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总结分析与防范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一、跌倒的防范措施1. 评估患者风险(1)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药物使用、营养状况、步态和平衡能力等。
(2)对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动态调整防范措施。
2. 健康教育和宣传(1)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跌倒的危害和防范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2)在病房、走廊等显眼位置悬挂跌倒防范的宣传标语和海报。
3. 环境改善(1)保持病房地面干燥、整洁,避免使用湿滑的地面材料。
(2)确保病房内的照明充足,特别是在夜间。
(3)合理设置病房内的家具,避免摆放过多的障碍物。
4. 设备和辅助工具(1)为有跌倒风险的患者提供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
(2)在病房内安装扶手、呼叫铃等设施,方便患者起身和求助。
5. 药物管理(1)合理使用抗凝药、降糖药等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教育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6. 人员培训(1)加强对医护人员跌倒防范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2)定期组织跌倒防范的演练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相关技能。
二、坠床的防范措施1. 评估患者风险(1)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坠床风险评估,包括年龄、病史、意识状况、药物使用等。
(2)对有坠床风险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动态调整防范措施。
2. 环境改善(1)保持病房床铺整洁,避免床单、被套等物品滑落。
(2)确保床铺高度适中,方便患者上下床。
(3)在床边安装防护栏,防止患者不慎坠床。
3. 人员陪护(1)对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安排专人陪护,特别是夜间。
(2)教育家属加强看护,防止患者独自行动。
4. 设备和辅助工具(1)为有坠床风险的患者提供床栏、约束带等辅助工具。
(2)在病房内安装呼叫铃,方便患者求助。
5. 药物管理(1)合理使用镇静药、抗焦虑药等可能引起意识模糊的药物。
(2)教育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6. 人员培训(1)加强对医护人员坠床防范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
指导高危患者改变____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7、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
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
8、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
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9、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有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____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评分表进行评分,评分大于____分填写评分表,护理文书中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落实预防措施。
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持续追踪,强化教育。
10、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并签名,留陪护监管。
发放健康处方,做好相关指导。
11、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
12、____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3、高危患者卧床需拉起离家属远侧的栏杆,勿拉起两侧栏杆,以免妨碍患者离床活动。
但对于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栏且固定好。
14、在住院一览卡右上角做好三角标记,床头卡上插警示标志,在提示栏内写清高危患者床号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____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1、提供安全环境1保持病室、走廊、厕所、洗漱间灯光明亮及地面干燥;2病室床旁走道障碍清除;3病床固定,将床调至适宜的高度;4将床头柜、垃圾袋、便盆及生活用品放置于伤病员伸手可及之处;5病区备有“小心滑倒”的警示牌,随时取用;2、加强高危险人群的重点防范1对于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的伤病员,护士应预先告知,床尾挂警示牌,留家属24h陪伴,告知注意事项,做好每天的床边交接班;2对年老体弱以及肢体功能缺陷或障碍的伤病员,注意安全防范,原则上在室内或者床上排便,必要时专人陪同入厕;3长期卧床者下床活动时应专人陪护,并向其告知循序渐进活动原则;4放置床栏,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工具;3、加强伤病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1陪护者应随时陪伴伤病员,离开病房应告知护士;2注意轮椅及便盆坐椅的固定;3提供伤病员呼叫及寻求帮助的方法,指导呼叫铃的使用;4指导伤病员正确的执行移位及上下床;5指导床上使用便盆及尿壶的方法;6告知伤病员避免在有水渍的地方行走,发现病房里有水渍应及时告知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7告知伤病员及家属晚夜间陪护床应紧靠病床,伤病员卧床时应将床栏上好;必须告知伤病员切不可翻越床栏,下床时应通知护士或家属陪同;如果出现翻越床栏造成伤病员坠床伤害加重,应做好记录、定期统计分析,并重新评估床栏的需要性及合适性;8所有工作人员对高风险跌倒的伤病员应予特别的关注,发现可能引起伤病员跌倒的高危环境和设备因素存在时,应及时报告处理;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流程图入科时对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给予防范知识告知↓对高危患者及家属再次强调安全防范知识↓提供安全环境↓床尾挂警示牌、放置护栏↓责任护士健康教育↓每班检查落实防范措施。
跌倒和坠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跌倒和坠床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事件,尤其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更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将探讨导致跌倒和坠床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帮助读者提高对此类意外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原因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跌倒和坠床的主要原因之一。
滑倒地面、摔倒物品、不平整的地面等都可能成为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
而床铺高度不合适、床栏不牢固等因素则可能导致人们在睡梦中滚落床下。
防范措施:1.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并及时处理湿滑区域,如使用防滑垫或者增加摆放防滑地毯。
2.摆放物品时要避免过于拥挤,确保通行畅顺,尽量减少绊倒的风险。
3.床铺高度适中,床栏牢固可靠,儿童床应加装栏杆,并及时修复床铺的问题。
原因二: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也是导致跌倒和坠床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和儿童存在生理特点,如年龄增长导致的身体功能退化、平衡能力降低等都会增加他们发生跌倒和坠床的风险。
防范措施:1.老年人应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保持身体健康。
如发现眩晕、平衡问题等症状,及时就医。
2.老年人和儿童应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身体平衡和力量。
如进行日常步行、太极拳等活动。
3.老年人和儿童的照护者应提供必要的扶持,帮助他们进行日常活动,并预防跌倒的风险。
原因三: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的不集中也是导致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在行走或者进行其他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因为绊倒、撞到物品而导致跌倒。
防范措施:1.避免在走路时同时进行其他活动,如玩手机、听音乐等,保持专注于行走。
2.老年人和儿童的照护者要提醒他们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筋疲力尽或分心时行走。
原因四:季节和气候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到跌倒和坠床的机率。
比如,在冬季结冰的道路上行走或者在雨天地面潮湿的情况下走动,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防范措施:1.在天气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老年人和儿童应尽量减少外出或者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戴防滑鞋、使用雨伞等。
2.定期检查家庭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地面和床铺的安全性,特别是在天气变化大的季节进行更加仔细的检查。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资料跌倒坠床是指人体突然失去平衡,不受控制地摔倒或从床上坠落。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跌倒坠床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骨折、脑外伤等。
因此,了解跌倒坠床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有关跌倒坠床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资料。
一、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1.身体状况差:对于老年人来说,年龄的增长导致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下降,如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
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摔倒或坠床。
同时,一些患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药物的人,可能因为身体状况差而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的情况。
2.视觉问题:视力下降是跌倒坠床的常见原因之一、视觉问题包括近视、远视、老花眼以及其他眼部疾病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人们观察周围环境时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增加了跌倒坠床的风险。
3.家居环境不安全:家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比如滑倒的地面、不固定的家具、堆积的杂物或乱放的电线等。
这些不安全的环境会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
4.生活习惯:个人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跌倒坠床的发生。
比如在床上酣睡过程中突然转身、腿部无力或突然起身等动作,容易造成失去平衡而导致跌倒或坠床。
5.心理因素:情绪波动、焦虑、运动恐惧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到跌倒坠床的发生。
这些心理状态使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分散,容易导致失去平衡或判断错误而发生跌倒或坠床。
二、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1.锻炼身体:定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可以减少跌倒坠床的风险。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
2.营造安全的家居环境:检查家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滑倒的地面、不固定的家具等。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家居环境的安全性:-在地面上铺设防滑地垫或防滑胶带,减少滑倒的风险。
-确保家具稳固,避免家具移动时倒下。
-清理房间内的杂物,保持空间整洁。
3.定期就医和药物管理:老年人如果患有慢性疾病或正在使用药物,应定期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医生可以评估身体状况,并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种类以减少副作用。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预防措施跌倒和坠床是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的常见意外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跌倒和坠床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跌倒和坠床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一些建议。
跌倒的原因分析: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减退,包括平衡感和肌肉力量。
老年人更容易因为平衡不稳而跌倒。
2.身体健康问题:一些疾病如中风、糖尿病、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等会导致跌倒。
药物副作用,如血压药物可能引发头晕、眩晕等也是跌倒的原因。
3.环境因素:摆放不合理的家具、地毯及地板滑溜、狭窄的走道、光线不足以及没有扶手的楼梯等都是导致跌倒的环境因素。
坠床的原因分析:1.失眠:失眠是坠床的一大原因。
当睡眠质量差,容易做噩梦或睡觉的时候稍有动作就容易滚落床下。
2.不稳定的床铺:床的高度过高或者床板不牢固都容易导致坠床。
3.医院或养老院环境:医院或养老院中的床通常较为高大,且易于移动。
此外,病人没有适当的监护或者高风险病人没有适当的安全设施都会增加坠床的风险。
预防跌倒和坠床的措施:1.平衡训练和身体锻炼: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平衡和力量训练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减少跌倒的风险。
2.定期体检和药物复查: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药物复查,尽量避免使用会引起头晕和眩晕等副作用的药物,减少跌倒的风险。
3.安全环境:保持家中干燥、整洁,及时清除地面上的障碍物,使用防滑地板,安装扶手和护栏,可以有效预防跌倒。
悬挂在床头部分护栏也能有效预防坠床。
4.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老年人应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能减少坠床的风险。
5.夜间照明:在夜间提供充足的照明,老年人在起夜时可以更好地辨认周围环境,减少跌倒的可能性。
6.纠正不稳定的床铺:床铺的高度应适中,床板应牢固。
如果发现床铺不稳定或高度不合适,应及时作出调整。
7.加强监护:对于独居或具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可以加强监护,定期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确保他们的安全。
一、引言跌倒坠床是医院患者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提高我院对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降低患者伤害风险,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防措施1. 加强患者评估:对新入院、病情变化、行动不便、老年、认知障碍等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改善病区环境:确保病区地面平整、干燥,无障碍物;加强病房设施设备检查,确保安全可靠;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
3. 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跌倒坠床预防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 严格执行查房制度: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跌倒坠床的征兆,并采取相应措施。
5. 适当约束:对有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在取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可适当采取约束措施。
三、应急处理程序1. 发生跌倒坠床事件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及相关部门。
2. 护士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生命体征、有无外伤等。
3. 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4. 将患者移至安全、舒适的位置,避免再次受伤。
5. 医生到场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6. 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及时通知家属。
7. 记录患者跌倒坠床的经过、处理过程及结果。
8. 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四、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我院对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降低患者伤害风险。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完善应急处理程序,确保患者在医院期间的安全。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跌倒坠床事件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一、加强风险评估与监测1. 风险评估(1)建立完善的跌倒和坠床风险评估体系,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药物使用、认知功能、步态、视力、听力等多方面。
(2)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病残人士等。
2. 监测(1)设立专门的跌倒和坠床监测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估。
(2)建立跌倒和坠床事件报告制度,及时了解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二、改善环境设施1. 硬件设施(1)地面:保持地面干燥、平整、防滑,对易滑地面进行标识和提醒。
(2)照明:确保照明充足,特别是在走廊、卫生间、楼梯等易发生跌倒的地方。
(3)扶手:在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地方安装扶手,便于患者行走。
2. 软件设施(1)宣传教育: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跌倒和坠床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2)标识提醒:在易发生跌倒和坠床的地方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
三、加强患者管理1. 药物管理(1)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跌倒的药物,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
(2)对使用特殊药物的患者进行告知,提醒其注意事项。
2. 生活照顾(1)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如进食、洗漱、如厕等。
(2)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助行工具,如拐杖、轮椅等。
3. 健康教育(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肌力和平衡能力。
(2)提醒患者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饮酒。
四、加强员工培训1. 安全意识培训(1)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跌倒和坠床安全意识培训。
(2)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2. 操作技能培训(1)对员工进行正确的搬运、翻身、移动患者等操作技能培训。
(2)对护理人员进行跌倒和坠床急救技能培训。
五、制定应急预案1. 跌倒应急预案(1)发现患者跌倒后,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伤情。
(2)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3)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
2. 坠床应急预案(1)发现患者坠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伤情。
跌倒与坠床预防措施及处理第一章预防措施第一条全面对患者进行跌倒与坠床危险因素的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跌倒与坠床及潜在跌倒与坠床的高危因素,筛查识别高危人群,列入交班内容,采取预防措施并记录。
第二条实施健康教育,向所有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与训练,如可用口头宣教、墙报、宣传小画册、录像等形式,增强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防护意识。
第三条环境预防:(一)、基本措施:1、将信号灯放在患者随手可及之处,并向患者示范其用法。
2、患者常用物品放在随手可及的距离内。
3、尽量调低病床的高度,对可以活动的病床固定好床脚刹车。
4、在浴室和卫生间应有防跌倒的设施。
5、降低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如减少床边的杂物,病室地面保持干燥;通道、楼梯处应避免堆放杂物,保持通畅。
6、指导患者穿大小合适的鞋子,鞋底防滑,裤子不宜过长。
7、设置地灯,保证良好照明。
(二)、警示标识:将预防跌倒的警示标语或保护措施性制成宣传牌张贴于病区的走廊及病室内,以提高患者及其他人员的警惕性。
(三)、重点防护高危患者:对具有跌倒和坠床高危因素的患者要特别加以防护,对于有跌倒及潜在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其床头牌上标识;对昏迷、烦躁、偏瘫、小儿、年老体弱等患者使用床栏,必要时加安全带,运送患者时使用安全带或护栏;将高危患者安排在邻近护士站病床入住,以方便全面观察。
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动态观察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危险因素,并及时给予帮助。
(四)、心理护理:鼓励医务人员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对于不愿求助的老年患者,应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认识跌倒的危险性,劝导患者遇到困难应及时求助于医务人员;对于发生过跌倒的患者,要帮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跌倒,克服恐惧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
第二章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急处理第四条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后护士应做好现场处置:1、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护士应立即赶赴现场,同时通知医生。
2、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判断,测量脉搏、呼吸、意识及判断有无皮肤擦伤、骨折等,必要时实行紧急救护。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患者因各种原因跌倒或坠床。
这种事故是医疗机构的常见安全问题之一,严重程度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甚至死亡。
因此,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1.身体状况不稳定:住院患者的身体状态通常比较虚弱,一些患者可能处于久卧状态,肌力减退。
这种身体状况下,患者容易因为自身平衡能力降低而导致跌倒坠床。
2.药物影响:住院患者常常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头晕、嗜睡等不适症状,增加了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3.环境因素:住院期间,患者所处的医院环境也可能影响跌倒坠床的风险。
例如,地面湿滑、杂乱的环境、不稳固的家具等都可能成为患者跌倒的隐患。
4.生理功能障碍:一些住院患者存在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这些障碍都会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增加了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5.护理不当:医护人员不妥善进行患者的监护和护理,不监测患者的行动,不提供适当的协助和支持,增加了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措施如下:1.定期评估:医护人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针对高风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防跌计划。
2.环境改善:医院应保持门道的畅通,地面要保持干燥,家具要稳固,开设手术台栏杆等,提供合适的助行器具。
3.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跌倒坠床的危险性和预防方法。
4.减少使用限制性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减少对患者平衡和意识的不良影响,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5.加强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特别是对高风险患者,应提供适当的协助和支持。
6.患者监控:使用电子监护设备、摄像机等技术手段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7.提供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对于肌力减退、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适当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服务,改善其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
总之,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一项需要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层共同致力的工作。
跌倒坠床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跌倒坠床是指人在睡觉时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导致从床上坠落的意外事件。
这种情况常见于幼儿、老年人和患有一些疾病的人群中。
跌倒坠床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因此需要进行分析和采取预防措施。
一、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1.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呼吸暂停和嗜睡等,这可能导致人在睡梦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活动,容易坠床。
2.平衡能力下降: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减退,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在睡梦中翻转或跌倒。
3.非正常姿势入睡:有些人可能喜欢睡在床的边缘或上下铺,这样容易在睡梦中因体位改变而坠床。
4.酗酒或服用药物:酒精和一些药物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人在睡梦中失去平衡感,容易坠床。
5.环境因素:床高度不合适、床边没有扶手或者床边摆放的障碍物等,都是导致跌倒坠床的潜在因素。
二、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1.提高睡眠质量: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眠障碍,如失眠、嗜睡等。
2.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和健身训练来改善。
3.床的安全设计:选择高度适中的床,床边应该安装扶手或者栏杆,确保在睡梦中有一定的支撑。
4.保持床周围的整洁:不要在床边摆放过多的障碍物,避免人在睡梦中被绊倒。
5.饮酒和服用药物的谨慎:酒精和一些药物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平衡感降低,应谨慎饮酒和遵医嘱使用药物。
6.不要独自上下铺:在有上下铺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一个人睡在上铺,避免因体位改变而坠床。
7.慎重使用安全护栏:安全护栏可以有效地防止跌倒坠床,但是使用时应注意抬高高度,避免因人无法正常离床而造成困扰。
总之,跌倒坠床对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通过提高睡眠质量、加强体能锻炼、改善睡眠环境、注意饮酒和药物使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同时,在家庭和社区中,也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和患有睡眠障碍的人群的关爱和监护,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跌倒坠床原因总结引言跌倒坠床是指老年人或患有运动障碍的人在床上或从床上摔落。
跌倒坠床是一个普遍且严重的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精神创伤。
了解跌倒坠床的原因对预防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造成跌倒坠床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环境相关的原因1.床高度不合适:床的高度与用户的身高不匹配可能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
床太高使用户下床困难,床太低则容易导致用户在起床时平衡不佳。
2.滑倒:地板上的湿滑区域或陡峭的坡道可能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
3.环境杂乱:床边缘或者走道上的杂物可能使用户绊倒或摔倒。
身体状况相关的原因1.肌肉无力:肌肉无力可能导致用户站立困难或者无法保持平衡。
2.视力问题:视力问题会影响用户的空间感知和平衡能力,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
3.血压问题:血压下降可能导致头晕和眩晕,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疲劳、头晕和失衡,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
行为习惯相关的原因1.不稳定行走:走路时步态不稳定,如走动速度过快或步幅不对称,容易导致跌倒坠床。
2.夜间起夜频繁:夜间起夜频繁可能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特别是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3.外出时疏忽:外出时疏忽大意,如没有佩戴适当的鞋子或使用辅助工具,容易导致跌倒坠床。
预防措施环境改善1.床高度调整:根据用户的身高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高度的床。
2.清理环境:确保床边缘和走道附近没有杂物,保持整洁的环境。
3.防滑措施:在地板上安装防滑垫或采取其他适当的防滑措施,减少滑倒的风险。
身体状况管理1.锻炼和康复:进行适当的锻炼和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2.视力保护:定期进行眼睛检查,及时配戴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
3.定期测量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剂量。
行为习惯养成1.平稳行走:注意步态稳定,避免走动过快或步幅不对称。
2.夜间起夜提醒:使用夜灯或安装运动感应灯,定期提醒用户在起夜时小心行走。
3.外出安全:在外出时佩戴合适的鞋子,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或手杖。
跌倒/坠床总结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护理不良事件15例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随着老龄化住院患者增加,护理管理应对患者跌倒/坠床引起重视,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通过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分析,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跌倒/坠床发生。
标签:患者;跌倒;坠床;安全;护理人员;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编制床位700张,2014年1月~12月共收治住院患者30014例,发生跌倒/坠床15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3d~85岁。
1.2 各种数据分析
1.2.1 2014年发生跌倒/坠床事件15例次,其中跌倒10例次,坠床5例次;Morse评分高危患者9例,非高危6例。
1.2.2发生在工作日有10例次,发生在周末的有5例次;时间18:00~08:
00 8例,其次是14:30~18:005例,其他2例。
1.2.3主要因素是健康状况8例次,占高风险患者例数的0.78‰;其次是其它状况占高风险患者例数的0.39‰;环境状况占0.29‰;年龄段60岁及60岁以上住院患者是发生坠床/跌例事件主要人群,占73.3%;地点主要是病房9例次,其次是院外3例次。
1.2.4坠床/跌例事件伤害程度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各5例次,各占高风险患者例数0.49‰,各占有记录跌倒数的33.3%。
1.2.5发生当班护士是初级职称的所占比例为86.7%,其中N2级护理人员最多。
1.3护理原因分析
1.3.1护士方面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无较好的预见性,Morse评分不正确,资历较低的护士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沟通能力,因此其应急能力较为局限[1,2],Morse评分不正确,对患者动态评估不够,未及时对合并坠床或跌倒的高危风险患者实施评估;在新入院患者上,安全指導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安全宣教,工作中过分依赖陪人。
尤为中夜时段,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巡视患者不到位,护理措施不当,极易引起患者发生跌倒/坠床。
1.3.2患者方面与患者年龄、疾病、药物、长期卧床、心里因素等密切相关;也与患者对自己过于自信,对护士提醒漠然,擅自离院,遵医嘱依从性低。
1.3.3环境方面由于刚进入一定新的环境,且病房环境无特征性,因此导致患者对新环境熟悉不够,同时病房患者的设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如病房必要设备缺乏(如传呼器等),给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此外,病房环境与患者想象的有较大差距,如病房地面不平整、过道较窄且床间距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1.3.4管理方面医院陪检系统不完善;后勤保障不及时,床栏小、短、用物不到位;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督查评估指导不力等。
1.4防范措施
1.4.1 从护理管理上加强督导。
护理部、片区、科室加强对60岁以上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进行监督与效果评价,全面评估患者,预见患者潜在跌倒、坠床的原因。
入院时观察患者根据年龄病史过去有无跌倒、坠床史等、全面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如年龄超过60岁,平时活动能力差,在家活动时有跌倒的情况时护士应评估为有跌倒的可能,并采取护理防范措施。
1.4.2强化相关人员防范跌倒/坠床安全意识,科室组织学习2014年全院跌倒/坠床事件总结,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加强防跌倒/坠床Morse评分的培训与考核,正确动态评估患者。
吸取经验教训,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发生的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头脑风暴,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跌倒/坠床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1.4.3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患者依从性,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医疗安全。
根据各科室发生跌倒/坠床事件主要环节重点人群进行重点防范,如住院患者禁止外出,卧床患者预防直立性低血压,检查时轮椅及平车使用方法,告知乘坐电梯时注意事项等。
1.4.4完善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对护理人员反复组织防跌倒/坠床危险因素Morse评估表及评分说明的培训学习,对入院患者及时填写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对预防跌倒/坠床各项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等进行演练培训。
1.4.5重视环境设施的管理。
病房布局合理,通道上无障碍物,适当照明,病床高度适宜,最好配有护栏。
厕所放置防滑垫,并在病房、走廊及厕所、甚至电梯间贴有防跌倒标识。
将患者经常需要的用物放于随手可取之处。
科室定期检查设施情况,发现损坏及时维修,保障环境设施安全。
1.4.6重视住院患者跌倒,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发生跌倒时,应按跌倒及伤情评估处理流程进行报告,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安抚、解释等工作。
通畅不良事件报告程序,无惩罚对待不良事件,出现问题采用帕累托80/20效率法则进
行分析,无论事件情况如何,首先80%找系统(管理)原因,而不是问责护理人员,从而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意识[3]。
1.4.7履行风险告知义务。
在医疗活动中,有时医护人员无任何过错,也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意外,患者入院后经评估及筛查为高危跌倒/坠床者,由护士向患者及家属(陪护)告知跌倒/坠床原因、危害与防范措施,患者及家属理解后在措施单上签字[4]。
1.4.8完善科学的护士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医院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提高夜班护士待遇,鼓励高年资、高职称护理人员参与夜班;按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检查跌倒/坠床高危患者措施是否落实,提醒卧床患者及家属防跌倒/坠床。
2 结论
跌倒/坠床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对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威协。
因此,跌倒/坠床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已成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5]。
医院医、护、后勤多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和医护程序是预防患者跌倒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燕芬,郑再菊.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10-1211.
[2] 潘瑞珠,姚爱丽.老年人常见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B):31-32.
[3] 朱强.7例患者跌倒事件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1):52—53.
[4]唐晓英,蔡学联,郑芝芬,等.住院患者跌倒普防和专科化预防研究及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1B):59—60
[5]叶柳莺,来婷.“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在脑卒中科室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9):800-801.编辑/冯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