四车道改造为双向六车道。
第一部分、扬州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扬州地处江苏中部,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
其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南京、淮阴交界。
扬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既能融入南京都市圈,又能接受上海经济圈的辐射,还能连接苏南经济板块和滨江近海的新兴工商城市。
ﻫ江苏各主要城市分布图二、行政区划扬州现辖3个区,分别是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辖高邮、江都、仪征3个县级市和宝应县。
三、交通情况1、公路交通扬州现有高速公路196公里,京沪高速、宁通高速在此交汇,在江苏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如今连接扬州至镇江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已全线通车,扬州到上海、浙江的陆路交通变的更加便捷。
2、铁路扬州铁路(宁扬铁路)为国铁I级,已于2004年竣工营运。
3、航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个小时,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约2小时。
4、港口扬州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件杂货码头和多功能码头,设有保税仓库和口岸联检服务机构,从市区到港口约10公里。
5、交通直达情况按照目前的交通建设情况,从扬州到北京约花八个小时,从扬州到上海约花两个小时,从扬州到南京约花费一个小时。
区位交通图四、面积与人口1、地域面积扬州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973平方公里。
2、人口现状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454万,其中市区人口115万人。
ﻫ表1:扬州历年人口变化情况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年份全市年末总人口(万人)450.62451.59452.22453.61 454.39 市区年末总人口(万人) 109.66 110.76112.52 115.13表2:江苏各城市暂住人口情况对比扬州南京苏州无锡泰州徐州地区总人口(万人)453.39583.6598.85 447.19 502.77 916.85 暂住人口(万人)28.98130 325.87 16919.54 60.6暂住人口比率6.39%22.28% 54.42% 37.79% 3.89%6.61%数据来源——《扬州统计年鉴》从地区人口组成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扬州目前的人口结构特点: ﻫ——市区人口比例还较低市区的中心辐射能力有限,市区人口增长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