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金鱼》教科版
- 格式:pptx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13
鱼的呼吸一、微课实录(一)实验装置主体制作(1)实验装置主体采用两个无色透明饮料瓶。
大饮料瓶宜选用1升以上,可容纳整条鱼的瓶子,并在一个侧面剪出矩形开口。
平放后装水放入鱼,作为容器,为防止左右倾倒可放两块橡皮进行支撑。
小饮料瓶可择比鱼稍大,且造型流畅的瓶子(如农夫山泉瓶),瓶颈处尽可能光滑透明,方便接下来的实验观察。
小饮料瓶去底,剪成铲子状,去掉瓶口彩色塑料圈,减少颜色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采用生活中常见材料,材料易取,制作简便,易于学生在家尝试。
)(2)接下来需要让鱼进入铲子状的小饮料瓶。
直接放下小饮料瓶或用手抓住鱼会比较困难,也会惊扰小鱼。
建议用食指轻轻按在鱼的头部,缓缓往后推,这时就可以让鱼安静地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放下小饮料瓶让鱼钻入,鱼可以在舒适的情况下,不随意移动位置。
轻轻往后推到合适位置,就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突出操作的动作要领:轻柔、缓慢,不惊动小鱼。
)(二)色素水的配置和使用(1)实验中采用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红色色素水,尽量减少对鱼的伤害。
(通过实验操作渗透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注射器连接橡胶软管,吸取足量的红水。
可通过注射器自由控制红水流出的速度和多少,方便实验控制。
因为一次吸取可供多次实验使用,只需静静等待时机,不需要因为添加红水,反复取出、放入而惊扰小鱼。
(三)鱼的呼吸实验操作将管口轻轻放在鱼嘴前,当鱼适应后,挤出红水,观察红水的流向。
(当学生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腮部流出之后,就能明白原来金鱼的“喝水”不是真正的喝水,而是呼吸。
突出操作的动作要领:轻柔、缓慢,不惊动小鱼。
)透过透明的小饮料瓶可清晰看到红水的流动。
由于大小饮料瓶的空间限制,鱼鳍鱼尾可自由摆动,但不容易转身或上下浮动。
透明的饮料瓶也不易被鱼察觉,不会产生束缚感。
鱼可以在舒适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位置。
(四)换水操作可以在不移动鱼的情况下换水,方便重复实验且不惊扰小鱼。
在瓶口下方放一个接水容器,打开后方瓶盖使水缓缓流出,同时在前端加入清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金鱼》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鱼》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金鱼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金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物的情感。
本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和观察能力,但对金鱼的了解可能较少。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金鱼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的理解,引导他们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的生物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金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生物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金鱼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
2.难点:如何观察和描述金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金鱼的形态特征,培养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金鱼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察金鱼的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3.准备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金鱼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金鱼,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金鱼是什么吗?金鱼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金鱼的体色、鱼鳍、鱼尾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金鱼的图片或实物,使用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详细描述金鱼的形态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描述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金鱼的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鱼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用教案26金鱼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第26课《金鱼》。
详细内容涉及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以及如何在家庭中科学饲养金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学会观察和照顾身边的生命。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在家庭中科学饲养金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金鱼的身体结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会科学饲养金鱼,关爱小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金鱼实物或图片、饲养金鱼的鱼缸、过滤器、水草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鱼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金鱼,并引发学生关注金鱼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1)金鱼的生活习性:讲解金鱼对水质、温度、食物等方面的需求。
(2)金鱼的身体结构:分析金鱼的体型、颜色、鳍等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观察金鱼实物或图片,分析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
4.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金鱼的生活习性水质:清澈、无污染温度:2028℃食物:鱼虫、颗粒饲料等2. 金鱼的身体结构体型:流线型颜色:多彩多样鳍:尾鳍、胸鳍、腹鳍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
(2)如何科学饲养金鱼?列举三种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对金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中饲养金鱼,亲身体验科学饲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的理解。
2. 科学饲养金鱼的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金鱼》教学设计吗?(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谜底:金鱼)水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能说说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吗?水里最常见的动物是什么?观察金鱼鱼,你知道下面的金鱼各是什么名字吗?(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金鱼名字)身体结构吗?(边讲解边动画标注)鱼鳃有两部分构成,分别是鳃盖,鱼鳃。
鱼鳃一般是深红色。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鱼鳍。
鱼鳍根据它所在的位置,分别有自己的名字,胸部的叫做胸鳍,腹部的叫做腹鳍,臀部的叫做臀鳍,尾部的叫做尾鳍。
(边讲解边动画标注)以上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金鱼,它的身体结构狮子座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运动方式是怎样的?你能试着画下来吗?(教师播放音乐并巡师指导。
)(边讲解边出示动画)我们发现金鱼在不停的喝水,可是金鱼的肚子并没有被胀破,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准备好的实验过程中,请大家要仔细观察,注意安全。
(教师巡视指导)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鱼通过嘴巴吸进去的水,又通过鳃排出体外,这个过程,鱼吸收了水中的氧气,完成了呼吸,所以你知道金鱼吃什(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在家庭中我们喂养金鱼,一般喂养面包屑和鱼食。
现在请大家拿出鱼食喂养金鱼,看看你的小金鱼是怎样吃食物的?并把你的观察现象汇报给大家。
出示答案)在这里要提醒大家,金鱼一定不要喂食物的太多,否则会被胀死。
通过刚才的总结,相信大家对新知已经掌握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去完成巩固提升练习题。
1、填空题(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填图金鱼、面包屑、鱼食、头、躯干、尾、鳞片、鳃(呼吸)、鳍(游泳)。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金鱼》教学设计第一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金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6、金鱼执教者杨贞姬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中的第六课《金鱼》。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四、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五、教学准备:1、每组:2~3条金鱼,水槽一个,1只滴管、少许的红水、少许鱼食。
六、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金鱼)师:简单介绍鱼类动物及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
师:播放部分金鱼图片让学生欣赏,了解金鱼。
第一环节: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师:金鱼的身体哪几个部分组成?身上长着什么?观察要求:1、安静,不吵闹。
2、从头到尾的顺序慢慢的观察。
师:大家观察完毕坐好,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谁来说一说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生:看着多媒体金鱼图回答师:它是怎样运动的?生:用鳍帮助游动。
师:让学生说出金鱼的特点。
课件小结:板书:鱼鳞:保护身体鱼鳍:帮助游泳师:金鱼既然是家养动物,大家想一想它吃什么?生:思考师;那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观察金鱼的捕食。
第二个环节:观察金鱼的捕食。
师:金鱼很尊贵,它吃什么?喂食金鱼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操作?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生: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金鱼吃什么?喂食金鱼应该注意什么?生:多个小组进行回答。
课件小结:1、金鱼吃的食物。
2、喂食金鱼应注意的问题。
观察金鱼是怎样把食物吃下去的?观察完毕,学生交流喂食时的发现。
师:金鱼是把食物吞下去的。
师:金鱼吃完食后,嘴和鳃仍在不停的一张一合,是在不断的喝水还是在不断的呼吸?生:预测自由发言。
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鱼》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金鱼的生活习性,来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走进金鱼的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金鱼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金鱼,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金鱼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金鱼的特点,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金鱼的特点,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探究,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特点。
2.探究法: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深入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金鱼图片、视频、PPT等。
2.学具:观察金鱼的器材,如鱼缸、鱼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金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金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金鱼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金鱼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金鱼的特点,如鱼鳍、鱼尾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观察金鱼,让学生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金鱼的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金鱼的特点,如“金鱼的身体长长的”,“金鱼的尾巴摆来摆去”等。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金鱼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复习。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第六课金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第六课《金鱼》。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金鱼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金鱼与人类的关系。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有:第二章第三节《鱼类的特征》和第四节《金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金鱼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颜色、鳍等。
2. 掌握金鱼的生活习性,理解金鱼与人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金鱼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金鱼各种鳍的作用以及如何观察金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金鱼图片、金鱼实物、观察盒、投影仪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鱼图片,引发学生对金鱼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a. 让学生观察金鱼实物,了解金鱼的体型、颜色等基本特征。
b. 分组讨论:金鱼有哪些鳍,它们的作用是什么?c. 教师讲解:金鱼的呼吸、游泳等生活习性。
3. 实践活动:a. 学生用尺子测量金鱼的长度,记录在笔记本上。
b. 观察金鱼游泳时的动作,了解各种鳍的作用。
4. 例题讲解:a. 出示题目:金鱼有哪几种鳍,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b.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a. 学生绘制金鱼的形态图,标注各种鳍的作用。
b.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金鱼的基本特征体型:流线型颜色:多种多样鳍:胸鳍、背鳍、腹鳍、尾鳍2. 金鱼的生活习性呼吸:用鳃呼吸游泳:靠尾部和鳍的协调运动3. 金鱼与人类的关系观赏价值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金鱼的观察与描述。
观察金鱼,描述其体型、颜色、鳍等特征。
思考金鱼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 答案:金鱼的体型为流线型,颜色多种多样,鳍包括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
金鱼在生态环境中具有观赏价值,同时可以反映水环境的健康状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金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在观察金鱼时,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指导。
2024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金鱼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26课《金鱼》。
本课详细介绍了金鱼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一常见的观赏鱼,并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认识金鱼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学会观察金鱼,培养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3. 通过对金鱼生活习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观察和描述金鱼的方法。
难点:理解金鱼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金鱼缸、金鱼、显微镜、投影仪、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鱼缸和金鱼,让学生初步观察金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让学生观察金鱼,引导他们描述金鱼的身体结构和特点。
(2)讲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繁殖方式等。
(3)讨论金鱼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观察金鱼,记录金鱼的身体结构和行为特点。
(2)进行金鱼饲养体验,让学生了解金鱼的生活需求。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2)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观察和教材内容,回答金鱼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相关问题。
(2)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为金鱼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六、板书设计1. 金鱼的身体结构鳍的作用身体颜色的变化2. 金鱼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繁殖方式3. 金鱼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金鱼有哪几种鳍?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2)金鱼的身体颜色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3)简述金鱼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答案:(1)金鱼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
它们分别起到保持身体平衡、控制方向、帮助游泳等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上《金鱼》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鱼》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金鱼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通过提供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旨在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动物感兴趣,乐于观察和描述。
但学生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表达不清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金鱼的主要特征,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金鱼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金鱼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金鱼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观察金鱼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金鱼的图片和视频。
2.准备观察金鱼的工具,如放大镜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金鱼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金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金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金鱼的外形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金鱼的体型、颜色、鳞片等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金鱼,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金鱼的鳞片、鳍等部位。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观察到的金鱼特点,教师总结并板书金鱼的主要特征。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金鱼的生存环境,讨论金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金鱼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