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思想政治考试理论大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其考试理论大纲旨在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和实践。
以下是思想政治考试理论大纲的主要内容: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2.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特点3.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1.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 坚持群众路线原则4.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 爱国主义教育3. 法治教育4. 道德教育5. 历史教育6. 科学文化教育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4. 角色扮演法5. 社会实践法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1. 课堂教学2. 社会实践活动3. 校园文化建设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1.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2.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的融合3.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服务的联系八、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与反馈1.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方法2. 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机制3. 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改进九、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1.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2. 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3. 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十、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分析1. 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案例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策略3.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结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大纲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其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巧,为将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还应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第1章导论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2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1.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3.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第3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2.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3.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第4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第5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2.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3.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第6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与环节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第7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者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3.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第8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述2.世界观教育3.政治观教育4.人生观教育5.法治观教育6.道德观教育第9章思想政治教育原则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和特征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第10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第11章思想政治教育载体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与形态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第12章思想政治教育管理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义和特征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和内容3.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参考书目: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022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测验大纲一、考查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
课程查核目标主要是了解考生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底子特征,熟悉并领会学科底子概念和底子常识,具备综合运用理论常识阐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正确对待当代社会思潮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
二、测验形式和试卷布局1. 试卷总分值为150分,测验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 试卷内容布局: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底子概念和底子常识占30%,简单理解和应用占30%,综合阐发和应用占40%。
三、测验范围及要求:考生首先应当真复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常识,从总体上全面把握专业内容;其次,按照大纲要求,对专业根底的常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主要立场、不雅点和方法;再次,要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以深化对专业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有关的理论阐发实际问题。
相关内容要求如下:〔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根底与常识借鉴5.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论1.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历史2.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视阈3.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根底4.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理论之维5.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多重视角〔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1.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2.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1.思想政治教育的底子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五〕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1.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六〕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论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2.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价值定位及其表达3.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七〕思想政治教育布局论1.思想政治教育底子布局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布局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布局〔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演进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与层次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九〕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功能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开发〔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2.思想政治本质的形成开展机制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十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布局及体系2.思想政治教育的原那么方法及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开展4.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十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和功能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的阐扬〔十三〕思想政治教育办理论1.思想政治教育办理的目标与准那么2.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办理3.思想政治教育办理模式4.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步队办理5.思想政治教育办理不雅念与领域的新开展〔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趋势1.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开展趋势2.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开展趋势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开展趋势4.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化开展趋势5.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开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科目代码:982 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范围:一、绪论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3.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与批判1.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与继承2.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2.内化与外化的关系3.疏通与引导的关系4.教育与管理的关系5.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五、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1.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环节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1.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2.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七、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作用以及研究的意义2.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3.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八、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1.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2.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对象九、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确立的依据、类型及内容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十、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原则和方法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十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1、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及其功能2、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的范围及其指标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调节机制十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与职能3、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1、新时期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重要性2、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专业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学科建设进程;学科建设经验与发展展望。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与西方行为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要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学科建设。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直接的理论依据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历史考察第一节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继承;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
第二节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对前苏联、东欧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继承与批判。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初创和形成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又为其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考试大纲题型:1、填空2、名解3、简答4、论述5、分析题1、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指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着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用反应本阶级或政治集团利益和愿望的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转变其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促使其思想行为向着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方向变化发展的社会活动。
它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我们科学地制定教育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
(1)阐明了人的发展的社会制约性,要求我们在制定这一目标时,必须从人们现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出发。
(2)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要求我们在制定这一目标时,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去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3)阐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长期性,要求我们制定这一目标时,必须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理论?联系实际说明现阶段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理论?(论述) 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
所谓灌输,指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运用各种宣传、鼓动手段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传布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去,用以武装他们的头脑,启发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使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并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自觉地为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重要性和必要性:(1)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产生来看,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不能自发产生,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2)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作用来看,自觉的政治斗争必须有革命的理论来指导;(3)从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来看,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
在我国现阶段,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因为,社会主义思想仍然不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能够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把这一理论灌输到广大群众中使之掌握。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9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案例: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
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
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业,他因为没有完成而与课代表发生冲突。
老师也因为他上课睡觉和没完成作业而经常批评他,逐渐地他对一些老师有意见。
一提到学习,小明就无精打采,只说没兴趣,就是挨日子混个文凭。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厌学案例。
案例分析:一、分析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原因(1)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思想矛盾,一类是敌我的思想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上升为社会生活的主题。
因此,社会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
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思想问题也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
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西方的思潮的涌入,稍不留神,功利主义就会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就会滋生。
特别是大多青少年网络受众,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腐蚀。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访问调查法,访问小明身边的同学,以及通过观察法,观察小明对学习内容的反应,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密切观察小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应。
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活动,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通过这些途径的理解,可以知道小明对学习内容并非反感。
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明厌学并非是反对教育,反对学习内容,因此,可以说小明的思想矛盾并非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
总的来说小明的问题就是学习没有积极性,厌学的问题。
(2)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善于分析和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这是深刻认识和正确解决思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析思想矛盾的特殊性就要着重分析诸思想矛盾中起主要作用从各种思想矛盾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明白小明的主要思想矛盾是缺乏学习动力,而次要矛盾是与同学(课代表)相处不和睦、与老师发生分歧、以及纪律松散。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一、小组成员王为红、邵囡、丁婷婷、陈子安、吕越、魏诗嘉二、案例名称:蚁族的奋斗三、案例梗概(1)演员名单:暂定(2)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也坚信自己在大学中所学到的可以被社会认可,渴望别人承认自己价值,他们满怀着激情进入这个社会,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闯出一片天地,规划的美好未来令他们心潮澎湃!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纷纷向各大知名公司投简历,然而基本都是石沉大海,信心被一点点消磨,慢慢的他们把眼光放低了不再局限于一些大的公司,可依旧没有什么好消息,终于等到面试机会却总是被各种所谓的理由拒绝,各种打击扑面而来,好不容易在公司扎稳脚跟后,却总是觉得自己的抱负施展不开,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对工作没有激情,而且也由于自己是刚毕业的,没任何经验总是不受待见,遇见不到伯乐,没人能上市自己这匹千里马。
在听见其他同学的经历后,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安于现状,它是一条深海里的鱼应该遨游在无际的大海。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不断的问自己要在这地方虚度自己的一生吗?当初的追求、当初的梦想真的要放弃吗、直到有天他下定决心,他要自己选择道路,拾起当初自己遗忘的梦想……四、对案例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分析:(1)不要做那只温水里的青蛙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进去的人会被染成五颜六色,慢慢的我们以为那就是我们的本色,遗忘了我们自己的色彩,安于现状的人是可怕的,不思进取也是不可取的。
在社会上行走,我们要给自己的梦想留一块空地,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我们不能改变整个社会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认识这个社会的视角。
温水里的青蛙最后只能走向死亡,在安逸的环境里待久了会消磨我们的意志,当一个人意志消沉时,任何便会对他都是致命的,避免的方法就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此奋斗。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要为我们的理想而奋斗,而不应该让现状消磨了我们的意志,要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梦想,走向成功。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se Study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时:34课程学分:2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属于能力课程模块。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政工、宣传等实际工作。
(三)学习要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明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探索高等学校、企业、农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分析、编写案例的能力。
(四)先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导论课程内容一、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的涵义(一)案例与案例分析。
1.案例。
(1)案例的涵义。
案例是一种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对具体事物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过程所进行的描述。
(2)案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由于案例是用于教育活动和科学研究的素材,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所以,它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真实性是案例首要和基本的属性。
在此基础上,人们的认识活动才能够得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必须具有典型性:在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中,案例所反映的应当是那些代表事物总体特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蕴含着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的现象。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研究,使人们的认识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启发和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所谓目的,就是使用这一案例所要达到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它规定着案例的选择方向和使用原则。
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
课程考核目标主要是了解考生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基本特征,熟悉并领会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正确看待当代社会思潮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占,简单理解和应用占,综合分析和应用占。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考生首先应认真复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从总体上全面把握专业内容;其次,按照大纲要求,对专业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主要立场、观点和方法;再次,要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以深化对专业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有关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相关内容要求如下: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5.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1.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视阈3.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4.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之维5.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多重视角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1.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2.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五、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1.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六、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论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2.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价值定位及其体现3.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七、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1.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结构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演进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与层次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九、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功能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开发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2.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
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基本把握程度,考察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历史发展、基本理论、方法论体系的了解与掌握状况,为入学后学习、修读本专业其它深层次的课程打下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及其能力层次.考核知识点。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是由一系列概念、观点、原理、方法所构成的体系,它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目的任务、方法理论等众多不同层次的知识子系统所组成。
把这一体系中的各子系统分解开来,就是考核的知识点。
要求考生尤其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方法”三个关键词。
.考核知识点的能力层次。
本课程主要考核目标在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具体地分析现实问题,指导实践,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其考核知识点的能力层次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识记。
要求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准确表述。
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方法的基本内容,既要求知其然,也要求知其所以然。
简单应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应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原理,并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正确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般方法的内涵,能够初步应用原理、方法分析实例或用实例说明原理。
综合应用。
能准确把握各个原理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对于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三、考试形式.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考试卷型一般为选择题、辩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对基本概念的识记与理解考核,一般采用选择题;对基本原理的简单运用一般采用辩析题、简答题;对重点原理、方法的综合运用一般采用论述题。
四、各章节应该着重把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在试卷的知识点中,原理部分占左右,方法部分占左右。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考察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了解其是否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去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
二、考试内容导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一、思想政治教育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三、思想与行为四、灌输与疏导五、内化与外化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与相关学科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学科第四节学习的重要意义和运用的主要方法一、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意义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主要方法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和标志一、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根源二、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标志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一、古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二、近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节中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成果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与本质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一、导向性二、群众性三、渗透性四、综合性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一、团结人民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一、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增强民族凝聚力四、构建精神家园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与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矛盾第三节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与教育引导规律一、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二、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三、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引导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征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与优化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理想信念教育二、爱国主义教育三、民主法治教育四、全面发展教育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点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功能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地位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作用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点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一、民主平等关系二、主导主动关系三、双向互动关系四、相互转化关系第四节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重要性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原则三、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方式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与作用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依据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作用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一、以人为本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三、理论联系实际四、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结合五、知行统一六、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三、采用其他学科的教育方法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正确选择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作用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及其必要性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与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点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运用与开发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第九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节互联网及其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一、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二、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性及其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第二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新课题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第三节网内与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一、网内与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二、网内与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三、正确处理网内与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及其类型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三、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特点第二节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一、现代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环境的作用三、正确对待环境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选择与建设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的选择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评估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涵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容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原则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发展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体制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制度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作用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施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和建设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构成与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构成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特点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一、思想政治素质二、本职业务素质三、科学文化素质四、身心健康素质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组织建设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思想建设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一、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条件一、创新发展的理论条件二、创新发展的实践条件三、创新发展的主体条件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二、弘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中的创新三、借鉴相关成果中的创新四、立足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三、试卷结构(其中3项)1.概念题2.简答题3.辨析题4.论述题四、参考书目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主编:郑永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案例:罗某的思维能力很强,小学时成绩很优秀,深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
在在这种氛围下,罗的表现一直很好,直到毕业。
当他升入初中时,罗有点顽皮,不喜欢学习。
但他的班主任非常重视他,对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对他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指导。
在老师的监督和管理下,罗老师进步很快,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全县组织的拔尖考试中,罗以优异成绩直接考入省重点考试。
当时,班上只有三名学生被录取。
升到高中后,由于缺乏独立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罗逐渐放松了学习,成绩下降,有了打破罐子和跌倒的想法。
再加上缺乏老师和家长的监督(罗的父母是农民,常年外出工作,没有时间指导和教育罗),罗开始与社会上一些失业青年交往。
在一起摩托车抢劫案中,罗被送进了监狱。
我们都为这样一个可能的学生感到遗憾。
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一)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消极的无所事事并存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的高峰时期。
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青春活力,而且思维能力很活跃。
他们在社会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需要和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
反之,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则会错误地认识社会以致走入歧途。
像罗某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与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接受了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优越感和失落感并存于生活情感之中中学生正处在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
他们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时候,往往怀着乐观的情绪,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
有些青年学生在生活顺意、获得成功的时候,容易滋生出放荡不羁和骄傲自满的情绪。
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表现出一种悲观颓废和萎靡不振的情绪。
像案例中的罗某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三)在人生理想中,高尚的健康与享乐和堕落并存理想是激励学生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考试时间:2小时试题类型:闭卷笔试参考教材: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一、题型及分布1、名词解释:30分2、简答题:40分3、论述题:30分二、考试范围第一章绪论(一)考核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二)考核要求掌握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内化与外化。
领会思想工作、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辨析;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
并且能够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经验。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一)考核内容1.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反对错误的思想倾向(二)考核要求掌握人的本质、个人全面发展、精神文明。
领会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并且能够应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和借鉴(一)考核内容1.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关系2.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3.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和发展(二)考核要求掌握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处理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领会无产阶级的创立和马、列、恩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并且能够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一)考核内容1.思想与行为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3.内化与外化4.疏通与引导5.教育与管理6.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掌握什么是思想、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内化与外化的关系、疏通与引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