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介绍自然奇观》优质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课探访自然的奇观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感受自然奇观的美韵和它的神奇。
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大自然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自然遗产,呼吁学生们珍惜和保护人类自然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自然的奇观》课件欣赏,感受自然奇观的美韵和它的神奇。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呼吁学生们珍惜和保护人类自然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导入新课在我们的蓝色星球上,自然美景数不胜数,许多罕见的自然奇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即使穷尽毕生的精力,我们的足迹也难以覆盖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今天,老师让你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将世界十大自然奇观尽收眼底。
在这里,无论是雄浑壮丽的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原始而充满青春活力的加利福尼亚红杉国家公园,还是激扬俊逸的维多利亚瀑布,都在等待你的到来。
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步伐”前进……板书课题:探访自然的奇观三、授新课教师播放课件《自然奇观》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自然奇观》的看法。
大自然真是神奇哈,让人不得不感叹上天的造物奇功及自然界的神来之笔。
2、除了课件中提到的自然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师生共同欣赏和研究课本中自然奇观的图片,了解和它有关的一些问题学生看图,教师解说澳大利亚——大堡礁英国——“巨人之路”海岸尼泊尔-萨加玛塔峰等等3、你知道吗?今天,有些世界遗产正面临危机,除去自然灾害,更多的原因是人为原因(如:污染、战争等)。
通过我们刚才的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这笔不小的宝贵财富,为了珍惜和保护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人类自然遗产,我们应该如何诊视呢?(分小组展开讨论)四、学生作业要求:画一幅你最喜欢的一种自然奇观,在作业背面写下自已的感想(如何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探访自然的奇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世界遗产”系列课程的第二课,以世界自然遗产为专题进行欣赏和陆地活动。
在我们美术教材中出现这些自然景物的欣赏,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壮美,体会自然界的崇高之美。
因此教材中呈献的图片注重了审美元素的体现。
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上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喜欢探求,喜欢思考,但学生见识不多,学校网络资源丰富,这节课要加强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技能目标: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情感目标: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资料搜集、课内外交流等途径,认识七处以上世界自然遗产。
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五、说教学准备课前我和学生做了充分准备:学生人人搜集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资料,制作成资料卡片,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走进世界自然景观,为课堂上的体验活动架设桥梁。
教师制作所需课件,如《自然景观》的短片,世界一级保护自然景观的图片等。
力争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创设体验的情境。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课堂上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精心布置,录像导入。
课前,我将教室做了精心布置。
黑板上粘贴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观图片,课桌椅以小组合作式摆放,每组桌上摆放着孩子们孩子自已搜集的世界自然景观图片。
一上课,老师亲切的问大家:同学们,你们喜欢自然景观吗?简洁的话语将学生直接带入本节课的活动主题,然后播放世界自然景观短片,师生一起走进壮丽的自然景观世界。
《介绍自然奇观》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解大自然的奇观。
2.能有序地完整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大自然奇观。
3.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正确评价他人发言。
二、学习过程
1.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资料。
(1)吉林雾凇:
(2)云南石林:
(3)长江三峡:
(4)桂林山水:
2.整理资料汇报。
(1)把班级同学分成四组,每小组10人。
(2)小组讨论,抓住自然奇观的特点,小组进行口述训练。
(3)小组最终选定人选,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的研讨结果。
(4)最终选定表述最佳的一组。
汇报:
甲:
乙:
丙:
丁:
3.你还知道那些自然奇观,把自己的了解的自然奇观形成文本,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和同学们交流:
三、学生活动
1.搜集中国搜大自然奇观的资料和图片。
利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2.搜集其他的世界奇观,课下讲给同学们听。
探访自然的奇观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为教材的第4、5两页,共展示了五个大洲11处世界1自然遗产。
教材分析:本课是“世界遗产”系列课程的第2课,以世界自然遗产为专题进行欣赏评述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壮美,体会自然界的崇高之美。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能力目标: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情感目标: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资料。
学生: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资料,画笔,大白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
2.出示课题:探访自然的奇观。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引发其内心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思考。
二、新课。
(一)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1.闪电奇观 6月12日早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上空出现的闪电奇观。
2.拉萨日晕 7月9日下午3时左右,拉萨出现日晕奇观:一个内红外紫的光环环绕着太阳,在万里晴空下显得格外夺目。
据西藏气象局的专家介绍,这一现象称为“日晕”,因为天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阳光透过这些云层产生折射后,便分解成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
这是一种正常的光学现象。
3.海天一线9月3日,一道闪电划过美国加州索诺玛郡的亚历山大谷上方的天空,远处沿海的地方水雾迷蒙。
4.火山喷发11月22日,距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70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出烟尘。
此火山当天喷发了三次。
5.美丽极光由于“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在芬兰南部的海文卡城出现了清晰可见的美丽极光。
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树立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意识。
能够从多角度观察欣赏自然景观。
通过阅读资料、视觉观察等方法,对一两处景观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描述其特点,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联想与感受。
2.利用多媒体课件、阅读补充教材等媒介与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分析的过程中,从多角度体验、感悟自然奇观带给我们的美感。
3.通过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学习和了解,产生欣赏大自然、珍视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然景观,用心体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
2.教学难点用语言及文字描述自然景观,表达自己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过程设计谈话导入教师:老师最喜欢去探访自然的奇观,今年假期就准备到一处自然景观去游览。
讲授新课旅行推荐景点这份景点介绍单,对我选择景点的帮助大吗?应该怎样改善?学生甲:帮助不大,因为所有地方都是美丽指数五星,看不出各个地方美在哪里。
学生乙:有帮助,它告诉我们每个景点的位置。
引导感悟:千篇一律的描述不能表达出不同景观的特点。
教师提供大堡礁、“巨人之路”海岸、萨加玛塔峰、维多利亚瀑布、埃尔斯巨石、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补充图片及文字资料。
小组活动要求:1.小组共同观察欣赏图片。
2.快速阅读文字资料,了解景观特点。
3.用几个词语,概括表述该景观特有的美丽。
4.完成时间:五分钟。
请每组同学为一处景观写下介绍语。
生:小组共同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中的图片、文字,为一处自然遗产写介绍语。
1.大堡礁宽阔、宁静,带给我们优美、流畅的美感。
2.“巨人之路”海岸独特、自然形成的景色给人宏伟的美感。
3.萨加玛塔峰巍峨雄伟、气势磅礴,给人宁静、壮美之感。
4.维多利亚瀑布无边无际,一泻千里,给人跃动的美感。
5.埃尔斯巨石色彩绚丽万千,给人以奇特的美感。
6.科罗拉多大峡谷嶙峋叠嶂,给人苍茫迷幻的美。
启发学生感受、总结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美。
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教案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课时建议】1课时【教程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阅读补充教材等媒介与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分析的过程中,从多角度体验、感悟自然奇观带给我们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学习和了解,产生欣赏大自然、珍视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突破方法及模式】本课运用直观演示法、联系生活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学生作品来突破本课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互动模式【媒体使用】师:课件、有关自然遗产的图片生: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资料,画笔,大白纸。
教学过程:一、声音引入:我为同学们带来了几个特殊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你喜欢听哪种声音?为什么?这些声音都是大自然送给大家的礼物,由于风、雨、雷、电等气候的变化和地壳运动的变化,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地球上,出现了许多罕见的自然景观,并以其独特的地容地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听觉,引发视觉、触觉等多方感官感受。
巧妙感受身边的大自然。
二、感受阶段:展示图片:大堡礁(澳大利亚)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它与其他礁石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你想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它?教师引导欣赏大堡礁。
学生交流(播放视频)如果你来到大堡礁,你想做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自然奇观的壮观。
学会用丰富恰当的词汇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身临其境地体会自然。
三、探索成因: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海岸外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变化多端和最美丽的堡礁,由2 900多个珊瑚礁体和小岛组成。
大堡礁以其珊瑚最为著名,在大堡礁有几百种不同类型的珊瑚,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颜色绚丽多彩。
《探访自然的奇观》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是“世界遗产”系列课程的第2课,自然遗产指的是自然界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
以世界自然遗产为专题进行欣赏评述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壮美,体会自然界的崇高之美。
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自然遗产的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资料,画笔,大白纸。
教学过程一、声音导入1.师:我为同学们带来了几个特殊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感受:流水声、风声、雷雨声。
你喜欢听哪种声音?为什么?这些声音都是大自然送给大家的礼物,由于风、雨、雷、电等气候的变化和地壳运动的变化,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地球上,出现了许多罕见的自然奇观,并以其独特的地容地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2.出示课题:探访自然的奇观。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听觉、引发学生视觉、触觉等多方感官感受,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出示世界十大自然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1)彩虹山(秘鲁)藏身在秘鲁,安第斯山脉中的彩虹山由许多山脉连接起来,共同组成奇妙风景区。
(2)棉花堡温泉池(土耳其)温泉度假胜地,它的美丽与盛名早已传到了世界各地。
棉花堡其实是由碳酸钙钙化形成的独特自然景观,它是一座位于土耳其登尼资里市北部的遗迹,闻名于天然雪白的棉花状梯田和仙境般的反光的温泉池。
(3)巧克力山(菲律宾)巧克力山是菲律宾保和岛中部,卡门附近一处自然奇景。
由1268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高度介于40到120公尺之间。
每到夏季,这些“干草堆”都会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地上,故称为“巧克力山”。
《介绍自然奇观》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解大自然的奇观。
2.能有序地完整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大自然奇观。
3.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正确评价他人发言。
教学重点
收集了解大自然的奇观。
教学难点
有顺序地向大家介绍大自然的奇观。
教学方法
分组教学法,教师指导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
2.学生课前借助网络等工具,搜集资料,课上小组汇报,交流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
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吧!
2.出示自然奇观的相关图片。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新授
(一)课前布置任务。
1.请同学们利用网络、杂志等工具查找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雾凇、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的资料和图片。
2.每人把查到的相关资料上交给老师。
3.教师整理资料,课上利用课件和纸质形式展示给学生。
(二)教师展示学生查到的资料。
1.吉林雾凇
概述:“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是吉林雾凇奇观那仪态妖娆、独具丰韵的典型概括。
当雾凇出现的时候,漫漫江堤,披银戴玉,仿若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一般。
一时间,雾凇奇景便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这让许多有幸身临其境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地址:位于北国江城吉林市松花江畔,冬季气温可降至零下30摄氏度左右,由于气温低,多偏南风,空气湿度大,加之丰满水电站泄水增温影响,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使水蒸气不断排放,水汽附在过冷的物体上,形成雾凇奇观,俗称“树挂”。
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所以在看雾凇之时会感到空气十分新鲜。
然而当地也有一句俗语:“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
”描写了琼枝玉树般的雾凇形成的
过程。
2.云南石林
概述: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石林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云南省昆明市路南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约78公里,保护区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建园于1931年的石林公园,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形态:当地表水沿可溶性岩坡面流动,溶蚀侵蚀的凹槽为溶沟,溶沟之间残存的石脊突起称石芽,大型的石芽称石林。
石林高度较大,呈柱形、锥形、塔状、笋状、剑状、菌状等。
美在壮观,状在奇绝。
3.长江三峡
概述: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
瞿塘峡雄奇壮丽,有夔门天下雄之说;巫峡多秀峰云雾,以绮丽闻名;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著称。
三峡大坝修建后已不复原貌。
地址: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中国著名峡谷和风景名胜区。
位于四川省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的巴东、秭归、宜昌5县之间,西起奉节白帝城,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208公里,其中属峡谷段的约为97公里,是世界较长的峡谷之一。
特征:以峡长壁陡、谷窄滩多、水急浪大和峰奇洞多为特征。
三峡中瞿塘峡居于西,又称夔峡,包括风箱峡、错门峡两小峡,从白帝城到巫山大溪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最窄而又最雄伟的峡谷,有
“瞿塘天下雄”之称。
向东为巫峡,又称大峡,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两峡谷,西起巫山大宁河口,东抵巴东官渡口,东西绵延4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最整齐的峡谷。
再向东为西陵峡,西从秭归的香溪口,东止宜昌的南津关,全长75公里。
其中,西有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共长18公里;东有崆岭峡(黄猫峡,长24公里)和灯影峡长江三峡两岸高差500~1000米,谷坡陡达50~70度。
长江流经三峡时,江面紧束,一般宽250~350米,最窄处100~150米,船只航行于三峡之中常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窖行”之感。
三峡河段险滩林立,暗礁密布,有“三里一湾,五里一滩”之说,航路艰险。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峡航道经过不断整治,清除了险滩,设置了航标,航运条件显著改善。
三峡河段最大流速每秒7~8米,水力资源丰富,中国目前最大的葛洲坝水电站即建于此。
1300万千瓦的三峡巨型电站也正在设计建设中。
瞿塘峡风光:三峡中最为险俊壮观的瞿塘峡峡口
巫峡以幽深秀丽而闻名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以滩多水急而闻名。
4.桂林山水
概述: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
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四绝”。
漓江:漓江水清澈碧透,“群峰倒影山浮水”、“曲水长流花月妍”。
漓江整体风貌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四奇蜚名天下,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旅游区,千百年来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
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水相连。
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
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最具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三)学生分组,了解自然奇观之后进行口述。
1.把班级同学分成四组,每小组10人。
2.小组讨论,抓住自然奇观的特点,小组进行口述训练。
3.小组最终选定人选,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的研讨结果。
4.最终选定表述最佳的一组。
三、练习
你还知道那些自然奇观,把自己的了解的自然奇观形成文本,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和同学们交流:
四、总结
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就已经领略了大自然的美,这节课我们又跟随同学们的足迹走向了大自然的奇观,真是令
人赞叹不已啊!我们也应该为我们的国家有这样的自然奇观而感到骄傲,在这里也希望我们大家能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这样它才能给我们更多的回报。
五、作业
1.搜集其他的世界奇观,课下讲给同学们听。
2.把你喜欢的自然奇观记录下来,写在本上。
六、板书
介绍自然奇观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吉林雾凇
云南石林
长江三峡
桂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