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9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l-10页,满分为120分。
考题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答卷前务必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21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 祈.祷( ) 风雪载.途( ) 即物起兴.( )2.请选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3分)锋芒必露 朗润 顾名思义 轩昂 通霄达旦 喧嚷错别字 改为 错别字 改为 错别字 改为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由强烈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成了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不愿提及的难言之隐。
B.在毕业年级学生中进行的体育测试,有超过20%左右的学生,由于平日缺乏锻炼,导致体育成绩很不理想。
C.二连的恐龙化石、锡盟的辽阔草原、包头的南海湿地、阿拉善的沙漠奇石,成为各自地区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D .每天背诵一段绕口令,每天练上一会儿传统相声段子,这种看似琐碎的做法训练和培养了他对相声艺术的兴趣。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诗人B.《马说》——韩愈——唐代文学家C.《故乡》——鲁迅——现代文学家D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英国小说家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任选一题 3分)(1)上联:攻书不畏难,难终成易;下联:(2)小明上小学时,老师领孩子们背二十四节气歌,并给他们介绍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等等。
小明上了初三,有一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对对联,出的上联是:天临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这个上联包含了“大寒”“霜降”和“小雪”三个节气,小明当时没有对出来,一天正午,小明看到当空的太阳倒映在清澈的池塘中,水中也出现了一个太阳,再联想到自己所了解的节日、节气,小明马上对出了下联:6.默写。
(8分)(1)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2) ,云生结海楼。
内蒙古包头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是物我融合的思维模式,在经济、社会变化的推动下,在儒、道、禅及萌芽形态的资本主义文化此消彼长的变奏中,各发展阶段又具有不同的模式和特色。
②在先秦两汉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还占据突出重要的地位,封建的自然经济、金字塔式的政治结构把人严格限制在依附关系中。
面对天道自然的威胁,个体依附于社会、心理依附于伦理的儒学由形成、发展再到系统化、经典化,这时的“天人合一”落脚于天(客体理性)。
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举贤良对策》)、促成“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汉儒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天人一也”是天有意志,人有情感,天道与人事相对应,君权神授,“君子治身不敢违天”,臣则要像敬天一样侍奉君主,其中心目的不过是证明天有惩恶扬善的法力,为大一统的封建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重心在天的“天人合一”理论,侧重于天、外物、集体、理性、道德。
与之相适应,前和谐时期的美学才表现为偏重审美关系中客观、现实、物、意志、再现、形式的倾向。
当然,与之相对立的另一面不是不存在,而是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③由汉末、魏晋开始,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封建贵族大地主的统治地位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瓦解了,由此促成了庄园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登上经济和政治的舞台,人与集体、人与人的矛盾跃居首位。
随着儒家经学的崩溃,以道家庄学为核心的魏晋玄学盛行起来,并逐渐与佛教禅学相结合,而儒学的人文价值思想却在扬弃中得以保存。
于是被天道、伦理压抑的个体生命、感性价值逐渐呈现出来,并要求与自然相结合,在庄学、玄学、儒学和后起的禅学合流中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平等互化,这才催生了和谐时期美学上曹丕的文气说、陆机的物感说、刘勰的“神与物游”说、钟嵘的自然事物“摇荡情性”说、司空图的韵味说。
2011—2012学年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文言之现代生命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
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
让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
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
"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
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
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
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
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
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
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
命题人:郭瑞 审题人:贾侦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分)岭南文化 冯立鳌 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
其实,只有将 从自然生态及其文化衍生特征上作最基本的属性归类,可以将自古以来的中华文化分为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大类型。
其中,草原文化在中华疆域的北部和西部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承载主体早期的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起步不迟的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以黄河、长江萌发的中华江河文化因为起步早,延续性强,积累充分,浇灌生成了延绵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标志。
中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岭南是其最重要的所属地。
岭南与其他临海地区不同,它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
因而岭南文化是相对充分发展了的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
毗邻大海的岭南处在江河的下游,但海纳百川,汇集众流。
在传统文化的低洼之地,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域外文化,如流水般涓涓汇入其本土,既改变了地区文化的特征,又形成了文化的兼容性。
由于经久积累,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谐性与开放性。
在辽阔的中华疆域内,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可以说是根深叶茂。
由于商业文化的普及与积累,岭南社会的个体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拓新意识、冒险意识,以及制作物化产品的精致意识、装饰意识等,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
古代先民由于所获剩余产品不多,他们时刻要顾及自己与家庭的生存问题。
特定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岭南人务实性的思维方式:面对一项事情,人们习惯于从主体实用的价值评判上去选择。
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岭南文化价值体系的自然延伸。
然而,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永久地停滞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
19世纪40年代,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就自外汹涌登陆中国,并立刻显示了它们的先进性。
岭南由于其文化本有的兼容性、商业性和务实性等品质,自然成了新式文明的感应地和生长地。
高二语文考试阅读题精选高二语文考试阅读题精选:(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小题。
托尔斯泰传[法]罗曼罗兰①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只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是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
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②我懂得,托尔斯泰在我的精神永不会磨灭。
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
托尔斯泰的译本在所有书店中同时发售,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
1885至1887年间,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等很多作品。
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发现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的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的作品。
③那时我初入高师。
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
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有古典传统的忠实信徒,有司汤达派与华格耐派,有无神论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龃龉;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
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各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的一个启示,是开向广大宇宙的一扇门。
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
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激动地谈着《伊凡伊列区之死》。
④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温暖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和维克多雨果。
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没有影响,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
他的力量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素养,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
内蒙古自治区优质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远古之时,先民生存环境恶劣,认知能力低下,需要大自然的恩赐、群体首领与英雄的护佑才能得以生存。
于是,先民把日月山川、动植物等万物和群体首领与英雄进行神化,由此产生了神话。
最为人们熟知的中国古代神话,有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俊生日月等创世神话,伏羲画卦、神农尝草、轩辕造物、尧舜禅让、鲧禹治水等始祖神话,共工斗诸神、蚩尤战黄帝、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英雄神话,百物发明、绝地天通、女丑曝日等文化神话,龙凤牛羊狗枫树等图腾神话,日月山川草木鸟兽等自然神话,以及三身国、无肠国、不死民等域外神话。
与系统严密、源流清晰的西方神话不同,中国古代神话朴素、片段地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战胜灾害、护佑人类的主题,引导规范着先民的生产生活,这与早期中国地理位置、大陆文化、农耕文明特征相一致。
由于古代神话世代口口相传的特征,加上民族迁徙、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等因素,中国古代神话也随时代而流变。
神话流变有着鲜明的历史化特征。
作为中原华夏民族建立起来的夏商周王权,为了王权的统治需要从神话中寻找先祖,于是禹、契、后稷分别成了夏、商、周的始祖。
“神祖合一”在与天帝取得联系的同时,也淡化了大神们的神性,使众多的大神变成了人类始祖、人间帝王、文明创造者等,并步入历史文化殿堂。
汉初司马迁在《史记》开篇讲述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的历史功绩与血缘承继,使五帝系统被广泛接受和认同。
五帝系统的定型完成了神话的历史化,构建起以黄帝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神话的主流框架,形成了民族的血缘之本与共同历史,奠定了华夏民族发展的根基。
包头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学家GORDON SHAW 及他的中国学生梁小丹(译音)在1995年首先发现古典音乐会增进脑力。
他们将79位大学生分3组,要他们做很难的折纸游戏。
首先3组学生都先做一次,然后第一组听10分钟的莫扎特古典乐曲,第二组静坐10分钟,第三组听10分钟的小说录音带,然后3组同学再做一次同样的折纸游戏。
结果发现,第一组同学听了莫扎特的音乐以后,玩游戏的进步率高达62%,其他两组同学进步率分别是14%及11%而已。
很显然,莫扎特古典音乐帮助了第一组同学的脑力来解决游戏上的复杂问题,这样的发现很自然地令人相信听古典音乐会增加脑力。
此后又有人让老鼠听古典音乐,发现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老鼠比较聪明,动作快而准确。
更有意思的发现是,听了古典音乐的老年痴呆症病人,行动也正常很多。
这种发现鼓励人们听古典音乐,因此莫扎特的作品一时成为市场上的宠物,升格到音乐排行榜前十名,打败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家。
为什么莫扎特的古典作品会增加脑力呢?据心理学家及神经学家分析,上面做实验的莫扎特音乐是钢琴奏鸣曲,在整个音乐中,大约每隔30秒音乐就进入高潮,这一时间上的巧合与脑神经发出的讯号时间正好吻合,因此可充分发挥脑神经的功能。
有人联想到莫扎特是世界上罕见的音乐天才,他4岁就会作曲,只可惜英年早逝,否则会有更多的作品留在世上。
分析他的作品,大致上都是每30秒有一次高潮,一定与他的脑神经作用发挥到最大功能有关,现在的研究几乎都用莫扎特语文试卷第1页(共5页)的音乐来测定音乐与脑力进步之间的关系。
其他的古典音乐或现代音乐是否有相同的效果,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例如肖邦的作品,其音乐高潮起伏略为不同于莫扎特的30秒间隔,但是还有其他的因素,如性别、爱好、训练及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对音乐的接受性,因此很难判断效果,这些因素在进行心理及智力测验时都可能影响研究结论。
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汇编(更新中)整理|楚天遥新疆2011年新疆中考作文题目:题一:的感觉,真好题二:“报答”为话题内蒙古1.2011呼和浩特市中考作文题目:__给我上的一堂课2.2011准格尔旗作文题目:不能对____说的往事甘肃1.2011甘肃省中考作文题目:命题作文:雨露2.2011庆阳中考作文题目: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黑龙江2011大庆中考作文:让我走近你辽宁1.2011年辽宁葫芦岛中考作文题目:以“创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2011年辽宁朝阳中考作文题目:我与_____同行3.2011大连中考作文题目:1.这样做,值得2.以容纳为话题2011年沈阳中考作文题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____原来就是____(2)人一生中有些话语能让我们豁然开朗;有些话语能滋润我们的心田;有些话语能启迪我们的心灵;有些话语能激励我们成长。
根据上面这段文字,以“有温度的话语”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600至800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吉林1.2011吉林省中考作文:以心灵温暖心灵2.2011年长春语文中考作文:学中好景常追忆。
北京2011北京中考作文《日积月累》天津2011天津中考作文题目:如星子划过夜空上海2011上海中考作文题目:《悄悄地提醒》河北1.2011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陪伴2.2011年唐山市中考作文题目: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时刻;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参考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攫取(ju) 拗开(o) 癖好(pǐ) 衣衫褴褛(lnlǚ)B.撬开(qio) 悚然(sǒng) 不省所怙(xǐng) 相形见绌(ch)C.奇葩(pā) 盘桓(hng) 横槊(shu) 茕茕孑立(ji)D.拔擢(zhu) 收讫(q) 溯流光(s) 瞥(bi)了一眼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跻身钓鱼竿意气用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B.艺苑入场券如雷灌耳万事具备,只欠东风C.彗星白炽灯莘莘学子言者无罪,闻者足诫D.精湛电线杆黔驴技穷瓜熟缔落,水到渠成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看武侠小说,有时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成绩明显下滑。
B.他总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都不会一气呵成。
C.上了高中,英语课上老师只说英语,这让英语基础差的同学简直不知所云。
D.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小沈阳等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以后,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的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日凌晨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用长征三号火箭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磁共振现象为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将人体置于特殊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人体外的接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座位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1~7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处赣皖交界的瑶里古建筑群蕴含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意味,带有浓郁.的徽派风格:白墙灰瓦马头墙,绿水青山碧蓝天,建筑之美与自然之景相互映衬。
观之心旷神怡。
瑶里的木雕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瑶里山林繁茂,盛产木材。
瑶里人将徽派木雕艺术演绎出新的高度。
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幢.名为“狮冈胜览”的徽派合院式民居——院内的梁柱、窗楣……无不镶.有精美繁复的木雕,题材多取自古代名著、神话传说等,多层镂.空,画面立体分明,场景人物惟妙惟肖。
彷徨其间,宛如置身于一座木雕艺术馆,又仿佛坐在戏台下,眼前似乎就在上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瑶里古建筑的布局也别出心栽。
下游的房子比邻幢上游的房子靠里,让出小块土地,一是为了弘扬谦让文化,房子往里让三分,凡事也都要让三分;二是为了表达美好寓意,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路”会越走越宽。
1.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郁(yù)B.幢(zhuàng)C.镶(xiāng)D.镂(lóu)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蕴含B.演绎C.惟妙惟肖D.别出心栽3.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映衬B.心旷神怡C.彷徨D.耳熟能详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穿紫河,是一条奔流千年的古运河。
在祖辈眼里,它是金色的,渔民在河道里捕捞着鱼虾;在父辈眼里,它是银色的,每一桨都泛着银白的月色。
运河的粼粼波光,诉说着曾经的沧桑。
包头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马丽巍审题人:淡永平(2012年5月2日)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宣纸宣纸是中国特产的一种书写绘画用纸,它具有纯白、细密、均匀、柔软、经久不变色等优点。
在书写绘画时,它润濡性好,又耐搓折。
由于有了宣纸,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才得以表现出绝妙的艺术神采和风韵。
另外由于宣纸具有质地细密、耐老化等特点,使得许多古代书画珍品赖以保存至今,正如一份调查报告中所说的:历观唐宋元明各朝书画用绢写者,脆而黑,存者很少;用宣纸者,历千百年而不变色,光润如故,故有“千年纸五百年绢之说”。
现今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著名画家韩晃的《五牛图》、《文苑图》等都是画在唐代宣纸上的,因此宣纸独有“纸寿千年”的美名是当之无愧的。
宣纸出产于安徽省泾县等地。
由于它多集中在附近的宣城销售,渐渐被人们称为宣纸。
关于宣纸的产生,在泾县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蔡伦有个弟子叫孔丹,东汉时他在今天安徽省南部地区以造纸为生,为了表达对老师的缅怀之情,他很想造一种上等的白纸为蔡伦画像、修谱。
我们知道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而青檀树只有在泾县及附近的太平、宣城等十数个县的部分地区才有生长,因而也只有在这一地区才能造出宣纸。
宣纸的优越性能还得利于当地终年长流的山泉,清洌纯净的泉水是保证宣纸质量的重要条件。
在制造宣纸过程中,除了对原料、水质有严格的要求外,还需要一套精湛的制作技艺。
宣纸的制造过程包括浸泡、灰掩、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项操作要求。
一张宣纸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方可制成。
唐代以前,书画家们多用绢作为写画材料,自唐以后则多用宣纸了。
由于宣纸“纸性纯熟细腻,水墨如纸,如雨入沙,一直到底,不纵横浸渗”,使得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代,宣纸就已有生纸、熟纸之分。
所谓生纸,又称生宣,就是用纸帘把纸浆抄出来后,再经烘干便直接使用的纸。
熟纸又称熟宣、矾宣,是把生纸再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纸,如进行填粉、加蜡、施胶等,使它沾墨而不晕。
在绘画中,生宣适用于水墨写意,画家可以随意渲染,表现出虚漾缥缈的意境。
熟宣则适用于工笔画,便于细描细写,可以微入毫发。
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特别设立了专门机构监造宣纸,并且把这些精品宣纸贮藏在澄心堂。
据说这些宣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从此澄心堂纸便为众纸之冠了。
至北宋时,方才传于民间。
诗人梅尧臣在得到欧阳修赠送的澄心堂纸以后,把一些纸转送给他的好友、制墨能手潘谷。
潘谷又依样精心制出了仿澄心堂纸,质量同样很高。
(摘编自中华书局《古代礼制风格杂谈〃文房四宝》,作者许树安)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纸是中国特产的一种专供书写绘画用纸,它具有纯白、细密、均匀、柔软、经久不变色等优点。
B.宣纸具有质地细密、耐老化等特点,所以许多古代书画珍品赖以保存至今,而用绢写的唐宋元明各朝书画存者甚少。
C.出产于安徽省泾县等地的纸,由于多集中在附近的宣城销售,渐渐被人们称为宣纸,宣纸的产生,据说和蔡伦的徒弟孔丹有关。
D.一张宣纸的制造要耗时一年多,这和宣纸的制造过程包括浸泡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项操作要求有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表现出绝妙的艺术神采和风韵,许多采用宣纸的古代书画珍品都保存到今天,而没用宣纸的保存下来的很少。
B.熟宣不适用于水墨写意,因为它是用生宣进一步加工而成的,墨而不晕,不能随意渲染,无法表现出虚漾缥缈的意境。
C.宣纸润濡性能好,又耐搓折,所以它成了书写绘画用纸,另外质地细密、耐老化,使它独有“纸寿千年”的美名。
D.制墨能手潘谷得到欧阳修赠送的澄心堂纸,依样精心制出了仿澄心堂纸,质量同样很高,也负有盛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泾县产有青檀树皮,再加上清洌纯净的山泉水,所以该地区才能造出独有“纸寿千年”美名的宣纸。
B.用纸帘把纸浆抄出来以后,经烘干便直接使用的纸就是生宣,把生宣再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熟宣则适用于工笔画。
C.宣纸的制造除了对原料、水质有严格的要求外,还有一套精湛的制作技艺,所以宣纸才能历千百年而不变色、光润如故。
D.藏于深宫之中的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是南唐后主李煜特别设立的专门机构监造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元667)九月,(李)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
”遂攻之,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
(公元668)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言忠对曰:“高丽必平。
”上又问:“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
”上深然其言。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勣为亚献。
己巳,谒太庙。
(公元669)李勣寝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臵酒为乐。
”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
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
我见房、杜①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馀。
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
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
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②杀,然后以闻。
”自是不复更言。
十二月,戊申,薨。
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輀车恸哭。
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
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
风回,爇其须鬓。
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
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高宗乾封元年、总章元年)【注】①房杜:房玄龄、杜如晦。
②挝: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勣则饵.之饵:服用B.于是子孙悉.集悉:都C.故欲与汝曹为别.耳别:诀别D.以旌.其破突厥旌:旌旗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李勣忠勇有谋、善于治兵的是()(3分)①遂攻之,勣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②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③以李勣为亚献④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⑤勣为将,有谋善断⑥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高宗对李勣很敬重,他在南郊祭祀天地,报告平定高丽,让李勣第二位献祭。
B.李勣临终遗嘱其弟弟严管子孙。
让弟弟李弼在他去世后对子孙要严加管教,是吸取房玄龄、杜如晦的子孙不肖的教训。
C.李勣特别善于笼络军心。
打了胜仗,他把功劳归于下属,把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都分给将士。
D.李勣虽为戎帅却很顾念亲情。
他亲自为患病的姐姐煮粥,“风回,爇其须鬓”而不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5分)(2)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边上张泌戍楼吹角起征鸿,猎猎寒旌背晚风。
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
山河惨澹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只此旅魂⑴招未得,更堪回首夕阳中。
【注】⑴旅魂:客死他乡者的鬼魂。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与景的关系的?(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氓》)(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
(屈原《离骚》)(3)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_______。
(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施罗德的多彩人生幼年时期,因为家境贫寒,施罗德一家六口不得不靠社会救济生活。
施罗德很小就知道干活补贴家用,他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帮助农民收甜菜、挖土豆,13岁时就学会了开拖拉机耕地。
1950年,施罗德开始上学读书。
1957年冬,他初中毕业。
虽然施罗德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因为家里付不起学费和上学坐车的车票,无法继续升学,于是来到联邦铁路局报考候补公务员,可他在实际操作考核中没能过关。
不久,施罗德成了一名零售商学徒,站在莱姆戈的一家杂货铺的柜台后面卖瓷器。
面对世态炎凉,施罗德没有自暴自弃,更不甘心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立志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景况。
好学的施罗德一面做售货员,一面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在夜校念书。
1964年中专毕业后,施罗德进入齐格尔兰德学院,1965年又转入威斯法伦学院。
1966年他22岁时,参加中学毕业会考,获得进入大学深造的资格。
1966-1971年,施罗德进入哥廷根乔治〃奥古斯特大学法学系进修法律专业。
在攻读法律学位的同时,施罗德曾同时打几份工。
1976年,施罗德成功地通过了律师考试,成为正式挂牌的律师。
施罗德仕途坦荡,不到40岁就成为社民党的重要骨干。
上世纪80年代的某天晚上,施罗德和朋友经过总理府,喝了啤酒的他曾隔着铁门向里面大声叫道:“总有一天,我要成为这里的主人!”十多年后, 1998年9月27日,施罗德成为德国总理。
1999年4月,施罗德当选为社民党主席。
2002年10月,他再次当选为德国总理。
他的个人魅力、才干乃至政治家特有的机敏和权术都是他的成功“利器”。
施罗德刚出道时面对媒体有点战战兢兢。
然而,历经政坛多年“摸爬滚打”之后,深知媒体“分量”的施罗德已完全掌握了应对之术。
他既懂得如何在各类媒体前表现自己,又能够体会媒体的不易而给予积极配合。
人们每次从电视上看到施罗德与政要们开完会,他总是迎着一大群着急的记者走上前去,有时甚至张开双臂说道:“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其合作态度不仅让记者们动容,连电视观众也被他能够设身处地为记者着想而感动。
《波士顿环球报》曾称施罗德是社民党的“媒体大师”。
“我是一个攀登者”,施罗德曾这样说,他并不像其他政客那样,对自己的缺点避而不谈,对敏感问题含糊其词。
他是出了名的直率。
这也是他被这个把诚实看得比名誉还重的国家的人们所喜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