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术一般巧
- 格式:ppt
- 大小:6.41 MB
- 文档页数:3
心内科冠脉造影操作规程1. 引言心内科冠脉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诊断方法,通过介入手术插入导管进入心脏冠状动脉系统,注射造影剂进行X线摄影以评估冠状动脉的状况。
本文档旨在规范心内科冠脉造影操作步骤,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准备工作在进行心内科冠脉造影前,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2.1 术前评估在决定进行冠脉造影之前,医生应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操作。
2.2 材料准备•冠脉导管套装:包括插管导丝、导管、球囊导管、注射器等。
•冠脉造影剂:应选择合适的造影剂,注意过敏史。
•心电图监护设备: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心脏监测仪:用于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
•麻药及措施:根据需要准备麻醉药物及相关设备。
3. 操作步骤3.1 无创准备1.将患者放在手术床上,保持患者平躺,四肢自然伸展。
2.连接心电图监护设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3.换上手术服,戴手术帽,进行常规消毒。
3.2 局麻根据需要,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3.3 穿刺操作1.找准穿刺点和角度:常用的穿刺点包括桡动脉和股动脉。
2.进行消毒:用酒精或碘酒彻底擦洗穿刺点,保持清洁。
3.局部麻醉:在穿刺点周围注射麻醉剂,确保患者无痛感。
4.进行穿刺:用针头刺破皮肤和血管,插入导丝,待导丝进入血管后,将针头拔出。
3.4 插管操作1.导丝推进:将导丝缓慢推进,上行至主动脉弓水平,在X线仪下进行导丝推进监测,确保导丝顺利进入主动脉。
2.导管插入:用钝头导管按导丝进行推进,插入到主动脉水平时,将导丝取出,使导管自由进入相应的冠状动脉。
3.5 造影剂注入和摄影1.造影剂注射:将造影剂注射到导管中,多注意注射速度,避免造成血管破裂。
2.X线摄影:在造影剂注射后,立即进行X线摄影,记录冠脉的形态和狭窄情况。
3.6 术后处理1.拔管:在冠脉造影完成后,将导管缓慢取出,观察穿刺点,进行局部止血措施。
2.监测和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的并发症。
完整版)冠脉造影操作规范.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通过穿刺针经皮穿刺动脉血管后置入细小造影导管于心脏冠状动脉开口,造影显示全部冠状动脉内情况的诊断方法。
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之一,具有准确、直观、微创、痛苦少的特点。
通过它可以了解冠脉内情况,有无冠脉病变、部位、严重程度,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手术决策做准备,并对病人的预后做评估。
适应证包括典型心绞痛发作,原因不明的胸痛需排除冠心病,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以及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禁忌证方面,一般认为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热及急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肺部疾病、周身动脉硬化、凝血功能障碍、碘制剂过敏、低钾血症、预后不良的心理或躯体疾病、桡动脉穿刺禁忌证以及肾透析的动静脉短路。
术前准备方面,需要了解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桡动脉以及股动脉手术、外伤史,进行Allen试验测定一旦发生桡动脉闭塞是否有足够的尺动脉侧支血流灌注手掌,备皮双侧腹股沟区以及双侧前臂,行碘过敏试验。
此外,需要了解过敏史,进行术前心理教育,呼吸训练,适量限制饮水,并在术前24小时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00mg Qd,噻氯匹啶250mg Bid或氯吡格雷75mg Qd。
在手术前,需要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毫克,并在穿刺成功后注射1000-2000单位的肝素。
如果手术在15分钟内完成且使用4或5F造影导管,则可以不使用肝素。
临时起搏器不是常规使用的设备,仅在窦房结和房室结病变、高危AMI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才会使用。
操作步骤如下:一)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
1.选择穿刺点:右(或左)腹股沟韧带下1cm股动脉搏动最强点。
2.消毒穿刺点后使用1%利多卡因5-10毫升进行局部麻醉。
3.用刀尖横切皮肤2毫米,用血管钳自穿刺点沿穿刺方向扩张皮下组织和筋膜。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过程及规范操作过程:1.术前准备:麻醉师与患者进行术前沟通,了解其病史、过敏史及其他相关情况,确保患者适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麻醉医师会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一般包括局部麻醉或全麻。
2.插入导管:麻醉师会在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处消毒并局部麻醉,然后插入一根导管,通过血管到达冠状动脉血管。
导管的尖端通常会被涂抹一些对比剂。
3.注入对比剂:当导管插入到冠状动脉血管后,医生会通过导管注入对比剂,使得冠状动脉血管显影。
对比剂进入心脏血管后,医生会通过X 射线或者荧光屏观察冠状动脉的形状和血流情况。
4.检查鉴别:借助对比剂的显影,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血管的情况,包括狭窄或堵塞等异常。
医生会详细观察和记录冠状动脉的情况,并进行鉴别诊断。
5.结束检查:当检查结束时,医生会将导管从血管中拔出,并在针孔处使用缝合线或者压力带进行关闭。
患者会被送到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出现。
规范操作:1.术前评估:医生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2.术前告知:医生应该向患者详细说明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做好准备。
3.麻醉与监护:冠状动脉造影需要进行局部麻醉或全麻,这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师进行操作,并且应有专门的监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4.感染控制:为了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程序,包括局部皮肤消毒、穿戴手套、面罩等,同时还需要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
5.辐射保护: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需要使用X射线,为了避免辐射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的伤害,医生应该合理控制X射线的剂量,并佩戴好防护装备。
6.并发症处理:冠状动脉造影虽然是常规的检查过程,但仍然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血肿等。
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术诊疗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指将导管经主动脉依次选择性地送人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并注射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的分支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
冠脉造影是临床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程度最可靠的方法,被称之为“金标准”。
明确的冠心病病人进行冠脉造影的主要目的为冠脉的血运重建策略提供相关信息。
部分冠心病患者或非冠心病患者,为了解左室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变,需行左室造影术。
【适应证】1.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1)稳定型心绞痛,尤其是药物控制较差的或不能耐受抗心绞痛治疗药物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不稳定型心绞痛,尤其是不能被药物控制的、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可疑的变异型心绞痛。
(3)急性心肌梗死,对发病12 h以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行冠脉造影术,主要目的是进行直接PTCA术。
对心梗后仍有反复心肌缺血、心梗机械性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病情许可亦应行冠脉造影术。
对溶栓未能再通的患者也是冠脉造影的适应证。
心梗后仍有心肌缺血或负荷试验阳性的病人也应行冠脉造影术。
(4)无症状但负荷试验阳性,尤其是低负荷(6.5 METS)试验阳性的患者应行冠脉造影术。
(5)需明确诊断的可疑冠心病患者。
中老年人有以下情况,须行诊断性冠脉造影(除外冠心病):不典型胸痛;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电图有可疑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改变,但无胸痛病史,需与原发性心肌病或其他心脏病相鉴别者。
(6)需术前明确冠脉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
中老年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前,需除外冠心病者;先天性心脏病可疑合并冠状动脉畸形者等情况也需行冠脉造影术。
2.左室造影的主要指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瓣膜狭窄及返流的评定、评定左室功能等;了解室间隔缺损及其合并畸形、了解左房室瓣关闭不全及左房室瓣裂的程度、了解主动脉狭窄的类型、了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程度、了解动脉导管未闭的情况、明确有无主动脉窦瘤破裂、了解室壁瘤的大小及范围、评定心脏功能等。
经挠动脉行冠脉造影,很多习惯股动脉操作的术者用泰尔茂的多功能导管进右冠多不习惯,不易进入。
我的经验-—--做完左冠造影后,透视下,略后退出左冠口,退出后,略逆时针旋转前送管子至窦底(顺时针旋转,往往再次进入左冠)。
出左冠后,前送管子,管尖上翘,多已到窦底.(左前斜位--管尖朝向脊柱,窦底多在膈肌上2-4厘米处)顺时针旋转(在窦底),至管尖朝向我们时,始轻提管子,多能顺利弹入右冠.泰尔茂多功能管最远的那个弯曲比普通JR往上翘,按股动脉常规操作方法,边提边转,很容易管子口已在右冠口上面,则很难到位。
最好不要让泰尔茂的多功能导管弹入右冠口,否则有将右冠口撕出夹层的风险。
做完左冠造影后,透视下,左手轻柔的向内送导管,导管会后退出左冠口,再向下边送入窦底,边顺时针旋转,边轻提导管,多能顺利转入右冠.桡动脉造影—--常规选用泥鳅导丝,但全程需X线透视,否则易进小分支,盲送导丝,可能造成血管损伤.很大的优点是———挠动脉痉挛率低。
有医疗单位采用普通绿导丝行挠动脉造影,造影完毕,退导管前,送入绿导丝,用一20或50ml 注射器在导管末端,边推注盐水,边退导管(保留导丝在升主动脉).送其他导管时,沿保留着的导丝送入即可。
优点:送导丝时不必全程透视,不易进分支血管。
导丝支撑力好。
缺点:挠动脉痉挛几率偏高。
交换导丝为啥这么费劲,右手固定导丝,左手回撤导管,小距离不停地重复动作,造影管就出来了,而导丝保留在主动脉根部了.桡动脉介入途径:A 造影成功率很高的,常是5f的tiger共用管,穿刺成功的话一般造影不成问题的;B 桡动脉的介入途径的不成功是两方面:1 穿刺不成功;这需要多次细心与耐心的考验,还有自信很重要的.2 挠动脉痉挛,特别是6f和6f以上的导管,在东方的人种容易发生。
我们这里常规予“鸡尾酒”。
C 我们常规选用泥鳅导丝150cm,需要交换用260cm。
D 有时"不急时"也做急诊PCI,感觉还可,要有自信才行.F PCI时支撑力与股稍差,G 介入无小事,注意桡动脉介入途径的并发症也是重要一环,术前多准备,术后多观察,直到病人出院才OK.冠脉穿孔--—自制带膜支架冠脉穿孔是PCI一危急的并发症,有时必需带膜支架处理,而国内许多导管室不备带膜支架,病人病情不稳定,术者亦焦急万分.怎么办?-——自制个带膜支架,可能就解决问题.(本人与专家交流加上自己设想的方法)(可能还有更好的方法,欢迎批评指正)方法:需要两个支架1。
106关于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你需要了解这些江娟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看到“冠脉造影”这种医学专业术语就会头大,感觉凭自己的理解能力根本无法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医学上的很多语言、专用词也并不是故意搞得高深莫测,只要稍加解释,相信很多人很快就会明白。
拿冠脉造影来说,它其实就是对人体特定部位的一种影像检查方式,是诊断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那么冠脉造影是诊断什么疾病的检查手段?哪些人应该做这项检查?而冠脉支架又是怎么回事?本文将以通俗的语言为大家一一道来。
一、冠脉造影是什么要搞清楚冠脉造影是什么,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冠脉,所谓冠脉就是指冠状动脉,是为心肌提供血液的重要血管,从解剖结构来看,人体的冠状动脉分布于心脏的表面,由于它长得像一顶帽子一样倒扣在人体的心脏上,故而得名。
冠脉造影则是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这种心脏疾病进行的一种有效诊断手段。
冠脉造影于20世纪中期起源于美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在临床诊断中,而且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其实,冠脉造影的操作并不复杂,其基本步骤为:患者平卧于导管室手术台上,医护人员为其连接心电监护仪等相关监护设备,然后给予患者局部麻醉;麻醉效果起作用后,诊断医生采用一种特殊穿刺针穿刺,并将造影管、导丝等送到主动脉根部,然后注入造影剂后进行显影,此时,诊断医生能够对患者的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血管腔情况进行观察,以便了解患者的血管有无存在狭窄病灶,如果存在病灶,那么要进一步观察病灶的部位、严重程度、范围及血管壁等情况,并进行综合观察和判断。
需要强调的是,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由于采取局部麻醉,因此其全程处于清醒状态;同时,冠脉造影属于一种微创介入手术,通常患者在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此外,目前冠脉造影技术已相当成熟,操作安全系数较高,检查过程中患者不必过度紧张或焦虑,术中切勿乱动、剧烈咳嗽以及深吸气,这些禁忌要记牢,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二、哪些人群建议做冠脉造影检查作为一种有创诊断手段,冠脉造影并不是冠心病的必须“筛查”方法,有创就意味着存在风险,就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因此,并不是所有出现胸闷、胸痛的人都要做冠脉造影检查,该诊断技术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总结起来,以下人群建议接受冠脉造影检查:①存在胸闷、胸痛症状,高度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术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简称,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脉出现了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进而引起了心脏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就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将冠状动脉正常或异常的形态学直观地显示出来,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
尽管临床目前有多种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功能的技术,但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可靠,因此仍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概念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手术医师将特殊的造影导管从周围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的根部,在X线的指导下插入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随后手术医师在造影导管的尾端推注不透X线的造影剂,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在X线下显影,同时,系统将冠状动脉显影的情况用电影、录像或数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的根据。
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的设备心导管室:冠状动脉造影术需在心导管室完成,所谓的心导管室就是装备了心血管造影机及配套设施的专用检查室。
心血管造影机:主要功能部件为X线的球管,该球管固定在外形像英文字母C 的金属架上,因此,又称为C型臂,其可灵活地调节位置,从不同的摄影角度观察心脏及冠状动脉血管。
造影导管:分成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造影剂:不透X线的含碘造影剂。
过去应用的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目前已很少应用。
当今主要应用非离子型,如优维显、典必乐、欧乃派克等。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过程入路动脉:导管经周围动脉(双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进行造影。
应用动脉鞘建立造影导管进出动脉的通道:入路动脉选择后行动脉穿刺术,并植入有单向阀门的动脉鞘。
动脉导管到位:造影导管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后,在X线透视指引下,插入冠状动脉开口内,然后分别在不同的X线球管的投照体位,术者手推3-5ml造影剂,推注后,造影剂迅速分布在冠状动脉腔内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推药的同时计算机记录造影的结果。
拔管及局部压迫:造影完毕,需拔除动脉鞘,由于穿刺的是压力较高的动脉,拔鞘后需局部压迫20-30min,然后加压包扎,病人平卧12—24h。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基础
冠脉造影是一种介入性心脏诊断方法,用于检测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
在进行冠脉造影的过程中,患者需要采取适当的体位,以确保医生能够准确地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
以下是冠脉造影投照的基础体位:
1. 仰卧位,冠脉造影通常在仰卧位下进行。
患者平躺在X光透视台上,以便医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
2. 左前斜位,这是最常用的冠脉造影投照体位之一。
患者身体略向左侧倾斜,以便X光透视机能够更好地显示心脏的前侧和左侧冠状动脉。
3. 右前斜位,与左前斜位相反,患者身体略向右侧倾斜,这个体位有助于观察右冠状动脉的情况。
4. 头部抬高,在进行冠脉造影时,有时需要将患者的头部略微抬高,以便更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的情况。
以上是冠脉造影投照的基础体位。
这些体位的选择取决于医生
对患者心脏和冠状动脉的具体观察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冠脉造影图像,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同时,在进行这些体位调整时,医护人员也需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以确保手术过程顺利
进行。
冠脉造影导管操作方法冠脉造影是一种通过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系统,来观察冠状动脉的血管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下面是冠脉造影导管操作的详细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提前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禁食和饮水数小时。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心电图和血液常规检查,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进行冠脉造影。
2. 局麻麻醉:通常情况下,冠脉造影是使用局部麻醉来进行的,即在手腕或股动脉处注射麻醉剂,以减少疼痛。
在注射麻醉剂之前,医生会对该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3. 导管插入:一旦麻醉生效,医生会在手腕或股动脉处插入一根导管,然后将其缓慢推进,穿过动脉至心脏附近。
4. 验血: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医生会定时抽取血样来检查动脉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以确保导管位置正确。
5. 冠脉造影剂注射:一旦导管插入到正确的位置,医生将缓慢注射一种叫做冠脉造影剂的特殊药物。
这种药物可以被X射线所显影,帮助医生观察冠状动脉血管情况。
6. X射线检查:在注射冠脉造影剂后,医生会使用X射线机对心脏进行检查。
这些X射线图像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动脉狭窄或阻塞的情况。
7. 造影结束:一旦检查完成,医生会将导管从患者体内取出,并用绷带或压力贴进行局部压迫,以避免出血。
除了上述步骤之外,冠脉造影导管操作还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和工作人员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结起来,冠脉造影导管操作是一种常用的心脏血管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的状况,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因此,冠脉造影导管操作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冠心病造影流程
冠心病造影流程如下:
1.局部麻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生会在患者的腕部、股部等部位进行局部麻醉。
2.插管:医生在麻醉后,向患者的血管插入一根细长且软的导管,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
3.导管导入冠状动脉:一旦导管插入,医生会将其引导到冠状动脉的入口。
4.注射造影剂:当导管到达冠状动脉的入口处时,医生会向导管中注入一种叫做造影剂的特殊药物,该药物可以在X光下显示血管内的情况。
5.X线成像:在注入造影剂后,医生会对心脏进行X线摄影,得到冠状动脉的影像,以确定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位置和程度。
操作规范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为冠心病病人的确诊提供了最好的手段。
它利用穿刺针经皮穿刺动脉血管(股动脉或桡动脉)后置入细小造影导管于心脏冠状动脉开口,造影显示全部冠状动脉内情况。
具有准确、直观、微创、痛苦少的特点,目前是冠状动脉疾病最准确的确诊方法。
通过它可了解冠脉内情况,有无冠脉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同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能否可以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重新疏通病变冠状动脉血管、还是需要外科搭桥手术等决策做准备,并对病人的预后做评估。
一、适应证1、典型心绞痛发作,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
2、原因不明的胸痛,需除外冠心病。
3、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4、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
5、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6、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7、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二、禁忌证AHA/ACC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禁忌证未作特殊规定。
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属于相对禁忌。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2、严重心律失常。
3、发热及急性感染。
4、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5、严重肺部疾病。
6、周身动脉硬化。
7、凝血功能障碍。
8、碘制剂过敏。
9、低钾血症。
10、预后不良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11、桡动脉穿刺禁忌证: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欠佳。
肾透析的动静脉短路。
三、术前准备1、了解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了解桡动脉以及股动脉手术、外伤史。
在做桡动脉导管术前,Allen试验(手指压迫两侧尺和桡动脉使手掌变白,在两侧动脉放松时产生充血)能测定一旦发生桡动脉闭塞是否有足够的尺动脉侧支血流灌注手掌(如先压迫尺动脉再放松后10秒种内不产生再灌注,则不应进行动脉导管术雷诺病和现象中的Allen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