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编中国结齐夸老师美西安语风汉教中心“三星中国传统文化课”纪实二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中国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结的基本编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制作中国结,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中国结的基本编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中国结作品。
2.难点: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中国结的艺术美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结实物、图片、视频资料、编织材料(如丝线、珠子等)、工具(剪刀、打火机等)、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编织材料(如丝线、珠子等)、工具(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展示一些精美的中国结实物和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感受中国结的独特魅力。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中国结吗?知道中国结有什么寓意吗?”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介绍中国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如中国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等美好寓意。
讲解中国结的艺术特点,如造型优美、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等。
展示不同种类的中国结,如盘长结、双联结、吉祥结等,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多样性。
3.技法示范教师选择一种简单的中国结,如双联结,进行技法示范。
步骤如下:准备好丝线,将丝线对折成两股。
把对折后的丝线打一个活结,形成一个圈。
将右边的丝线绕过左边的丝线,从圈中穿过,然后拉紧。
再将左边的丝线绕过右边的丝线,从圈中穿过,然后拉紧。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编出所需长度的双联结。
在示范过程中,强调编织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丝线的长度、缠绕的方向、拉紧的力度等。
4.学生创作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结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在传统中国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添加珠子、挂件等装饰。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中,互相欣赏。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寓意和创新之处,也可以让其他同学提出建议和意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第6课《中国结——“平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结——“平结”》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结的历史文化以及平结的编制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结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中国结的编制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结的历史文化,学会平结的编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平结的编制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结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结的编制方法。
2.教学难点:中国结的编制技巧和美化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结作品、平结编制材料、教学PPT。
2.学生准备:学习用具、好奇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中国结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中国结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简单的中国结——平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平结的编制步骤,讲解平结的编制方法,让学生对平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平结的编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制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对平结进行美化处理,如添加宝石、流苏等。
同时,教师展示一些复杂的中国结作品,激发学生对中国结艺术的热爱。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结的编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年级下册 三单元 “中华优秀传统 ” “素养-活动”教学设计一、双主题内容定位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学会问为什么。
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中都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二、学情学段分析经过一、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字词积累、阅读经验、理解文本的方法都有所积累。
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而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
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
本单元教学,通过古诗等了解传统文化节日、通过其余的课文了解我国的其他传统文化。
三、 设计框架四、框架说明主题任务三、《跨越千年的相会》教学设计——《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活动素养点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二、目标任务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和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评价办法1、朗读展示。
2、设计导游词,自由解说。
四、活动组块设计(一)活动:争当朗诵达人目标任务:通过反复诵读,增进对文本的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与热爱之情。
活动工具:举手活动规则:1、个人:听范文,个人练习读(同桌互读,扫清障碍)。
2、小组:小组内共读(商定朗读形式、参评组员)3、全班交流、比赛读:选出朗读达人3组,授予“朗读达人”称号。
(每个小组进行全班展示,依据活动评价标准举手表决、投票选出)活动评价标准: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配上表情、动作☆☆☆☆☆活动小结:交流朗读技巧;全班自由练读、齐读。
(二)活动:我是小导游目标任务:通过设计导游词,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幼儿园剪纸教案《中国结》:传统手艺之美标题:传统手艺之美:幼儿园剪纸教案《我国结》一、概述《我国结》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幼儿园的剪纸教学中,通过教授《我国结》这一传统手工艺,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历史渊源《我国结》在我国文化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
它是我国人的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常见于民间,被广泛应用于装饰、礼品、服饰等领域。
在剪纸教学中,通过《我国结》这一传统手工艺的教授,可以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三、制作方法1. 材料准备:剪纸工具、彩纸、剪刀、胶水。
2. 制作步骤:选取不同颜色的彩纸,根据《我国结》的图案进行剪切和组合。
3. 注意事项:剪纸要小心谨慎,以免出现意外。
四、教学目的通过教授《我国结》这一传统手工艺,幼儿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乐趣,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结》的样式和制作过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操作指导:老师示范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我国结》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跟随学习。
3. 实践操作:给予幼儿彩纸和剪纸工具,让他们动手实际操作,制作自己的《我国结》作品。
4. 总结回顾:展示幼儿制作的作品,鼓励他们共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加深对传统手工艺的理解和认同。
六、教学效果通过《我国结》的剪纸教学,幼儿不仅能够制作出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还可以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和细致耐心,增进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七、个人观点《我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在幼儿园进行剪纸教学,可以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国结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会认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明白得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颂扬之情。
4、激发学生关注中国民间文化的爱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白得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颂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前预备:中国结图案,图片。
学习时刻: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1、2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述上节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中国结是一种专门受宠的饰物,我们明白:在商店的(),在百姓的(),在机关单位的();在欢庆申奥成功的(),在归国旅行的(),甚至在小孩们的(),都……装饰着中华大地。
2、质疑:师:中国结是一种如何样的饰物?人们什么缘故如此喜爱它呢?二、精读品悟1、默读课文(3-5)自然段。
摸索:①中国结是一种如何样的饰物?它什么缘故如此受宠呢?②文中有哪些句子兴奋着你的心灵?(边读边勾画出有关词句)2、交流学习体会板块一: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结外形特点及其丰富的寓意。
①中国结是一种如何样的饰物(指名说)出示句子:国中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
一根根红色……令人叹为观止。
(课件展现图片,让学生体会“巧妙、巧夺天工、变化无穷”的外形特点。
)师:一根红色的丝绳,通过如此一缠一绕成了什么?生:巧夺天工的工艺品,相机明白得“巧夺天工”。
(板书:巧夺天工)师:再看这些精美的作品,每一样都不相同,真应了文中哪句话?生:假如再配以各种饰品……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
师:能说说“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②指导感情朗读师:谁能把中国结这种极致的美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指名读,齐读)导:中国结不仅外形美得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寓意丰富,兴奋着人们的心灵,那是什么呢?(指名说)③出示句子:“它们或象征着幸福……代表中国人对以后的向往。
小学综合实践课公开课教案中国结
中国结
课时:两课时:
第—课时为打算阶段。
编织材料
第二课时:活动过程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街的历史、特点
2、学会中国结的编织方法,并制作一个中国结
3、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桔祥结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中国结的历史与文化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个侧面。
本节课旨在通过工艺制作,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且因其形、意而名扬天下,充分表达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心愿,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编制中国结
依据编制中国结的根本方法,自己亲手做一个中国结
1、教师示范〔幻灯投影〕提示同学们肯定看清线的走向。
2、教师用课件展示编制桔祥结的步骤。
3、学生边看边自己制作桔祥结。
遇到的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商量来解决。
三、研究与商量
1、如果制作过程中,被复杂的线路弄迷糊了,无法继续怎么办?
2、制作时,用什么可以将线固定?
四、在学生亲自动手编制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
学生拿作品到台前展示,先自我评价,在相互评比
五、收获与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2、同学们,编织中国结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游戏活动,更是一门情趣高雅的手工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也体验了一番,期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去感受这门艺术,亲近这门艺术,用手中的彩线编织那五彩缤纷的世界。
编结艺术教案课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次我执教的课题是《学编中国结》。 “中国结”具有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产,千百年来,这种编结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本课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编、抽、修等编结技能,学会基本结的 编结方法,编制简单的中国结——吉祥结;并通过制作结艺的过程,感受中国民间文化的内涵,体验创造美的愉悦。 《中国结》是《生活中绳结技术》的演绎和完善,整合和延伸,是绳结技术的技巧化和艺术化,但真正要完成一幅中国结的艺术作晶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相当的技术。我从教材中选择了历史悠久,寓意吉祥如意的“吉祥结”,本节课集欣赏、制作于一体,内容丰富,工艺制作精致。 在课堂上,学生了解了有关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知道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因它的形、意而名扬天下,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原望,我们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爱国 情结和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吉祥结是中国结基本结中的一种,制作起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因此我把掌握“吉祥结”的编织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拉内耳”是个难点。 我把事先编好的中国结发给小组,让学生观察,可以拆拆看看,然后让学生按照出示的示意图,尝试做一做。把看不懂的地方和比较难做的步骤提出来,目的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经过不断思考、实践,最终解决问题,并整理出自己的最佳制作,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 品,由此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因为吉祥结中隐含着“己”(读作“万”)的符号,它象征着幸福、圆满、长久、吉祥,因此常出现在中国僧人的服饰和庙堂的装饰上,是一个古老而被视为吉祥的结饰,实际上绅的形式已不仅仅是传 统意义上的中国结,它已扩展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课的后面,我设计了欣需中国结在生活中的运用,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结的运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 通过欣赏中国结作品让学生知道中国结还有很多种编织方法,课余时间请同学们继续了解不同的中国结的制作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中国结。尝试由多个吉祥结组成的链状和环状的大 型中国结作品是如何编的?让我们一起努力,编织一个美丽的中国结世界,把吉祥和祝福送给亲人和朋友,让中国结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之花越开越艳,最后让我起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轻松一下,走 出课堂吧!
《中国结——吉祥结》教学设计学生对劳动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动手操作,特别是小制作活动,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从“了解中国结——探究吉祥结制作方法——合作制作、交流评价——课后拓展、创新设计”四个方面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研究、小组合作、自主练习等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制作、评价、创新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技术活动的良好习惯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教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编织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编吉祥结。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出编织方法,并找出编制规律。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将所办吉祥结摆放成各种造型,从而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育学生安全使用工具,节约制作材料,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找到编织规律,并将编织的吉祥结成各种造型。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结实物、录像图片,以及实物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丝线、珠针、KT 板。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一段绳结,让学生猜想一段绳结可以做些什么?(学生猜想)2、同学们,相不相信老师可以将一段绳结变成神奇的事物?(相信。
并且板书中国结)3、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中国结。
(播放图片)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中国结,你会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表扬学生的回答4、根据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今天一起从中国结的源、类、意、技等方面一起来探索一下中国结的前世今生的秘密。
(1)溯中国结之源(出示PPT)我国古代人民最早利用绳结是为了记录一些事情;后来的绳结多用来玉石的佩戴(拓展绳结);到了现代,中国结更多用于装饰。
中国结前世的故事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中国结今世的传奇。
《中国结》(三年级浙人美版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种类,如双钱结、盘长结等。
掌握简单中国结的编织方法和技巧,包括基本结的制作步骤和组合方式,能够独立完成一个或一组小型中国结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示范和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编织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程度,以及对线条、形状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国结的喜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在制作中国结的过程中,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中国结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如团圆、吉祥等。
学会几种基本中国结的编织方法,如平结、纽扣结,理解其编织原理和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编织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细心,处理好线条的穿插和拉紧,确保中国结的形状规整。
启发学生在掌握基本结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创意组合和装饰,设计出具有个性的中国结作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教学法、示范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结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内容包括中国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样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以及各种复杂精美的大型中国结。
编织中国结的材料,如彩色丝线、流苏、珠子、中国结专用绳、泡沫板、大头针、剪刀等,用于示范。
展示中国结作品的展示架或绳子、夹子等工具。
2.学生准备每人一套编织中国结的基本材料,如彩色绳子、剪刀等。
如有条件,可准备一些珠子、流苏等装饰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展示一个精美的大型中国结饰品(如挂在墙上或悬挂在教室前方),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漂亮的装饰品是什么呀?你们在哪里见过类似的东西呢?”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中国结的场景,如春节家里的装饰、商场的布置等。
2.教师接着说:“这就是中国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编织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中国结。
三年级上美术教案-中国结-浙美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学习中国结的编制方法和技巧;3.能够用彩色纸和绳子编制出简单的中国结。
教学内容中国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国结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的一种,起源于汉代,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结的产生与民间信仰有关,起初用于祈福祷愿,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装饰品,被广泛应用于庆祝节日、婚庆等场合。
中国结的编制方法和技巧1.准备材料:彩色纸和绳子;2.折叠纸片:把纸片反复对折,形成平行的三角形;3.称绳量长:绳子长度要根据纸片大小来定,一般为纸片长的3-5倍;4.编制:将绳子绕在折叠好的纸片上,固定好后,轻轻扯开纸片,就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中国结了;5.风格变化:通过改变纸片的大小、形状、颜色和绳子的绕法等,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中国结。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展示几张中国结的照片,引导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有哪些用途;2.引入课题,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习和操作(35分钟)1.用彩色纸和绳子展示如何编制一个简单的中国结;2.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动手编制中国结,并帮助学生纠正操作中的问题;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改变纸片的大小、形状、颜色和绳子的绕法,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中国结。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编制的中国结,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点评;2.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中国结的重要性和美好寓意。
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指导并纠正错误;2.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大小和绕法编制出多个中国结,重点考察学生掌握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了中国结的基本编制方法和技巧,而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多种美丽的中国结,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7 中国结》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中国结》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制作技巧。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结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亲手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结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见过中国结,但对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较强,对于手工艺制作活动充满兴趣,这为中国结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结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掌握中国结的基本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制作技巧。
2.教学难点:中国结的编制方法和创意发挥。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结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制作中国结的道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每人一份中国结制作材料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中国结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并现场演示。
学生认真观察,了解中国结的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教师讲解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中国结。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的中国结制作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改造中国结作品,使之更具个人特色。
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结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制作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个具有创意的中国结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巧编中国结》观评课今天听了执教的《巧编中国结》一课,是一堂令人印象深刻优质课,在老师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核心目标,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值得我深入学习借鉴。
一、优点(一)教学目标明确清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贴合劳动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实际水平。
既注重中国结编织技能的传授,又将文化传承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会编织基础中国结的同时,了解中国结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内容涵盖中国结历史、种类、寓意等知识层面的讲解,为后续实践操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践部分,从简单结法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样式,具有梯度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结在现代生活中的装饰用途等,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示范精准:教师示范环节清晰流畅,动作规范,分解步骤详细且易于理解。
在示范过程中,同步强调关键技巧和易错点,有效降低了学生操作的失误率。
小组合作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小组任务分配明确,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中国结作品。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颖:利用多媒体展示精美的中国结图片和视频,迅速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以有趣的问题或故事引入课程主题,自然流畅。
指导耐心: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且有针对性。
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能够耐心地手把手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效果技能掌握良好:大部分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掌握基本的中国结编织方法,成功完成作品,且作品质量较高,体现出学生对技能的有效掌握。
文化传承有成效: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中国结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分享环节能够积极表达自己对中国结文化内涵的理解,达到了文化传承的目的。
二、建议1、时间分配在知识讲解部分可适当加快节奏,给学生留出更充裕的实践操作时间。
例如,在介绍中国结历史等环节,可以精简一些非重点内容,突出核心知识。
古老的中国结——盘扣【活动目标】1. 了解盘扣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其价值。
2. 学会基础盘扣的编制方法,并进行简单花式盘扣的制作。
3. 通过认识、欣赏、尝试制作盘扣,体会制作的快乐,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提高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扣坨的编制和简单花式盘扣的创编。
【活动准备】相关微课、微视频、双色硬条若干、编好的扣坨若干、剪刀、镊子、展板、大头针。
【活动过程】一、创设氛围,激趣揭题1. 展示盘扣实物,学生猜测,揭示课题。
2. 学生谈谈生活中的盘扣。
3. 欣赏带盘扣的物品图片。
4. 视频播放:《认识盘扣》。
5. 学生交流并小结。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盘扣,了解盘扣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微视频了解盘扣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习制作盘扣打下基础。
】二、拆解演示,学做扣坨1. 观察盘扣图片,了解发现盘扣的结构。
2. 学生用拆一拆的方法研究盘扣。
3. 学生交流发现。
4. 老师投影演示制作扣坨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制作扣坨。
5. 小结:“十字编织口诀”:搭绕拿压穿拉脱穿穿整(板书)【本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盘扣的组成,引导他们认识到做盘扣最关键的是要学会做扣坨。
通过拆一拆的方法,了解扣坨的结构;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直观学习做的步骤,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为接下来做盘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动手实践,制作盘扣1. 老师投影演示“一字扣”的做法并讲解,同桌合作制作“一字扣”。
2. 展示评价。
3. 小结:“一字扣”它是最简单的盘扣,常见于男士唐装、旗袍领子部分。
4. 制作花式盘扣:学生自学pad 里的教程,同桌合作制作花式盘扣。
(老师相机指导)5. 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了最简单的一字扣的制作,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借助pad 初步学会了花式盘扣的制作,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评价,提升品质意识。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 介绍盘扣皇后—珊丽娜,进行介绍,并激发学生对盘扣的传承意识。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中国结教材分析教材名称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编写单位教育部语文教材研究与编写中心、西北师范大学语文教研室教材特点本教材着重强调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科技文化以及各地生活文化等多个方面。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结及其相关文化知识;2.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结的基本构造及其寓意;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等方法,理解中国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中国结”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策略1.利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基本概念和构造;2.联系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加深学生对中国结的理解和认识;3.利用课堂讨论和课外调查的方式,拓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文化课,通过学习中国结和相关文化知识,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生的生活中,中国结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对于其构造及寓意却知之甚少,需要在课堂中进行深入的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国结》的MV;2.引导学生谈论中国结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3.让学生自愿分享自己曾经制作过或拥有的中国结。
讲授(15分钟)1.介绍中国结的基本概念和构造;2.分析中国结的寓意和象征意义;3.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国结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实践操作(30分钟)1.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中国结;2.让学生在小组内比较彼此的作品,探讨差异;3.随机选择学生进行展示,并就其作品进行点评。
讨论(10分钟)1.让学生对现代中国结的应用进行调查。
要求学生调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公共服务、装饰艺术等方面;2.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分享各自的调查成果,加深对中国结的理解和认识;3.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中国结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
小学综合实践中国结教案活动中国结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作为一项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案活动。
本文将就小学综合实践中国结教案活动进行详细阐述和设计。
中国结是一种以丝线或其他材料编织而成的饰品或摆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次教案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并通过亲手制作中国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一、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习中国结的制作材料和基本编织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收集制作中国结所需的材料,如丝线、珠子、剪刀等;2.准备制作中国结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制作步骤和示范视频等;3.规划活动时间和场地,确保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制作;4.组织学生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4人,并确保每个小组有一个指导老师或家长辅导。
三、活动步骤1.中国结的背景介绍(10分钟)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简单的讲解,介绍中国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中国结制作材料和工具介绍(10分钟)展示材料和工具,并介绍每种材料的用途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制作中国结所需的基本材料。
3.中国结制作示范(1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电视屏幕播放示范视频,展示中国结的制作步骤。
老师可以逐步演示每个步骤,并解释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
4.学生实践制作(60分钟)将学生分组,给每个小组分发材料和工具,并让学生自行进行制作。
教师和家长可以在一旁指导和解答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制作过程。
5.展示和分享(15分钟)完成中国结制作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小组和观众,并介绍自己的创意和设计理念。
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学习。
6.活动总结和反思(10分钟)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他们对活动的感受和体会,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
西安语风汉教中心“三星中国传统文化课”纪实二
学编中国结,齐夸老师美
“Let’s learn how to make Chinese knot”
O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lasses in Samsung
继“剪纸”活动后,西安语风汉语教学培训中心积极总结,精心筹划“中国结”活动。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语风的老师们制作了精美的PPT,准备了教学视频,并计划从中国结的传统文化、语言教学、实际操作三部分进行课程教学。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教学活动,三星学员能够更加了解“中国结”这一古老的编织艺术,细细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真学习汉语知识。
After the "paper-cut" activity, Xi’an Mandarin Education School carefully planned "Chinese knot" activity.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our teachers made a nice PPT, prepared the teaching video, and divided the lesson into three parts: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ese knot, language teaching, actual practice on making Chinese knot. We hope that through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Samsung students can know more about "Chinese knot" this ancient weaving art, to savor the cha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stay motivated to study Chinese language.
2014年8月29日下午,西安语风“三星中国传统文化课——中国结”如期举行,与首期活动不同的是,此次活动将三星入门班、初级班、中级班合并为一个大班进行授课。
因是周末,不少三星学员要
回国,但仍有近20余名学员参加本次活动。
当学员们看到昔日穿着正式的老师们,今天身穿中国传统服饰——
旗袍时,不禁齐赞:“선생님, 너무예뻐요(老师太美了)!”
In the afternoon of August 29, 2014,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lasses -- Chinese knot" was held as scheduled in Samsung. Unlike the first activity, this activity targeted students of beginners, elementary and intermediate classes. There were nearly 20 students to attend the event, given that many Samsung students had to return home during the weekend. When the students saw the their teachers who used to wear formal clothes dressing up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heongsam, they couldn’t help but praise: "선생님, 너무예뻐요(The teachers are beautiful)!"
活动开始,西安语风武老师惟妙惟肖的讲授了中国结的发展及传统特色,并向学员教授了“绳子”、“颜色”、“中国结”等词汇,拓展了“十字结”、“双钱结”、“同心结”、“结婚”、“长寿”、“发财”、“团结”等相关词汇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员们无不为中国的的美好寓意所打动。
最后,向不同程度的学员介绍了“把字句”的用法。
出乎老师们预料的是,三个班的学员很快就记住了新词汇,真是太棒了!
In the beginning, Teacher Wu gave all the students a vivid expla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knot and its traditional features, and taught them some Chinese words, such as “string", "color", "Chinese knot", etc. The students were amazed at the beautiful and profound longing behind Chinese knot. Then the teachers introduced Ba-construction to the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Out of the teachers’ expectation, students remembered the new words quickly.
实际操作正式开始。
在三位语风汉教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兴致勃勃,两两合作,配合默契,认真地随着老师手势的翻转变化,饶有兴趣地
穿线、系结,就这样,一条条漂亮的手链编出来了。
看着自己亲自动手编出来的手链,学员们高兴极了!随后,语风的老师们还分别为前三名学员发放了纪念品。
欢声笑语中,活动结束了。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ree teachers, students worked in pairs to make actual Chinese knot with great interest. They cooperated with tacit understanding, threading, tying, created beautiful bracelets. They were very pleased with their outcomes. In the end, the teachers granted souvenirs respectively to the top three students.
本次活动,西安语风汉教中心为三星学员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实践环境,学员们既了解了中国文化,又学习到了汉语知识,带上自己编的手链,可谓收获满满。
“Chinese knot” activity has not only enabled Samsung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a relaxed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 but also gave them chances to wear their hand-made bracelets. It was full of har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