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应用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2
耳部应用解剖生理一、耳部解剖人的耳朵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1. 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是由软骨和皮肤构成的,它能够接收声音并将其引导入外耳道。
外耳道是连接耳廓和中耳的通道,它有助于声音传导和保护中耳。
2. 中耳:中耳是位于鼓膜后面的空腔,它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鼓膜是外耳道尽头的薄膜,当声音波通过外耳道进入中耳时,鼓膜会震动。
鼓室是一个空腔,内部有与咽部相连的咽鼓管,它平衡气压,并帮助传导声波。
听小骨由三块骨头组成,它们分别是锤骨、砧骨和副耳骨,它们传递鼓膜上的振动到内耳。
3. 内耳:内耳位于颅骨内部,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耳蜗是内耳的主要听觉器官,它对声音进行接收并转换为神经信号。
前庭是平衡器官,它由囊固和鼓室两个部分组成,负责感知身体的重力和方向。
半规管与前庭相连,帮助控制眼睛和头部的平衡。
二、耳部生理1. 听觉传导:当声音波到达耳廓时,外耳会将其引导入外耳道,然后声波通过鼓膜传导到中耳。
鼓膜的振动会使得听小骨震动,进而将声波传递到内耳的耳蜗。
耳蜗中的感觉细胞会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从而我们才能够听到声音。
2. 平衡功能:耳的前庭和半规管对身体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进行头部和身体的运动时,半规管的液体会随之流动,从而刺激感知细胞,并向大脑发送信号,告诉我们身体的方向和平衡状态。
3. 耳蜗功能:耳蜗是内耳中的主要听觉器官,它内部有许多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可以接收来自鼓膜振动的声音信号。
耳蜗可以通过不同的区域感知不同频率的声音,从而构成我们对声音的听觉感知。
三、耳部应用1. 保护听力:由于现代社会中噪音污染的普遍存在,保护听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佩戴耳塞或耳罩,可以减少外界噪音对耳朵的损害,保护听觉功能。
2. 诊断和治疗听力问题:对于有听力问题的患者,耳部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例如,听力测试可以评估个体的听觉功能,并确定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耳共分为三部分,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见图4 1)。
图4 1耳的组成及结构关系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1. 外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1) 耳郭耳郭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着于头颅两侧的颞部。
耳郭主要以软骨为支架,其软骨与外耳道软骨相连。
除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耳郭的其余部分被覆软骨膜、皮肤和极少的皮下组织。
因皮下组织较少,故发生炎症时,压迫或牵拉耳郭可引起剧痛。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1. 外耳2) 外耳道外耳道始于外耳道口,向内止于鼓膜。
成人的外耳道长2.5~3.5 cm。
外耳道的外侧1/3为软骨部,内侧2/3为骨部,骨和软骨交界处称为外耳道峡部。
成人的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故检查外耳道深部及鼓膜时需向后上外方提起耳郭,将耳道拉直,方能看清楚。
小儿的外耳道因骨部尚未发育成熟,较狭小,故检查时应向下方牵拉耳郭。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1) 鼓室鼓室又称中耳腔,为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的含气空腔,位于颞骨内,是颞骨内最大的不规则含气空腔。
鼓室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通过鼓窦与乳突小房相连,经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以鼓膜紧张部上、下缘水平为界,鼓室可分为上鼓室、中鼓室和下鼓室三部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2) 鼓窦鼓窦为鼓室后上方较大的含气空腔。
鼓窦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通乳突小房。
鼓窦上方以鼓窦盖与颅中窝相隔,是乳突小房与鼓室相通的要道,也是中耳乳突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3) 乳突乳突腔呈蜂窝状,内含许多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小房,且各小房彼此相互连通,其内由无纤毛黏膜覆盖。
乳突后壁借骨板与乙状窦和颅后窝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