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复习专题六压缩语段
- 格式:ppt
- 大小:395.50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语文专题冲刺专题0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含解析)不分版本专题0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请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如1:溪流没有大海的宽阔,所以容不下鲸鱼、巨轮;水潭没有大海的追求,所以它无法沟通五大洲,拥抱全世界。
例如2:潭水对溪流说:“为什么你一天到晚都忙着东奔西跑呢,像我这样安稳多好啊!〞但终于有一天,溪流汇入了大海,而潭只能永远独守一隅。
例如3:溪水潺潺,送出欢乐的乐章;海水滔滔,迸发无穷的力量;潭水幽幽,渲染幽静的气氛:同样是水,却有各自的性格,不同的职分。
人不也是如此吗?【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2.市话剧团将在你校举办“高雅文化校园行〞活动,作为“校园之声〞播送站的小记者,请你出一个宣传海报,要拟出标题和正文。
本次活动内容:市话剧团演出话剧《雷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曹禺先生经典力作暴风雷雨里看社会《雷雨》由曹禺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创作,表现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内外二十年的恩怨和矛盾冲突,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
压缩语段专题训练一、语言表达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食物中含铝很可怕吗?膨化食品是垃圾食品吗?含乳饮料会导致白血病吗?本年度全国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将于6月13日至6月27日举行。
新华网科普中国将邀请权威专家解读食品安全、营养膳食等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话题,为大众消费者打开一扇了解食品科学的窗口。
专家们还将对食品相关的谣言、误传等进行辨伪、辟谣,帮助消费者理性对待食品安全方面的谣言。
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记者从无锡梅里遗址考古学术研讨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一年的考古发掘,无锡梅里遗址野外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并通过了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专家表示,无锡梅里遗址内涵丰富,遗址的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春秋时期,文化因素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在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是太湖东岸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对探讨吴文化的起源及其早期面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3、将下面一则消息压缩为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5字)最近,在安徽广德县邱村镇出了一桩新鲜事,全镇有九成农民在建造新房时,还建了专用的书房,添置了书柜、写字台等,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该镇农民深深懂得:医治贫穷先要医治愚昧,医治愚昧必须重视文化。
过去,许多农民种庄稼、养鱼虾,吃尽了缺少文化、不懂科学的苦头。
他们读不懂书报,掌握不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无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因此,他们逐渐注重智力投资,决心把子女养成有文化、有道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
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专题六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该专题考点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方面(如修辞)结合考查,具有综合性。
试题材料常为新闻或比较典雅的文字,题型一般为主观题,赋分4到6分,有时也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在扩展语句试题中,续写形式比较常见;在压缩语段试题中,提炼观点、拟写新闻标题、下定义等形式较常见。
2020年沿用这种考查方式的机率较高。
【真题典例】炼技法【方法集训】1.(2018江苏,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答案D2.(2016山东,17)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
不超过40个字。
答:答案(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3.(2019届诸暨适应性考试,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100字左右。
乡村四月[南宋]翁卷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答:答案(示例)四月的江南,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都是绿的树、绿的草,原野顿时成了绿色的海洋。
远处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造就了一个银白色的世界。
天空中飘洒着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深情呼唤,从远处近处的树上、空中传来。
4.(2019届镇海中学9月检测,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
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
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50字。
专题六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纲要求五年考情常考题型考点年份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2019主观题2018 6.归纳消息内容2017 6.根据诗句,描写场景2016 6.提取关键词2015预测热度★★★★★★★分析解读该专题考点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方面(如修辞)结合考查,具有综合性。
试题材料常为新闻或比较典雅的文字,题型一般为主观题,赋分4到6分,有时也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在扩展语句试题中,续写形式比较常见;在压缩语段试题中,提炼观点、拟写新闻标题、下定义等形式较常见。
语句的扩展与语段的压缩在2016年到2018年连续考查三年,2019年没有出现,按语言运用题各题型变换出题的特点,2021年这种考查题目出现的概率较高。
【真题探秘】【考点集训】1.(2019浙江质检,6,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全面普及,年轻人热衷自我调侃、自我解嘲文化氛围的形成,一些流行热词也在不断刷新词库。
最近新鲜出炉的热词是——“隐形贫困人口”。
他们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了;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不可……他们也被称为新时代的“新穷人”。
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因为他们并不像曾经我们口头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高等脑力工作,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同龄人收入平均值,但是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不做任何预算计划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万块钱买一台iPhone X。
于是,每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刻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那是因为他们把钱花光了,正在眼泪巴巴地啃着馒头,刷着iPhone,盼望着老板早点发工资。
(1)请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
不超过25个字。
(1分)(2)针对“隐形贫困人口”成为热词这一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
专题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指根据题目提供的语言情境(或者图画),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进行扩展。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语言条件和命题者创设的情境进行扩展。
提供的语句语体色彩不同,提出的扩展要求不同,答题方法也不一样。
侧重考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系,创设一种情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或阐发一种哲理。
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还有的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方法指导]连词成句型解题“4步骤”第一步:分析词语,激发想象。
要抓住所给词语的特点,根据所给的几个词语,想象可以组合成什么样的画面、情景或故事,并看其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第二步:明确思路,初联成句。
构思时看哪些可作为背景,哪个可作为重点描写的对象,初步连词成句。
第三步:添枝加叶,丰富内容。
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连缀所给的词语。
可以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从数量、范围、程度、状态、性质等方面对句子主干进行形容、修饰、限制、补充,也可以增加时间、地点、人物等,使事件完整化。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四步:根据题干,验证答案。
要检查扩展后的语句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即时训练]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80个字)秋雨庭院树叶人解析:解题时,第一步:分析给出的词语的特点,“秋雨”点明季节,也是画面的一个组成要素,“庭院”是地点,“树叶”在秋天凋零,面对如此秋景,“人”会悲秋伤怀。
这是一个景与人结合、以景写情(感伤之情)的画面。
第二步:根据上述理解,可把这几个词语组成句子:秋雨打落庭院中的树叶,人见此景而伤感。
第三步:根据题目要求,运用联想和想象,使第二步中组成的句子丰富起来,创设一种感伤情境,恰当地表达一个主题。
最后验证答案。
答案:(示例)絮絮叨叨的秋雨把庭院打扮得如同一个柔弱的美人,庭中长满了绿苔,凋落的树叶似乎在给绿苔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窗边的那位女子望着这情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掩面而泣。
考点2 压缩语段“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
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
“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新闻压缩(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等),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提取关键词;(2)概括并评价原语段的观点;(3)整合提供的信息给概念下定义。
新闻类压缩1.拟写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是最简洁的新闻,要求高度概括,只要将主要的人、事交代清楚即可(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新闻则应交代时间)。
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个单句,短复句亦可。
[典题试做](2010·天津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限36字以内)(3分) 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
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
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
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解题思维】第一步,分析新闻结构,确定关键信息。
这个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表明对象,第二、三句介绍其特征,第四句说明结果。
第二步,根据一句话新闻特征组织答案。
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要点是确定对象及其特征,简述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即“什么样的对象怎么了”。
【答案】(示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内建成使用。
[方法归纳]拟写一句话新闻须“三步”第一步: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答题信息点新闻分导语、正文等几部分,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而关键信息主要集中在导语一段,所以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导语部分。
要对提供的材料作全面阅读,辨别清楚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以便确定重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