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撞船事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中⽇撞船事件全记录中⽇撞船事件全记录据新华社、央视 截⾄9⽉21⽇,中国船长因中⽇撞船事件,已被⽇本⾮法扣留达15天之久。
这期间,中⽅多次召见⽇本驻华⼤使提出强烈抗议,中国驻⽇⼤使紧急向⽇本外务省提出严正交涉,外交部发⾔⼈多次在记者会上强调,中国政府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完整的意志和决⼼坚定不移。
⽇⽅⾮法扣船扣⼈ 中国提出严正交涉 9⽉7⽇10时15分许,⼀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捕捞作业时,⽇本海上保安厅⼀艘巡逻船赶到现场,并冲撞渔船。
随后,⽇⽅⼜派出两艘巡逻船跟踪渔船。
13时左右,⽇本巡逻船上的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航⾏中的中国渔船,命令渔船停⽌航⾏,并宣称违反⽇本“渔业法”,对渔船进⾏检查。
随后,中国渔民渔船被扣押⾄⽇本冲绳县⽯垣岛。
中国外交部发⾔⼈姜瑜当天表⽰,中⽅对事件表⽰严重关切,已向⽇⽅提出严正交涉。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古就是中国领⼟,我们要求⽇本巡逻船不得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所谓“执法”活动,更不得采取任何危及中国渔船和⼈员安全的⾏为。
中⽅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做出进⼀步⾏动的权利。
当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奉命约见⽇本驻华⼤使丹⽻宇⼀郎,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停⽌⾮法拦截⾏动。
当⽇晚,中国驻⽇本⼤使程永华紧急向⽇本外务省负责⼈提出严正交涉,指出中⽅对⽇本巡逻船⾮法扣留中⽅渔民渔船表⽰强烈抗议,要求⽇⽅⽴即放⼈放船,避免事态进⼀步升级。
⽇⽅继续恣意妄为 戴秉国警告⽇勿误判形势 9⽉8⽇,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奉命召见⽇本驻华⼤使丹⽻宇⼀郎,对⽇⽅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即放⼈放船,并确保我⽅⼈船安全。
当⽇,中国驻⽇本使馆派员赶赴冲绳县⽯垣岛探视中⽅渔民。
9⽉9⽇,外交部发⾔⼈姜瑜表⽰,⽇⽅对待在钓鱼岛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适⽤⽇本国内法是荒唐的、⾮法的和⽆效的,中⽅绝不接受。
当务之急,是⽇⽅应⽴即⽆条件放⼈放船,避免使事态进⼀步升级。
姜瑜在回答⽇本记者问“此事件对中⽇关系会有影响吗”时说,领⼟主权争议⾼度敏感,处理不当将对中⽇关系的⼤局造成严重的冲击,⽇⽅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日本冲绳县那霸地方检察厅24日宣布释放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称“考虑到对日本国民的影响以及今后的日中关系”因此将其释放,但仍坚持中国渔船故意撞击日本巡逻船是“事实”,同时称保留对船长的处分权。
中国官方在半月内连续12次同日本交涉要求放人后,日本政府最终妥协。
在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18天后,中日间紧张局势得以缓和。
日本终于服软,这其中原因值得深究。
首先,经济是中方制衡日本的利器,在9月7日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东海协商、中日煤炭综合会议以及双方有关增加航班、扩大中日航权事宜的接触都被停止,中方更是准备在东海春晓油气田自行开采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中国对日国内高端电子工业所需的稀土等重要矿产也停止出口,日本资源进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一定程度上,中方扼住了日本发展的经济命脉。
而日本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个进入大陆市场的国家,在华“家当”很大。
中国目前的众多日企,普遍存在税务、经营等方面问题,若中国政府收紧执法尺度,会让在华日企损失不小。
中国之声《央广新闻》近日便报道,杭州工商局已对丰田汽车下属金融有限公司立案调查,并以商业贿赂罪名对其进行了处罚,这是给日本政府传递了一个经济战随时可能开打的信号。
本次事件让日方损失最直接的是旅游业,今年7月有16万多中国游客造访日本,是一年前数量的2.4倍,根据日本旅游局数据,中国游客4月至7月份在日消费大约5.94亿美元,占日本国外旅游业总收入的22%。
中国的10.1黄金周马上就要到来,本来众日本商家专门准备了针对中国游客的各种促销活动,却半路出了“撞船”事件,中国各地旅游机构纷纷限制对日旅游规模,让日本旅游业受到直接冲击。
其次,中国此次的外交表态是异常强硬的。
在日方迟迟不肯释放船长情况下,中国停止了两国部级官员往来,让日本失去了通过高层外交途径进行解决的通道。
中方高层对日喊话的级别从发言人一直到升级国务委员,直到纽约联大会议期间,温家宝一连3天通过与华人、大众传媒和国际组织发言的机会,不断向外界表明,“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
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回顾(图)来源:本报综合新华社关键字:钓鱼岛;中方;海域;驻华大使;外交部发言人作者:2010-09-25 06:489月9日,停靠在日本石垣港的中国渔船“闽晋渔5179”上的船员在甲板上和记者交流。
新华社发事件回放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7日上午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发生碰撞。
随后,日方巡逻船对中方渔船实施拦截。
8日,日本海上保安厅非法抓扣了渔船船长。
日本政府坚持,事件发生在“日本的领海”内,日方将依据本身的法律处理。
冲绳县石垣简易法院10日批准拘留船长10天。
13日15时,经过中国政府严正交涉,被日方非法抓扣的14名中国渔民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返抵福州。
19日,日本冲绳县石垣简易法院决定批准将非法抓扣的中国船长拘留期限延长10天至29日。
7日外交部副部长约见日驻华大使外交部发言人姜瑜7日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宋涛7日奉命约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拦截中国渔船事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拦截行动。
8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8日奉命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对日方在钓鱼岛海域抓扣我渔船事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并确保我方人船安全。
10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召见日驻华大使外交部部长杨洁篪10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要求日方立即无条件放回包括船长在内的全体中国渔民和渔船。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中方决定推迟原定于9月中旬举行的第二次东海问题原则共识政府间谈判。
12日国务委员戴秉国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12日凌晨,戴秉国国务委员就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船员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郑重表明中国政府的重大关切和严正立场,敦促日方不要误判形势,作出明智的政治决断,立即送还中国渔民和渔船。
14日全国人大代表团推迟访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4日表示,中方认为当务之急是日方应立即停止所谓“司法程序”,使被非法抓扣的中方船长能够尽快安全返回。
钓鱼岛事件——怎样看待这场世界级世纪博弈?79年前,日本制造了一个让中国人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9月18日。
79年后,日本又制造了一个激怒中国人的日子:9月7日。
这一天,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为由非法抓扣在钓鱼岛附近水域捕鱼的中国渔船与渔民。
2010年9月7日,两艘日本巡逻船在相关海域先后冲撞中国渔船,随后日方非法扣押中国渔船并非法抓扣中国船长和船员。
日本巡逻艇冲撞中国渔船事件全记录:事件记录:·9月7日上午: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发生相撞·9月7日中午:日本海上保安厅称已登上中国渔船检查·9月7日下午:我外交部:严重关切中方渔船在钓鱼岛与日船相撞·9月7日晚间:中方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避免事态升级·9月7日晚间:日本决定逮捕与巡逻船相撞的中国渔船船长·9月8日凌晨:日本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对中国渔船船长实施逮捕·9月8日:两岸保钓人士拟赴钓鱼岛宣示主权称不能再忍·9月8日:中国驻日本使馆派员赶赴冲绳县探视中方渔民·9月8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召见日驻华大使提出强烈抗议·9月8日:日本官房长官就撞船事件呼吁各方冷静对待·9月9日:我国被扣船长可能获刑3年其奶奶忧急攻心去世·9月9日:组图:日媒曝光中日撞船后逮捕中方船长影像·9月9日:外交部:日方对中国渔船适用日本法是荒唐的·9月9日:日方称若船长“认罪”并缴罚款可很快放人·9月10日:杨洁篪召见日本大使要求日方无条件放人放船·9月10日晚间:日本法院批准拘留中国船长10天至9月19日·9月11日凌晨:中方因撞船事件推迟中日东海问题政府间谈判·9月12日凌晨:国务委员戴秉国紧急召见日驻华大使·9月13日:日本拖中国渔船出海模拟海上作业检查·9月13日:14名遭日方抓扣中国渔民乘包机安全回国·9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决定推迟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近日访日。
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走向B会计101蔡锦盛事件回顾:2010年9月7日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闽晋渔5179号”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与那国”号赶到钓鱼岛海域久场岛西北12公里处现场,试图“驱逐”中国渔船,并冲撞“闽晋渔5179号”。
10时15分左右,“与那国”号巡逻船船尾附近部位与“闽晋渔5179号”船头附近部位发生碰撞。
巡逻艇的栏杆支柱断裂。
日本方面随后派出两艘巡逻艇对中国渔船进行追踪并在一次与中国渔船发生碰撞,随后日本方面强行登上中国渔船进行进行搜查,此后日本单方面扣留了中国渔船并于8月1日下达逮捕令,将中国渔船船长逮捕。
事件经过: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中日一度形成僵局,最终以日本在扣压中国船长17天后放人告一段落。
但这一事件并没有完结——中国要求日本道歉赔偿;日本要求中国付修船费;钓鱼岛的归属没有形成一致意见,中日之间的关系被戏称为一觉回到解放前。
最后这场风波以日方的退让而告一段落,虽然这起撞船事件结束了,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中日之间的一些微妙关系。
曾几何时,日本曾经是中国的小学生,但曾经沧海难为水,但是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开展,日本国力迅速上升,并在甲午海战中将曾经的老师一举击败,坐上了亚洲第一的位子。
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曾经的敬重到妄图吞并。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历时8年,最终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告终。
至此中日关系进入历史最低点。
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国力再一次迅速上升。
而此时的中国也经历了蜕变,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事件缘由:这一次中日意外的摊牌式对决,表面上是偶然,其实是两国各种矛盾的一个总爆发,是两国实力和决心的第一次彻底检验。
这可以视为崛起后的中国力图重塑东亚格局的尝试,是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认知,是对日本彻底认清之后的清醒出击。
而对于日方实际是日本国内对中国不满情绪的一次爆发。
中日之间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一是历史恩仇;二是领土之争;三是地缘战略上的争斗;四是经济上的同构竞争(都是出口大国、资源贫国,在产业链上位置虽有不同,但中国正在逐步使其趋同)。
中日撞船事件之我见摘要:2010年9月7日,钓鱼岛附近海域,我国渔船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
日方抓扣中国渔船船长。
关键词:中日撞船、钓鱼岛、反日游行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冲撞,后又受到日方另外两艘巡逻船跟踪、冲撞、截停、登船、检查。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严重关切这起事件,并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方对日本巡视船非法扣留中方渔民渔船表示强烈抗议,要求日方立即放人、放船,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钓鱼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最先起始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双方所签订的《马关条约》清朝政府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大片土地都割让给日本,而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并无条件投降。
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台湾及其周围岛屿重归中国所有。
其中日本政府却将附属于台湾的钓鱼岛等岛屿以归冲绳县管辖为借口交由美军占领。
由于中国那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家还没有统一的领导,因此并无暇顾及钓鱼岛的主权问题。
日方才得以嚣张地将一块本应归还中国的土地迟迟不肯交出,并在发现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蕴含了大量石油资源后妄图进行大肆开发。
这种无视国际公约,无视我国领土主权的恶劣行径令国人十分愤慨,中日双方也始终无法就此事达成协议,直到今年9月7日的撞船事件,钓鱼岛之争达到了白热化阶段。
从此事件我们再次看出,日本方面妄图侵占钓鱼岛的野心与70年前妄图侵占整个中华大地的野心没有任何区别,70年前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70年后的今天他们同样别想!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想通过一些阴谋诡计将其夺走是行不通的,但是日方仍然派遣舰队在钓鱼岛海域附近巡逻,这次甚至还扣押了中方的船员,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并且大有向中国挑衅的趋势。
不过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大局出发。
鉴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主张,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国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大局的发展。
由钓鱼岛事件引发的中日关系思考[摘要] 近期,钓鱼岛问题持续升温,日方在不顾中国严正交涉情况下采取的非法“购岛”行径,严重妨害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给两国乃至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空前的阻力,中日关系的常态化,对稳定东亚及世界政治格局其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下,中日关系将如何发展,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政治和经济秩序。
[关键词] 钓鱼岛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一、钓鱼岛事件1、撞船事件2012年9月7日上午10点15分左右,钓鱼岛久场岛西北偏北约12公里海域,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与那国”号船尾附近和在现场海域作业的中国拖网渔船船头附近发生碰撞,巡逻船的栏杆支柱断裂。
9月10日,日本当地法院拘留中国渔船船长。
在事件发生以后,中国外交部立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要求“日本巡逻船不得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所谓‘执法’活动,更不得采取任何危及中国渔船及人员安全的行为”。
我国外交部连续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强调“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主权和本国公民权益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求日方立即无条件放回全体中国渔民和渔船。
在我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被日方非法扣押的14名渔民13日有我国政府包机接回,渔船也于14日归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安全返抵福州。
2、日本“国有化”钓鱼岛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为了维持对钓鱼岛的“稳定管理”,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由此,中日进入了长期对峙的局面。
二、事件发生原因分析政治上,美日同盟企图削弱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地位,同时纵容、怂恿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争端,挑起海洋权益的争夺战。
日本希望实现亚洲大共荣圈的军国主义野心。
美国就能在这场战争中渔翁得利,维持在太平洋的霸权。
钓鱼岛问题的背后,联系到中美、美日、中日和亚洲地区等多方面的利益。
经济上,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而且其海底石油储量巨大。
从钓鱼台撞船事件看中国外交博弈的智慧——我看中日钓鱼岛之争2010年9月10日,日本船只在钓鱼台领域非法扣留中国渔船渔民,在中方多次抗议及警告后,日本在9月24号无条件释放中国船长。
中日关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由来已久,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
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两国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
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从而酿成中日、日台、乃至台海两岸的诸多纷争。
钓鱼台问题的尖锐性是由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决定的。
对于中国来说,事关经济政治主权:钓鱼岛附近的东海海域有丰富的油田,具保守估计,这些油田足够供给中国人民三十年的用水用电用汽,丰富的资源当然不能拱手让人,而且,自古至今,中国都有宁失千金,莫失寸土的观念;对于日本来说,除了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战略意义,在近年来,中国快速崛起,日本和美国的假想敌已经从苏联转变为中国,如果钓鱼台属于中国,而中国在钓鱼台领域建造了防空基地,将会对日本空军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日本绝对不会承认钓鱼台为中国所有。
在我看来,钓鱼台的领属问题能在谈判桌上解决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中日双方都不会因为对方叫嚣而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这个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只有战争,而中国,日本虽然有美国撑腰,对于迅速崛起的中国却也不敢轻举妄动,近年来,日本和美国一直联手暗地里打探着中国的实力和态度,这次的钓鱼台撞船事件不过是一连串事件的其中之一,而且,日方是运用内法来扣押中国渔船船长的,并且多个专家和船长在事后分析道,以日本船只的条件,不可能一艘快船在那样的情况下避不开一艘慢船(打渔船),并且在录像中可以看出两船相撞时日本船只是加大了马力的,一切证据都说明了这次的两船相撞以及扣押事件都不是偶然,而是蓄谋已久,是有组织的。
浅析钓鱼岛事件财税系税务班沈建青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日的经贸关系肩趋佳境,但双边的政治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以来都非常的敏感。
近段时间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又把中日关系推向了深渊。
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钓鱼岛事件的看法。
一、钓鱼岛事件2012年9月7日,载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闽晋5179”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捕捞作业时,遭遇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于中午被迫停船日本以“涉嫌妨碍公务”为由抓扣渔船船长詹其雄。
随后日本又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引起中方的强烈反对。
至此,钓鱼岛事件全面升级,由撞船事件上升至领土争端问题。
(1)钓鱼岛的地理位臵钓鱼列岛,又称钓鱼群岛,由8个无人岛礁组成,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
(2)钓鱼岛的经济意义钓鱼岛附近海域蕴藏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查,得出结论: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
由此可见,钓鱼岛的经济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3)钓鱼岛的战略意义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一条十分繁忙的海上大通道,谁控制该地域谁就能遏制他人咽喉,掌握主动权。
因此,钓鱼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中日双方对钓鱼岛事件的反应(1)中日官方的反应事发当天,中日双方即在外交层面发生正面交锋。
9月7日下午,我外交部:严重关切中方渔船在钓鱼岛与日的碰撞。
9月8日凌晨;日本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对中国渔船船长实施逮捕。
9月9日外交部;日方对中国渔船适用日本法是荒唐的。
中日双方都密切关注钓鱼岛事件的进展,快速做出反应。
(2)中日民众的反应钓鱼岛事件发生以来,两国民众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
开始,中国民众只是关心被捕船长的安危,对日本的做法发出严重抗议。
随着事件的发展,中国民众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特别是日本宣称钓鱼岛属于他国后,彻底激怒了中国民众。
中国民众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高呼“钓鱼岛是中国的”。
中日撞船事件闽晋渔5179号渔船返航【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文玉林梦叶甄翔】据日本共同社12日报道,就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日本政府当天向冲绳县那霸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向驾驶渔船“撞坏”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的中国籍船长詹其雄索赔1429万日元。
为配合这次“诉讼”,海上保安厅还公开“证据”,即中国渔船与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相撞的视频录像。
日本《朝日新闻》称,相关录像曾经被一名前海上保安厅官员泄露,后被提交至国会,但面向普通民众公开尚属首次。
日本海上保安厅称,因为中国渔船的撞击,两艘日本巡逻船的外船板和栏杆部分遭到损坏,修理费等高达1429万日元。
到目前为止,海上保安厅共向中国船长发出11次赔款催促,但是都没有得到回应。
按照日本法律,本月20日,索赔权的时效将到期。
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表示:“这是在时效期到达之前进行损害赔偿方面的索赔,并非特别划时代的事情。
”2010年9月7日,詹其雄驾驶的“闽晋渔5179号”拖网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围追堵截,双方发生碰撞。
日本海上保安厅扣押了中国渔船,并逮捕船长詹其雄。
中国外交部随后连续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放人、放船。
9月24日,日本地方检察厅宣布释放中国渔船船长。
日本新闻网12日称,在中国籍船长已经回国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向“不在嫌疑者”索赔,是超乎寻常的事。
这也是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受损的第一例民事诉讼案。
日本的索赔“诉讼”立即遭到中国官方的驳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2日在记者会上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2010年在钓鱼岛海域发生的“撞船事件”是日方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损害中国渔民正当权益的严重事件。
对此中国外交部已发表声明,表明严正立场,强调日方对中国渔民渔船的扣押、调查以及任何形式的司法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要求日方就这一事件向中方作出道歉和赔偿。
我们敦促日方停止挑衅,以实际行动承认和纠正错误。
钓鱼岛事件针对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已经100多年的历史了,直到现在还是悬而未决的事情。
但是,我们的信念是不能够改变的,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是每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近日的日本撞击中国船队事件中,又牵扯到了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闽晋渔5179号”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与那国”号赶到钓鱼岛海域久场岛西北12公里处现场,试图“驱逐”中国渔船,并冲撞“闽晋渔5179号”。
10时15分左右,“与那国”号巡逻船船尾附近部位与“闽晋渔5179号”船头附近部位发生碰撞。
巡逻艇的栏杆支柱断裂。
日本海上保安厅随后派出两艘巡逻艇“水城”号和“波照间”号,对中国渔船进行追踪。
10时55分左右,在距离久场岛15公里处,“闽晋渔5179号”与阻止其前行的“水城”号巡逻艇右舷发生碰撞。
据日本海上保安厅称,两次碰撞没有造成双方人员的伤亡和燃料泄漏。
“与那国”号巡逻艇甲板上的两根支柱断裂,“水城”号巡逻艇船体被撞出坑洼,另有五六根扶手被碰断。
但其并未透露中国渔船的受损情况。
下午13时左右,6名巡逻艇上的日方保安官强行登上中国渔船,迫使“闽晋渔5179号”停止行驶。
其后海上保安总部派出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中国渔船,以涉嫌违反《渔业法》为由对“闽晋渔5179号”进行了搜查。
当日晚间,日本海上保安厅与外务省、法务省等相关省厅针对此事召开局长级紧急会议,官房长官仙谷由人也于21时许加入。
最终日本政府决定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对41岁的中国渔船男性船长实施逮捕。
另有日政府高官表示,将把中方船长“带到最近的检察机关或是警察机构,按照日本的程序加以处理”。
“与那国”号巡逻艇隶属日本海上保安亭11管区总部石垣海上保安部,去年2月为加强钓鱼岛海域的警备而投入使用,总吨位为1349吨,全长89米,甲板可起降直升机。
“闽晋渔5179号”中国渔船排水量166吨,长33米,事发时船上共有15名渔民。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钓鱼岛事件【钓鱼岛事件简介】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闽晋渔5179号”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与那国”号试图“驱逐”中国渔船,并冲撞“闽晋渔5179号”。
日本海上保安厅随后派出两艘巡逻艇“水城”号和“波照间”号,对中国渔船进行追踪。
当日晚间,日本政府决定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对41岁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实施逮捕。
直到13日上午,日本官方长官仙谷由人在记者会上就日中撞船事件表示,中国渔船的14名船员将于今天下午乘坐包机返回中国,渔船将在代理船长抵达之后,起航开往中国。
据悉,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仍被日方拘留。
日本海上保安厅表示,如果詹其雄认罪并缴纳罚款,就能很快被“释放”,否则将接受审讯。
24日,詹其雄母亲获知儿子即将回国,感到非常高兴。
从9月8日被日本非法拘留,到9月19日被延长拘留,再到现在,船长詹其雄目前已经在日本冲绳八重山警察署待了整整17天。
25日4时,被日方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返抵福州。
此次事件发生不久后,在成都、重庆、贵州、西安等地,均发生了大规模的学生反日游行活动!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中日两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中日有关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争端由来已久,而此次发生的钓鱼岛事件更是进一步深化了中日两国的外交战。
民间随之所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学生的反日游行活动,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夹杂着许多非理性、不恰当的破坏行为。
所以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历史和现实,对这一事件进行客观、全面而又理性的分析,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此次钓鱼岛事件,要坚持理性爱国。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而实践则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要坚持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钓鱼岛事件的根本还是中日两国关于领土归属的问题,而我们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
中日撞船事件
9月7号上午10点15分左右,编号为5179的中国闽晋渔号拖网式渔船,在钓鱼岛黄尾屿西北约12公里处,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与那国号相撞。
40分钟后,另两艘前来追踪的日本巡逻船,又与中国渔船发生碰撞。
日本巡逻船随后强行扣押了中方渔船和船上渔民。
当天下午,中国外交部表示,对事件密切关注,并称中方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
8号凌晨,日方按照日本国内法,以妨害公务罪,对中方渔船船长詹其雄实施逮捕,并将渔船扣押在石垣岛的日本海军基地。
9号,日方表示,只要船长只要按照日本法律,认罪并缴纳罚款,即可放人。
10号,日本冲绳石垣法院作出延长扣押中方船长10天。
13号,日方释放除船长詹其雄外的中方船员,一行14人当天下午乘坐包机返回福州。
19号,日方称,由于中国渔船撞击日本渔船,决定将詹其雄的扣押日期,再次延长10天。
对于日方的非法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日本队在该岛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适用日本国内法是荒唐、非法和无效的,中方决不接受。
日本冲绳县那霸地方检察厅24日决定以“保留处分”形式放还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
25日凌晨,被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搭乘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安全返抵福州。
这次冲突,与往常不同的是,日方在抓捕中方船只和人员后,不但拒不放人,而且还援引日本国内法以妨碍公务罪的名义对中方人员进行审查和惩罚,其目的在于凸现日本主张对钓鱼岛的主权以及实际控制,因此我国方面也理所当然地表现得较往常更为强硬,其交涉和抗议级别不断升级,先是由外交部副部长提出抗议,后又由外交部长直至国务委员出面对日本的做法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除了主张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外,还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地放人,以及在外交上也做出了一系列对抗与反制行动。
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争端之所以出现如此的局面,或者说在这次争端中日本政府之所以一反常态,当然有着国内外深厚的背景。
从国际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日本等西方国家中早已出现了一种“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认为中国的继续发展将会对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构成一定威胁,因此日本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得越来越强硬,尤其在涉及到领土及海洋资源等方面的问题上,就显得更加强硬。
从国内角度来看,近二十年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国内民
族主义情绪上升,金权政治泛滥,日本国民对任何政党及其候选人都渐感失望,于是民主党上台之后,尤其是菅直人内阁建立之后,试图以清廉有效及振兴经济和维护民族利益等形象赢得日本国民拥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钓鱼岛领土争端这样的问题,自然会表现得强硬,而且为了显示其在外交领域也追求所谓透明公正,所以将这次撞船事件交由日本司法程序处理而非通过政治决断求得解决。
日方放人基于两个背景,一个是中国政府持续抗议,包括温家宝总理在纽约的严正抗议,敦促日方立即无条件放人;另一个是当时,中方审查4名擅自闯入河北军事禁区的日本人;再就是中方决定,中断中日之间的很多交流,包括青少年之间的交流等。
钓鱼岛的撞船事件让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各方找到了更多共同利益,加强了相互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不仅表现为保钓人士的活动上,更体现在普通百姓身上。
在“九一八”纪念日前后,爆发抗议游行的不仅有大陆的北京、深圳、沈阳等城市,台湾和香港甚至纽约也爆发了抗议游行。
大陆、台湾和香港各地的民众以及广大海外侨胞在涉及历史、领土等问题上,因钓鱼岛撞船事件而表现得更加“一致对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得到加强。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这一直我国的外交准则。
钓鱼岛撞船事件中两国的相互博弈,是中国GDP超过日本、中日国家实力排序调整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可以预见,今后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上还有很多“定时炸弹”可能会随时爆发影响两国关系。
此次钓鱼岛撞船事件中两国的博弈和得失,预示着新的国际格局中中日两国博弈的整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