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935.00 KB
- 文档页数:39
工业工程概论第一章:工业工程概述1.1 工业工程的定义1.2 工业工程的历史与发展1.3 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1.4 工业工程师的角色与职责第二章:工业工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1 工业工程的基本原则2.2 工业工程的方法与工具2.3 工业工程的思维方式2.4 工业工程的实践与应用第三章:工业工程的核心领域与技术3.1 生产与作业系统设计3.2 生产与作业系统改进3.3 质量管理3.4 人力资源管理3.5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6 工业工程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第四章:工业工程的实践与应用案例4.1 工业工程在制造业的应用案例4.2 工业工程在服务业的应用案例4.3 工业工程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案例4.4 工业工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五章:工业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5.1 工业4.0与智能制造5.2 大数据与分析决策5.3 与技术5.4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5.5 跨界融合与创新第六章:工业工程在制造业的应用6.1 生产流程优化6.2 生产线平衡6.3 设备维护与可靠性工程6.4 精益生产与看板系统6.5 敏捷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第七章:工业工程在服务业的应用7.1 服务流程设计7.2 客户服务优化7.3 项目管理7.4 银行与金融服务工程7.5 服务设施布局与空间规划第八章:工业工程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8.1 医疗服务流程优化8.2 医院运营管理8.3 医疗设备维护与可靠性8.4 患者安全与质量改进8.5 健康信息学与医疗数据分析第九章:工业工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9.1 教育流程改进9.2 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9.3 学习管理系统与教育技术9.4 校园设施布局与规划9.5 教育供应链管理第十章:工业工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1 工业工程在政府与公共事务中的应用10.2 工业工程在能源与环保领域的应用10.3 工业工程在交通与物流领域的应用10.4 工业工程在科研与创新中的应用10.5 工业工程在体育与娱乐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工业工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1.1 人员配置与招聘11.2 培训与发展计划11.3 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11.4 劳动关系与员工满意度11.5 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第十二章:工业工程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2.1 质量策划与控制12.2 统计过程控制(SPC)12.3 质量改进工具与方法12.4 顾客满意度调查与分析12.5 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9001)第十三章:工业工程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13.1 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13.2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13.3 运输规划与配送策略13.4 供应链协调与风险管理13.5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工业工程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14.1 项目计划与进度控制14.2 资源分配与优化14.3 成本估算与风险管理14.4 项目质量管理14.5 项目评估与总结第十五章:工业工程的创新与未来发展15.1 工业工程与创新思维15.2 技术革新与新兴技术15.3 工业工程在跨界领域的应用15.4 教育与研究机构在工业工程发展中的作用15.5 工业工程师的职业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工业工程的定义、历史与发展、应用领域及工程师角色与职责。
工业工程概论第一章:工业工程简介1.1 课程背景与目标1.2 工业工程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3 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与职业前景1.4 工业工程师的角色与技能要求第二章:工业工程的核心理念2.1 工业工程的基本原则2.2 系统思维与整体优化2.3 标准化与规范化2.4 持续改进与创新第三章:工业工程的方法与工具3.1 流程分析与改进3.2 作业研究3.3 质量管理与六西格玛3.4 生产与库存管理第四章:人因工程与工作设计4.1 人因工程基本原理4.2 人的能力与限制4.3 工作分析与设计4.4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第五章:项目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5.1 项目管理概述5.2 项目计划与控制5.3 项目管理工具与技术5.4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功能第六章:生产流程优化与自动化6.1 生产流程的定义与分类6.2 生产流程优化的目标与方法6.3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流程中的应用6.4 案例分析:生产流程优化与自动化的实施第七章:设施规划与物流管理7.1 设施规划的基本概念7.2 设施布局设计的原则与方法7.3 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与优化7.4 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技术第八章: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8.1 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原则8.2 统计过程控制(SPC)8.3 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8.4 质量管理体系(QMS)的建立与实施第九章:供应链管理与ERP系统9.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念9.2 供应链设计、运作与改进9.3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9.4 案例分析:供应链管理与ERP系统的应用第十章:工业工程在服务行业的应用10.1 服务行业工业工程的特点10.2 服务流程设计与优化10.3 服务设施布局与物流管理10.4 案例分析:工业工程在服务业的成功应用第十一章:工业工程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11.1 产品设计的重要性11.2 工业工程在产品设计中的角色11.3 产品开发流程的优化11.4 案例分析:工业工程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的成功实践第十二章:工业工程与信息技术12.1 信息技术的种类与作用12.2 工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12.3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12.4 案例分析:工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第十三章:工业工程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13.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3.2 工业工程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13.3 工业工程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13.4 案例分析:工业工程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实践第十四章:工业工程师的沟通与合作技能14.1 沟通技巧的重要性14.2 有效沟通的策略与技巧14.3 团队合作与领导力14.4 案例分析:工业工程师的沟通与合作实践第十五章:工业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概述15.2 智能制造与工业4.015.3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15.4 工业工程师的未来角色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工业工程的概念与发展历程2. 工业工程的核心理念,包括系统思维、整体优化、标准化与规范化、持续改进与创新3. 工业工程的方法与工具,如流程分析与改进、作业研究、质量管理与六西格玛、生产与库存管理4. 人因工程与工作设计,包括人的能力与限制、工作分析与设计、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5. 项目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项目管理概述、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管理工具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功能6. 生产流程优化与自动化、设施规划与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供应链管理与ERP系统、工业工程在服务行业的应用7. 工业工程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工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工业工程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8. 工业工程师的沟通与合作技能、工业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难点:1. 工业工程理念的具体运用和实施2. 各种工业工程方法和工具的熟练运用3. 人因工程和工作设计的实际操作和评价4. 项目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运用5. 生产流程优化与自动化、设施规划与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实际应用6. 工业工程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实践7. 工业工程师的沟通与合作技能的提升8. 工业工程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工业工程概论第一章:工业工程概述1.1 工业工程的定义1.2 工业工程的历史与发展1.3 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1.4 工业工程师的角色与职责第二章:工业工程的核心理念2.1 流程优化2.2 系统思维2.3 数据驱动决策2.4 人因工程第三章:工业工程的方法与工具3.1 工业工程的方法论3.2 流程图与价值流程图3.3 帕累托图与鱼骨图3.4 统计分析与质量控制第四章:生产与作业管理4.1 生产与作业的概念4.2 生产与作业计划与控制4.3 精益生产与丰田生产系统4.4 供应链管理第五章: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5.1 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5.2 工业工程在服务业中的应用5.3 工业工程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5.4 工业工程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第六章:产品设计与开发6.1 产品设计的重要性6.2 工业工程师在产品设计中的角色6.3 设计过程与管理6.4 常用设计工具与方法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7.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7.2 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7.3 招聘与选拔7.4 培训与发展第八章:质量管理8.1 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原则8.2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8.3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8.4 持续改进与六西格玛管理第九章:安全管理9.1 安全管理概述9.2 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9.3 安全法规与标准9.4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第十章:工业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工业工程与智能制造10.2 工业工程与大数据分析10.3 工业工程与物联网10.4 工业工程师的职业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工业工程定义与历史:理解工业工程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工业工程在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定义,以及其如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演变。
二、工业工程核心理念:流程优化、系统思维、数据驱动决策和人因工程是工业工程的核心。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工业工程方法与工具:工业工程的方法论和各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
工业工程概论工业工程的意义: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系对有关人员、物料、设备等,整个系统的设计改进及实施问题为处理对象之工程学. 经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及技能, 及工程分析与设计原理及方法, 使整个系统可产出之结果明确化, 据以预测并加以评估.人员设计工业工程之功能= 将物料从事于改善的综合性体系设备导入工业工程之方法: 乃将工业工程综合性体系所产生之结果, 予以规划、预测及评价, 亦即以数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与技巧, 以工程的分析及设计之原则与方法来完成.工业工程之思考方式: 即科学方法的思考方式, 在方法上作有系统之思考:(一): 5W1H 『What ,Why , Who, Where, When, How』法1: What (本质) : 何者?有无更佳成就?2: Why (存在理由) :为何?有无必要?3: Who (位) :何人?以何人为宜?4: Where(所) :何处?以何处为宜?5: When(何时) :何时?以何时为宜?6: How(方法) :何法?有无更佳方法?(二): 4 M『Man, Machine, Material, Method』法1: Man (作业者)a: 是否是遵守标准? b: 作业效率是否良好?c: 是否具有问题意识? d: 是否有旺盛的责任感?e: 是否有技术? f: 配置是否适当?g: 是否有经验? h: 是否有改善欲?i: 人际关系是否良好? j: 健康状态是否良好?2: Machine(设备、机械、工具)a: 是否能负荷生产能力? b: 是否具备充分制程能力?c: 加油是否适当? d: 有无充分点检?e: 是否发生故障停止? f: 是否精度不足之现象?g: 是否发生异常? h: 配置是否适当?i: 数量是否有过多或不足之现象? j: 整理整顿是否做好?3: Material (原材料)a: 数量有无发生错误? b: 等级有无发生错误?c: 厂牌有无发生错误? d: 有无混入异质材料?e: 在库是否适当? f: 有无浪费之现象?g: 处理情形是否良好? h: 配置情形是否良好?i: 质量水平是否良好?4: Method(方法)a: 作业标准内容是否良好? b: 作业标准是否有修改?c: 这方法是否安全之下可做? d: 这方法是否可制成好制品?e: 这方法是否能提高效率? f: 作业顺序是否适、正确?g: 相互协调是否良好? h: 温度、湿度是否适当?i: 照明、通风设备是否良好? j: 前后工程之连接是否良好?(三): 3”多”的原则1: 勉强多a: 人员是否勉强? b: 设备是否勉强?c: 技能是否勉强? d: 原材料是否勉强?e: 方法、时间是否勉强? f: 场所是否勉强?g: 生产量是否勉强? h: 在库量是否勉强?2: 多余多a: 人员是否多余? b: 设备是否多余?c: 技能是否多余? d: 原材料是否多余?e: 方法、时间是否多余? f: 场所是否多余?g: 生产量是否多余? h: 在库量是否多余?3: 浪费多a: 人员是否浪费? b: 设备是否浪费?c: 技能是否浪费? d: 原材料是否浪费?e: 方法、时间是否浪费? f: 场所是否浪费?g: 生产量是否浪费? h: 在库量是否浪费?(四): 愚巧法愚巧法是现场改善问题及品管圈活动中, 改善对策提出与实施阶段中常用之工具.1: 愚巧法的要点a: 利用物品之形状、色泽、大小、感觉等, 使容易办认,避免发生错误b: 利用物品放置之方式或作业顺序来区别容易混错之作业.c: 利用自动控制设备, 使作业若错误时,机械自动停止或发出警报d: 利用治具或补助工具使作业能做得更好, 错误不易发生e: 作业顺序若错误时, 使不能进入下一作业工业工程之基本原则:一: 计划化原则:依科学之规律, 应用科学之观察法以确定计划之可行性a: 对任何重大问题, 寻出问题的重点b: 寻求解决问题所依据的事实c: 针对事实建立计划d: 将建立之计划付诸实施e: 考查实施成果, 确定计划有无成效二: 标准化原则:企业为求业务推动, 须建立各种基准, 即所谓标准作业为考核衡量之用.三: 控制化原则:所谓控制在使业务自计划执行至完成目标之一种手段, 将控制结果与所定标准加以比较, 寻求二者之差异, 查明其原因, 设法予以调整.工业工程之改善原则: 工业工程对于改善作业方法有以下原则可循:a: 剔除: 将不必要而多余者剔除b: 交换: 二者可交换时予以交换c: 合并: 可合并者合并d: 简化: 能简化者予以简化e: 变更: 须变更者予以变更工业工程之体系: 工业工程是顺应其目的来发展的各种方法, 而造成今日体系:a: 作业测定初由泰勒马表测定的直接时间研究, 继而发展影片动作的时间研究,再而设定标准时间的动作时间标准法(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其中作业要素分析法(work factor)或作业时间测定法(methods timemeasurement) 等被广大使用, 又继续发展有工作抽样(work sampling)及备忘动作研究(memo motion study)b: 方法工程:方法工程(method engineering),不单在生产作业方法的改善上使用,并且有助于生产力的提高, 做为改善的前提是有工程分析, 作业分析及事务分析等的实施.c: 生产计划:与工程管理将生产经过的工程计划及计划生产数量与日期的计划.各机械及各作业者的作业分配, 以及生产是否按照计划进行等项记录起来, 据以采取必要处置的进度管理等为主的方法.d: 质量管制:将开于制品质量得到的资料来检出工程异常的管理图法, 由于少数样品的检查来判定该批制品全体的良否的取样检查法, 以极少数的实验次数, 调查很多要因实验计划等方法..e: 管理会计:预先设定标准成本, 然后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将管理状况的异常情况做校正, 亦即成本控制影响的制度, 对于制品成本以外的间接费或.售价、利益等, 在各部中将标准与实际做比较, 然后来做各部门评定的预算控制.f: 工资管理当要实施职务给予制度时, 必要的前提是实行职务分析及职务评价, 但此亦要按照工业工程的方法来做, 如采取效率给予制度时, 一定要有作业标准及工资率之设定.g: 物材管理:有购物管理、定货管理、工具管理、仓库管理等的实施, 在存库数量的管理是所做的存库模型(model)成为作业研究的方法之一.h: 工厂计划:为顺应生产活动的特性, 而产生选定最适宜的工厂用地的工厂计划问题、在工厂内将机械及设备如何配置的工厂布置问题是与材料搬运管理的问题持有很深的关联性, 利息率或收益率考虑在内的设备更新问题.工作因素分析法与标准工时的订立标准工时的意义: 标准工时是在指定的方法、材料、工具、设备和工作环境下, 依照要求的数量和质量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