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接触式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应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
- 格式:pdf
- 大小:18.41 MB
- 文档页数:113
地质勘察中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地质勘察是进行矿产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技术,对地下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勘探,从而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中常用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
一、地质地貌调查地质地貌调查是矿产资源调查的首要任务。
地质地貌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观察,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岩层和地质结构等因素,确定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
常用的地质地貌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地貌剖面观测、地质地貌剖面钻探等。
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是地质勘察中常用的调查手段之一,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
地震勘探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情况来判断地下的岩石结构和矿产资源赋存情况。
重力勘探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层的密度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可能存在。
电磁勘探则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的岩层和矿产资源。
三、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采集地下水、土壤和岩石样品,并对其进行化学分析,从而确定地下的矿产资源赋存情况。
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和实验室分析等步骤,通过测定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化学组成,可以推断出矿体的大小、富集程度以及其中矿物的种类和数量等重要信息。
四、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仪器和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以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的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红外线、可见光、微波等能谱的测量和分析,获得地表及地下的地质、地形等相关信息,从而推断矿产资源的产状和赋存规律。
遥感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钻探技术钻探技术是地质勘察中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钻孔对地下进行直接勘探和取样。
钻探技术主要包括岩芯钻探、矿石钻探和水井钻探等。
钻探可以获取地下的岩石结构、层序关系、矿床性质和矿石体的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对于矿产资源的详细调查和评估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综上所述,地质勘察中的矿产资源调查方法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地球化学分析、遥感技术和钻探技术等。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及时预警和准确评估滑坡的危险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一些常用监测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一、监测技术1. 岩土物理勘察技术岩土物理勘察技术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岩土体的物理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滑坡体的内部结构、力学性质以及滑坡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用的岩土物理勘察技术包括钻孔、电阻率测量、声波测量等。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信息的照片、图像和数据等,以非接触的方式监测滑坡的动态变化。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滑坡的空间分布、运动速度和滑坡体变形的信息,为滑坡防治工程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3.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可以反映滑坡体内水分的含量和流动状况,对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包括水位计测量、孔隙水压力计测量和土壤含水量测量等。
4. 高精度位移监测技术高精度位移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为滑坡预警和防治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常用的高精度位移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和遥感测量等。
二、数据分析方法1.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排除干扰因素,并进行数据归纳和整理。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以评估滑坡的稳定性和变形趋势。
2. 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是指对滑坡监测数据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以掌握滑坡的动态变化特征。
常用的时序分析方法包括波形分析、周期性分析、功率谱分析和趋势分析等,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可以揭示滑坡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形趋势。
3. 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是指对滑坡监测数据按照空间位置进行分析,以掌握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
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表彰优秀青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日期】2010.05.04•【文号】•【施行日期】2010.05.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表彰优秀青年的通知局属单位党委、局机关各党支部:近年来,局系统广大青年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地质调查工作,为推进地质调查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干部职工。
为了表彰和宣传在地质调查事业中做出突出业绩和重要贡献的青年典型,优化青年成长成才环境,通过先进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建功成才,在各级党组织、共青团组织自下而上推荐和评选的基础上,经研究,评选陈军强等39名同志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名单附后)。
受到表彰的优秀青年是局系统团员、青年中建功成才的典范和精神文明的标兵,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自觉奉献,以一流的业绩展示了地质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
各级党组织、青年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
希望受到表彰的优秀青年要珍惜荣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希望局系统广大青年以他们为榜样,在各自岗位上奋发努力,为推进地质调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件: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名单二○一○年五月四日附件: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名单(共39名)陈军强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助理研究员赵东芳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葛伟亚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总工程师室、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室副主任、工程师张雪辉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实习员牛志军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巴仁基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张林奎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周长勇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李建星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陆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雄伟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部办公室副主任、工程师周道卿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物探部勘查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高红芳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区调所矿产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刚龙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王后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肖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技术方法所副主任唐金荣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副主任周毅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地质调查室副技术负责、助理工程师刘永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团委书记、工程师王海华中国地质图书馆处长李旭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工程师张俊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冯钰中国地质科学院财务处职工纪占胜地质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工会小组长、副研究员丰成友矿产资源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兼金属矿产资源研究室党支部书记、研究员应立娟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石菊松地质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唐力君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助理研究员韩占涛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聂振龙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李文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卢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副处长、高级会计师罗为群岩溶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谢文卫勘探技术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教授级高工石胜伟探矿工艺研究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翁炜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张颖新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室副主任工程师周家云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主任助理、工程师张大权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能源处主任科员。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17、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地质院校:-1、中国地质大学-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
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CAGHP XXX-XXXX、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exible Falling Rock Barrier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XX-XX-XX发布 XX-XX-XX实施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发布前言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2009)的要求,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统一规划,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等11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供有8章和10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危岩落石勘查与评价、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质量检验与工程验收和工程维护等。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近几十年来得到广泛采用,但在危岩落石的勘查、设计、施工、验收和工程管理方面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规范、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规范和导则,通过广泛调研和研讨,吸取了国内危岩落石柔性防护工程的经验,并征求了行业相关专家的意见,形成本规范。
本规范将通过行业试行,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牵头组织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本规范主编、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如下:主编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绍兴文理学院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编单位: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四川奥思特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省地矿局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主要起草人:伍法权、李铁锋、赵松江、吕汉川、原振华、洪习成、封志军、张长敏、吴旭、兰恒星、薛元、田维强、黄海、李军辉、何旭东、沙鹏、常金源、刘亚辉、伍劼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符号 (2)3.1 术语 (2)3.2 符号 (4)4 基本规定 (7)4.1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实施程序 (7)4.2 危岩落石工程地质勘查要求 (7)4.3 危岩崩落危险性、危害性与防护工程分级 (7)4.4 防护工程设计要求 (8)4.5 防护工程施工与验收要求 (8)4.6 防护工程后期维护 (8)5 危岩落石勘查与评价 (9)5.1 地质勘查 (9)5.2 地质测绘 (9)5.3 地质勘探 (9)5.4 试验 (10)5.5 危岩稳定性和落石运动分析 (10)5.6 危岩落石防护措施地质建议 (10)5.7 勘查工作方案和勘查报告编制 (10)6 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 (11)6.1 一般规定 (11)6.2 主动防护网 (11)6.3 被动防护网 (13)6.4 引导防护网 (15)6.5 锚杆与基础 (16)6.6 辅助措施 (19)6.7 环境保护 (20)7 施工与监理 (21)7.1 一般规定 (21)7.2 施工准备与施工放线 (21)7.3 锚杆与混凝土基础施工 (21)7.4 柔性防护网的安装 (22)7.5 施工安全与监测预警 (23)7.6 施工监理 (23)8 质量检验与工程验收 (25)8.1 防护网质量检验 (25)8.2 防护工程验收 (26)9 工程维护 (30)9.1 一般规定 (30)9.3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数据库 (30)9.4 险情预警与应急工程 (30)9.5 防护工程维修 (31)附录A(资料性附录)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与评价 (32)附录B(资料性附录)落石计算分析方法 (37)附录C(资料性附录)勘查工作方案编制提纲 (40)附录D(资料性附录)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41)附录E(资料性附录)柔性防护网常用原材料与构件 (43)附录F(资料性附录)柔性网环链破断拉力试验方法 (47)附录G(资料性附录)柔性防护系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48)附录H(资料性附录)未定型的被动防护网系统设计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51)附录I(资料性附录)主动防护网和引导防护网承载力计算建议方法 (54)附录J(资料性附录)落石冲击动能和被动防护网最小防护高度估算方法 (55)附录K(资料性附录)柔性金属网抗顶破力试验 (56)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1 范围为规范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工作,保障柔性防护网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 00/CAGHP 016—2017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物理接口规定Regulation for Physical Interface of Geo-hazard Monitoring Instruments(提交稿)XX-XX-XX发布 XX-XX-XX实施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发布T/CAGHP XXX-XXXX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2)4.1 一般规定 (3)4.2 物理接口 (3)5 验证测试要求 (3)5.1 测试内容 (3)5.2 测试装备及要求 (3)5.3 测试条件 (4)5.4 测试方法 (4)5.5 合格判定 (4)附录A(规范性附录)接口物理插座技术要求 (5)参考文献 (6)IIIT/CAGHP XXX-XXXX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参加单位:吉林大学、重庆地质仪器厂、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青、郝文杰、史彦新、林君、孟宪玮、孙芳、蒿书利、高飞、秦国菲、蒋凡、万玲、张晓飞、吕中虎、周策、杨卓、刘明文、耿启立、韩永温、曾克、陈红旗、张楠等。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T/CAGHP XXX-XXXX引言为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健康发展,国土资源部组织拟定《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目录》和《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体系框架》,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编制和修订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工作的公告》(国土资源部公告2013年第12号),将《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物理接口规定》确定为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
本规定旨在规范地质灾害监测类仪器物理接口的研发、生产及应用,为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
藏东南鲁朗—通麦崩塌滑坡孕灾地质背景特征研究张佳佳;陈龙;王军朝;李元灵;高波;石胜伟【摘要】藏东南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决定了该区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孕育了多种地质灾害.利用测窗、节理裂隙分期配套等野外调查方法以及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总结了藏东南地区鲁朗至通麦不同区段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孕灾地质背景,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四段,分别为鲁朗—东久段、东久—拉月段、拉月—排龙段、排龙—通麦段,每一区段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孕灾地质条件特征,由此也决定了区段内崩滑地质灾害的性质、变形破坏模式、规模.相关成果可用于藏东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和风险评价.【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8(024)004【总页数】8页(P474-481)【关键词】孕灾地质条件;崩塌滑坡;喜马拉雅东构造结;藏东南【作者】张佳佳;陈龙;王军朝;李元灵;高波;石胜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73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 四川成都6117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川藏铁路和川藏高速建设进一步向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东部山区推进,藏东南地区的地质灾害越来越被人关注[1~3],藏东南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作为青藏高原隆升最快的地区之一[4],复杂的地质环境决定了该区工程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5~6],并孕育了多种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7~8]。
2014年地质热点事件国内部分1.22处公园获国家地质公园资格,3年内完成建设命名。
近日,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等22处地质公园获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国土资源部要求这些地质公园3年内按标准完成地质公园的建设,并按照相关程序申请正式命名。
(来源于:中国网)2.我国建立起海域“可燃冰”基础理论。
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依托国家调查专项,在分析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历时5年研究,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近日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3.水环中心完成多项南极科考任务。
2月6日,参加中国南极第30次科学考察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查恩来、任政委和连晟三位同志圆满完成了维多利亚地新站选址工程勘察、中山站卸货海冰探路、俄罗斯遇险船只国际救援以及“雪龙”号脱困等多项艰巨任务,凯旋回国。
(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4.朝阳等38个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获国家重点保护。
从国土资源部获悉,第一批38个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近日获得国土资源部的资格认定,辽宁朝阳、四川自贡、云南禄丰、贵州关岭、山东莱阳、广东河源等著名化石产地位列其中。
(来源于:光明网)5.我国10枚“金钉子”实物地质资料全部入库。
近日,随着浙江常山黄泥塘“金钉子”剖面柱状岩芯和系列标本顺利采集入库,标志着中国地调局实物中心成功收藏国内10枚“金钉子”实物地质资料。
(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网站)6.我国首次完成自然重砂资料系统研究。
随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自然重砂资料应用项目的结题,我国首次完成了自然重砂资料的系统研究工作。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表示,海南、湖南、浙江、云南、西藏等地已经利用这一成果找到20多处新矿产地。
(来源于:全国地质资料信息网)7.我国成功研发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作业型潜水器(海马号R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