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41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名解1.临床实验室: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健康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
2.临床实验室管理:是对实验室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有效的整和,以达到尽可能满足医疗服务要求的创造性活动。
3.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检测仪器(或检测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检测标准所复现的值之间的一组操作。
4.正态曲线:以均值为中心左右分布完全对称的曲线。
5.随机误差: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6.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7.准确度:指单次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
8.精密度:反应测量程序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接果之间的一致性.9.总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总和.10.允许总误差:所选用的检测方法的总误差必须在临床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
11.SQC:(统计质量控制)也称为统计过程控制(SPC),指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而改进与保证产品(检验结果)质量的目的。
12.质控图: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13.质控规则:是解释质控数据和判断分析质控状态的标准。
以符号AL表示,其中A是测定控制标本数或超过控制限(L)的控制测定值的个数,L是控制界限。
14.质控物:为质量控制目的而制备的标本。
15.基质:对某一分析物进行检测时,除该分析物外的其他成分就是该分析物的基质。
16.基质效应:基质的存在对分析物检测时的影响。
17.EQA(室间质量评价):是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的上报结果以评价实验室操作过程.18.能力验证: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判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的活动。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名解1.临床实验室: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健康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
2.临床实验室管理:是对实验室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有效的整和,以达到尽可能满足医疗服务要求的创造性活动。
3.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检测仪器(或检测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检测标准所复现的值之间的一组操作。
4.正态曲线:以均值为中心左右分布完全对称的曲线。
5.随机误差: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6.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
7.准确度:指单次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
8.精密度:反应测量程序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接果之间的一致性。
9.总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总和。
10.允许总误差:所选用的检测方法的总误差必须在临床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
11.SQC:(统计质量控制)也称为统计过程控制(SPC),指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而改进与保证产品(检验结果)质量的目的。
12.质控图: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评估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13.质控规则:是解释质控数据和判断分析质控状态的标准。
以符号AL表示,其中A是测定控制标本数或超过控制限(L)的控制测定值的个数,L是控制界限。
14.质控物:为质量控制目的而制备的标本。
15.基质:对某一分析物进行检测时,除该分析物外的其他成分就是该分析物的基质。
16.基质效应:基质的存在对分析物检测时的影响。
17.EQA(室间质量评价):是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的上报结果以评价实验室操作过程。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与基本功能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
是一类用来实验室管理和处理实验室过程信息的应用软件,一般涉及检验医嘱、条码打印、标本采集、运送、编号、信息录入、检验、结果报告整个检验过程,也包括了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仪器设备与试剂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实验室设置模式与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与职能、建设与规划等。
为了保证检验质量,提高管理效率,满足临床实验室管理规范,对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何管理基本要求进行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为了保证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何有效运行,必须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管理,管理内涵涉及信息系统管理文件建立、安全管理等内容。
信息系统管理文件建立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本实验室所使用LIS何实验室管理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实验室德信息系统管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可以是电子版,便于所有授权的操作人员使用,并便于在各实验场所获得,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一)程序文件应对本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使用与维护,检验数据的采集、传送、处理、报告过程以及储存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何文件进行管理,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检验数据和文件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等内容进行文件化。
(二)作业指导书信息系统作业指导书必须描述LIS德特点、功能及使用方法,能让操作人员充分了解LIS 德用途,并向相关操作人员提供LIS德技术性细节描述等相关知识和可操作性文件,包括操作方法德具体过程以及常见故障排除等,达到使用者按照作业指导书即可便利操作之目的。
(三)文件审批何定期评估信息系统管理程序文件何作业指导书应由实验室主管或指定人员审批生效后才能使用,并定期评估文件有效性。
信息系统安全性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管理应该涉及计算机硬件安全、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数据使用安全等内容。
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检验科临床实验室在医院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实验室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应用。
二、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检验科临床实验室需要处理大量的患者样本和数据,如不合理地管理这些信息,将会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录入、查询和分析患者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精细化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可以对不同的患者信息进行分类和管理。
例如,根据患者的病种和检验项目,可以对患者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检验数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 质量控制实验室信息管理可以帮助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
通过对实验室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4. 数据分析与科研实验室信息管理可以为科研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实验室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研究信息,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的应用1.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实验室内各个环节的信息录入、查询、分析和报告等功能。
它可以帮助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并促进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
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实验室信息管理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该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患者信息不被非授权人员获取。
同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以防止数据丢失。
3. 实验室信息管理的优化与完善实验室信息管理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通过不断跟进新技术和最新的管理理念,可以提高整个管理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借鉴其他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可以优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四、结论检验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对于实验室的发展和医院的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1总则1.1检验结果和信息是医学实验室的产品。
因计算机系统可以各种方式被损坏或毁坏,因此有必要制定政策以保护患者免受因资料丢失或改变而导致的伤害。
本附录给出的建议旨在保证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数据/信息的高度完整性。
注:这些要求不适用于:台式计算器;小型可编程的技术计算机;购买的服务和外购品;仅用于进行文字处理、制作表格或类似的具有单一用户功能的计算机;作为某一检验设备整体的一部分、具有专门用途的微处理器。
2环境2.1计算机设施及设备应保持清洁,妥善维护并放置在符合通风要求的位置和环境中。
2.2应在计算机部件及其存放区域内配备适当的方便取用的灭火设备。
2.3应对穿过交通区域的电线和计算机线缆进行保护。
2.4应具备不间断电源供应(UPS)的条件。
2.5应保护信息设施,避免无关人员接触。
3程序手册3.1应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程序手册(可以是电子形式),以备所有经授权的计算机用户使用。
3.2应由实验室负责人或被指定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室的计算机程序手册定期进行复核、批准。
3.3应有书面程序对火灾或硬件/软件出现故障时,为保护数据和/或计算机设备而需采取的措施进行规定。
4系统安全性4.1应对计算机程序进行充分保护,以防止无关的或非授权的用户对其进行更改或破坏。
4.2应就计算机系统的授权使用制订严格的政策。
该政策应该明确授权哪些人可以接触患者资料,哪些人可以输入患者结果、更改结果、更改帐单或改变计算机程序。
4.3如果通过LIS(如药房记录或病历)可以接触到其它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应制定适当的计算机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通过LIS接触这些数据。
LIS 不应危害其它系统内数据的安全。
5数据输入和报告5.1应定期将报告以及视频材料中的患者数据与原始输入数据相比较,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并检查在数据传输、存储以及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5.2如果在一个系统内保存着表格的多份备份(如同时存放于实验室信息系统及医院信息系统内的生物参考区间表),应定期对这些备份进行比较,以保证所使用的各备份之间的一致性。
临床信息管理制度前言为了规范医院临床信息的手记、存储、传输和使用,提高临床工作效率,确保患者信息安全和医疗质量,特订立本《临床信息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一、信息手记与录入1.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时,应准确记录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相关信息。
2.临床科室应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包含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辅佑襄助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内容。
3.临床信息必需由医务人员本人录入,并确保录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临床信息采用电子系统进行录入,且应使用医院指定的临床信息管理软件。
5.医务人员在录入临床信息时,应及时保管,并注意定期进行备份。
二、信息存储与传输1.本医院建立病历信息库,将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2.医院应配备充分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确保临床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3.临床信息的传输应使用加密通信方式,确保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4.严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临床信息传输到非医院管理的外部网络。
三、信息使用与共享1.医务人员在使用患者的临床信息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确保信息的隐私和保密性。
2.医务人员只能在与患者诊疗相关的工作中使用患者的临床信息,禁止因私而用,禁止泄露或窜改临床信息。
3.临床信息的共享应经过患者的合法授权,而且仅限于有关联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之间的需要。
4.临床信息的共享应采用授权访问的方式,确保使用者的身份和权限合法可靠。
四、信息保密与安全1.医务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保证对患者的临床信息保密,并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临床信息系统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确保系统的信息安全性。
3.临床信息系统应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确保不同用户只能访问其职责范围内的信息。
4.临床信息系统应备份病历信息,并定期进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医院应订立应急预案,针对临床信息系统的故障、数据丢失等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