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真法一步功要领就一个吹字-真气运行学论坛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真气运行法练功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1. 方法。
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初学者都会有杂念,心不可能完全静下来,正常现象,没有关系。
发现有杂念了,就把思想拉回来想着心窝部,)(吸气的时候什么也不要想,实在做不到不想,就吸气想鼻尖。
呼气时想着心窝)2. 时间。
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
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
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
要求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
如认真操作,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能做到一天三次当然好,不过一般早晨没空,中午也够呛,只剩下晚上了,晚上能认真练,效果也不错,如果晚上时间多,可以多练几次,练几十分钟休息下,再练几十分钟,时间多的话,一个晚上可以练三四次)3. 效果。
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
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心窝"就是“中丹田”,是以巨阙穴为中心的一片区域,不用太拘泥某一点。
沿胸前正中线,顺着硬硬的胸骨往下摸,骨头结束后再往下一两厘米就是巨阙穴,守这一片软乎乎的胃区就对了)如果第一步练了一两个星期还没有感觉,也是正常的,安娜就练了三个月,但是一般人不愿意坚持这么长,.可以换个姿势,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自然,其它要求不变,呼气想着心容易,吸气啥也不想,比较容易得气.本来,平躺不太适合练功,因为压迫督脉,而且男性练功后来,直气通过下阴时,容易遗精,但是刚开始的时候这样练几天,得气后稳定一两天,再恢复坐姿,也没问题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1. 方法。
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
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第一步练成功的标志,不一定是心窝发热,体质虚寒的人会发凉,有胃病的人可能心窝痛,有心脏病的人会有类似发病的反应,也有人是心窝发胀,发紧,下坠感,都是真气聚集的表现,这些感觉稳定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如果不主动练第二步,一直守心窝,多数情况下,真气也会自行下到下丹田,自动完成第二步)2. 时间。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引言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是一种独特的气功练习方法,通过五个步骤的循环运行,用以调和身心气息,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内外平衡。
这种功法结合传统气功的要点,并融入了现代的运动科学理论,使其更加科学有效。
本文将介绍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步骤一:站立放松站立放松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开启气血通畅的状态。
具体的步骤如下:1.以自然站立姿势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弯曲膝盖。
2.抬头挺胸,放松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3.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重心稳定。
4.缓慢深呼吸,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尽量放松身体,调整呼吸,使整个身心进入放松的状态。
步骤二:调息成套调息成套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二步,通过调节呼吸和气息的运行,进一步调和身心的纷扰。
具体的步骤如下:1.保持站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弯曲膝盖。
2.抬头挺胸,放松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3.用鼻子缓慢吸气,将气息引入丹田(位于脐部下方约三寸处)。
4.慢慢将气息从丹田呼出,同时用意念将气息引导至全身各部位。
5.在呼出的过程中,可以用意念漫游全身,感受自身的气息流动。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通过专注呼吸和气息的运行,使得身心能够更加平静和放松。
步骤三:静坐观心静坐观心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三步,通过放空思绪,专注于内心的感受和观察,达到调整心态和修炼内气的目的。
具体的步骤如下:1.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背部保持挺直。
2.将目光放松,可以闭上眼睛或者凝视前方。
3.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观察每一次呼吸的起伏。
4.注意观察心中的思绪,不要被它们牵引,保持冷静和观察的态度。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用专注的心态观察内心的变化,放松身心,达到平静和专注的状态。
步骤四:运动调节运动调节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四步,通过特定的运动动作,调整气息和身体的状态。
具体的步骤如下:1.站立放松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真气运行法内容(以上内容全部为转发,非本人原创)一、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从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
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
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
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内容(一)、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座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
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
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
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
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
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旧版: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 —12 次为宜)。
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 —10 ,再回头从 1 — 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
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 次,每次 20 分钟。
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
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 3 次不可缺。
练功约 3 —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 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
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辅导真气运行法以简便易懂、收效卓著而为练功者所称颂,为气功爱好者、病患者所欢迎.学练真法,只要按照书中的要领,认真锻炼,是很容易成功的.自学练功者开始练功时,一定要把书中的有关实践内容反复阅读学习,仔细琢磨体会,暂时不要把论述功理部分的内容深加细究,以免给练功带来过多的思虑,带来杂念.开始只要老老实实,依"法"行事就是.第一节真法一步功辅导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的锻炼.第二节真法二步功辅导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第三节真法三步功辅导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
真气运行法第一部详细讲解
【导语】真气运行法,作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大修炼者所推崇。
第一部是真气运行法的入门阶段,主要是让修炼者了解并掌握真气的生成、运行规律。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真气运行法第一部的内容。
一、真气生成
1.呼吸吐纳:修炼者需要学会调整呼吸,采用腹式呼吸,使呼吸深长、缓慢、均匀。
通过呼吸吐纳,可以吸入自然界之清气,排出体内的浊气。
2.意守丹田:丹田位于腹部,大约在肚脐下三寸的位置。
修炼者需将意念集中在丹田,促使丹田中的精气逐渐凝聚。
3.精气转化:随着呼吸吐纳和意守丹田的持续进行,丹田中的精气会逐渐转化为真气。
二、真气运行
1.真气运行轨迹: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轨迹主要包括任督二脉、十二经络等。
修炼者需按照一定的顺序,引导真气运行。
2.真气运行方法:修炼者通过意念引导,使真气按照既定轨迹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
3.真气运行时间:修炼者每天需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真气运行,持之以恒,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心态:修炼真气运行法时,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
2.遵循修炼规律:真气运行法的修炼需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不可急于求成。
3.注意休息:修炼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合理饮食:修炼者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素食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通过以上详细讲解,相信您已经对真气运行法第一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修炼过程中,请注意遵循规律,持之以恒,逐步提升自身的真气运行能力。
练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功作者:南山采莲1)真气是什么?无数的人解释过,再解释一遍:运行在经络中的气就是真气,先天就有的是元气,后天产生的就比较复杂了——,先放下这些定义,我们知道在我们的经络中有真气运行,到此为止!至于真气的成分是什么?现代科学还没有能力弄清楚它。
2)经络是什么?请查看一些相关的资料,人体主要的12经脉等。
和真气运行法直接相关的就是任督二脉;任脉在前,督脉在后,首尾相接;上下走向的称为经,横向为络;不要争论,大体上是这样定义它们的。
3)穴位是什么?经络相交的地方就是枢纽,是能量聚集点,和真法直接相关的,有百会,印堂,膻中,关元,会阴,命门,大椎,玉枕……。
4)丹田在哪?丹田在人体是一个立体的区域,上丹田是指脑部,中丹田是心肺和肝区之间;下丹田就是小肚子处;(从前看);不用去进一步探明更具体的位置。
丹田不仅可以存储真气,而且可以对真气进行加工提炼。
5)呼吸肺部的呼吸方法,采用自然呼吸即可,也可以从浅呼吸轻呼吸开始逐步过渡到深长缓。
呼吸的节奏因人而异,只要自然舒适即可。
真法第一步功,只要求呼,对于吸气没有提到它,请忽略;呼吸对真气的运行有重大的影响。
就象中药的药引子;呼的时候,有一种叹气的感觉,不一定准确,但可以参考。
6)姿式口要轻闭,舌要上抵,卷舌成直角相上抵住上腭(接通任督二脉上端)。
眼轻闭,练功前自然端坐(坐半个屁股),也可盘坐,站式也可;眼神的处理,先是平视前方无限远度,收回眼神藏起来闭眼;这一步的功效是收心神。
7)意念意念对真气的影响是关键处。
以意领气,是指意在先,气在后;意到气到;为此,要求我们在第一步功时,呼气时,意守心窝处。
另一种是意气相随,气在先,意在后;用意的要点是轻,若有若无即可,不必集中注意力使劲用意。
8)心窝处具体位置就是你的胃部上端,上接胸骨;胸骨以下有个窝窝,就是心窝处。
一拳大小的区域吧。
9)练功前的准备A.不要饱,刚吃过饭别练,此时气血要消化你胃里的食物。
真气运行法
真气运行法是什么,就是通过自己的意念来调动体内真气运行的一种方法。
我这里分享给大家的真气运行法是盘龙功练功方法。
调动真气初学者是很难的,首先要通过呼吸配合冥想来完成,基本功法可采取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与肩同宽,这时候深呼吸,调整气血匀暢,然后闭目,将精神注意力集中在下丹田。
下丹田为气海,初学着调动真气必从此入手。
一、先意守下丹田五分钟左右,然后吸气,以意领气,将丹田气走任脉上行至膻中穴。
二、上图是真气运行第一个步骤,因为人体营卫气血运行规律是任脉上行,督脉下走,
所以,先要顺着运动真气。
三、真气提至膻中穴后通过手三阴经走至指尖,然后从手背走手三阳经到大椎穴,然后
下行只腰阳关内收。
完成第一个循行阶段。
通过这个阶段的真气运行可以有消除疲劳的作用,这是此功法的第一层。
真气运行法练功火候、练功诀要、基础功法练习、五步静功辅导真气运行法练功火候吕直自古以来,“至人传功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今非昔比:内丹健身成果真气运行理法公开传授。
真气运行法是道家内炼养生术,“克期通督”,功效显著。
真气运行法锻炼一百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即能“克期通督”,说明真法简明易学,真功实效。
因而深受气功爱好者、慢性病患者的喜爱。
一、自古修炼内丹术,从来火候少人知内炼养生术之所以称其为内丹术,是因为它能获得对人体犹如“灵丹妙药”般的强身治病作用的“上药三品”精气神的最大神用。
练丹讲究火候,内丹术的成功与否,其关键在火候的掌握和运用。
成功的内丹修炼,不仅能强身治病、益寿延寿,而且不能开发潜能。
有记载内丹术祖师个个精神矍烁、长命百岁;但长期以来,“至人传功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
遂使这样一个强身保健的上好功法不能为广大民众的养生保健服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民族文化遗产、气功养生瑰宝得到充分地发掘和应用。
李少波教授弘法无私,将他毕生实践发掘研究的内丹健身成果真气运行理法公开传授,使广大功友得有人人共享的机遇。
二、今人实践真气功,火候妙诀众人明实践证明,学练真法是保健养生的明智选择,掌握要领,把握火候是克期通督、获得成功的至要关键;而持之以恒的实践又是巩固成效、永葆健康和青春活力的根本要诀。
真法的内涵即内丹,真法具备内丹修炼每一阶段的各个要素,如练已筑基、产药烹练、采药封固、沐浴温养、结丹胎圆等,对此笔者在“真气运行法与道家内炼养生(刊于《中国气功科学》1997年第8期)一文中作了详细论述。
古人云:“要知火候通玄处,须共神仙细商量”。
不练内丹,未习真法,练功火候无从谈起,火候运用不是凭空臆说所能通达,必须是在练功实践中体验。
所谓火候,就是调心和调息的结合运用,呼吸和意念的配合锻炼是火候应用的具体体现。
真法锻炼最关键的要领就在呼吸和意气的配合运用。
三、始于有作终无为,按部就班通任督真法五步静功的锻炼通过凝神调息,培养和蓄积真气能量,打通任督,而后贯注疏通全身经络,强壮脏腑,排除病患。
真气运转法练习要领甘肃中医学院真气运转研究所李长隽、指导李少波最近几年来,我们在李少波主任所传练的真气运转法三字诀“调、凝、守”的基础上,对真气运转五步功的指导方法进行了商讨研究,经过三年临床考证,80%以上的练功者,20天左右即可通督,40天左右可进入真气运转中高级“虚明”境地(注:自己以为40天可进入虚明境地一说过于夸张,自然也可能是对虚明境地的理解不一样)。
其重点在于:一、道法自然:《道德经》中的所谓“道法自然”是全部养生之法都要适应的规律。
练真气运转法,第一要适应自己真气运转的归律,因势利导进行修炼。
练功初级阶段真气运转的规律是,在安静虚无的气功态下,真气就在丹田产生和汇聚,沿任督十二经脉运转,自生自化,调理机体。
把这类真气产生运动的形态,按动静区分,真气在丹田汇聚为相对静态,真气沿任督十二经脉运动为相对动向。
真气的静态和动向之间的转变,按照着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
其次,因为每一个人性格、性别、年纪、疾病等个体差别的原由,练功时出现的反响也不尽同样,所以,指导练功者不单要顺应真气运转的总规律,还一定适应每个练功者的详细状况,因势利导进行指导。
二、守机:守机,就是掌握真气运转动静转变之机遇练功。
先人说“药物易知,火候难传”。
李少波主任所传“守机”,揭露了气功修炼之神秘。
《周易~艮卦》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意即跟着事物运动之机遇,因势利导使之动或静。
练功者意念的运动(导引)和静止(意守)不可以违反真气动静转变的机遇。
练五步功的要诀在于适应真气运转的规律,掌握每步功法之间转变之机遇。
三、掌握要领:真气运转法是李少波主任按照《内经》“淡泊虚无,真气从之”的理论设置的。
所以,真气运转法从头至尾练功主旨是战胜邪念入静,大批实践证明,练功者谁入静好,谁功力增加就快。
所以,无论练那一步功,都要在入静上下功夫。
下边对真气运转前四步功法详细要领分别作一介绍。
(一)呼气注意心窝部: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随呼气注意心窝部。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关键是呼气和心窝,和怎么注意的问题。
真法是借真气锻炼注意力,在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念和精神力的区别。
第一步,用到意念,就是提醒自己注意心窝。
这个属于后天的注意,有造作的痕迹另外,呼气注意,那么吸气时候干嘛?刚开始练,自然呼吸肯定达不到那么就要用到吸引自己注意呼吸开始的,就是数息可以,吸气数,也可以呼气数。
数息不要超过10,最多到9注意心窝的注意,就是要内视或想一下。
不要有压,松,引等其他任何造作的东西。
我们借助;李老的入门方便法,已经有造作了。
你在加而又不能理解的情况下,极其容易造成互相杂交。
真法的第一步就变成自己鼓捣自己的意念了到最后,有气没气自己都搞不清了这就是我的理解。
1步,就是用最少的意念,达到心窝真饱满。
什么是真饱满那就是,有热流流向小腹方向至此第一步完成。
这样说,就是要避免一步不足,或不真对身体的效果,对照郑州的课件,可自己查看,凡是没达到的,需要继续练习感觉要自然产生,不是自己意念纠缠的假象第二部意息相随丹田趋此处的意,就又有不同。
第二部,意应理解为注意力(精神力的初步)第二部,心窝到丹田这一段,为何用趋?那就是,本来或自然的就该这样,顺应了就是趋那么第二部的意就简单了,就是随。
可以守心窝,直到,这股热流到达小腹(丹田)。
注意力随着热流走,什么也不干,就是等着也可以守着小腹(此时丹田位置,感觉都没有)等着热流到达也可以用观代替。
傻看着,看真气想干嘛这一步,应该顺应真气。
绝无造作直到自然打通。
完了第三部,调息凝神守丹田3个东西调息,凝神,守丹田调息:简单讲控制就是调,调就要搅合。
可以参考调菜的意境3步的时候,最大的困惑是,丹田没感觉,啥是丹田?调息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调,一句话武火。
武火,就是有意念在里面。
我理解,就是呼气注意丹田。
意思可参考我讲的第一步。
武火最大的毛病是什么。
就是真气不纯正,烧起来了,留不住。
怎么解决?壮火食气。
人体有上火,大便不爽等想象。
要解决就要看凝神这2个字。
我练《真⽓运⾏法》五步体会,跟⼤家分享⼀下。
希望对初学者和还没通督的功友有所帮助本帖最后由⾏者路在脚下于 2012-3-31 13编辑第⼀步:问题:我刚刚练第⼀步功时,⽓感、热感时有时⽆。
很久之后还这样。
后来我找到了原因:“因为呼⽓时总是强迫⾃⼰不出声⾳,对呼吸造成了压抑,使呼吸不顺畅造成的。
”我改进了⽅法:1、呼⽓时适当(稍微)加重了呼⽓的⼒度,也不去管是否会出声了。
⽓感明显后,呼吸声还是⼩⼀点⽐较好。
⾃然呼吸是最好的呼吸⽅式。
刻意的⽅法只能暂时借⽤⼀下,常⽤的话会有副作⽤的。
督脉通畅后是⽆声的。
随着功夫的进步,呼吸声⾃然越来越⼩。
2、练功前适当做些运动热热⾝(对好静的功友们尤其管⽤)。
效果:⼏乎每次练功,⽓感、热感都⾮常明显。
其它容易出现的问题:憋⽓感。
这是刻意延长呼⽓时间造成的。
呼吸应以⾃然为总原则。
第⼆步:问题:第⼆步本⾝并不难,它的难点其实体现在第三步上。
具体说是对第三步的提前追求。
我在练第⼀步时,就感觉真⽓注⼊⼼窝部后没有停留,直奔丹⽥⽽去。
丹⽥时响时不响,⽓感时有时⽆。
当时我就认为我第⼆步练成了。
开始练第三步意守丹⽥了。
等练了⼏天后发现⼼窝堵、胀,⽓串两肋,⼗分难受。
原因:当时第⼆步根本没练成。
通过⼼窝注⼊丹⽥的只是我真⽓的⼀部分,并不是所有真⽓集中⼀团沉⼊丹⽥了。
结果其它真⽓⽀流堵在⼼窝、串到两肋了。
⽅法:我重新开始练第⼆步,感觉更多的⽓注⼊丹⽥中,但我没理它,继续练……突然,在⼀次呼⽓时,⼼窝中⼼有⼀个乒乓球⼤⼩的⽓团落下去了(落下后变⼩了,象玻璃球⼤⼩了)。
⼼窝⽴即不堵了,通畅舒适极了。
从那以后,即使⽣⽓,也不会真的⽣⽓了。
胸腔与腹腔的障碍打通了,呼吸穿透了⼼窝,随着真⽓沉到腹部了。
⽤了⼏天,沉到了肚脐之上,下不去了。
催也催不下去。
有⼀天,真⽓沉到肚脐没⼀会⼉,突然进⼊了肚脐⾥⾯很深后⼜稍下降,这⾥⽓感特强盛,我才知道这就是丹⽥。
真⽓刚刚沉到肚脐进⼊肚脐时,突然产⽣出⼀股强烈快感,沉下丹⽥后就消失了。
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功要领就一个字“吹”奥若的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功要领就一个字“吹”献给所有练真法一步功30天以上还没有效果的朋友!首先,我要说明两点:A:本人写在这里的经验并没有超越真法练功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原理.因此练习时要放松身体放松精神(也不要过于追求放松.自然,舒适就是这里所说的放松);B:足够认真练习并能保持一定时间是必要的,但也就是一天三次每次30分钟左右.因此想一蹴而就的朋友可能会失望.再者,我要感谢一位朋友或者说老师,她(他)叫没影儿.不知道她究竟是男是女,根据她留在真法论坛上的资料我把她当作一位女同志.所以下文用"她"来代称.这个方法是她教授给我的.我只是根据自己练功经验把它与真气运行论(1996)所提供的资料相结合再理解再实践.我用它来解决自己练功时因感觉不到心窝,发生气感不容易的问题.要领就一个字"吹",关键有两点:一, 鼻呼气时象"吹气"一样把气吹到(有一点力度,适量长些,以不勉强为准)心窝. 二: 注意体会心窝被吹着的感觉.我练真法第一步三十来天也没有什么感觉,于是反复看真法书籍.最后,我在真气运行论后面的李少波老师亲自指导的治愈病例(第三例)中发现,例中的练功者是按照李老所教的"长出气"来练第一步的.同时联想到没影儿老师在给我回复中谈到她练第一步是把气呼向心窝的,这样的练功呼气带有明显的目标(就是心窝)和方向.于是我在练功时,就不再按照平时的自然呼吸方式,而是在"用力比较舒适比较轻"的前提下"长吹轻吹气" ,把气吹向心窝.结果很容易的出现了气感.这个办法并没有违反真气运行法原理:呼气,真气下沉.我们在这里只是以体会鼻吹气至心窝的方式延长呼气同时强化心窝的感觉.这是一种"武火"烹练的方式.因此达到真气聚集感觉稳定时,就要把它"文火"化,也就是放松放缓用意轻和.如果注意力走神了,又再次"武火吹".一些说明:A.在练功时如果出现胸闷,气促,咽喉干燥,大汗等情况时,要注意放松腹部,胸部,双肩,气息松和后,再轻缓地吹;B.吹的时候不要用很大力,否则易发大热或者导致身体肌肉僵硬反而失去了感觉;C.出现效果后,不要贪恋强烈的感觉.D.吹的过程中;不要理会气的中间路线,只管被吹部位的感觉.E.气感出现并清晰后,就保持适当呼气力度和节奏,让感觉得以持续.F.以上所说的心窝是胸椎骨下端(手指摸着没有骨头)范围.G.之所以用"吹"字来概括这个方法,是为了突出练功呼气的力度与练功呼气追求必要的长缓,而不是身体平常情况下的呼吸节奏.H.鼻吹气可以睁着练眼睛练习,选一个远处(自设)的目标,试着到把气吹到目标物.我的体会是气越细越缓就吹得越远.初试可能不熟练,也体会不到目标被吹的感觉.多练习,就能练好.(这里所说的体会到目标物被吹的感觉还有呼气的粗细其实都只是人的一种通感.这是人的一种联想能力.)我这样练一两天后,心窝的感觉就很明显了,练功时走神后也能比较及时恢复.没几天我就选择练第二步功了.希望那些练了30多天一步功的朋友也能从其中有所收获.附没影儿老师给我回复: 真法的调息是以自然呼吸为基础的,所谓自然呼吸就是平常的呼吸习惯,但是平常我们呼气时是没有明确方向的,而真法呼气注意心窝部也可以理解是向着这个部位呼气,是个方向。
补肾气—“吹”字功此法为六字诀中的“吹”字决,在平时的练习中,习练者可以练习全套,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六字诀拆开练习。
这里主要说说“吹”字决!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舌抵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头脑清空,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
呼吸法:六字诀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
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收腹敛臀,二阴微提),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此为踵息法),注意不要有憋气感。
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
气吐尽则胸腹空,天空之清气自然由鼻孔吸入,万不可着意,否则吸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来,留于头部易头晕,留于胸部易胸闷。
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
无意即顺其自然,头脑空,肌肉松,头顶悬则气下沉。
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调息:作用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稍事休息。
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采用自然呼吸法,舌抵上腭(也可采用顺腹式呼吸)。
具体做法是: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使小臂外旋,转至手心向上,随即曲肘使指尖向上,高度不超过眉毛,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手指相对,然后似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两臂自然下垂,恢复预备式。
发音:吹(chui)读炊。
口型:撮口,两嘴角向后咧,舌尖微向上翘。
动作:呼气读吹气,两臂从体侧提起,两臂向后,两手外劳宫穴在腰部擦搓3次,两手经长强、肾俞向前划弧,至肾经之俞府穴处,如抱球两臂撑圆,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在呼气念字的同时,足五趾抓地,足心空如行泥地,引肾经之气从足心上升。
下蹲时身体要保持正直,膝盖不过足尖,下蹲高度直至不能提肛为止。
呼气尽。
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于身体两侧。
两手重叠,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重复做,共做六次,调息,恢复预备式。
经络走向:当念吹字时,五趾抓地,足跟着力,肾经之经气从足心涌泉上升,经足掌内侧沿内踝骨向后延伸,过三阴交经小腿内侧进膕窝内侧,再沿大腿内侧股部内后缘通向长强脊柱,入肾脏,下络膀胱;上行之支脉入肝脏,穿横膈膜进入肺中,沿喉咙入舌根部;另一支脉从肺出来入心脏流注胸中与心包经相接,经天池、曲泽、大陵、劳宫到中指尖之中冲穴。
练真法一步功要领就一个"吹"字-真气运行学论坛
练真法一步功要领就一个"吹"字首先,我要说明两点 A:本人写在这里的经验并没有超越真法练功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原理.因此练习时要放松身体放松精神(也不要过于追求放松.自然,舒适就是这里所说的放松);B:足够认真练习并能保持一定时间是必要的,但也就是一天三次每次30分钟左右.因此想一蹴而就的朋友可能会失望. 再者,我要感谢一位朋友或者说老师,她(他)叫没影儿.不知道她究竟是男是女,根据她留在真法论坛上的资料我把她当作一位女同志.所以下文用"她"来代称.这个方法是她教授给我的.我只是根据自己练功经验把它与真气运行论(1996)所提供的资料相结合再理解再实践.我用它来解决自己练功时因感觉不到心窝,发生气感不容易的问题. 要领就一个字"吹"字,关键有两点: 一、鼻呼气时象"吹气"一样把气吹到(有一点力度,适量长些,以不勉强为准)心窝. 二、注意体会心窝被吹着的感觉. 我练真法第一步三十来天也没有什么感觉,于是反复看真法书籍.最后,我在真气运行论后面的李少波老师亲自指导的治愈病例(第三例)中发现,例中的练功者是按照李老所教的"长出气"来练第一步的.同时联想到没影儿老师在给我回复中谈到她练第一步是把气呼向心窝的,这样的练功呼气带有明显的目标(就是心窝)和方向.于是我在练功时,就不再按照平时的自然呼吸方式,而是在"用力比较舒适比较轻"的前提下"长吹轻吹气" ,把气吹向心窝.结果很容易的出现了气感. 这个办法并没有违反真气运行法原理:呼气,真气下沉.我们在这里只是以体会鼻吹气至心窝的方式延长呼气同时强化心窝的感觉.这是一种"武火"烹练的方式.因此达到真气聚集感觉稳定时,就要把它"文火"化,也就是放松放缓用意轻和.如果注意力走神了,又再次"武火吹". 一些说明: A.在练功时如果出现胸闷,气促,咽喉干燥,大汗等情况时,要注意放松腹部,胸部,双肩,气息松和后,再轻缓地吹;B.吹的时候不要用很大力,否则易发大热或者导致身体肌肉僵硬反而失去了感觉;C.出现效果后,不要贪恋强烈的感觉.D.吹的过程中;不要理会气的中间路线,只管被吹部位的感觉.E.气感出现并清晰后,就保持适当呼气力度和节奏,让感觉得以持续.F.以上所说的心窝是胸椎骨下端(手指摸着没有骨头)范围.G.之所以用"吹"字来概括这个方法,是为了突出练功呼气的力度与练功呼气追求必要的长缓,而不是身体平常情况下的呼吸节奏.H.鼻吹气可以睁着练眼睛练习,选一个远处(自设)的目标,试着到把气吹到目标物.我的体会是气越细越缓就吹得越远.初试可能不熟练,也体会不到目标被吹的感觉.多练习,就能练好.(这里所说的体会到目标物被吹的感觉还有呼气的粗细其实都只是人的一种通感.这是人的一种联想能力.) 我这样练一两天后,心窝的感觉就很明显了,练功时走神后也能比较及时恢复.没几天我就选择练第二步功了.希望那些练30多天一步功的朋友也能从其中有所收获. 附:没影儿老师给我回复:真法的调息是以自然呼吸为基础的,所谓自然呼吸就是平常的呼吸习惯,但是平常我们呼气时是没有明确方向的,而真法呼气注意心窝部也可以理解是向着这个部位呼气,是个方向。
这也是我当初对“注意”的理解,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