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现代护患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2
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指患者生病的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工作性人际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成为新型护理模式转变中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护患关系日益紧张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的现状,护患双方都应该共同理解沟通,只有相互沟通好了,理解了,双方的活动才能进行的更好。
对于护士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尊重患者,一视同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被疾病缠身的患者更需要得到护士的尊重。
尊重患者,一视同仁是护患关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
护士衣着整洁·稳重大方·面带微笑,以饱满的精神出现在患者面前给患者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易于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无论患者从事何种职业`是何民族·贫穷或富有,护士都应一视同仁:尊重病人的人格,维护病人的权力,用真诚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爱心·同情心患者在住院期间,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不仅需要亲人和朋友的照顾,更希望得到护士的理解和关心,护士应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应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充分理解病人的感受,体谅病人。
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真诚的爱对待每一位患者,赢得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
3语言语言是护患关系中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它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机会较多,于病人交谈时,如果护士态度蛮横,语言生硬,患者易产生逆反心理。
反之,如果护士用亲切和蔼的语言,温和的语调,鼓励病人讲出他们的述说,并给予适当的解释,诱导和安慰,可以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安慰。
可见,语言交流是一门艺术,护士的语言修养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4情绪护士的工作情绪对病人及家属有直接的感染及影响作用。
需要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要喜怒无常,更不用将自己的生活,家庭,工作等问题产生的情绪带入护理工作中或发泄到病人身上。
如何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是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近年来,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医患矛盾却在不断加剧,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十分和谐。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专业化的护士培养、严格的医疗管理、良好的沟通技能、更好地关注患者需求等。
首先,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是专业化的护士培养。
护士要具备严谨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有能力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正确执行医疗护理工作。
在工作中,护士应该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技能,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其次,严格的医疗管理,包括科学的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监管措施,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关键。
这需要医院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考核机制,确保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和服务质量能够得到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医患关系的信任度,为患者提供稳定、安全、专业的医疗服务。
第三,良好的沟通技能也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核心指导。
护士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能够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并适当引导患者调整情绪,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与患者沟通时,应该尽量采用非语言方式,比如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方式,增加沟通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最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更好地关注患者需求和心理健康。
除了提供严格的护理服务,护士还应该重视患者的感受,在工作中积极寻求患者反馈,对于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虚心听取并及时调整,做到让患者心满意足。
另外,护士还应该具备基础心理学知识,能够有效辅导患者,帮助患者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
总之,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是日常医疗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调沟通技巧和关注患者需求等方面的方法,不断增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建立;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护士在护患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护士行为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的好坏,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缩短护患距离,有助于按时按质完成各种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现就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作一探讨。
1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贯穿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个部分,首先护士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都应告知患者其目的: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应认真解答,使其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以减少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1]。
其次在沟通过程中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要根据各人所处的情况、病情特点、文化程度选择最适宜的语言方式来运用,达到治疗疾病调节心理的目的:。
2对患者的需要即时做出反应对患者所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信息即时做出反应。
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使患者受到关心、温暖、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3随时为患者提供有关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在工作中应随时随地向患者提供健康信息及教育。
如一些长期住院、伤残、失去工作或生活能力的患者,易产生灰心甚至轻生的念头,此时护士应经常与此类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并应用相关知识提供护理,帮助他们尽快恢复,使其尽量做到生活自理,保证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同样,护士的工作繁杂琐碎,也会因个人生活、情绪、家庭琐事而产生不良情绪,我们不能将这种情绪带入工作中,更不能将情绪发泄到病人身上,为难病人、斥责病人,这将会在病人心中产生紧张、恐惧、抵触感,将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用理智战胜情感[2] 。
4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娴熟的职业技能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丰富的理论知识还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胸有成竹,遇事沉着稳重、果断、干练、有条不紊,良好的形象将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患者,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在信赖感和依赖感中,患者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托付于护理人员[3]。
【护患沟通技巧】5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今护患关系日趋紧张,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让白衣天使们绞尽脑汁。
我是一名急诊儿科的护士,在暴露的医疗环境下,深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为重要。
近段时间,我辅修心理咨询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内容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于我们护理工作而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尊重尊重就是要把患者作为有思想情感、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立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看待。
在2013年的冬天的一个清晨,正在实习的我推着治疗车,准备去给留置尿管的患者做尿道口护理。
那是一个青年女性患者,起初扭扭捏捏不肯脱裤子配合我,面对繁重工作的我,很不耐烦的催促她。
「护士小姐,把门窗关好吧。
」患者的一声提醒,我才幡然醒悟,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而当时我的眼里只有工作任务,却忽略了患者内心的感受。
面对患者,你做到尊重了吗?热情热情应当是医护助人愿望的真情流露,而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最好的表达。
前段时间一位普通的医生刷爆朋友圈,同一个问题回答17次!「你是蒋医生吗?」「哎,我是蒋医生。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名医生不厌其烦的回复了17次,只因患者有健忘症。
事后蒋医生笑着说:「身为医生,我们的服务态度肯定要好,这是最基本的。
」面对患者,你做到热情了吗?真诚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在临床上,面对癌症晚期或者身患绝症的患者,考虑患者的接受程度,我们总是和家属一起适当隐瞒病情,这是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真诚的方式。
面对患者,你做到真诚了吗?共情共情就是要想患者所想,设身处地的理解患者。
曾今看过一篇文章,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在高铁上悲凉的哭泣,旁边是一位年纪相仿的女孩,看到正在哭泣的「同桌」,默默地将女子一把抱住,此时无声胜有声,哭泣的女子情绪渐渐缓和下来。
面对患者,你做到共情了吗?积极关注积极关注,顾名思义就是对患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
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护理模式也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人们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考虑的不仅仅是医院的就医环境,医疗设备,医疗水平,而且更加注重的是该院的服务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护患之间,因此良好的护患沟通在全方位的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拥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业务能力,还应该全面系统的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科等多方面知识及培养较高的文化素养。
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笔者以多年从事临床护理的角度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环境介绍患者刚入院,除了对疾病的焦虑之外还有因为环境的陌生而引发的不安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如果详细的介绍科里的各项公共设施和使用要领,并介绍同病室的病友以及家属,会使患者很快的熟悉环境并适应环境,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要让患者尽快的透彻了解所处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就要声音清晰温和热情的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以及患者的主管教授,责任医生,主管护士,使其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2 无声语言多一点微笑、少一点冷漠。
人生若只如初见...具体的道出初见的美好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那一刻,而那一刻即是伴随着护患之间以后相处的每一刻。
2.1印象:要保证良好的护患关系,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人们往往会依据第一印象来评价解读一个人的系列行为。
如果患者对第一印象不认同,在以后的相处过程中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矛盾产生。
2.2礼仪:举手投足、赋予礼貌的手势,端庄稳重的仪表,整洁得体的着装,高雅大方的举止,轻盈的步履都会让患者消除顾虑,留下愉悦、可信任的感觉。
2.3表情:护理人员的面部表情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情,所以护士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把任何不满的情绪表现出来,始终要面带真诚的微笑,以增强患者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2.4眼神:眼睛是最能体现内心活动的流动窗口,自然、亲切、柔和的目光很自然的停留在患者的平视中,充满爱心的目光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表达和传递情感的同时也会让患者敞开心扉走出封闭内心的情绪中。
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1. 前言在现代医疗中,护患关系成为医患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实现从医疗技术到护理服务的转化,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护患关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护患关系矛盾、不和谐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其中涉及到许多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患者、护士两方面,探讨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 患者方面2.1 患者偏见患者可能会受先前医疗经历、媒体报道等因素的影响,对医护人员存在一些负面印象。
而这些印象在患者明确表达出来或潜意识里依旧存在时,会对护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1.针对患者的顾虑,护士需要理解并合理引导患者。
如遇到患者对护士的技能失去信心时,护士需要适当向患者讲解,降低患者的顾虑。
2.做好护理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服务中逐步重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2.2 患者情绪由于病情的不同和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一些患者情绪可能会变得波动不定,表现出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
对策:1.护士需要秉持同理心,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温暖。
2.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向患者倾听并响应其情感需求,帮助其缓解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3.注意口头和非语言沟通技巧,避免过度干涉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2.3 患者价值观偏差由于文化、信仰、经验等差异,患者的价值观可能与护士存在差异,这也可能引起患者的不满和矛盾情绪。
对策:1.尊重患者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与患者平等交流,避免对患者施加价值观的偏见。
2.学习跨文化交流技能,充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疾病观念和习俗,避免文化冲突导致的护患矛盾。
3.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考虑患者需求和期望,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 护士方面3.1 护士专业素质问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力是影响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名护士缺乏专业知识或不重视护患关系,很容易引起护患矛盾。
医院护患关系技巧护患关系是医院诸多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好坏,对病人态度的取向和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许多护理实践已证明,不良的护理关系不仅会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产生不配合行为,而且还会导致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不满,造成病人投诉和医疗纠纷。
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病人教育的必要前提。
一、护患关系的基本概念(一)护患关系的定义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治疗的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特征为护理人员对病人表达接纳、信任、了解、诚实和同情等。
(-)护患关系分类1主动一被动型关系:是以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理论为指导,以护士为主体的护患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护士扮演照顾者角色,护士的行为模式是“为病人做什么“,病人处于被动接受照顾的服从地位。
此关系适用于缺乏交际能力的昏迷病人、新生儿和精神病人。
2.指导一合作型关系:是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理论为指导,以护患双方互动为前提的护患关系。
护士扮演指导者、协助者角色,护士的行为模式是“教会病人做什么”,病人以主动配合护士治疗为前提,此关系适用于有交际能力的病人。
3.共同参与型关系:病人不仅主动配合,而且还参与对自己治疗、护理的讨论,是双向型关系,这种关系是深层次、高质量的现代护患关系模式。
它不仅告知病人做什么,而且还帮助病人自己学会如何做。
因此,适用于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二、护患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则(一)护患关系的特点1护患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护士应全面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并以满足病人需要为前提。
4.护患关系是一种信任关系,护士应尊重病人的权力,维护病人的利益,保护病人的隐私,对病人有同情心,鼓励病人表达情绪感受,取得病人信任。
5.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关系,护士应设定合理的限制,着重于现实,即“此时”、“此地”的治疗需要,谨慎处之。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原则1独特性原则。
护患关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人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护理人员、病人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它无法重复。
如何处理护理护患关系如何处理护理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指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活动与病人建立起来的工作性的人文关系。
如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处理护理护患关系内容,希望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护患关系是所有护理关系中的核心部分,已不仅仅局限于治疗与被治疗的简单关系,而是包括护患双方心理、社会等诸多关系的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
正确的交流,可以沟通抚慰患者感情,密切护患关系,缓解护患矛盾,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素养、重视病患的心理护理,是保证各项医疗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工作。
尤其是新护士参加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还没有完全转变从学生到护士的心理,因此,在处理复杂的护患关系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对自身也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影响日常工作。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认真总结,并结合护理学理论,浅谈几点关于维护护患关系的心得体会。
一、注意培养与患者的沟通艺术(一)护患之间交流的特点和形式1、护患交流的特点,护理人员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温柔,用词准确,而融入同情心最为关键。
另外,交流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医院、医生、护士产生信任感。
2、护患交流的形式: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流,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体态交流,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等传递信息。
这两种形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一不可,甚至有时非语言交流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二)护患沟通技巧1、护患沟通时注重心理疏导焦虑、恐惧是一般病人共同的心理特征,而疑虑、无助、寻求尊重以及需要关怀是病人共同的情感反应。
因此,在护患沟通时,护士要善于运用心理疏通引导法,根据病人的认知程度,适当运用医学知识和护理临床实践经验,帮助病人分析治疗的利弊,认真恰当地解释疑问,进行有意识的积极引导,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护患之间的心理认同。
2、运用倾听技巧倾听包括注意整体性和全面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否则会引起曲解。
【摘要】要搞好护患关系,护士必须尊重病人,具备良好的语言、高尚的情操,平等待人,学会善于容忍,还必须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 【关键词】护患关系技巧 护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护士在护患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护士行为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的好坏,那么在临床中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本文就护士的礼仪、语言 艺术 、行为艺术、自身修养、工作能力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怎样搞好护患关系。 1礼仪 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的准绳,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还反映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护士的形象是圣洁的白衣天使,所以护士应在自身形象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恰如其分地应用礼仪,可使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尊重、理解、关怀与温暖,使病人身心均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2语言艺术 护士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语言的规范性语言使用准确,词能达意,交待问题要通俗易懂,避免医学术语的使用。 2.2语言的礼貌性“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对不同年龄层次、职业的人,要采用恰当的称谓。 2.3安慰性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用语言来安慰病人,可使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感到亲人般的关怀。 2.4语言的道德性护士的语言应高尚,符合道德伦理原则,注意语言的保密性,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应视不同病情、不同对象采取不同交流形式,对病人的隐私应严格保密。 2.5倾听技巧护士在患者讲述的过程中应注意倾听技巧,它不单是指简单的聆听,要根据患者身体姿势、动作、表情了解病人所表达的全部意图,对病人的诉说应有适当的反馈。倾听时应全神贯注,切勿心不在焉、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患者、不礼貌的体现。 3行为艺术 除了在整体护理工作中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外,还应注意行为艺术性。这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集中体现在护士的一举一动中。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为病人营造一个安静的 治疗 场所。护士们应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病人,用行动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将护患关系转变为亲友关系。这是 现代 护 理学 的优势体现,也是护理学的一大进步。 4自身修养 4.1自身素质修养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这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1) 政治 素质。要求护士是一位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白衣天使。(2)职业素质。要求护士热爱本职工作,有责任心、同情心,工作严谨、谦虚谨慎。(3)业务素质。要求护士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为维护人民健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4)身体与心理素质。要求护士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不紧张慌乱。 4.2自身情绪修养护士的工作面对的是失去身心平衡的非健康人群,病人通常会因身体不适或一些外在因素引起心理问题,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行为或情绪。有的病人甚至会将这些不良行为或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必须学会“忍辱负重”,要有宽广的心胸去宽容病人,体谅病人。同样,护士的工作繁杂琐碎,也会因个人生活、情绪、家庭琐事而产生不良情绪,我们不能将这种情绪带入工作中,更不能将情绪发泄到病人身上,为难病人、斥责病人,这将会在病人心中产生紧张、恐惧、抵触感,将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用理智战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