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版计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指导手册 1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18
电子行业教学手册电子版简介电子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且多样化的领域,涉及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和维护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播电子行业知识,我们特别制作了这本电子行业教学手册电子版。
本手册旨在为电子行业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帮助他们快速入门电子行业,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
目录1.电子行业概述2.电子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3.电路基础–电路元件–电路符号–电路拓扑4.电子设备制造–PCB设计–元器件焊接–设备测试与调试5.电子产品制造–电子产品设计流程–制造工艺与流程控制–产品测试与质量控制6.电子行业标准与法规–安全认证–环境保护–电子行业法规7.电子行业的发展与趋势–5G技术–物联网–1. 电子行业概述电子行业是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涵盖了电子器件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各个领域的产业。
电子行业的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电子器件2.1 电阻电阻是电子电路中最常见的电子器件之一,用于控制电流的流动。
电阻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可以影响电子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2.2 电容电容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荷的电子器件,可以在电路中起到储存能量、滤波和延时等功能。
电容的种类和参数选择对电子电路的工作特性有重要影响。
2.3 电感电感是电子电路中用于储存磁场能量的电子器件,常用于滤波、分离频率和变压器等应用。
电感的参数选择和设计对电子电路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2.4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具有非线性电阻特性的电子器件,常用于整流、开关和放大等应用。
二极管具有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的特性。
2.5 三极管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和开关特性的电子器件,是现代电子电路中最重要的器件之一。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广泛,对于电子行业学习者来说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3. 电路基础3.1 电路元件电路元件是组成电子电路的基本单位,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概述 (4)1.1 专业背景与培养目标 (4)1.1.1 专业背景 (4)1.1.2 培养目标 (4)1.2 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 (4)1.2.1 课程体系 (4)1.2.2 教学安排 (5)第2章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 (5)2.1 电路分析基础 (5)2.1.1 电路基本概念 (5)2.1.2 电路分析方法 (5)2.1.3 交流电路分析 (5)2.1.4 实践教学 (5)2.2 信号与系统 (5)2.2.1 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 (5)2.2.2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 (6)2.2.3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6)2.2.4 实践教学 (6)2.3 数字信号处理 (6)2.3.1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 (6)2.3.2 离散傅里叶变换 (6)2.3.3 快速傅里叶变换 (6)2.3.4 数字滤波器设计 (6)2.3.5 实践教学 (6)第3章电子技术基础 (6)3.1 模拟电子技术 (6)3.1.1 放大器原理与设计 (6)3.1.2 模拟信号处理 (6)3.1.3 模拟集成电路 (7)3.1.4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7)3.2 数字电子技术 (7)3.2.1 数字逻辑基础 (7)3.2.2 组合逻辑电路 (7)3.2.3 时序逻辑电路 (7)3.2.4 数字电路仿真与设计 (7)3.2.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7)3.2.6 数字集成电路 (7)第4章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8)4.1 嵌入式系统概述 (8)4.1.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 (8)4.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8)4.1.3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8)4.1.4 嵌入式系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 (8)4.2 嵌入式处理器 (9)4.2.1 嵌入式处理器的类型 (9)4.2.2 嵌入式处理器的特点 (9)4.2.3 嵌入式处理器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9)4.3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 (9)4.3.1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9)4.3.2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方法 (10)4.3.3 嵌入式系统实践技巧 (10)第5章通信原理与技术 (10)5.1 通信原理概述 (10)5.1.1 基本概念 (10)5.1.2 系统模型 (10)5.1.3 功能指标 (10)5.2 数字通信技术 (11)5.2.1 数字信号的表示 (11)5.2.2 基带传输 (11)5.2.3 频带传输 (11)5.2.4 数字调制解调 (11)5.3 无线通信技术 (11)5.3.1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11)5.3.2 信道特性 (11)5.3.3 多址技术 (12)5.3.4 无线通信标准 (12)第6章计算机网络技术 (12)6.1 计算机网络基础 (12)6.1.1 网络概述 (12)6.1.2 网络拓扑结构 (12)6.1.3 数据通信基础 (12)6.1.4 网络体系结构 (12)6.2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12)6.2.1 网络协议概述 (12)6.2.2 TCP/IP协议族 (12)6.2.3 常用网络协议 (12)6.2.4 网络安全协议 (12)6.3 网络设备与应用 (13)6.3.1 网络设备概述 (13)6.3.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13)6.3.3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 (13)6.3.4 网络监控与管理 (13)第7章信息处理与编码技术 (13)7.1.1 信息论基本概念 (13)7.1.2 信息论基本原理 (13)7.1.3 信息论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13)7.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13)7.2.1 数字信号处理概述 (14)7.2.2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理论 (14)7.2.3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与实现 (14)7.3 编码与加密技术 (14)7.3.1 编码技术基础 (14)7.3.2 数据加密技术 (14)7.3.3 编码与加密技术的实践应用 (14)第8章电子测量与仪器 (14)8.1 电子测量原理 (14)8.1.1 电子测量基本概念 (14)8.1.2 电子测量方法 (15)8.1.3 电子测量误差 (15)8.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 (15)8.2.1 电压表 (15)8.2.2 电流表 (15)8.2.3 万用表 (15)8.2.4 示波器 (15)8.2.5 频率计 (15)8.3 自动测试系统 (15)8.3.1 自动测试系统概述 (15)8.3.2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 (15)8.3.3 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 (16)8.3.4 自动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16)第9章电子信息工程设计 (16)9.1 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 (16)9.1.1 设计目标与需求分析 (16)9.1.2 项目可行性分析 (16)9.1.3 设计方案制定 (16)9.1.4 电路设计与仿真 (16)9.1.5 系统测试与功能评估 (16)9.2 电子信息工程项目实践 (16)9.2.1 项目启动 (17)9.2.2 项目执行 (17)9.2.3 项目收尾 (17)9.3 创新能力培养与竞赛 (17)9.3.1 创新能力培养 (17)9.3.2 竞赛参与 (17)9.3.3 竞赛经验分享 (17)第10章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 (17)10.1.1 实践教学目标 (17)10.1.2 实践教学内容 (17)10.1.3 实践教学资源 (17)10.2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17)10.2.1 课程实验 (17)10.2.2 课程设计 (18)10.2.3 实习实训 (18)10.2.4 毕业设计 (18)10.3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措施 (18)10.3.1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8)10.3.2 评价方法与指标 (18)10.3.3 改进措施 (18)10.3.4 持续改进机制 (18)第1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概述1.1 专业背景与培养目标1.1.1 专业背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设立,紧跟全球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电子信息工程人才为目标。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电子信息工程系二O一O年十一月电子信息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目录目录 (1)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 (2)二、毕业设计(论文)流程 (2)2.1 选题、确定题目 (2)2.2 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 (2)2.3 调查研究、方案实施 (3)2.4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3)2.5 评阅和答辩资格审查 (3)2.6 答辩与成绩评定 (3)2.7 资料汇总 (4)三、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4)四、毕业设计(论文)格式 (5)附录1:毕业设计资料汇总清单 (I)附录2: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II)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根据电子信息工程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综合训练和考核,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刻苦钻研、勇于攻坚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毕业设计中的各项工作。
在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中,及时地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并听取教师的指导意见。
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工作,撰写毕业论文,经审阅合格后参加答辩。
二、毕业设计(论文)流程2.1 选题,确定题目2.2 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2.3 调查研究、方案实施2.4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2.5 评阅、答辩资格审查2.6 答辩2.7 评定成绩2.8 资料汇总2.1 选题、确定题目选题由系各教研室专业指导教师指定或由专业指导教师会同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协商确定。
选题应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尽量贴近生产实际,解决设计及生产中所遇到问题的原则。
所选课题应具备一定的应用性和完整性,完成课题的工作量要适当,以便让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和设计任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说明(共五篇)第一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说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说明课程编号:5203008课程名称:模拟电路课时:68学时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变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和模拟电子电路读图。
参考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2参考书目:1、《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王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课程编号:5203010课程名称:数字电路课时:68学时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半导体储存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数模和模数的相互转换。
参考教材:阎石《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参考书目: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2、江晓安《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2002年课程编号:5203012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时:68学时预修课程:数理方法,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系统、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S域分析、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Z域分析、系统函数和状态变量分析。
参考教材:《信号与系统》,陈生潭主编,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2001.6参考书目:1、《信号与线性系统》,吴大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32、《信号与系统》,骆丽译,科学出版社2002.1课程编号:5203014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应用课时:68学时预修课程:C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子技术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72IT专业开发类电子信息工程类图书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第3版)陈怀琛、吴大正、高西全编著2006年3月出版ISBN 7-121-02271-0 29.00元329页MATLAB语言具备高效、可视化及推理能力强等特点,是目前工程界流行最广的科学计算语言。
本书由语言篇和应用篇两部分组成。
语言篇介绍MATLAB语言的基本语法、开发环境、工具、其他函数库等,应用篇讲述MATLAB近百个实例程序,涉及的课程范围有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控制系统等。
这些实例使用了MATLAB中多方面的语句,可使读者迅速掌握MATLAB编程的技巧,提高完成工程课程的效率。
本书前面两个版本已被多所院校作为电子信息类课程的教材和教辅参考书,根据读者需求,作者再次更新了版本,将MATLAB升级,增加了部分例题,更加适合教学和自学。
本书可作为学习MATLAB语言的入门及应用教材,也可供电子信息领域大学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MATLAB7编程与数据库应用董振海编著2007年9月出版ISBN 978-7-121-04930-9 59.80元560页这是一本全面、详细地介绍MATLAB程序设计各个方面的书。
主要介绍进入MATLAB界面及其上的各个部分,以及命令窗口的操作;组成程序的各种成分和MATLAB的数据类型;编写两种M文件——脚本和函数,MATLAB的各种函数,以及控制流程的语句;调试程序时的错误处理和程序优化方法;输入/输出数据的各种方法和函数;MATLAB与数据库的接口——数据库工具箱,数据库工具箱的函数及可视查询生成器(VQB);图形用户接口(GUI)的各种控件,以及GUI应用的5个实例,会让我们学到建立不同GUI的技术。
除了控制流程的语句之外,实现数据处理、数据输入/输出,以及形形色色的操作,都是由MATLAB的固有函数完成的。
本书涉及到的函数,基本上都详尽地列出了它们的不同调用格式,讲解各自的输入和输出参数的意义,描述函数功能,读者不必再查阅别的资料。
电子工程师必备手册
1. 电路设计手册:该手册详细介绍了各种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电路元件的选择、电路拓扑结构的设计、信号处理和传输、电源设计等方面。
2. PCB设计手册:该手册对PCB设计中的各种技术和工具进行了介绍,包括布线规则、板层设计、ESD保护、热管理等方面。
3. 电子元器件手册:该手册包括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规格参数、应用手册以及选择和替代指南,为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4. 数字信号处理手册:该手册讲解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算法,以及如何应用于各种电路和系统中。
5. 电磁兼容性手册:该手册介绍了电磁兼容性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和解决电磁干扰问题。
6. 电力电子手册:该手册讲解了电力电子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包括各种开关电源、逆变器、交流调速器等设计和应用。
7. 无线电频率手册:该手册包括无线电频率的规定、天线设计、射频电路设计、接收机和发射机设计等方面,为无线电技术工作者提供参考。
8. 软件开发手册:该手册介绍了各种软件开发方法和工程管理技巧,包括嵌入式软件、自动化测试、GUI开发等方面。
9. 测试与测量手册:该手册介绍了各种测试与测量仪器和技术,包括信号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等方面,为电子工程师提供了实用的测试方法。
10. 安全性与可靠性手册:该手册介绍了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方法,包括故障诊断、可靠性预测、电源保护等方面。
电子信息专业选课指导手册
一、明确各类课程的任务
基础阶段: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公共课)
学科基础:专业平台课、学科基础必修和选修课程,宽厚的专业基础能力培养
专业方向:专业方向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与综合实践: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二、选课指导
●为了达到比较良好的学习效果,建议学生安排好大学四年的课程,不要过于集中在某学年或某学期,注意修读学分量的把握、平衡。
●“/”表示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的分界
●综合实践中的课外科技活动2个学分可通过参加开放性实验、在各级竞赛中获奖、获发明、专利、发表论文等获得。
●学生在校期间在各级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或获发明、专利、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者,经专家评定可给予创新学分,由教务处授予。
创新学分可抵充学科基础类选修课程学分、综合实践中的课外科技活动学分。
具体课程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审核同意,报教务处认定。
本选课指导手册解释权归信息学院
选课咨询地点:信息楼221;电话:67792332,联系人:刘堂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制图》教学参考书1.侯文君,王飞.工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北京:人民电出版社,2009.52.孙力宏.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积分变换与复变函数》教学参考书1.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学习辅导与习题全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计算机网络与实践》教学参考书1.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冯博琴,陈文革主编.计算机网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电路原理》教学参考书1.姚维主编.电路解析与精品题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周守昌主编.电路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3.王淑敏主编.电路基础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2《电路原理实验》教学参考书1.张峰主编.电路实验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12.钱克猷主编.电路实验技术基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63.邱关源主编.电路(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参考书1.田淑青主编.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2.王丽娟等编.C程序设计.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王丽娟等编.C程序设计学习指导.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参考书1.王卫东编著.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52.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傅晓林编著.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导.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参考书1.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2.杨颂华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0《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参考书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2.冼月萍.电子技术实验.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3.孙义芳.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电磁场理论》教学参考书1.毕岗.电磁场与微波(第一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2.严琪琪,赵立珍.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信号与系统》教学参考书1.刘东星,孟祥曦主编.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32.郑君里.信号与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参考书1.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1 2.张迎新.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及接口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教学参考书1.姜志海主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2.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参考书1.谢沅清. 通信电子线路.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22.曾兴雯高频电子线路辅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参考书1.邹伯敏主编.《自动控制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2.王建辉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3.王建辉主编.《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参考书1.奥本海姆主编.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丁玉美等主编.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通信原理》教学参考书1.郝建军. 通信原理考研指导.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62.曹丽娜.通信原理学习辅导与考研指导(修订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7 3.郭文彬. 通信原理—基于Matlab的计算机仿真.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感测技术》教学参考书1.周杏鹏.现代检测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EDA 技术与应用》教学参考书1.刘常澍,赵雅兴.数字电路与FPGA.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082.任晓东,文博.CPLD/FPGA高级应用开发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6《电路设计与制版》教学参考书1.王利强,杨旭,李成等编著.《电路CAD:Protel DXP 2004电路设计与实践》.天津大学版社20082.神龙工作室编著.《Protel 2004实用培训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刘刚,彭荣群编著.《Protel DXP 2004 SP2原理图与PCB 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智能仪器原理与应用》教学参考书2.周航慈.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023.徐爱钧.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第二版).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09《通信网基础》教学参考书1.杨武军编著.现代通信网概论.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通信终端技术与应用》教学参考书1.陆东林,宾晟,国刚.J2ME开发技术原理与实践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信息理论与编码》教学参考书1.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22.李梅,李亦农信息论基础教程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0《多媒体通信协议》教学参考书1.李旭编著.多媒体通信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MA TLAB 及应用》教学参考书1. 张铮,杨文平,石博强,李海鹏.MA TLAB 程序设计与实例应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数学建模》教学参考书1.刘来福、曾文艺.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第三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参考书1.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2.[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7 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宋克勤主编.企业管理教程.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4.王方华主编.现代企业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5.袁竹,王菁华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6.王关义,刘益,刘彤,李治堂编著.现代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7.姜真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8.胡建宏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9.马凌主编.现代企业管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10.黄速建,黄群慧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增补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311.徐国良,王进编著.企业管理案例精选精析(第三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12.张承耀编著.企业管理案例与评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813.李功网主编.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中小企业管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8《专业英语》教学参考书1.曹玲芝主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3《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参考书1.钟玉琢主编.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02.Tay Vaughan主编.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3.鄂大伟主编.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参考书1.《数据库系统原理》,陆慧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2.《数据库系统原理—习题集与上机指导》,陆慧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1 月第4次印刷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习题解析》,李春葆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1 年5 月第一版。
电子信息专业学习计划书一、教育背景我是一名电子信息专业的本科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我迫切需要提升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和技能。
电子信息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领域,我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做好准备。
二、学习目标1.掌握电子信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2.提升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
3.了解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动态,关注行业前沿技术,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学习计划1. 学习基础课程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我将注重电子信息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及设计等。
这些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学习的基础,通过系统学习这些课程,将为将来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2. 进行实践操作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我将积极参与实践项目的学习与研究,包括参加电子信息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参与实际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等。
这些实践项目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 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电子信息行业的技术日新月异,我将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包括了解最新的技术,关注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论文、会议等信息。
这有助于增强了解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趋势,提前了解行业发展方向,使自己保持与行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四、学习方法1. 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我将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积极参与实验项目,并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2. 勤奋学习,多思考我将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勤勉好学的品质,多思考、多探索。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要主动向老师请教,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索。
3.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我将主动参加电子信息专业的技能培训课程,积极参加比赛训练、实践项目研究等。
这些培训课程将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五、职业规划1.大学时期的学习是我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将积极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多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4023001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192—10—1、2】内容提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基本知识。
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修读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教 材:《高等数学》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高等数学》,各院校的教材。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辅导及教材习题解析》,海洋出版社。
《高等数学附册 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
04023002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36—2—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本课程属于工程数学,主要学习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二次型等知识。
修读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教 材:《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四版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 高教出版社参考书目:《线性代数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 高教出版社04023003 概率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Theory an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2—2—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本课程内容分三个部分。
概率论部分作为基础部分。
数理统计部分主要讲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并介绍了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随机过程部分,主要讨论平稳随机过程。
修读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教 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 盛骤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谢国瑞 高等教育出版社04023004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andIntegral Transform 【42—2—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复变函数又称复分析,是实变函数微积分的推广与发展。
电子信息项目专业
2008-2010级
选课指导手册
(试用)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项目系
2012.2
目录
1序言 (1)
2 课程列表 (5)
3 课程选修规定 (11)
4 专业知识结构 (16)
5 能力结构 (17)
6 创新实践和毕业设计 (18)
7 就业参考 (19)
一序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项目专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专业,同时又是一个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专业,与各学科密切交叉、相互渗透,对科技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负有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历史使命。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电子信息产业也将迎来众多发展机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电子信息仪器、设备、以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开发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由10个方面构成: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项目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项目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电子信息项目专业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项目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典型方法、核心概念等,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将基础知识与科学方法用于科研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项目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有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项目意识和效益意识,具有解决项目问题的基本能力。
6)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掌握通过图书馆、搜索引擎等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对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8)了解电子信息项目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
方针、政策,能正确认识电子信息及相关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的专业培养目标,每位同学在大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就应该对本专业的各教学环节、课程设置、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相关的教学要求和规定、以及本专业人才需求等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并结合本人的长远志向、毕业后去向、自身特点和兴趣,初步设计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把握好各教学环节提供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做到“主动学习”、“有导向地学习”、“有目的地学习”。
本手册给出了电子信息项目专业的全部课程列表、课程选修规定和选修建议、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等基本信息,旨在帮助同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规划和课程选修计划。
手册最
后介绍了电子信息项目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和部分相关单位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计划通常是每隔几年作一次修订,本手册所列课程参考的是2008版教学计划,该计划将供2008级、2009级及2010级学生使用。
二课程列表
教学课程由六部分组成:(1)通识教育课(必修65.5学分,选修10学分)、(2)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45学分)、(3)专业选修课(24.5学分)、(4)实践环节(44学分)、(5)创新创业教育(6学分),总学分189。
表2.1-2.4列出了本专业的所有课程/实验/实践及其开设学期。
表2.1 通识教育课(必修及选修)
表2.2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
表2.3 专业选修课程
表2.4 实践环节
三课程选修规定
1)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必须修满至少10学分,且覆盖范围符合要求。
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又称“公选课”)共分六类:(1)哲学、历史与心理学;(2)文化、语言与文学;(3)经济、管理及法律;(4)理科(自然学科);(5)工科(自然学科);(6)艺术与体育。
学生毕业时其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分布应不少于上述类别中的五类。
因全校范围内开设的公选课程很多,本手册不便列出,其课程名称及所属类别等信息可以通过选课系统了解。
2)专业选修课至少修满24.5学分。
表2.3所列出的专业选修课程共计49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按照方向模块选修规定从中选取至少24.5个学分的课程。
每位同学应该认识到对于选修课程的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志向、毕业后的去向、个人的特长和市场的需求。
具体要求、建议如下:
(1)选修课中的程序设计基础B、硬件描述语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测量技术基础、电视原理为骨干课程,共14个学分,建议大家都选修。
(2)其余选修课程必须选择一个方向模块,完成模块内必修课程的学习。
为了形成我校电子信息项目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同时为了使得每个同学的选修课程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设计了2008版教学计划的三个方向模块,学生必须选择其中之一系统学习,覆盖第5学期到第7学期。
3个方向模块介绍如下:
①信号检测与控制方向:培养学生掌握测控系统中信息采集、处理、自动控制等原理和实现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
本方向人才就业面宽,适合信号检测、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电力电子、家用电器等用人单位的需要。
②多媒体信息处理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音视频编码和多媒体检索的基本原理、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软件编程
能力。
本方向适合多媒体信息处理及传输、视频监控、数字电视、手机等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件开发及科研工作。
③射频与微波技术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射频与微波传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射频与微波电路的初步设计能力。
本方向适合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导航、射频识别等行业的产品开发和科研工作,本方向人才市场急缺。
注意:每位同学必须至少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模块,修满该方向模块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
方向模块的选择在第4学期末(选课前)由班级统一上报至电子信息项目系备案。
各方向模块必修课程参见表3.1。
(3)必修环节中的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也是按方向选择。
表3.1各方向模块必修课程
(4)选修课程中骨干课程及方向模块必修课程
的学分为20分,除去骨干选修课程和方向必修课程外的课程我们称之为任选课程。
尚有约4.5个学分任选课程可由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选修课程中自由选择课程。
建议仍然按照一定的知识结构来选课,即要考虑本方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还要兼顾知识面的宽广度。
另外,微波技术基本理论是电子信息项目专业的重要基础之一,希望非射频微波方向的学生尽可能选修微波技术基础这门课程。
3)若干注意事项
(1)方向模块必修课程均在第5、6、7学期开设,因此每位同学应该在第4学期确定自己的方向模
块。
方向模块的选择在第4学期末(选课前)由班级统一上报至电子信息项目系备案。
(2)选择了一个方向A的同学,也可以选修方向B里面的某门课程,但是要注意课程的先后关系。
(3)《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只能选修一门。
以免选修课程学分已满,错过有些重要选修课程。
(4)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89学分,超过189学分以外的课程选修需要缴纳一定费用(具体由学校规定)。
(5)选课时,我们建议每个学生要统筹安排,每个学期的课程数目要合理,课程先后关系要合理。
四专业知识结构
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电子信息项目专业知识结构五能力培
养
本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及培养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2电子信息项目专业能力结构
六创新实践和毕业设计
创新实践和毕业设计是综合能力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
创新实践活动共计6学分,学校的相关教学文件将给出创新实践活动内容和学分计量方法。
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实践活动将分散安排在第1到8学期中,其内容暂定为以下几种形式:1)讲座和读书报告,进行自然哲学思辨思想及
创新意识的培养。
2)参加系(院、校)的实际科研项目或教师个
人的预研项目。
3)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种大学生创新竞
赛。
4)学生自由申报选题,组成创新实践活动团队
开展活动,并完成预定任务。
5)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
6)其他途径。
七就业参考
电子信息项目专业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包括:1)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电子信息领域的科研工作。
2)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应用、信号检测、电子测量控制、家用电器等行业的电子产品、仪器设备及系统的研究、开发、制造、管理等工作。
3)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攻读信息与通信项目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除高校、研究所外,对口就业单位主要有各类电子电气产品生产企业(例如: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生产企业、汽车电子、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等工业产品、设备制造企业)、广播电视、通信等企事业单位(如电视台、发射台、广播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网络及通信设备公司(例如:华为、中兴、大唐、Motorola、Nokia等)、银行等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