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设计规范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20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医院建筑的安全、高效和人性化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在医院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医疗服务的需求、患者舒适度、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医疗设备配套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保障医院建筑的结构稳定性、防火性和防护性,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高效性原则:合理规划医院功能区域,优化布局设计,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3.人性化原则: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心理需求,提供一个温馨、宽敞的医疗环境。
二、规划布局:1.医院总平面布局:合理规划医院功能区域,包括门诊部、住院部、手术部、急诊部、检查部、行政办公区等,确保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互补和协调。
2.区域布局:根据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设计相应的区域布局,例如分离感染病房、手术室和住院病房等。
3.房间功能布局: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房间功能布局,例如门诊诊室、病房、手术室等。
三、建筑设计:1.建筑结构:确保医院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采用适当的结构体系和材料。
2.空间设计:考虑到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患者的舒适度,设计宽敞明亮的诊疗区域、病房等。
3.建筑外观:根据医院的形象和功能特点,设计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建筑外观。
四、设备设施配套:1.电气设计:根据医疗设备的需求和安全要求,合理规划电气线路和插座的布置,确保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给排水设计:确保医院的给水和排水系统能够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并具备防污染和防漏水的功能。
3.通风与空调设计:保障医疗区域的空气质量和温度适宜,采用合理的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
4.照明设计: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确保医院各个功能区域具备良好的照明效果。
五、环境友好设计:1.绿化设计:合理规划医院的绿化空间,增加自然景观和绿色植被,提高医疗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2.节能设计:采用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医院装饰设计规范最新标准医院装饰设计规范是确保医院环境安全、卫生、舒适并符合医疗功能需求的重要指导原则。
以下是最新的医院装饰设计规范标准:1. 安全性:医院装饰设计必须遵守国家建筑安全规范,确保结构稳固,使用防火材料,确保紧急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2. 卫生性:所有装饰材料应易于清洁和消毒,避免使用易积尘、滋生细菌的材料。
墙面、地面应使用抗菌、易清洁的材料。
3. 舒适性:医院环境应提供舒适的氛围,使用柔和的照明,合理的色彩搭配,以及适宜的温湿度控制。
4. 功能性:设计应满足不同医疗功能区域的需求,如手术室、病房、诊疗室等,确保空间布局合理,便于医护人员工作和患者就诊。
5. 隐私保护:病房设计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隐私,使用隔断或屏风等措施,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或休息时不受干扰。
6. 无障碍设计:医院应提供无障碍通道,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和残疾人士使用,包括宽敞的门道、无障碍卫生间等。
7. 环保性: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8. 标识系统:医院应有清晰、易懂的标识系统,帮助患者和访客快速找到目的地。
9. 声学设计:医院内应控制噪音水平,使用吸音材料减少回声,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治疗和休息环境。
10. 照明设计:医院照明应满足医疗操作的需要,同时考虑患者的舒适度,使用自然光和人工光的合理搭配。
11. 色彩运用:色彩设计应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情绪,使用温馨、柔和的色调,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颜色。
12. 智能化系统:医院装饰设计应考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如智能监控、智能照明控制等,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13. 维护与更新:医院装饰设计应便于日常维护和未来的更新改造,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
结尾:医院装饰设计规范的最新标准旨在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且功能齐全的医疗环境,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环境要求的提高,这些规范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医院设计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是为了提供医疗服务而建立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设计规范,包括建造布局、空间规划、设备配置、环境要求和安全措施。
一、建造布局:1.1 医院建造布局应合理,包括主楼、附属楼和辅助设施等,以满足不同科室的需求。
1.2 主楼应设在中心位置,便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流动,同时附近应有充足的停车位。
1.3 辅助设施如餐厅、药房等应布置在便利的位置,方便患者和家属的使用。
二、空间规划:2.1 医院的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不同科室的功能需求,包括诊室、手术室、病房等。
2.2 每一个科室的面积应合理,以满足医疗设备和人员的工作需要,同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2.3 医院内的走廊和楼梯应宽敞,以便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流动,同时考虑到轮椅患者的需求。
三、设备配置:3.1 医院的设备配置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包括医疗设备和家具等。
3.2 医疗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和质量标准,且易于操作和维护。
3.3 家具的选择应舒适、耐用,并考虑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需求。
四、环境要求:4.1 医院的环境要求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噪音控制等方面。
4.2 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保持通风良好,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3 照明应充足、均匀,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治疗环境,同时考虑到患者的舒适感。
4.4 噪音控制应合理,避免过高的噪音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影响。
五、安全措施:5.1 医院的安全措施应包括消防设施、安全通道、紧急救援等方面。
5.2 消防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3 安全通道应保持畅通,以便患者和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
5.4 医院应建立紧急救援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结论:医院设计规范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建造布局、空间规划、设备配置、环境要求和安全措施是医院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
惟独合理规划和设计,才干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最新中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是指在中医医院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设备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和指导,旨在确保中医医院建筑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和舒适的就诊体验。
最新的中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功能布局:中医院建筑应根据中医医疗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满足就诊、诊断、治疗、养护等环节的需要。
例如,门诊区域应分为中药、针灸、推拿等不同门类的诊疗区域,以方便患者就诊;医技区域应设置合适的检查、检验、影像等设备和设施,以支持医疗服务的进行。
二、病房设计:中医院病房应考虑患者的舒适性和治疗需求,合理设置床位和储物空间,并提供适当的面积和通风条件。
病房应合理布置医疗设备,确保医护人员能够顺利进行治疗操作。
三、环境要求:中医医院应尽量减少噪音干扰和空气污染,建筑应具备隔音、保温、通风等功能。
中医院的室内布局应合理分隔,避免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此外,中医院的建筑还应具备良好的自然光照条件,以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四、设备设施:中医院应配置适宜的中医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中药制剂室、针灸推拿诊疗区、中医影像检查设备、中医特有的诊疗设备等。
此外,还应配备适当的器械和家具,满足患者治疗和休息的需要。
五、卫生与安全:中医院的建筑应保证卫生与安全的要求,包括灭火设施的设置、卫生间的合理布局、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医院的楼梯、通道、门窗等设施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规定,中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能够保证中医医院的建筑能够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提供优质的就医环境和服务品质。
中医院的建筑设计规范也会随着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进步。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最新一、总则1.规范适用范围:适用于综合医院的新建、扩建、改建和装修工程设计。
2.规划原则:医疗服务连续性原则、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原则、功能分区原则、建筑外观协调原则。
3.设计要求:满足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需求,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设计审查:设计单位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审查申报,并经过专业审查机构审核。
二、建筑规划布局1.医疗院区:按照功能和特殊要求进行划分,如住院区、门急诊区、手术区、检查区、药品储存区等。
2.公共区域:包括大厅、走廊、电梯厅等。
3.功能区划分:根据功能需求划分治疗区、病房区、医技区和辅助设施区。
三、建筑设计要求1.建筑安全:确保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防火安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特殊区域设计:如手术室、无菌室、放射治疗室等特殊要求的区域,应按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3.楼层布局: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域的楼层布局,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
4.门窗设计:门窗材料应具有防火、防盗、防腐蚀等性能,并满足节能要求。
5.环境设计:提供舒适的室内外环境,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和舒适。
6.消防安全:根据相关规定设置消防通道、灭火器材,保障医院的消防安全。
7.照明设计: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配置合理的照明设备,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装修设计要求1.墙面装饰:采用易清洁、抗菌、防火材料进行装修,以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地面装饰:使用耐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天花板装饰:采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并设置合适的照明和通风设施。
4.室内家具和设备:选择符合卫生要求、易清洁和耐用的家具和设备。
5.声学设计: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设计,降低噪音传播,提供静谧的医疗环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24报批稿)对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医院建筑的安全、高效运行。
最新医院设计规范标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院设计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以下是最新医院设计规范标准的一些关键点:1. 规划与布局- 医院应根据服务人口、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 医院布局应遵循功能分区明确、流线合理、环境舒适的原则。
2. 建筑结构与材料- 医院建筑应采用耐久、易清洁、防火、防腐蚀的材料。
- 结构设计应保证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可能的功能调整或扩展。
3. 功能区域划分- 明确划分门诊区、急诊区、住院区、医技区、后勤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 确保各区域之间有清晰的导向标识,便于患者和工作人员快速定位。
4. 环境与绿化- 医院环境设计应注重自然光的引入和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 绿化设计应考虑植物的净化空气功能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5. 医疗设备与设施- 医疗设备应符合最新的医疗技术标准,保证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设施应包括无障碍设施,确保残疾人士和行动不便的患者能够方便使用。
6. 安全与防护- 医院设计应充分考虑防火、防盗、防污染等安全因素。
- 应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
7. 信息化建设-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智能导诊等。
- 保障信息安全,防止患者隐私泄露。
8. 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舒适度- 病房设计应考虑患者的隐私和舒适度,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
- 医护人员的工作区域应保证足够的工作空间和休息区域。
9. 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中应考虑节能减排,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
-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技术。
10. 法规与标准遵循- 医院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医院设计规范标准也在不断完善。
设计者和管理者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以确保医院设计能够满足现代医疗服务的需求,并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医疗环境。
医院设计规范一、引言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舒适度。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设计规范,以确保医院的功能性、安全性和人性化。
二、总体要求1. 医院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包括建造设计规范、消防安全规范、卫生标准等。
2. 医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环境。
3. 医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医疗设备的布置和使用,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造设计规范1. 医院建造的布局应合理,包括主楼、附属楼和功能区的划分,确保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2. 医院建造的外立面设计应简洁慷慨,符合医院形象,同时考虑到环境的融合和景观的美化。
3. 医院建造的平面布置应合理,确保各科室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同时考虑到患者的流线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
4. 医院建造的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需求,提供宽敞、璀璨、通风的环境。
5. 医院建造的设备设施应充分考虑到医疗工作的需求,包括电力、水源、通风、排污等设施的合理布置和设计。
四、消防安全规范1. 医院应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规范,包括建造消防设施、防火分区、疏散通道等。
2. 医院应设置合适的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 医院应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疏散人员和扑灭火灾。
五、卫生标准1. 医院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安全、噪音控制等。
2. 医院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测和清洁消毒,确保医疗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医院应设置合适的垃圾处理设施,并进行分类处理,以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六、临床科室设计规范1. 门诊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就诊流程,包括候诊区、医生诊室、检查室等功能区的划分和布置。
2. 住院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居住需求,包括病房的布局、床位的设置、洗手间的设计等。
3. 手术室的设计应符合医疗手术的要求,包括无菌区域的划分、设备的布置和手术流程的设计。
医院设计规范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安全和提升医疗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设计规范的要求,包括建筑布局、功能分区、通风与照明、消防安全、设备配置等方面。
二、建筑布局1. 医院建筑应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布局,包括门诊楼、住院楼、手术楼、实验楼等功能区域。
2. 各功能区域之间应设置合适的连接通道,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流动。
3. 医院建筑应考虑到未来的扩建需求,预留足够的用地和空间。
三、功能分区1. 门诊楼:应包括接待大厅、挂号处、诊室、检验室、药房等功能区域。
2. 住院楼:应包括病房、护士站、病历室、洗手间等功能区域。
3. 手术楼:应包括手术室、麻醉室、术前术后准备区等功能区域。
4. 实验楼:应包括实验室、研究室、科研办公区等功能区域。
四、通风与照明1. 医院建筑应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应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2. 各功能区域应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照明设备,保证光线充足且舒适。
五、消防安全1. 医院建筑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包括设置灭火器、消防通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设施。
2. 各功能区域应设置明确的疏散通道,并配备合适的安全标识。
六、设备配置1. 医院应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配置相应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确保医疗服务的正常进行。
2. 医疗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保持其正常运行状态。
七、环境卫生1. 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清洁,包括地面、墙壁、窗户等的清洁和消毒。
2. 废物处理应符合相关规定,设立合适的废物处理区域。
八、绿化与景观1. 医院建筑周边应合理布置绿化景观,提供舒适的环境。
2. 绿化区域应选择适宜的植物,保持景观的美观和可持续性。
九、无障碍设施1. 医院建筑应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和老年人。
2. 无障碍设施包括坡道、扶手、轮椅通道等。
十、安全管理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安全巡查等措施。
医院设计规范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设计规范,确保医院建造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以满足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需求。
二、总体要求1. 医院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医院建造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隔音效果,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3. 医院内部应设置合理的空间布局,便于患者、医务人员和设备的流动和操作。
4. 医院建造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和建材。
三、功能分区规划1. 门诊区域:包括挂号处、候诊区、诊室、化验室等。
- 挂号处应设有明确的导诊标识,方便患者就诊。
- 候诊区应提供舒适的座椅、空调和良好的照明设施。
- 诊室应具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隐私保护措施。
2. 住院区域:包括病房、护士站、洗手间等。
- 病房应根据不同病种设置,并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医疗设备。
- 护士站应设在病房区域附近,方便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
- 洗手间应设置在每一个病房附近,便于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卫生需求。
3. 手术区域:包括手术室、麻醉室、消毒室等。
- 手术室应具备严格的洁净环境和先进的手术设备。
- 麻醉室应配备专业的麻醉设备和监护设备。
- 消毒室应满足消毒材料的存放、清洗和处理的要求。
4. 辅助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库房等。
- 办公室应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办公设备。
- 会议室应具备良好的视听设备和会议记录设备。
- 库房应满足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的储存和管理需求。
四、安全要求1. 医院建造应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
2. 医院内部应设置监控系统,确保患者和财产的安全。
3. 医院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4. 医院应设置合适的防护设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设备设施要求1. 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的需求,配备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器械。
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 3.1.1条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应为今后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2条建筑物出入口一、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
二、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
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1/10.第3。
1。
3条医院的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图标.第3.1.4条电梯一、四层及四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二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时,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第3.1.5条楼梯一、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二、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
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
28m,高度不应大于0。
16m。
三、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第3。
1。
6条三层及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第3。
1.7条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第3。
1。
5条楼梯一、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二、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
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
16m.三、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第 3.1。
6条三层及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第3。
1.7条通行推床的室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10。
第3.1.8条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获得良好日照。
第3。
1.9条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第3.1。
10条主要用房的采光窗洞口面积与该用房地板面积之比,不宜小于表3。
1.10的规定。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其它专科医院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为“综合医院”∶一、设置包括大科、大外科等三科以上;二、设置门诊和服务24小时的急诊;三、设置正规病床。
第1.0.4条医院规模、标准的确定,医技科室和专科病房的设置,应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执行。
第1.0.5条兼供残疾人使用的综合医院设计,应符合有关专业规的规定。
第1.0.6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与总平面第一节基地第2.1.1条综合医院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
第2.1.2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交通方便,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二、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四、地形力求规整;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六、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扬所。
第二节总平面第2.2.1条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粱;二、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三、应保证住院部、手术部、功能检查室、窥镜室、献血室、教学科研用房等处的环境安静;四、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五、应留有发展或改、扩建余地;六、应有完整的绿化规划;七、对废弃物的处理,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第2.2.2条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人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
第2.2.3条在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扬地。
第2.2.4条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
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院路线交叉。
第2.2.5条环境设计一、应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它空地布置绿化,并应有供病人康复活动的专用绿地。
二、应对绿化、装饰、建筑外空间和色彩等作综合性处理。
三、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第2.2.6条病房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第2.2.7条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如用地毗连时,必须分隔,另设出人口。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应为今后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2条建筑物出人口一、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
二、在门诊、急诊和住院主要入口处,必须有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及雨棚。
如设坡道时,坡度不得大于l/l0。
第3.1.3条医院的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图标。
第3.1.4条电梯,一、四层及四层以上的门诊楼或病房楼应设电梯,且不得少于二台;当病房楼高度超过24m 时,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第3.1.5条楼梯一、楼梯的位置,应同时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区的要求。
二、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l.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l6m。
三、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第3.1.6条三层及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抢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置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l0,并应有防滑措施。
第3.1.7条通行推床的室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l0m;有高差者必须用坡道相接,其坡度不宜大于1/l0。
第3.1.8条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获得良好日照。
第3.1.9条门诊、急诊和病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第3.1.10条主要用房的采光窗洞口面积与该用房地板面积之比,不宜小于表3.l.l0的规定。
主要用房采光表表3.1.10名称比值诊查室、病人活动室、检验室、医生办公室 I/6候诊室、病房、配餐室、医护人员休息室 l/7更衣室、浴室、厕所 l/8第3.1.11条室净高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不应低于下列规定∶一、诊查室2.60m,病房2.80m;二、医技科室根据需要而定。
第3.1.12条护理单元的配餐室。
浴厕、盥洗室等辅助用房的位置,应力求减少噪声对病房的影响。
第3.1.13条室装修和一般防护要求一、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墙裙、墙面、预棚,应便于清扫、冲洗,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
二、手术室、无菌室、灼饬病房等洁净度要求高的用房,其室装修应满足易清洁、耐腐蚀的要求;放射科、脑电图等用房的地面应防潮、绝缘。
三、生化检验室和中心实验室的部分化验台台面,通风柜台面,采血与血库的灌液室和洗涤室的操作台台面,病理科的染色台台面,均应采用耐腐蚀、易冲冼、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亦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四、药剂科的配方室、贮药室、中心药房、药库,均应采取防潮、防鼠等措施。
五、太平间、病埋解剖室,均应采取防蚊、防蝇、防雀、防鼠以及防止其它动物侵人的揩施。
第3.1.14条厕所一、病人使用的厕所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l.l0m×l.40m,门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
二、病人使用的坐式大便器的坐圈宜采用“马蹄式,蹲式大便器宜采用“下卧式”,大便器旁应装置“助立拉手”。
三、厕所应设前室,并应设非手动开关的洗手盆。
四、如采用室外厕所,宜用连廊与门诊、病房楼相接。
第二节门诊用房第3.2.1条门诊部的出入口或门厅,应处理好挂号问讯、预检分诊、记帐收费、取药等相互关系,使流程清楚,交通便捷,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第3.2.2条侯诊处一、门诊宜分科侯诊,门诊量小的可合科侯诊。
0二、利用走道单侧侯诊者,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l0m,两侧侯诊者,净宽不应小于2.70m。
第3.2.3条诊查室的开间净尺寸不应小于2.40m,进深净尺寸不应小于3.60m。
第3.2.4条妇、产科和计划生育一、应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
二、妇科和产科的检查室和厕所,应分别设置。
三、计划生育可与产科合用检查室,并应增设手术室和休息室。
各室应有阻隔外界视线的措施。
第3.2.5条儿科一、应自成一区,宜设在首层出入方便之处,并应设单独出入口。
二、入口应设预检处,并宜设挂号处和配药处。
三、候诊处面积每病儿不宜少于l.50m2。
四、应设置仅供一病儿使用的隔离诊查室,并宜有单独对外出口。
五、应分设一般厕所和隔离厕所。
第3.2.6条肠道科应自成一区,应单独设置出入口、观察室、小化验室和厕所。
宜设专用挂号、收费、取药处和医护人员更衣换鞋处。
第3.3.7条外科换药室宜分无茵室和一般换药室。
第3.2.8条门诊手术用房由手术室、准备室和更衣室组成;手术室平面尺寸不应小于3.30m ×4.80m。
第3.2.9条厕所按日门诊量计算,男女病人比冽-般为6:4,男厕每l20人设大便器1个,小便器2个;女厕每75人设大便器l个。
设置要求见第3.l.l4条。
第三节急诊用房第3.3.1条急诊部应设在门诊部之近旁,并应有直通医院部的联系通路。
第3.3.2条用房组成一、必须配备的用房∶抢救室、诊查室、治疗室、观察室;护士室、值班更衣室;污冼室、杂物贮藏室。
二、可单独设置或利用门诊部、医技科室的用房及设施:挂号室、病历室、药房、收费处;常规检验室、x线诊断室、功能检查室、手术室;厕所。
第3.3.3条门厅兼作分诊时,其面积不宜小于24m2。
第3.3.4条抢救室宜直通门厅,面积不应小于24 m2;门的净宽不应小于l.l0m。
第3.3.5条观察室一、宜设抢救监护室。
二、平行排列的观察床净距不应小于1.20m,有吊帘分隔者不应小于1.40m,床沿与墙面净距不应小于1m。
第四节住院用房第3.4.1条出人院一、住院部应设出入院处,并宜设置卫生处理等设施。
二、卫生处理包括接诊处、理发室、浴室、洁衣室(柜)、污衣室(桶)等,其相互关系应按流程布置。
三、浴室应设大便器、洗脸盆、淋浴器、浴盆各1个;浴盆仅应一端靠墙。
四、传染病科和病床较多的儿科;宜设置专用卫生处理设施,其设施同前款。
传染病科不得设浴盆。
五、应设探望病人管理处;宜设小卖部。
第3.4.2条护理单元的规模一、一般为30~50床、专科病房或因教学科研需要者可少于30床。
二、一个护理单元宜为同一病科;性质相近的、病床数较少的可合并为一个护理单元。
三、传染病科应单独设置护理单元。
第3.4.3条护理单元用房的配备一、必须配备的∶病房、重病房;病人厕所、盥洗室、浴室;配餐室、库房、污洗室;护士室、医生办公室、治疗室、男女更衣值班室、医护人员厕所。
二、根据需要配备的∶重点护理病房、病人餐室兼活动室;主任医生办公室、换药室、处置室;勤杂人员更衣休息室;教学医院的示教室、小化验室。
第3.4.4条病房一、病床的排列应平行于采光窗墙面。
单排一般不超过3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4床;双排一般不超过6床,特殊情况不得超过8床。
二、平行二床的净距不应小于0.80m,靠墙病床床沿同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m。
三、单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l.10m,双排病床(床端)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40m。
四、病房门应直接开向走道,不应通过其它用房进人病房。
五、重点护理病房宜靠近护士室,不宜超过4床;儿童病房宜近护士室,不得超过2床。
六、病房门净宽不得小于l.l0m,门扇应设观察窗。
第3.4.5条护士室宜以开敞空间与护理单元走道连通,到最远病房门口不应超过30m,并宜与治疗室以门相连。
第3.4.6条配餐室应近餐车入口处,并宜有烧开水和热饭莱的设施。
第3.4.7条护理单元的盥洗室和浴厕。
一、设置集中使用厕所的护理单元,男女病人比例一般为6∶4,男厕每l6床设1个大便器和1个小便器;女厕每l2床设l个大便器。
二、医护人员厕所应单独设置。
三、设置集中使用盥洗室和浴室的护理单元,每12~15床各设l个盥洗水嘴和淋浴器,但每一护理单元均不应少于各2个。
盥洗室和淋浴室应设前室。
四、附设于病房中的浴厕面积和卫生洁具的数量。
根据使用要求确定。
讲宜有紧急呼叫设施。
第3.4.8条污洗室应近污物出口处,并应有倒便设施和便盆、痰杯的洗涤消毒设施。
第3.4.9条病房楼不宜设置垃圾管道;护理单元不得设置垃圾管道。
第3.4.10条监护病房一、监护病房可分别设在护理单元,亦可若干护理单元集中建立监护中心。
二、监护控制室的位置应便于观察病人。
三、监护病床的床间净距不应小于1m。
第3.4.11条儿科病房一、宜设在四层或四层以下。
二、应设配奶室和奶具消毒设施。
宜设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儿童活动室、母亲陪住室。
三、应设隔离病房和专用厕所,每病房不得多于2床。
四、病房的分隔墙应采用玻璃隔断。
五、儿童用房的窗和散热器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六、浴厨设施应适合儿童使用。
第3.4.12条妇、产科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