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套试卷合集】安徽省无为县联考2019-2020学年物理八上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95 MB
- 文档页数:244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一本物理书的厚度大约是1mmB. 课间操跑操的速度大约为45km/ℎC. 一个初二学生呼吸一次时间约为1sD.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总长约4.32×103m2.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A. 米粒B. 柳絮C. 细菌D. 原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吹长笛时发出的声音是长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 吉它能弹奏出不同的音阶,是拔弦时用力大小不同C. 我们能区别两个同学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D. 我们听不到真空罩内的铃声,是因为只有空气能传声4.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 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C. 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D. 城市里在穿行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站在游泳池边的人看到游泳池中的水比实际深度会深一些B. 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上刚刚升起的太阳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C. 潜望镜是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它利用了光的折射D. 人潜入水中看岸上的景物,将看到变高了的景物的虚像6.对下列光的现象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B. 影的形成---光的反射C. 倒影的形成---光的镜面反射D. 白雪耀眼---光的反射7.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泸州市城区内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B.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D. 太阳穿过树叶,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圆形的,这是由于树叶之间的缝隙都是圆形的8.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 B. C. D.9.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2019-2020学年安徽省中考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在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存在着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也存在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这两个能量转化的过程分别存在于()A.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B.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C.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D.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2.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摆动到B点的过程中,它的动能...................................... ()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一直减小D.一直增大3.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AC,施加的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1<F2,W1=W2,P1<P2B.F1>F2,W l>W2,P1>P2C.F1<F2,W l<W2,P1<P2D.F1<F2,W1=W2,P1>P24.下列给出的现象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是: ()A.钟表来回摆动; B.汽车匀速转弯;C.月亮绕地球运动; D.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5.下列有关一个中学生的说法错误的是()A.身高大约160cm B.质量大约为120kgC.身体密度大约为1g/cm3D.重力大约为600N6.铅的密度是11.30×103kg/m3,其物理意思是:()A.每立方米的铅密度为11.30×103kg/m3B.每立方米的铅质量为11.30×103kg/m3C.每立方米的铅质量为11.30×103kgD.每立方米的铅质量为l11.30×103m37.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C.普通鸡蛋的密度约为0.6g/cm3D.一个家用电饭煲的额定功率约为800W8.一个钢瓶里装有压缩气体,当从钢瓶中放出部分气体后,瓶中剩余气体()。
芜湖县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计27分。
答案填入答题卷的答题表内,否则不计分)1、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 点运动到N 点:第一次先从M 到P ,再从P 到N ;第二次直接从M 到N .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 .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 .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 .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D .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2、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列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3、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 .减弱声波反射B .增强声波反射C .增加声音响度D .使墙壁更美丽4、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5、如图所示,水中映出拱桥的倒影,其桥孔与倒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如果桥下的水面上升,桥孔与倒影构成的图形形状可能是下图中的( )CDB A6、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座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是()A.7点20分B.3点40分C.4点40分D.10点20分7、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假设某一天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突然消失了,则这一天的白昼时间与原来相比将会()A.长些B.一样长C.短些D.无法确定8、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下列光路图能解释此现象的是()9、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中学学区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物理试题命题人:审题人:(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公路旁安装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在真空中传播2.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调及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4.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6. 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音调太低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7.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8.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9.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 我县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 我县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春天,冰雪消融1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图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12.喝开水时,或在喝汤时,因为水和汤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常用嘴对水或汤的表面吹气,可以使其变得不烫,其主要原因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高温带走B.向水面吹气时能加快蒸发,蒸发吸热,使水温度降低C.吹的气体比开水的温度低,能吸收开水的热D.向水面吹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冷却作用13.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1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C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D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15.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16.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水花四溅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无为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题文】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单位cm和各种物体实际长度的了解.解:铅笔的长度一般超过10cm,物理课本长度应该达到26cm左右,人的身高更应该是160cm多,故ACD答案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考点:长度的估测.点评:这一习题属于估算题,学生需要对长度的基本单位非常熟悉,并且能将基本的长度单位和生活实际想联系,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才能解答此类习题。
2.【题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容易产生误差B.测量结果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就能避免误差,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就能避免误差的产生D.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测量结果,误差可小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精密程度或者天气原因以及个人的估测能力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的,是无法避免的,只能想办法减小误差。
故答案选择D考点:误差的有关知识点评:解决此题学生对误差的有关知识比较熟悉方可。
3.【题文】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跟下面哪个因素有关()A.摆锤的轻重B.摆动的角度C.摆的形状D.摆的长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要解决本题,学生要对影响单摆摆动时间的因素有所了解。
单摆的摆动时间,与单摆的轻重、角度、形状等都没有关系,只和单摆的长短有关,故答案选择D考点:本题考查摆的时间相关的因素点评:学生对影响单摆摆动时间的因素往往有误解,解决此题要明确此处,这是一个基础题。
4.【题文】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的轻质小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放大法.即将细小的不易观察的放大到可以观察.解: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故选B考点:声音的产生.点评:这种放大法也可称为转换法.5.【题文】如图所示,4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水,水面高度各不相同。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地球的半径为________nm;(2)一节物理课的时间为________s;(3)一瓶酸牛奶净含量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 cm.3.如图,发生日食时,则图中的是_______(选填“地球”或“月球”)4.小明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记录的数据分别为、、、、,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录为_______。
5.在繁华的市区设立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显示器上显示62.5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这个设备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
6.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7.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_______原理形成的,如果光源是圆形,小孔是三角形,则光屏上的像是_______(选填“三角形”或“圆形”)。
8.南湖边上柳树成荫,柳叶在向下飘落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 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水面。
9.如图所示,为了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有些司机会在汽车的后视镜上另外安装一个小型的___________(选填“凸面”或“凹面”)镜。
某些路段对过往的车辆有禁止鸣笛的要求,这是在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0.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如图所示,国庆70周年人阅兵的飞机从空中划过。
飞机拉出的道道“彩烟”壮观无比。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名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会造成误差的有()A. 对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估计B. 有刻度线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物体C.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 刻度尺未放正,歪斜了2.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你认为正确的是()A. B. C. D.3.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
由此可判断()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小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 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5.汽车上山的速度是v1,下山返回的速度是v2,如果返回时汽车的运行时间是上山时间的一半,则汽车在整个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v1+v22B. v1+v23C. 3v12D. 2v236.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或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图中用小锤敲击音叉,旁边的泡沫小球被弹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乙图中噪声检测仪测量的是声音的音调C. 丙图中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D. 丁图中两个声波的波形图反应的声音的音调相同,但音色不同7.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8.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 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B. 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C. 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3,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4D. 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9.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D.真空罩中的闹钟3.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如图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如图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C.如图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如图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4.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38℃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15℃C.适宜人洗澡的水温42℃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15℃5.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6.两只内径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A.两只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7.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8.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9.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10.小丽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B.冰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C.加热相同的时间,冰的升温比水快D.图中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11.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12.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13.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A.红外照相机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14.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5.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6.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控制噪声.17.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18.“地震检测仪”是利用来检测地震的;据调查市场上出售的图书,有部分加入了荧光剂,使之看起来非常的白,但它对人体却极为有害,其实鉴别方法很简单,只需用灯(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其表面,若出现蓝色荧光,则说明是含有荧光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书上的字,是因为其表面对光发生了发射.19.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2)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的改变量相同.(3)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20.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21.在一次洞穴探险中,小明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填“快”或“慢”),酒精蒸发(填“快”或“慢”);(2)酒精蒸发时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22.在野外取火时人们一般使用防风打火机,这种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在打火机的出气口上方设计了一个金属罩,点火后温度即刻升到很高,当风把火焰吹灭后,打火机内喷出的燃气又会被灼热的罩重新点燃,制成罩的金属必须选用熔点(填“高”或“低”)的材料.23.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24.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该“倒影”距小鸟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25.如图所示,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选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三、解答题(共35分)26.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7.如图所示,一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8.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29.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30.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其中甲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点燃的蜡烛,乙为所成的像.(1)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玻璃板既能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是为了能确定.此时需拿一支(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选填“甲”或“乙”)完全重合.(2)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3)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甲的像(选填“能”或“不能”).(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7)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31.小凡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在此基础上,小凡同学又进行了如下探索:(1)小凡在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于是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2)如图,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沾水的棉花,乙是干燥的.小凡发现空气湿度越小,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大;空气湿度越大,示数差就越小.于是小凡猜想水的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如图中的A和B.实验发现B杯中没有水时,A杯中还残留有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没有控制开始实验时杯中水的(多少/表面积/温度)相同.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凡发现当B杯无水时,A杯中减少的水总和原来B杯中的水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有关/无关).3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1)该实验应该在较的环境下进行.(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好处:;不足:.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②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同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产生声音不一定被人耳朵听到.【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正确;B、声速受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影响,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振动产生的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等原因,导致人耳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传声的介质、声速的影响因素、听到声音的条件等基础知识,需牢记.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D.真空罩中的闹钟【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②声音能够传递能量;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不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D、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回声现象的应用、声音传播能量和声音的传播条件,明确每幅图片的意思,确定对应的知识点,是正确解答的前提.3.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如图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如图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C.如图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如图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如图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B错误;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知识点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4.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38℃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15℃C.适宜人洗澡的水温42℃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15℃【考点】温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气温较高,最低气温在0℃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体温,在42℃左右.故C符合实际;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5.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考点】蒸发及其现象.【分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解答】解: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导致气温降低,所以感觉凉爽.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蒸发吸热的知识,让我们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也就说明了物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理念.6.两只内径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A.两只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水银一样多,将它们同时竖直插入一杯热水中,温度升高相同,最后的示数都显示同一温度,故示数相同,体积膨胀得也相同,内径细的(横截面积较小),上升得更高些.【解答】解:(1)同一杯热水,用两只不同的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故BC错误;(2)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A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测温原理.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气压相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解答】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故选B.【点评】在学习摄氏温度时,课本上明确说: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8.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沸腾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解答】解:用酒精灯对大烧杯加热时,烧杯中的水由于吸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吸收大烧杯中水的热,温度也会升高,达到沸点;烧杯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以后,还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不断的有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时,与外面的温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热量了,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但温度很高,蒸发很快,水量也在减小.故选B.【点评】掌握好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并且会用这一条件分析生活中的现象.9.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考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分析】(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解答】解: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冷水遇到热的馒头,冷水会汽化,汽化吸收手上的热,使手的温度降低,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避免手被烫伤,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蒸发吸热和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了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热点问题.10.小丽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