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特色经果林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97.17 KB
- 文档页数:2
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及效益评价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各级政府对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作为重要的生态建设领域之一,造林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固原市原州区作为我国的一个林区,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实现了良好的造林效益。
本文将介绍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以及效益评价,以期为造林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精准管理措施1.产业发展引导。
固原市原州区在制定造林计划时,就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通过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引导农民在种植树木的同时,开发农林产品,推动农业与林业混合经营。
如柿子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等都可以带动农民转型为小业主。
2.科学技术支撑。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造林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种植树木前,通过绿色监管系统,对土地环境、天气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挑选出最适合生长的树种,并且对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此外,采用精准施肥和防治技术,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社会动员和宣传教育。
固原市原州区注重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渠道进行宣传,引导公众重视生态建设工作。
针对农民教育不足、经验不足的问题,加强农民专业培训,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加广大公众参与造林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定期组织测评,以检验造林效益。
二、效益评价1.环境效益:固原市原州区通过精准造林的方式,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状况。
树木能够吸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大气污染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树木根系也可锁住土壤,降低水土流失的情况,使水资源得以有效保护。
同时,也为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密集的栖息地,促进土壤生物种群的增长。
2.经济效益:固原市原州区通过发展农林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群众的收入水平。
通过种植树木和农林产品销售等方式,农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的就业增加了更多的机会。
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及效益评价固原市原州区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区域,是一个典型的伏羲文化、黄河文明和草原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区。
早在1970年代,原州区就开始了植树造林工作,并通过不断地投入,已经建设了一批以防风固沙、水源涵养为主的森林。
如今,原州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同时,造林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精准造林。
本文将对原州区精准造林的组织管理措施及效益进行评价。
一、组织管理措施(一)统筹规划原州区制定了《固原市原州区森林资源规划》,明确了森林资源管护目标、保护重点、管护措施等,其中规定了精准造林的任务和要求。
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建立了科学规划体系,实现了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干群参与建立了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造林机制。
通过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使群众积极参与到精准造林中来,积极参与公益植树等活动。
如集中组织群众植树,在村里选派专人进行统筹及反馈等。
(三)政策引导配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及时制定出奖励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如对参与精准造林的村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绿化投入等。
(四)技术指导建立了以专业技术领导的造林团队,负责制定树种选型、林分布局、育苗关键技术、桩植模式、土壤调整等方案,实行专人负责制。
二、效益评价(一)环境效益精准造林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气候,减少污染等。
同时还能减轻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负担,对控制土地沙漠化,保障水源、调节水量、提高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效益精准造林工作不仅能提高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和碳汇储量,还为当地的农牧民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收入来源,如收购种苗、雇用劳动力等。
同时,精准造林与旅游业也产生了积极的互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社会效益精准造林具有强烈的社会效益,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塑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形象,同时还增加了社会各界对森林资源的重视,助力社会环境的持续改善。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又名黑刺,是胡秃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2m ,簇生,果实橙黄色,酸甜可口,含有V C 、V E 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4000m ,喜光,抗寒、抗旱、耐盐碱贫瘠、耐高温、风沙;根系发达,主根浅,萌蘖性极强,主要分布在40cm 深的土层内,根幅可达10m ,具有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料和蓄水功能,有较强的固氮作用,繁殖能力强;树冠生长快,可以调节气候,促进生态平衡。
沙棘果实产量7.5~15.0t/hm 2,富含多种维生素类物质。
种子可榨食用油,亦可医用,也可作化妆品原料,沙棘油具有抗炎生肌、修复溃疡、抑瘤抗癌的功效,尤其对脑动脉硬化、心绞痛、高血脂等有显著疗效。
叶和嫩梢可作饲料,也可提取黑色燃料,叶、皮、果实含单宁,可提取鞣革原料。
花为蜜源,还可提炼香精,沙棘果实可做糕点、果酱及酿酒做醋等。
提取物主要为沙棘籽油、果油、果粉、原花青素、黄酮、膳食纤维等。
近年来,国内外对沙棘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食品、化妆品行业对沙棘提取物的市场需求有所增长。
发展沙棘产业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在短时间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1原州区林业现状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是固原市委、政府所在地,地处陕甘宁交汇中心,辖7个镇4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国土总面积2756km 2,总人口46.1万人。
海拔1400~2900m ,年平均降水量480mm ,全区有林地面积11.84万hm 2,森林覆盖率13.1%。
通过10多年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大峁梁、古雁岭、移民搬迁恢复生态造林等工程的实施,可造林地结构和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宜林地、疏林地以及需要退耕的坡耕地等多达6666.67hm 2,绝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立地条件差,造林成立越来越困难。
同时,林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重面上覆盖、轻点上突破,重挖坑栽树、轻经营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升,重单一措施、轻综合治理,加之造林抚育用功短缺,劳动力和用地成本不断上涨,造成一些地方森林结构纯林化、生态系统低质化等。
2017 年第 11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08科研◎林业科学浅谈原州区如何实施造林及产业化转变吴占军本文针对原州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东南部荒山、移民迁出区营造混交林;中部清水河川原区、东部黄土丘陵区大力发展经济林;丰富河道治理及公园、休闲广场绿化树种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1 原州区概况我区地处宁夏的南部、六盘山东麓,区域面积2766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占总人口62%。
海拔1470~2900m ,年降雨量350~550mm ,平均蒸发量1200~1800mm ,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春暖迟,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2900小时左右,无霜期127~159d , 因长期受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沟、梁、峁、源破碎地形,造成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导致生产环境艰苦、恶劣,生活低下,自然灾害频发,制约着本地区的发展。
为使贫困地区脱贫,与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国家、自治区率先对宁夏的南部山区实行退耕还林、生态移民修复,减少生态压力,遏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水源涵养能力。
但扔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区脱贫攻坚及地区经济发展。
2 存在的问题2.1 树种单一,效益不明显东部干旱黄土丘陵区退耕地、荒山、移民迁出区营造的水土保持柠条林,因受干旱、人畜等因素的影响,一直生长量小,始终保持1m 左右,或生长多年生命力自然减退。
山桃、山杏、沙棘、季柳生长多年树势老化,出现干枯枝,或形成小老头树。
南部半阴湿区向油松、云杉针叶林,受病虫鼠害的危害,油松、云杉、山杏、沙棘受鼠害严重,出现部分断根或成片死亡现象严重;山杏、接杏受杏疔病危害,嫩梢干枯,生长减退,甚至死亡;柠条豆象幼虫危害柠条荚果和种子,山杏、山桃花期受晚霜冻危害,导致种子每年采收少量种子外,别无经济收入,使生态效益发挥不明显,效益低下。
2.2 林业后续产业路子窄,与我区发展生态旅游不相适应大面积柠条林,除后续发展养蜂、林区养鸡外,柠条根系发达,林下种植无法实施,柠条浑身都是刺,不适合旅游;油松、云杉等针叶纯林除发挥生态效益外,无经济收入,且容易发生病虫鼠害,不利于森林火灾的防控,如发展旅游观光太单调,缺乏丁香、连翘、刺梅等观赏花灌木树种的搭配;山桃、山杏虽然在我区每年的三月举办“山花节”,但与稳步发展丰富多彩的乡村农家乐、观光采摘园等林下经济相比,观赏、经济价值较牡丹、文冠果、芍药、元宝枫等低,与我区全域发展旅游不相适应;刺槐、季柳、沙棘等树种虽然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总体与我区依托我区古丝绸之路、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须弥山石窟、战国秦长城、固原古城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等,全域发展观光旅游、精准扶贫不相适应。
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及效益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植被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重要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之一,精准造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固原市原州区作为宁夏自治区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由于过去长期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森林资源的破坏和减少。
为了改善森林资源状况,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固原市原州区积极开展精准造林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组织管理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对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及效益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当前的管理措施,评估其效益情况,深入探讨影响效益的因素,可以为今后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经验借鉴,促进固原市原州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对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及效益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为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及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探讨其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的实施情况和效果;2. 评估精准造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益;3. 探讨精准造林对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4. 分析影响精准造林效益的关键因素,为今后的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可以全面了解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的管理措施和效益表现,为未来的管理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分析固原市原州区在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以确保造林工作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该区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个责任人,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固原市原州区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造林技术和设备,提高了造林效率和质量。
该区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造林工作的开展。
固原市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及效益评价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山地丘陵地带,地势多为山地、丘陵和台地。
由于地形复杂,土地资源有限,加之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该地区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固原市原州区实施了精准造林项目。
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及其效益评价一直备受关注。
一、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自2010年以来,原州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精准造林活动,通过合理选址、科学种植以及精细管理等措施,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原州区精准造林组织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选址:原州区根据土地的地形、地势和土壤等特点,科学选址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精准造林。
在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和植被类型,确保种植适宜的树种,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2. 合理配置:在精准造林的过程中,原州区注重对树种的合理配置。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配置不同的树种,以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科学种植:原州区注重科学施肥、灌溉和管理等技术手段。
通过科学种植,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确保造林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4. 精细管理:为了确保造林项目的效益,原州区采取了精细管理的措施。
包括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树木护理等,确保树木健康生长,提高树木的产量和品质。
二、精准造林的效益评价自实施精准造林项目以来,原州区已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首先是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改善。
通过精准造林,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水分得到保护,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其次是在经济效益方面的增加。
原州区的精准造林项目不仅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通过精准造林,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还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产品资源。
原州区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种植果树、蔬菜等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