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安全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6.29 MB
- 文档页数:80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3)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4)1.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 (4)1.1.2 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 (4)1.2 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历程 (4)1.2.1 起步阶段 (4)1.2.2 发展阶段 (4)1.2.3 现阶段 (4)1.3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5)1.3.1 密码技术 (5)1.3.2 认证技术 (5)1.3.3 防火墙技术 (5)1.3.4 入侵检测技术 (5)1.3.5 安全协议 (5)1.3.6 安全存储技术 (5)1.3.7 安全审计技术 (5)1.3.8 安全管理技术 (5)第二章密码技术及其应用 (5)2.1 对称加密技术 (5)2.1.1 基本概念 (5)2.1.2 常见对称加密算法 (6)2.1.3 对称加密技术应用 (6)2.2 非对称加密技术 (6)2.2.1 基本概念 (6)2.2.2 常见非对称加密算法 (6)2.2.3 非对称加密技术应用 (7)2.3 混合加密技术 (7)2.3.1 基本概念 (7)2.3.2 常见混合加密算法 (7)2.3.3 混合加密技术应用 (7)2.4 密码技术应用案例 (7)第三章认证技术与应用 (8)3.1 数字签名技术 (8)3.2 数字证书技术 (8)3.3 身份认证技术 (8)3.4 认证技术应用案例 (9)第四章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9)4.1 防火墙技术原理 (9)4.2 防火墙类型与特点 (9)4.2.1 包过滤防火墙 (9)4.2.2 状态检测防火墙 (9)4.2.3 应用层防火墙 (10)4.3 防火墙部署策略 (10)4.3.1 屏蔽子网 (10)4.3.2 DMZ部署 (10)4.3.3 双防火墙部署 (10)4.4 防火墙应用案例 (10)4.4.1 企业内网安全防护 (10)4.4.2 电子商务网站安全防护 (10)4.4.3 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 (10)第五章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 (10)5.1 入侵检测技术原理 (11)5.2 入侵检测系统类型 (11)5.3 入侵防御技术 (11)5.4 入侵检测与防御应用案例 (11)第六章网络安全协议与应用 (12)6.1 SSL/TLS协议 (12)6.1.1 概述 (12)6.1.2 工作原理 (12)6.1.3 应用场景 (12)6.2 IPsec协议 (12)6.2.1 概述 (13)6.2.2 工作原理 (13)6.2.3 应用场景 (13)6.3 SSH协议 (13)6.3.1 概述 (13)6.3.2 工作原理 (13)6.3.3 应用场景 (13)6.4 网络安全协议应用案例 (13)6.4.1 电子商务网站安全 (13)6.4.2 企业内部网络安全 (13)6.4.3 远程登录安全 (14)第七章安全存储技术与应用 (14)7.1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 (14)7.1.1 概述 (14)7.1.2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原理 (14)7.1.3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分类 (14)7.1.4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实现方法 (14)7.2 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 (14)7.2.1 概述 (14)7.2.2 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原理 (14)7.2.3 数据完整性保护方法 (14)7.2.4 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在安全存储中的应用 (15)7.3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 (15)7.3.1 概述 (15)7.3.2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原理 (15)7.3.3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15)7.3.4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在安全存储中的应用 (15)7.4 安全存储应用案例 (15)7.4.1 企业级数据加密存储系统 (15)7.4.2 云存储服务数据完整性保护 (15)7.4.3 基于角色的数据访问控制系统 (15)第八章安全审计与合规 (15)8.1 安全审计技术 (16)8.2 安全合规标准与要求 (16)8.3 安全审计与合规实施 (16)8.4 安全审计与合规案例 (17)第九章网络攻击与防御策略 (17)9.1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18)9.1.1 概述 (18)9.1.2 拒绝服务攻击(DoS) (18)9.1.3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18)9.1.4 网络欺骗攻击 (18)9.1.5 网络钓鱼攻击 (18)9.1.6 网络注入攻击 (18)9.2 网络攻击防御策略 (18)9.2.1 概述 (18)9.2.2 防火墙技术 (18)9.2.3 入侵检测系统(IDS) (18)9.2.4 安全漏洞修复 (19)9.2.5 加密技术 (19)9.2.6 用户安全教育 (19)9.3 网络攻击与防御案例分析 (19)9.3.1 某企业遭受DDoS攻击案例分析 (19)9.3.2 某银行网络钓鱼攻击案例分析 (19)9.4 网络攻击与防御趋势 (19)9.4.1 概述 (19)9.4.2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攻击与防御中的应用 (19)9.4.3 量子计算技术在网络攻击与防御中的应用 (19)9.4.4 网络安全保险市场的发展 (19)第十章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与展望 (20)10.1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20)10.2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趋势 (20)10.3 网络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展望 (20)10.4 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与挑战 (20)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与重要性1.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网络系统中,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破坏和非法访问,以保障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
1.信息安全概述1.1.什么是信息安全1.1.1.什么是信息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如源代码、项目文档、应用系统数据等可存储在纸介质、磁介质或人脑中1.1.2.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就是为了降低信息资产的风险,保护信息资产不受各种威胁,从而确保业务营运持续,企业损失降至最低,同时投资收益与企业机会最大化。
1.1.3.信息安全三要素CIAC机密性,I完整性,A可用性1.1.4.信息安全工作依据的国际标准是:ISO27002 20051.1.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1.1.6.东软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2008 PDCA模型1.1.7.ISMS2008文件结构1.2.课后题1、C信息安全是:降低信息资产的风险2、A ISMS2008是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文件3、D下列哪项不属于信息安全的三要素:价值性4、c信息安全工作依据的国际标准是:ISO270012.人员信息安全2.1.东软信息安全组织东软信息安全最高权力机构:东软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ISMC,公司领导者组成。
2.2.东软信息安全方针:管理风险,保障信息安全,提升经营持续性。
2.3.部门信息安全行为规范公司级ISMS2008文件培训部门级信息安全意识培训项目级安全培训出差前信息安全培训2.4.员工办理离职、内部调转工作成果上传到服务器公司及客户物品归还相关管理员取消各类访问权限:如服务器、门禁系统、网络访问等。
交回员工卡离职后保密协议:不能体现项目名称、客户名称2.5.课后题1、c 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的部门是信息规划与管理部2、b下列哪项描述正确3、a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方针是管理风险,保障信息安全,提升经营持续性3.信息资产安全3.1.信息分类:4类(规范类、管理类、项目类、IT类) 3.1.1.规范类3.1.2.管理类3.1.3.项目类3.1.4.IT类3.2.信息密级分类:3(东软绝密、东软机密、东软秘密)纸质或电子类密级信息均需在左上角进行密级标识3.3.课后题1、公司的涉密信息密级划分为三个级别abc2、下面哪几项描述正确bcd涉密的信息资产,可以带回家3、涉密信息资产废弃时,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cd4、关于信息的使用, 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打印的涉密文件不需要立刻取走5、关于移动设备管理,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b6、关于设备管理方面,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d设备报废时需检查4.物理安全门禁系统:出入管理、会议室预订、考勤管理4.1.课后题1、a2、b3、b4、a5、b5.系统和网络安全5.1.课后题7、关于上网行为,下面哪些描述不正确Abc8、强密码策略包括Abcd9、桌面系统必须进行的安全配置包括Abcd6.项目信息安全6.1.课后题:1、下列哪些资料属于项目开发中的涉密信息Abcd设计书,成果物,项目管理资料,客户信息2、针对项目实施中的信息安全要求,下面哪些描述是正确的Abcd项目启动时,须接受相关信息安全培训7.信息安全事件处理7.1.公司组织ISIRT7.2.事件分级7.2.1.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举例说明:处理结果7.2.2.严重信息安全事件举例说明及处理结果7.2.3.一般信息安全事件举例说明和处理结果7.3.课后题1、关于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下列哪几项描述正确Abcd引起客户投诉。
第1章密码学概述1.1信息安全⏹Alvin 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普及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和生活模式。
⏹信息化以它有别于传统方式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使用,给现代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威胁。
⏹传统的一切准则在电子信息环境中如何体现与维护,到现在并没有根本解决,一切都在完善中。
⏹今天,人们一方面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同时也承受着信息被篡改、泄露、伪造的威胁,以及计算机病毒及黑客入侵等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的风险制约着信息的有效使用,并对经济、国防乃至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
⏹一方面: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安全。
另一方面:信息安全还涉及个人权益、企业生存和金融风险防范等。
⏹密码技术和管理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是实现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的关键。
⏹“9.11事件”后,各国政府纷纷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把信息安全列入国家战略。
重视对网络信息和内容传播的监控,更加严格的加固网络安全防线,把信息安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
⏹2000年我国开始着力建立自主的公钥基础设施,并陆续启动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网络身份认证管理服务体系。
⏹因此,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科学工作者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密码学引论1.密码学的发展概况⏹密码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自有了战争,就有了加密通信。
交战双方都为了保护自己的通信安全,窃取对方的情报而研究各种信息加密技术和密码分析技术。
⏹古代行帮暗语和一些文字游戏等,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加密。
这种加密方法通过原始的约定,把需要表达的信息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流通。
古典密码主要应用于政治、军事及外交等领域。
⏹电报发明以后,商业方面对密码学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密码本的编制上。
⏹20世纪初,集中在与机械和电动机械加密的设计和制造上。
⏹进入信息时代,大量敏感信息要通过公共通信设施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换,密码学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其商业和社会价值日益显著,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第一章信息安全管理概述一、判断题1.根据ISO 13335标准,信息是通过在数据上施加某些约定而赋予这些数据的特殊含义。
2.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中,安全策略是核心,对事先保护、事发检测和响应、事后恢复起到了统一指导作用。
3.只要投资充足,技术措施完备,就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信息安全。
4.我国在2006年提出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作为9大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5.2003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发布的27号文件,是指导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和加快推进信息化的纲领性文献。
6.在我国,严重的网络犯罪行为也不需要接受刑法的相关处罚。
7.信息安全等同于网络安全。
8.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当包括安全策略(Policy)、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action)、恢复(Restoration)五个主要环节。
9.实现信息安全的途径要借助两方面的控制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这里就能看出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基本思想,重技术轻管理,或者重管理轻技术,都是不科学,并且有局限性的错误观点。
二、单选题1.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是错误的。
A.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B.信息本身是无形的C.信息具有价值,需要保护D.信息可以以独立形态存在1 / 162.信息安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下不属于这三个发展阶段。
A.通信保密阶段B.加密机阶段C.信息安全阶段D.安全保障阶段3.信息安全在通信保密阶段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局限在安全属性。
A.不可否认性B.可用性C.保密性D.完整性4.信息安全在通信保密阶段中主要应用于领域。
A.军事B.商业C.科研5.信息安全阶段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三个基本属性,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基本属性。
A.保密性B.完整性C.不可否认性D.可用性6.安全保障阶段中将信息安全体系归结为四个主要环节,下列是正确的。
A.策略、保护、响应、恢复B.加密、认证、保护、检测C.策略、网络攻防、密码学、备份D.保护、检测、响应、恢复2 / 167.根据ISO的信息安全定义,下列选项中是信息安全三个基本属性之一。
二、填空题1套1.__数字签名技术―是实现交易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实现基础就是加密技术,够实现电子文档的辨认和验证。
2.根据原始数据的来源IDS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3.―PKL—是创建、颁发、管理和撤销公钥证书所涉及的所有软件、硬件系统,以及所涉及的整个过程安全策略规范、法律法规和人员的集合。
4._计算机病毒_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能自我复制,通常嵌入在计算机程序中,能够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的使用。
5.证书是PKI的核心元素,—CA—是PKI的核心执行者。
6.__蠕虫—是计算机病毒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安全漏洞来复制自身的一段代码。
7._特洛伊木马—只是一个程序,它驻留在目标计算机中,随计算机启动而自动启动,并且在某一端口进行监听,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识别,然后对目标计算机执行相应的操作。
8.特洛伊木马包括两个部分:被控端和—控制端。
9._网页病毒—是利用网页来进行破坏的病毒,它存在于网页之中,其实是使用一些脚本语言编写的一些恶意代码,利用浏览器漏洞来实现病毒的植入。
10- _网页挂马_是指黑客自己建立带病毒的网站,或者入侵大流量网站,然后在其网页中植入木马和病毒,当用户浏览到这些网页时就会中毒。
1.主机不能保证数据包的真实来源,构成了^地址欺骗的基础。
(V )2.DNS欺骗利用的是DNS协议不对转换和信息性的更新进行身份认证这一弱点。
(V )3.身份认证一般都是实时的,消息认证一般不提供实时性。
(V )4.防火墙无法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
(V )5.KV300杀病毒软件可以清除计算机内的所有病毒。
(X )改正:KV300杀病毒软件只能清除部分病毒,有些未知病毒清除不了。
1.数据包过滤的安全策略基于哪几种方式?答:(1)数据包的源地址,(2)数据包的目的地址,(3)数据包的TCP/UDP源端口,(4)数据包的TCP/UDP目的端口,(5)数据包的标志位,(6)传送数据包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