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特点与症状及综防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大白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沈荣红【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0(000)023【总页数】2页(P26-27)【作者】沈荣红【作者单位】山东省苍山县农业局植物保护站,277700【正文语种】中文2008年4月山东省苍山县个别大白菜地块发现根肿病,大白菜被侵染后,引起主根或侧根薄壁组织膨大,产量大幅下降,损失较大。
该病属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具有分布广、传染快、为害重、防治难的特点,在山东省被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
苍山县是山东的南菜园,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直接影响了苍山县的蔬菜加工和出口。
因此,笔者对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百菌清、石灰水处理种子对根肿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以氰霜唑(科佳)处理苗床结合大田使用氟啶胺(福帅得),对根肿病的防效40 d(天)内达90%以上。
综合各项措施,笔者认为,利用土壤杀菌剂氯化苦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后期追施微生物菌肥补充有益菌,植株长势良好,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根肿病的抗性,防控效果明显。
该方法便于操作,防效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1 症状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是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icae Woron.),主要为害大白菜、小白菜、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根部,该菌为专性寄生,能够产生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类物质,致使根部组织膨大。
根肿初期表面光滑,后期常发生龟裂,易被其他微生物侵染而腐烂。
通常苗期就可受害,严重时幼苗枯死。
成株期受害,地上部分初期表现生长缓慢、矮小,基部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片变黄,且萎蔫症状不能恢复,严重时全株枯死。
2 综合防治措施2.1 种子处理采用4种方法进行种子处理:①55℃温汤浸种20min(分),同时不停搅动种子;②0.4%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 min(分);③ 1∶150倍生石灰水浸种15 min(分);④ 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20min(分);以不做处理的种子为对照。
大白菜根肿病的产生因素与综合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产生因素与综合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产生,而且有加速蔓延的趋势。
在大白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产生,只为害根部,植株矮小,成长缓慢。
一、症状识别病株根部肿大呈现瘤状,主根上的肿瘤多依靠近上部,较大而数量少,球形或近球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有时表皮开裂。
侧根和须根上的肿瘤较小而数量多,呈现圆筒形或手指形,多个连在一起呈现串球状。
发病初期病株成长缓慢,基部叶子常在中午凋萎下垂,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子变黄枯萎,产生轻的大白菜包心不紧,重病时不能包心,甚至整株枯死。
发病后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感染,组织腐烂,散发出臭味。
大白菜根肿病与大白菜根结线虫病部分体现出相同的症状,即菜株在烈日下呈现萎蔫状,而根部有不同形状的大小肿瘤。
重要不同在于:剖开根结(或肿瘤),根结线虫病能够见到在病部组织里有许多很小的乳白色雌线虫埋于其内部,而根肿病则没有虫体。
二、发病因素病原为芸薹根肿菌,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黏附在种子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
如果病株(包括病根)用来沤肥,未经高温腐熟处理,则粪肥也可带菌。
翌年田间常可经过土壤、种子、种苗或借助雨水、灌溉水、昆虫、肥料及农事操作等进行传播。
远距离还可经过带菌的种子和病苗调运传播。
在适宜的条件下,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从大白菜的幼根或根毛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细胞内,以后病菌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和扩展,由根部皮层进入形成层,激发寄主薄壁细胞分裂和膨大,而在根部形成不同形状、大小不一的肿瘤。
最后,在肿瘤内的病菌又形成许多休眠孢子囊,根肿瘤腐烂之后孢子囊又落入土中越冬。
芸薹根肿病菌成长温度范围广,9-30摄氏度都可发病,但发病适宜的温度为19-25摄氏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98%。
土壤含水量达70%-90%时,最利于休眠孢子囊的萌发和游动孢子活动及侵入寄主。
如果土壤含水量在45%以下时,则很少发病。
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措施白菜根肿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症状为白菜根部出现肿胀,形成类似结核的病征。
这种病害会造成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发黄,并且无法正常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为了有效地控制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和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选择健康的种苗是预防白菜根肿病的关键。
在播种前,应该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携带病菌的种子表面。
同时,在选择种苗时,要注意选择无病菌的幼苗,避免将病菌带入田间。
其次,合理的土壤管理是控制白菜根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白菜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气性。
过湿的土壤会使病菌繁殖迅速,因此要避免过度浇水。
此外,定期翻耕土壤,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和通气性,有助于减少病菌的滋生。
此外,病害防治中的轮作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种植非寄主植物,可以减少病菌对同一物种的侵害。
在选择轮作植物时,应优先选择不同科属的作物,避免同属或同科作物的连作,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在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喷施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一些有效的生物农药,如拮抗真菌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而化学农药则可以快速地杀死病菌,控制病害的蔓延。
此外,在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农民还需要加强病害的监测和早期预警工作。
定期巡视田间,观察白菜的生长情况和病害症状,一旦发现疑似病害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试剂进行土壤和种子的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菌的侵害。
总之,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农民在种植管理中做好土壤管理、种苗选择和轮作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强病害监测,早发现早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白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白菜之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慢慢进入秋季,已经到了种植白菜的季节。
白菜根肿病是种植白菜过程常见的病害之一;今天中国农药网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下白菜根肿病以及如何防治白菜根肿病?
白菜根肿病属鞭毛菌亚门,根肿菌目,根肿菌属,芸苔根肿菌。
孢子囊能在土壤中休眠越冬,休眠孢子囊抗逆性较强。
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借雨水,灌溉水和农具等传播。
干旱年发病少。
酸性土壤发病重,连年种植十字花科的地块和病田下水头的地块及施有未腐熟病残体厩肥的地块病重。
白菜根肿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主根或侧根上形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瘤面光滑,后期龟裂、粗糙,也易感染其它病菌而腐烂,主根生长慢。
白菜白菜根肿病的防治
一、物理防治措施:
1、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轮作;
2、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3、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一般亩施石灰粉75~100公斤;
4、草木灰拌土盖种;五是合理的施肥。
二、化学防治:
土壤消毒可用5O%多菌灵600倍液或敌克松500倍液泼施;5O%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O%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8%雷多米尔100O倍液,每株0.4~0.5升灌根既可防止。
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
大白菜根肿病为真菌病害,此病不仅危害大白菜,还对青菜、萝卜、菜花、油菜等十字花科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根肿病主要危害大白菜根部,苗期即可受害,严重时幼苗枯死,团棵后受害,初期时地上部分不明显,但生长缓慢、矮小,重者表现为缺水状态,基部叶片在中午时萎蔫,早晚可恢复;到后期则叶片发黄,枯萎至全株死亡。
该病菌在土壤越冬或越夏时,在作物主要病根的膨大细胞内含有大量休眠孢子囊,病组织腐烂分解后菌孢散落在土中,一般可存活6-7年。
大白菜跟肿病的发病条件
土壤温湿度。
病菌在6-30摄氏度内、田间持水量50%-98%的范围内均可发病;
土壤酸碱度。
该菌适于酸性土壤环境;
土地过多施用酸性肥料。
大白菜的跟肿病的防治方法
土壤消毒采用75%的敌克松可溶性粉剂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或泼浇消毒,大田酸性土壤采用增施草木灰和碱性有机肥等措施改造酸性土壤,缓解跟肿病的发生。
种子处理晒种后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8%瑞毒霉锰锌400倍液浸种。
起苗前7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杜绝病菌带入大田。
加强田间管理排水沟渠一定要畅通,做到能灌能排,没有过多的积水,控制田间持水量不超过50%。
及时清除病株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并及时烧毁,在病穴四周撒石灰,以防病菌蔓延。
大白菜跟肿病发病后及时用58%瑞毒霉锰锌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的敌克松可溶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0.5千克。
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方法近年来,很多种植白菜的农户都普遍的在反应一个问题,就是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逐年加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小编带您了解下: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症状根肿病在大白菜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根部,造成主根或侧根出现大小不等,形似手指状、短棒状或球状的瘤。
主根上的瘤靠近地上部,发病初期瘤体表面光滑,后期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明显龟裂,须根上的瘤多达20个,串生在一起。
病株根系的生理机能受阻,地上部明显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晴天中午前后植株萎蔫,似缺水或营养不良状。
发病初期病苗早晚可恢复,后期不能恢复正常,病部易被大白菜软腐病病菌和其他杂菌感染,造成组织腐烂,散发臭气,致整株死亡。
大白菜根肿病适宜条件大白菜根肿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以休眠孢子囊残留在土壤中或黏附在种子上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害虫及农事操作等传播,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
在适宜条件下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从寄主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经10天左右使根部形成肿瘤。
植株受侵染越早发病越重,损失越大,后期受侵染的植株根系已经长成,受害相对较轻。
根肿病病菌喜酸性土壤,适宜发病土壤pH值为5.4~6.5、土壤温度20~25℃、相对湿度60%~70%,低洼地、连作地、水改旱地发病重。
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方法:大白菜根肿病可以通过土壤传播,生产上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
一、大白菜根肿病农业防治措施1、是选用抗病品种。
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合适的抗病品种。
2、是轮作倒茬。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如与玉米、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或菜豆、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
3、是翻晒土壤,深沟高畦种植,雨季低洼地及时排水。
4、是调整土壤酸碱度。
整地时每亩施石灰80~100公斤,将土壤调至微碱性。
五是选择无病地育苗,及时淘汰病苗,带出田外销毁,并在病穴四周撒石灰消毒。
二、大白菜根肿病化学防治方法1、是种子消毒。
按每100公斤种子用适乐时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0毫升加水2公斤拌匀。
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特点与症状及综防措施
作者:孙海燕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22期
摘要:根肿病是大白菜种植常见的一种病害,是芸苔根肿菌通过水土传播危害植株根部所致。
由于此病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如果不及时防控,不仅会影响植株的生长,还会造成大面积死亡,使种植者经济受损。
该文对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特点和症状表现进行阐述分析,介绍了实行轮作、进行土墒整理与消毒杀菌、种苗选择与处理、田园管理与病株清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特点;症状表现;综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2-75-02
大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叶用蔬菜,产量大,管理技术容易掌握,是我国广大农民重要的种植作物和经济来源。
根肿病作为大白菜种植常见的病害,是芸苔根肿菌通过水土传播感染危害植株根部所致,特别是在潮湿、板结、显酸性的土壤中容易发生,可在土壤中存活10a以上。
由于此病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不仅会导致白菜生长速度缓慢、矮缩枯黄,还会造成植株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种植者应了解此病菌的表现特征和发病特点,并从耕作方式、土壤地力、水文环境、品种类型、气候因素、肥水管理、病菌处理、病害防治、田园管理、病株清理等方面做好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治工作,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以下笔者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对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1 根肿病发生特点
1.1 病原菌与传播根肿病的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根肿菌目、根肿菌属、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孢子囊能在土壤中休眠越冬,休眠孢子囊抗逆性较强。
病原菌通过遗留在土壤中的根系、叶片、肥料、水份以及种植时使用的农用工具、运输工具等进行传播,从病菌潜伏于植株到发病大约需要10d左右,主要危害大白菜、青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1.2 发病规律大白菜根肿病菌在温度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大、pH值越显酸性,病菌滋生和传播的速度就越快,适宜发病的湿度为60%~90%,温度为19~25℃,土壤pH值为5.4~6.5,夏秋季的发病率比春冬季较为严重。
同时根肿病的发生还与田间地势及排灌水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低洼水田、连作地、水改旱地等都容易引发根肿病。
2 症状表现
此病主要表现为根部出现大小不同、纺锤球状或手指状的肿瘤,主根上的肿瘤体积较大、数量少,侧根上的肿瘤体积较小而数量多,有的时候一个须根上可生长20余个肿瘤。
在发病
初期肿瘤表面光滑,地上部分会出现缺水状的枯萎,特别是在中午时分,而在早晚又恢复正常,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后期则粗糙开裂,地上部分植株出现矮缩、叶片发黄、发育缓慢萎蔫,严重的会出现死亡,发出恶臭味。
3 综防措施
3.1 实行轮作方式由于根肿病菌只侵染十字花科植物而且存活时间长、生命力强,传播速度快,因此种植大白菜的地块连续种植3~4a就应进行调换轮作,选择种植非十字花科蔬菜或玉米、水稻、小麦、菜豆、大豆等,以避免长期遗留病菌的积累对作物造成的影响。
3.2 土墒整理与消毒杀菌
3.2.1 土墒整理在种植大白菜之前要对土墒进行整理,首先应进行30~40cm的深翻并对土壤进行晾晒,将表土中遗留的植株根系、残叶进行清理,细化土质,可使用粪肥、钙镁磷肥、有机肥等作底肥,同时根据土质情况用石灰进行酸碱度调节,对重病田块可适当施用草木灰、氯化钾等碱性肥料进行调和,以避免在酸性土壤上种植大白菜形成病菌生长的适宜环境。
注意排灌设施的设置,减少积水、渍涝的产生,可通过挖深沟做高畦栽培来避免积水或排灌不畅的问题。
还要施用好底肥,以粪肥为主,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使用,以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
适当增加有机肥比例,可减轻病害发生。
3.2.2 土壤杀菌消毒土墒整理完毕后,为了消灭遗存在土壤中的根肿病病菌,应使用熟石灰75~100kg/667m2或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拌入细土撒入种植大田;或每667m2使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悬浮液2~3L拌土40~50kg施于土壤内;或75%五氯硝基苯每667m21.5~3kg施于畦面,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堆闷发酵,充分腐熟以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补充营养、净化土质。
然后将土壤耙平,使其疏松透气,避免出现坑洼积水。
如果根肿病已经发生或在土壤中有存留病菌,可使用谷壳灰水溶液浇灌土壤并结合使用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进行每穴浇灌,一般每穴0.25~0.45kg,可进行土壤杀菌。
3.3 种苗选择与处理购买大白菜种苗时,应加强种苗检疫,确定优质的大白菜品种,以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
可选择无菌苗种植,严格进行种子或种苗检疫,确保种苗来源正规,避免用带菌种苗进行种植。
同时还要挑选具有抗病性能的大白菜品种,查看品种抗性鉴定级别,以降低根肿病的发病率。
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适乐时悬浮种衣剂稀释后浸泡种子或使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拌种;幼苗可使用氰霜唑悬浮剂浸泡苗根,然后再移入大田。
移栽过程中,如果具备条件的可使用无病土营养袋培育健苗移栽。
在种子消毒和种苗浸泡时,要对种苗进行筛选,去弱留强、去病留健等处理。
如果在种苗发育初期发现植株患有此病,应及早拔除并在栽种坑穴附近洒石灰进行消毒处理,净化土壤以防止扩散,同时要对其他幼苗进行病菌防御处理,避免传染。
3.4 田园管理与病株清理
3.4.1 田园管理在肥水运筹方面,可采用小水勤浇的方式控制土壤湿度,切忌大水漫灌,避免田间过于潮湿闷热,以减轻病害发生。
可在播种后7~10d使用达科宁浇灌植株或在播种后马上使用百菌清浇灌。
幼苗生长初期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感染,并使用腐熟农家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为植株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发病初期可用15%石灰乳灌根,平均每株
0.3~0.5L或96%天达恶霉灵粉剂3 000倍液或天达2116 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百泰可分散粒剂1 000倍液灌根,根据病情发展情况一般每株使用0.4~0.5L进行防治。
还应对运输工具、农用工具进行消毒清洗,避免二次传播。
遇到高温多雨天气时应及时排涝,降低土壤水份。
3.4.2 病株清理大白菜收获后,应及时对土壤中的根系、落叶、残留物进行清除,但不要随意丢弃,应收集起来撒上生石灰一起填埋在离种植区域较远的地方,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量,避免腐烂后随雨水进行二次传播。
对于存在病菌的疫区应加强控制和封锁,防治病菌扩散,减少对无病区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周燚,杨廷宪,赵毓潮,等.大白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新技术研究[J].中国蔬菜,2012:(1).
[2]鄢洪海.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特点及影响因子调查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9:(8).
[3]杨明英,李向东,孙道旺,等.白菜根肿病菌致病性因素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4).
[4]范成明.土壤生物消毒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效评估及防治机理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07:(5).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