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5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导入新课,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学生在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中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
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
所以,我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还用到时间单位“秒”?学生纷纷举手说,如跑步比赛、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的数、“神舟十号”上天。
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情景,播放给学生看,并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
因此,我鼓励学生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有关“秒”的知识。
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
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
”从而得出1分钟=60秒。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
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复习课(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读写整数。
2. 使学生了解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填写。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认识2. 数位顺序表3. 整数的读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的读写、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整数的读写、数位顺序表的填写。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出示一些整数,让学生快速读出这些数,并说出它们的数位顺序。
2. 整数的读写(1)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大数。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数的读写方法,并强调数位顺序表的重要性。
(3)学生练习整数的读写,教师巡回指导。
3. 数位顺序表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整数,让学生填写数位顺序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位顺序表的特点,如:每四位一级,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3)学生练习填写数位顺序表,教师巡回指导。
4. 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复习了大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读写、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地读写整数,正确地填写数位顺序表,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抄写数位顺序表,并熟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整数的读写、数位顺序表的应用等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大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整数的读写、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一、整数的读写整数的读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 读数: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教案《秒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间》中的《秒的认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秒针,理解秒的概念;学会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通过实践操作,感受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秒的概念,知道1分钟等于60秒,学会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时间观念。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秒的概念的理解,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
教学重点:学会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培养时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
学具: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钟表模型,展示钟表的运行,引导学生观察秒针的移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秒的概念,1分钟等于60秒。
(2)示范如何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
(3)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学生在钟表模型上练习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使用计时器进行秒的计时实践,感受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拓展思考:如何珍惜时间?六、板书设计1. 《秒的认识》2. 内容:(1)秒的概念:1分钟=60秒(2)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3)时间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钟表模型上,练习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2)思考:如何珍惜时间?2. 答案:(1)根据课堂所学,正确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
(2)开放性问题,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秒的概念和读取秒针指向的时间。
课后反思如下: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加强时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
《秒的认识》说课稿《秒的认识》说课稿教学设想: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秒”是在学生一、二年级认识时、分的基础上,对时间单位的进一步学习。
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在时间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作了较大的变动,将“秒”单独作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对“秒”进行充分的感知与体验。
时间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学生对“秒”接触和感知的机会也比较多,应该说对“秒”并不陌生;但是“秒”和其他时间单位一样,相对于长度、重量单位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学生缺少系统、充分的认识,对于时间的体验也较少。
因此,本课设计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令全国人民为之自豪的“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于现实情境中感受“秒”的意义。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秒”的有关知识,以体验感知1秒几秒1分几分为主线,借助学生的直接经验及亲身体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理解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学生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设计中,力求通过数秒、跟着秒针打节奏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秒”这一时间单位的正确表象,继而让学生在估计时间活动的过程中,自己主动寻求准确估计时间的策略,并通过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学生较准确估计时间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1页,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2、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较准确估计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1、神舟五号发射倒计时录像。
2、能控制秒针走停的表。
教学重点:正确建立秒的表象,知道1分=60秒,有初步的估计时间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秒的表象,知道分针与秒针是如何走动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些天,我们国家航天界发生了一件令世人瞩目的大事,谁知道?大家想不想再来一起回顾一下那个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
《秒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秒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秒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二、教学目的:(一)认知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才能目的: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考虑与语言表达才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p 才能和动手操作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展。
(三)情感目的:1.在观察比拟、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板书:秒(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场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钟面上有秒针。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秒的概念,知道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秒表,学会读取秒表上的时间。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内容:1. 秒的概念2. 秒表的使用方法3. 时间观念的培养教学重点:1. 秒的概念2. 秒表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1. 秒的概念的理解2. 秒表的使用方法的掌握教学准备:1. 秒表2.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秒表,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一个秒表,它可以用来测量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秒的概念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二、新课1. 教师讲解秒的概念: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1分钟等于60秒。
2.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秒的由来和发展,让学生对秒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教师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如何开启秒表,如何读取秒表上的时间,如何停止秒表。
4. 教师示范秒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体会秒表的使用。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使用秒表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 教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秒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秒的概念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关于秒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 教师提醒学生要养成正确使用秒表的习惯,培养自己的时间观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秒的概念和秒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秒表的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秒的概念和秒表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秒的概念的讲解与理解:在讲解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例如:“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时钟的秒针跳动一下,那就是一秒的时间。
2024年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间》中的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详细内容包括:时间的基本概念,秒的定义及作用,秒与分的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秒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秒的概念,理解秒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准确读取时间的能力,能熟练地进行时、分、秒的转换。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秒与分的关系,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秒的定义,秒的读取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时钟模型,计时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计时游戏,让学生感受秒的存在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秒的定义和作用。
(2)讲解秒与分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时钟上读取秒。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掌握秒的读取和使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两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秒的认识》2. 内容:秒的定义和作用秒与分的关系秒的读取和使用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时钟上画出3时15分30秒。
(2)计算:180秒是多少分?(3)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短文。
2. 答案:(1)画图略。
(2)3分。
(3)短文内容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秒的概念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秒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时钟,记录一天中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5分钟,分享给同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秒与分的关系,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秒的读取和使用。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学生对秒的实际应用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秒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五册P59--61秒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认识秒针,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体验1分钟的长短,建立1分钟的长度观念。
3、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五、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1、今天小精灵要带我们到一个有趣的地方——瞧!钟表王国,想看看吗?小精灵说只要我们一起大声的倒数十下,钟表王国的门就打开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准备,(10、9、8、7、、、)瞧,钟表王国的门打开了,多可爱的钟表,他们可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伙伴啊!(出示课件,师生随着画面一起倒计时)2、小朋友们,在刚才的倒计时中,我们每隔多长时间数一下?你们同意吗?3、为什么不用时或分来做时间单位?说的真好!刚才我们倒计时的时间很短,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秒的认识(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钟表王国可是个大家族,秒是计量很短时间的单位,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1、认识电子表这是一只电子钟表,中间有两个小圆点,闪动一次就过去一秒,后面有两个数字在不断的变化,表示秒,现在表面显示的时刻是8时30分20秒,一起读。
这个时刻谁会认读?(10时15分20秒)还有谁会读,真好,一起读。
2、认识秒针师:除了电子表外,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像这样的有指针的钟表。
(课件出示钟面)?钟面上有几根指针?你知道这三根针的名称吗?哪一根针是秒针?(点几个学生说)和其他两根针相比,秒针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钟面或表面,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师:钟面上有三根指针,最长最细走的最快的就是秒针。
3、认识1秒(1)师:(课件播放秒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多点几个学生回答)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秒的认识XXX《秒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课教学是本着把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变成学生的切身体会,着重让学生去感受时间的长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XXX说:“研究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是研究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研究的全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
设计理念:1、生活激趣,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概念,拓展新认知。
2、自主探索,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增强研究的主体意识。
3、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体悟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认知,发展个性思维。
4、实践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性。
5、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年级的研究实践活动,学生已对1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时、分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
通过研究使学生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
三、学情分析1、估计学生对秒已有所认识,甚至知道1分=60秒。
部分学生能觉得秒是很短的时间单元,甚至能用自己的办法感受几秒的长短。
但多数学生还是缺乏体验。
2、学生研究本课可能对秒的感受不是很深刻,或感觉不到1分、1秒能做的事情有多少,或感受不到秒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不懂得珍惜时间。
有些学生可能对分与秒的关系比较模糊,从而导致单位换算的错误。
3、学生在研究中可能采取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比较等研究策略。
《时、分、秒》教学设计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因素。
】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意义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
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设计意图: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
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
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钟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惜时的思品教育。
】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