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
- 格式:docx
- 大小:18.70 KB
- 文档页数:6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快速发展,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冰雪运动有利于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促进中国冰雪运动繁荣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群众冰雪活动蓬勃开展。
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的推进,开展冰雪活动的地域不断扩展,冰雪活动类型日益丰富,参与人数迅速增加,覆盖人群范围逐渐扩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
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迅速提高。
我国冰雪竞技运动稳步发展,尤其是冰上项目发展迅速,先后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截至2014年索契冬奥会,我国共获得53枚冬季奥运会奖牌。
冰雪运动产业方兴未艾。
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和体育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冰雪运动参与和培训需求旺盛,竞赛表演活动日益丰富,冰雪旅游业发展迅猛,冰雪场地建设运营市场化程度较高,冰雪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增长空间大。
尽管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群众普及程度不高,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少;竞技项目发展不均衡,运动员后备力量基数小;冰雪产业规模不大,有效供给不足,缺少自主品牌;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不足,建设运营标准和制度缺失;各类专业人才短缺,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发展冰雪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社会参与动力,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
当前我国冰雪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孙 伟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154000)【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当前我国冰雪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冰雪运动开展地区所处自然地理位置优越、冰雪运动文化历史悠久、得到了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在“一带一路”牵动中下冰雪运动得到快速发展;冰雪运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参与人群的体质健康、提升青少年生存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论:政府将进一步与市场结合,加大对冰雪运动的重视,同时冰雪运动将逐渐踏入学校之门,让更多人群参与冰雪运动当中。
【关键词】冰雪运动;发展【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01-01 一、冰雪运动目前的状况1.冰上运动目前的状况。
(1)滑冰场建设状况。
冰雪运动的开展需要冰雪场地的建设。
由于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相关文件例如:《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及《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
滑冰场、滑雪场的建设日益增多,一小部分滑冰场坐落在学校和体育基地,室内滑冰场以商业化经营为主并多建设在经济发达地区,例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
(2)滑冰场安全状况。
冰上运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滑冰场相应配备了护具、急救器具以及药物,场上教练员对初学者讲解一些安全保护方法,在场地上有相应的警示标签或警示物。
(3)滑冰人员状况。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颁布及实施,使得参加滑冰运动的人数增多,其中以青少年为主。
例如北京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中参赛队伍130支,参赛运动员约1800人。
目前为了备战北京冬奥会,国家跨界选材选拔出来的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已经进入入队教育活动中。
2.雪上运动目前的状况。
(1)滑雪场建设状况。
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中对滑雪场地的要求当中,政府加大了对滑雪场地建设的大力支持。
198作者简介:郝爽(1988—),男,汉族,吉林人,吉林化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探究郝爽 吉林化工学院体育部摘要: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后,冰雪项目等冬季项目在我国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不断提高,除此之外,也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笔者通过大量查阅文献、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从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休闲健身活动、体育场地和设施几个维度,全面分析了北京冬奥会对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冬奥会;体育产业发展我国申办冬奥会成功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举国欢腾,北京也为此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
在冬奥会紧锣密鼓的筹备过程中,对全国的体育产业发展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作为冰雪产业优势省份,借助冬奥会的东风,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一、北京冬奥会对吉林省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影响体育竞赛表演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产业发展以来最基础最长久的部分。
2015年北京申报冬奥会成功之后,加上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体育活动。
就吉林省而言,2015年至今,积极承办系列“国字号”赛事活动,体育竞赛类活动逐年增加,规模逐渐扩大。
先后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全国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圣火采集暨吉林雪上赛区火炬传递活动、2017年中国吉林国际龙舟邀请赛、2018年中国吉林冰上龙舟世界俱乐部锦标赛、2016-2019年中国(吉林)体育舞蹈全国公开赛、2017中澳国际男篮对抗赛、2018中斯国际男篮对抗赛、2021年初,以“冬奥在北京 体验在吉林”为赛事主题的吉林国际高山/单板滑雪挑战赛在长白山滑雪场顺利举行。
特别是吉林市国际马拉松赛及中澳、中斯国际男篮对抗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直播,成为以体育赛事为平台,宣传推介城市的成功范例,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北京冬奥会对吉林省体育休闲健身活动的影响《健康中国2030》计划颁布以来,全民健身运动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166万达冰雪乐园的领路人刘宏涛: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大家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
消费升级和政策红利引领下的冰雪产业逐渐成为娱乐市场需求的宠儿。
2018年11月,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提出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10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冰雪乐园作为一个冰雪产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与现代社会全民健身的理念相符合,与为全民族提供一个人文、自然、休闲、和谐的宗旨相一致,因此建造一个满足大众需求的冰雪乐园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中国知名企业万达集团进军冰雪乐园领域,而刘宏涛现在正是冰雪乐园业务的负责人。
长期主题公园设计管理工作的刘宏涛具有深厚的主题公园设计与运营管理经验和广泛的国际视野,对于中国主题公园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设计运营理念,特别在冰雪乐园领域独树一帜,享有较高声誉。
自2011年出任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刘宏涛一直深耕主题公园领域,在冰雪乐园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刘宏涛负责设计管理的冰雪乐园在国际及国内都树立起了标杆及典范,其负责的哈尔滨滑雪乐园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冰雪综合体,他倾注了巨大精力设计的广州滑雪乐园是中国盈利性最好的冰雪综合体,经历了近10年的沉淀,刘宏涛精通雪乐园策划、雪道设计、保温措施等雪乐园运营的各个方面。
刘宏涛结合市场发展和需求,研发设计出多种形式的冰雪乐园,其中包括突出以滑雪体验、教学培训为主,拥有多条特色学道的哈尔滨、广州、成都三个大型万达滑雪乐园,还有结合玩雪及滑雪体验为主的无锡、昆明、重庆等中型万达娱雪乐园,以及结合滑冰,滑雪、娱乐为一体的兰州万达冰雪乐园、同时还研发出在室温条件下也能玩冰雪的南宁万达戏雪乐园。
刘宏涛负责设计管理的雪乐园项目代表着中国冰雪乐园最高水平,提升了中国冰雪乐园设计水平,为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体经字〔2016〕6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
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抓紧组织实施。
附件:《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2016年11月25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46号)和《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但目前冰雪场地设施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滑冰场馆200余个;滑雪场地500余座,雪道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雪道长度约1000千米,其中约五分之四的雪场的雪道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
加快规划建设冰雪场地设施是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高我国冰雪竞技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基本保障,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增加供给、提高质量,为冰雪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冰雪产业的万亿机遇作者:张配豪来源:《人民周刊》2016年第24期市场、产品、技术、人才都是企业进入冰雪市场所必需考虑的,而促使消费者在认知和消费观念上的改变才是当前引爆冰雪产业的首要任务。
无论是滑雪,还是滑冰,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最初的狩猎方式,到后来的交通运输方式,再到明朝就有记载的作为体育活动的“冰嬉”,再到如今现代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正在突破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的限制逐渐升温,冬季项目也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健身方式。
11月3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会议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及《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
按规划,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10000亿元;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将不少于650座,滑雪场数量将达到800座,努力推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冰雪产业迎来强势发展,冰雪经济的黄金时期将加速到来。
冬奥会掀起冰雪“热潮”2022北京冬奥会将分为北京城区、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分散场馆建设将有助于更多民众赛后利用场馆。
而“奥运+冰雪”机遇,也让全国百姓重新认识了以张家口、延庆为代表的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
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所涉及的各个地市,希望抓住冬奥会的历史机遇,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2015年7月,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冬奥的成功,让冰雪运动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据统计,2022年冬奥会比赛地河北崇礼仅在猴年春节期间就接待游客5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和26.1%;崇礼12.6万人口中,有近2万人从事滑雪及旅游相关产业。
而北京已经有2000多名青少年投入到冰球运动中,集中了96支球队的北京青少年冰球联赛让这项曾经的“冷门”运动焕发出新的活力。
张家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翟玉峰表示,张家口今年雪季举办了第二届“大好河山·激情张家口”冰雪季,组织了80多项活动,2016年11月中旬起至2017年4月中旬定为2016-2017年度滑雪节,国际雪联滑雪积分赛也将于12月在万龙滑雪场举行。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实现的障碍及对策研究刘雪杰;李延超【摘要】“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最根本的是实现冬季运动项目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培养群众的冰雪运动习惯.为了实现该目标,我国颁布了一些相应的政策规划,然而在实现该目标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障碍,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观察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得出该目标实现的障碍是自然环境制约,场地设备匮乏,项目认同感较低,专业人才紧缺以及赛事活动影响力较小等.围绕这些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继续推进“北冰南展、西扩”,完善冰雪运动场地布局;完善场地设备供给,推动大众冰雪运动升级;积极塑造冰雪文化,营造大众冰雪运动的氛围;采用多元化培养方式,满足专业化人才需求;培育精品赛事活动,带动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期刊名称】《山东体育科技》【年(卷),期】2018(040)005【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冰雪运动;目标;障碍;对策【作者】刘雪杰;李延超【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经管学院,上海200438;上海体育学院经管学院,上海2004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62;G863在举办北京冬奥会的背景下,冬季运动备受瞩目,为冰雪运动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提出,给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然而根据我国冰雪运动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实现这个宏大的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
因为实现该目标不只是在参与人群的数量上要完成,最重要的是培养群众的冰雪运动习惯,爱上冰雪运动,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冰雪运动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围绕我国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障碍,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发展对策。
1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提出及内容1.1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提出2015年7月31日在吉隆坡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中国北京通过申请,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申奥委员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在筹备北京冬奥会的七年时间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1]。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实用版】目录1.中国冰雪产业发展背景2.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现状3.中国冰雪产业发展趋势4.中国冰雪产业发展问题与建议5.结论正文一、中国冰雪产业发展背景随着 2015 年北京成功赢得 2022 年冬奥会主办权,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冬奥会的推动下,冰雪运动在中国逐渐普及,冰雪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据统计,到 2022 年,我国预计将有 3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二、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现状1.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不断完善自 2015 年以来,我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截至2020 年 2 月,我国已拥有 770 个滑雪场。
同时,冰雪场地设施也在不断拓展,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 年)明确提出,到 2022 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将达到 1000 个。
2.冰雪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冰雪旅游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各地冰雪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
冰雪旅游已成为冬季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3.冰雪运动竞赛表演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我国冰雪运动竞赛表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各种冰雪赛事活动层出不穷,为冰雪运动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同时,冰雪运动技能培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中国冰雪产业发展趋势1.冰雪运动普及程度逐步提高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冬奥会的影响,冰雪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将逐步提高。
越来越多的民众将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
2.冰雪旅游产业持续火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
冰雪旅游作为冬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保持火爆态势。
3.冰雪运动竞赛表演市场潜力巨大冰雪运动竞赛表演市场的潜力不容忽视。
随着我国冰雪运动水平的提高,冰雪运动竞赛表演市场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中国冰雪产业发展问题与建议1.冰雪产业核心层价值创造能力较弱我国冰雪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核心层(冰雪运动竞赛表演、冰雪运动技能培训、冰雪器械制造业等)价值创造活动能力较弱。
2022年江苏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A卷材料一新时代带来新生活,新生活潮涌新职业。
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基层面貌日新月异,一些此前从未听说过的新职业、新人群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涌现,并渐成常态。
这些“后浪”新职业所引领的新业态既是社会发展的新气象、新希望,也对政府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一身“蓝骑士”套装,身披绶带,满面笑容,2021年4月27日,来自S市的外卖骑手小宋在人民大会堂郑重接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证书,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快递人员。
“兴奋、激动,为自己身为一名外卖骑手而自豪!”小宋的高兴藏也藏不住。
2014年,为了与妻子团聚,小宋来到S市打拼。
谈起最初选择快递工作的理由,小宋说,“我要找一份收入稳定,能快速了解、融入这座国际化大城市的工作。
”然而要熟悉这座超大城市,并没有小宋想象中那么简单。
不熟悉交通路线,总有送餐延误的时候,甚至免不了被客户打个差评;遇到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送餐途中必须格外小心。
一次,他接了一份披萨订单,由于商家没有给披萨密封,送达时已经凉透了。
“客人不满意,我内心也很愧疚。
”思来想去,第二天小宋买了个毛绒玩具作为礼物向客人道歉,得到了对方的谅解。
抱着“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的决心,小宋克服了一个个困难。
不熟悉交通路线,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研究区域道路;商务楼电梯等不及,他就靠爬楼梯节约时间;碰到客户心情不好,他总能将心比心及时化解尴尬。
凭着这股劲,仅用了8个月,小宋就从一名骑手被破格提升为凯旋路配送站的站长。
站长的要求更高,既要懂配送,也要会规划,能够处理好站点关于调度、客户纠纷、骑手意外事故等方面的问题。
小宋曾在暴雨天给骑手送电瓶,曾在阴雨天和严寒时,熬上一锅红糖姜茶送到骑手休息的地铁站……如今,小宋又从站长晋升为物流经理,主要从事骑手及站长的培训工作。
截至目前,小宋已培训超过400名骑手,每月还举办“站长班”,把站点管理经验传授给更多站长。
在小宋眼中,外卖骑手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不仅是给客户送餐,还能在基础物资保障、城市发展,甚至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京政发[2016]12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16.02.29【实施日期】2016.02.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京政发[2016]1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发展冰雪运动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培养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快发展冰雪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激发群众体育健身热情、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浓厚氛围。
为加快冰雪运动发展,提升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为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奠定坚实基础,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抓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开展冰雪运动赛事和群众活动,积极扩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提升竞技冰雪运动水平,着力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加快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发展格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发展。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创新服务方式,做好政策、规划、标准引导,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促进冰雪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科技、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快冰雪运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着力推动冰雪运动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冰雪运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推动冰上项目与雪上项目协调发展;在加强体育场馆、配套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管理提升等软件建设,进一步增强冰雪运动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46号)和《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但目前冰雪场地设施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滑冰场馆200余个;滑雪场地500余座,雪道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雪道长度约1000千米,其中约五分之四的雪场的雪道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
加快规划建设冰雪场地设施是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高我国冰雪竞技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基本保障,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增加供给、提高质量,为冰雪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普及推广、服务群众。
以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为重点,积极建设各类冰雪场地设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冰雪运动需求。
因地制宜、绿色发展。
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布局,错位发展。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科学开展冰雪场地设施建设。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龙源期刊网
新闻
作者: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7年第01期
日前,国家发改委与教育部、体育总局等多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
两个“规划”从政策支持、教育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为冰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规划”内容涉及:在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方面,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
应将冰雪运动项目纳入冬季体育课教学内容,政府同时鼓励南方地区城市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俱乐部建立合作,开设冰雪体育课程;政府推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和“校园冰雪计划”,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的发展,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和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教学工作。
针对具体的校园冰雪计划,多部委要求2018年编制完成冰雪运动校园教学指南。
全国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预计在2020年达到2000所,2025年达到5000所。
在师资培养方面,文件同时鼓励开设冰雪运动相关专业的职业学校或高等院校参与培养中小学冰雪运动教师,到2020年完成培训5000名校园冰雪项目专职或兼职教师的目标。
(选自《北京青年报》2016年11月28日,刘旭/文)。
冬奥会红利下中国室内滑雪场数不断增加选址、资金实力及运营管理是经营三大要素显示,室内滑雪场是滑雪场的一种,相较于室外滑雪场,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全年可以营业,盈利能力更稳定,但冬季体验略微逊色。
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冰雪运动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室内滑雪场市场的发展。
例如2016年11月,体育总局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冰雪运动基础更加坚实,普及程度大幅提升,竞技实力极大提高,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冰雪运动发展格局。
随着冬奥会的到来,滑雪产业发展迎来新高潮,室内滑雪正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目前与其他国家相比,室内滑雪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滑雪市场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中国室内滑雪场数量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室内滑雪场数量达到36家,较2019年增加了5家,且已经远超排名第二的印度,占领全球第一的宝座。
与此同时,中国室内滑雪场滑雪人次也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室内滑雪场滑雪人次269万人左右,较2019年增长14。
47%。
尽管室内滑雪的人数在不断增长,但目前在总滑雪人次中占比仍相对较低,2020年也只占总人次的20。
89%。
由此可见,中国室内滑雪场相较于室外滑雪场的竞争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中国室内滑雪场经营的三大要素分别是选址、资金铺排和运营管理。
例如资金方面,作为典型的重资产项目,室内雪场前期投建所需的资金量大,例如融创成都、广州两个雪场期拿地、建设和设备采购等投入均超10亿元。
收入驱动力方面,中国室内滑雪场主要来自于客流及客单价;以融创成都为例,年收入约70-80%仍来自门票,其余来自滑雪学校、餐饮、广告收入等。
其中提升客单价主要通过优化客户结构以加强粘性、拓宽衍生服务等实现;提升客流量主要通过雪场自身物理条件、产品品类多元化程度、营销推广活动等实现。
总体从生命周期来看,受限于物理承载力约束,室内雪场通常开业2-3年后客流量即可达到饱和,回报率和现金流近乎稳定,意味着后续收入增长基本来自客单价的提升。
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46号)和《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但目前冰雪场地设施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滑冰场馆200余个;滑雪场地500余座,雪道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雪道长度约1000千米,其中约五分之四的雪场的雪道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
加快规划建设冰雪场地设施是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高我国冰雪竞技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基本保障,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增加供给、提高质量,为冰雪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普及推广、服务群众。
以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为重点,积极建设各类冰雪场地设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冰雪运动需求。
因地制宜、绿色发展。
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布局,错位发展。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科学开展冰雪场地设施建设。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冰雪场地设施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注重多部门联动。
体育文化导刊 2020年10月 第10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0 October 202014基于史密斯模型的我国校园冰雪政策执行分析舒瑶 张英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北京 100084)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梳理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层面的国家机构所颁布的校园冰雪政策,结合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审视和分析政策的执行过程。
主要结论:我国校园冰雪政策数量增多、内容趋于丰富具体,但政策本体衔接性不强、政策内容笼统虚化、执行机制联动不畅、监督评价机制缺失、目标群体认同不足以及执行环境薄弱等成为政策执行过程的重要掣肘。
提出提升路径:增强政策可行性,构建多元化政策规划体系;加大政策监管力度,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扩大交叉利益范围,提高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感;以奥运促发展,优化政策实施环境。
关键词:冰雪运动;校园冰雪;校园冰雪政策;政策执行;史密斯模型Implementation of Campus Ice and Snow Policy in ChinaBased on the Smith ModelSHU Yao ZHANG Ying-bo(China Athletics Colleg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campus ice and snow policies issu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ions 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level since the successful bidding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examined and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combined with the Smith's Policy-Implementation-Processing model. Main conclusions: The number of campus ice and snow policy in China is increasing, and the content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pecific. However, we are faced with following problems: weak coherence of the policy itself, vague content of the policy, poor linkage of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short of target group identification and the weak environment for implementation. Optimized path: We should enhance the feasibility and build a diversified policy planning system, strengthen the policy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expand the scope of cross-interests and improve the policy identity of target groups,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Olympics and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ice and snow sports; campus ice and snow; campus ice and snow policy; policy implementation; Smith model第1作者简介:舒瑶,女,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冰雪运动场地规范随着人们对冰雪运动的兴趣不断增加,冰雪运动场地的建设与规范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冰雪运动场地的安全、舒适和有效利用,制定一套科学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场地建设、设备使用、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场地建设冰雪运动场地的建设是保证冰雪运动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规范:1.1 场地选址冰雪运动场地的选址应考虑地理条件、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例如,选择在山区、寒冷地区等能够有利于冰雪运动开展的地方建设场地。
1.2 场地平整度冰雪运动场地的平整度对于运动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场地应进行充分测量、平整处理,并保证场地表面的平整度能够满足运动员的需求。
1.3 场地排水系统冰雪运动场地的排水系统是为了避免积水导致场地滑行条件不佳。
应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并确保能够及时将水分排出场地。
1.4 场地绝缘与保温针对冰雪运动场地,应做好绝缘与保温处理。
为了防止地面快速融化,可以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处理,避免温度过快上升。
2. 设备使用冰雪运动场地的设备使用规范对于保证运动员的安全与舒适至关重要。
以下是设备使用方面的规范建议:2.1 冰面清洁为了保持冰面的平整度和干燥度,冰面应定期进行清洁工作。
清洁过程中要确保使用环保洗涤剂,避免对冰面造成污染。
2.2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冰雪运动场地的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
例如,冰面的修复、冰刀的磨削等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3 安全设备设置冰雪运动场地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应急放水系统、救生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并保障运动员的安全。
3. 管理维护有效的管理维护能够保证冰雪运动场地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状态。
以下是管理维护方面的规范建议:3.1 器材存放冰雪运动场地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场所,对器材进行分类、包装和存放,以便管理和维护。
3.2 环境保护冰雪运动场地应积极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如回收利用冰雪场地产生的废水、废物,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冰雪运动场地规范随着冰雪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及,冰雪运动场地的规范建设和管理显得愈发重要。
一个符合规范的冰雪运动场地不仅能够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竞技环境,保障其安全,还能为广大爱好者带来优质的运动体验。
首先,我们来谈谈冰雪运动场地的选址。
场地应选择在气候条件适宜、地形相对平坦且交通便利的区域。
气候条件对于冰雪的形成和保持至关重要,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冰雪的质量和稳定性。
地形平坦能够减少建设难度和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运动员的发挥和观众的观赛。
交通便利则方便人员的往来,有助于提高场地的使用率。
场地的规模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冰雪运动项目对场地规模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滑雪场地的面积需要根据雪道的数量、长度和难度来确定。
初级雪道相对较短且平缓,适合初学者,而高级雪道则更长、更陡峭,需要更大的空间。
滑冰场的大小则通常根据比赛或训练的标准来设定,以确保运动员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滑行和展示技巧。
冰雪的质量是衡量场地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的冰雪应该具备适当的硬度、密度和光滑度。
为了保证冰雪的质量,需要对造雪和制冰的设备、技术进行严格把控。
造雪时,要控制好水温、空气温度和湿度等参数,以确保雪花的形态和结构良好。
制冰过程中,冰层的厚度和均匀度要符合标准,同时要避免出现裂缝和凹凸不平的情况。
场地的设施配备也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滑雪场地应配备完善的索道、缆车等运输设施,以便运动员和游客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雪道顶部。
防护网和警示标识要设置到位,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滑冰场则需要配备高质量的冰鞋租赁服务、更衣室、休息区等设施,为参与者提供便利。
在安全保障方面,冰雪运动场地必须要有完善的救援体系。
专业的救援人员应随时待命,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场地周边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参与者注意潜在的危险。
对于高风险的区域,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如增加防护栏、设置缓冲区等。
场地的维护和管理同样不容忽视。
定期的冰雪清理、设施检查和维修是确保场地正常运营的关键。
《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46号)和《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但目前冰雪场地设施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滑冰场馆200余个;滑雪场地500余座,雪道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雪道长度约1000千米,其中约五分之四的雪场的雪道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
加快规划建设冰雪场地设施是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高我国冰雪竞技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基本保障,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增加供给、提高质量,为冰雪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普及推广、服务群众。
以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为重点,积极建设各类冰雪场地设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冰雪运动需求。
因地制宜、绿色发展。
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布局,错位发展。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科学开展冰雪场地设施建设。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冰雪场地设施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注重多部门联动。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运营,合力推进冰雪场地设施发展。
统筹推进、创新发展。
立足全局、系统谋划,统筹区域冰雪场地设施建设。
创新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运营理念,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形成良性循环。
(三)建设目标
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不少于650座,其中新建不少于500座;滑雪场数量达到800座、雪道面积达到10000万平方米、雪道长度达到3500千米,其中新建滑雪场不少于240座、雪道面积不少于7000万平方米、雪道长度不少于2500千米。
全国冰雪场地设施有效供给极大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基本满足需求的冰雪场地设施网络。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建设
各地要在自然资源调研和评估基础上,按照“引领带动、三区协同、多点扩充”的冰雪运动发展导向,以京津冀重点建设为引领,以东北地区稳步建设为基础,以西北、华北地区加快建设为支撑,以南方地区合理建设为扩展,全面推进我国冰雪场地设施规划建设。
京津冀地区以冬奥会为契机,建设一批能承办高水平、综合性国际冰雪赛事的场馆。
东北地区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稳步推进冰雪场地设施建设。
华北和西北地区重点建设一批以健身休闲为主的冰雪场地设施。
西南和华东地区要因地制宜利用区内冰雪资源修建冰雪场地设施。
南方城市地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设一批室内滑冰场地。
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要依据有关规划,注重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与旅游、休闲、住宅、商业等项目的融合,为参与冰雪竞赛、健身、培训、体验的群体提供配套服务,拉长服务链,把冰雪场地设施打造成为以冰雪为主题、功能丰富、配套齐全、可经营性强、充满市场活力的服务性实体。
(二)加快滑冰场地建设
积极推动滑冰馆建设。
鼓励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公共滑冰馆,有条件的城市应至少建设1片61m×30m冰面的滑冰馆。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滑冰馆。
依托现有滑冰训练基地和大型体育场馆群,结合大型体育场馆功能完善和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可承办高水平冰上运动竞赛表演的滑冰馆。
推广室外天然滑冰场和建设可拆装滑冰场。
有条件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江、河、湖等水域资源建设天然滑冰场。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在冬季浇建冰场。
鼓励在公园、校园、广场、社区等地建设可拆装式滑冰场。
维修改造现有滑冰场馆。
支持现有的滑冰馆进行改扩建增容,提升设施配置和功能。
鼓励对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进行改造,改建成滑冰场地。
改造修缮各级滑冰训练基地,完善功能,满足各级运动队训练并兼顾群众健身需求。
(三)推动滑雪场地建设
有条件的地区要依托气候、地貌和生态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滑雪场地。
鼓励和支持建设雪道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的滑雪场。
鼓励现有滑雪场完善场地配套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滑雪场进行改扩建增容,完善设施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四)鼓励冰雪乐园建设
有条件的地区要利用公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建设以冰雪游憩活动为主的室内外冰雪乐园,满足公众参与冰雪、体验冰雪需求。
鼓励仿真冰雪和模拟设施的市场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体育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规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低碳为目标,健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标准体系,科学制定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合理布局冰雪运动场地设施。
加强和完善冰雪场地设施统计工作,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
各地应对照本规划,对过去在特定环境和时期制定的与冰雪运动发展不相适应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有效梳理,加快制定本地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做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需求的自然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设任务顺利推进、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二)健全投入机制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公共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给予必要支持。
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冰雪运动设施建设运营。
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拓展冰雪领域金融服务新业务,支持冰雪场地设施发展。
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用品和场
馆运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或发行债券。
鼓励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各类投资机构加大对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冰雪场地设施建设。
(三)完善土地政策
积极保障冰雪产业发展用地空间,引导冰雪产业用地控制规模、科学选址,并纳入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
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先保障服务冬奥会的场馆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重点冰雪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各地应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加快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
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土地建设的冰雪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
对复垦利用垃圾场、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建设的冰雪项目,各地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支持政策,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
政府收回和征收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用于冰雪项目建设的,可合并开展确定复垦投资主体和土地供应工作,但应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进行。
鼓励基层冰雪场地设施共建共享,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冰雪场地设施。
利用现有山川水面建设冰雪场地设施,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可按原地类管理,涉及土地征收的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对选址有特殊要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集镇和村庄建设用地指标以外的重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可按单独选址项目安排用地。
实行差别化供地,对非营利性的冰雪运动项目专业比赛和专业训练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供
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当有偿使用,可以协议方式供地。
修建冰雪运动场地及配套的服务设施用地,按照建设用地管理,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四)落实优惠政策
按照现行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冰雪场地的房产、土地符合体育场馆减免税条件的,可以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
确保冰雪运动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五)抓好安全监管
加强对冰雪场地设施的安全监管制度,体育部门应定期对冰雪场地救护设施及安全管理制度等进行检查,质检部门要加强冰雪场地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引导保险公司根据冰雪运动特点开发冰雪场地责任保险、滑雪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冰雪场地设施财产保险等产品,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