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人格
- 格式:pptx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06
彭聃龄《普通⼼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2章⼈格)【圣才出品】第12章⼈格1.⼼理学家是如何界定⼈格的?⼈格具有哪些特性?答:(1)⼈格⼈格是构成⼀个⼈的思想、情感及⾏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个⼈区别于他⼈的稳定⽽统⼀的⼼理品质。
(2)⼈格的特性①独特性⼀个⼈的⼈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独特的⼼理特点。
⼈格的独特性表现在能⼒、⽓质、爱好、认知⽅式以及价值观等⽅⾯,都以⾃⼰独特的⽅式与环境相互作⽤。
②稳定性⼈格具有稳定性。
在⾏为中偶然发⽣的、⼀时性的⼼理特性,不能称为⼈格。
⼈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格跨时间的持续性和⼈格跨情境的⼀致性。
跨时间的持续性表现在个体的“⾃我”持久性上,即不管在⼈⽣的什么时期,从事什么⼯作,是穷还是富,幸福还是不幸,都认同⾃⼰是同⼀个⼈。
跨情境的⼀致性表现在不管⾝处何地,在校内还是校外,在家⾥还是⼯作单位,仍然是同样的特质或类似的⾏为特征。
③统合性⼈格是⼈的整个⼼理⾯貌,是由多种成分结合⽽成的有机整体,例如,⽓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观、世界观等,它们紧密联系,综合成为具有内在⼀致性的品质。
⼈格是统⼀的整体结构。
每个⼈的⼈格特征并不是孤⽴的,也不是各种特征的简单堆积,⽽是按照⼀定的内容有规则地结合起来⽽构成⼀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致性,并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格的统合性是⼼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④功能性⼈格在⼀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个⼈的⽣活⽅式,甚⾄会决定某些⼈的命运,因⽽是⼈⽣成败的根源之⼀。
2.⼈格结构包含了哪些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答:(1)⼈格结构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质、性格、认知风格、⾃我调控等。
(2)⼈格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性格。
性格是⼀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格特征,表现了⼈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为举⽌中。
⼈格的核⼼成分是性格,它表现了⼀个⼈的品德,受⼈的价值观、⼈⽣观、世界观的影响。
第12章人格1.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人格的?人格具有哪些特性?答:(1)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特性①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在能力、气质、爱好、认知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
②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
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跨时间的持续性和人格跨情境的一致性。
跨时间的持续性表现在个体的“自我”持久性上,即不管在人生的什么时期,从事什么工作,是穷还是富,幸福还是不幸,都认同自己是同一个人。
跨情境的一致性表现在不管身处何地,在校内还是校外,在家里还是工作单位,仍然是同样的特质或类似的行为特征。
③统合性人格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由多种成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例如,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它们紧密联系,综合成为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品质。
人格是统一的整体结构。
每个人的人格特征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各种特征的简单堆积,而是按照一定的内容有规则地结合起来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并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④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2.人格结构包含了哪些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答:(1)人格结构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
(2)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性格。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性格,它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人格人格(personality):通常亦称“个性”。
个体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品质。
是构成个体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
包括两个方面,即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
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人格成为一个整体结构。
由于各人的遗传素质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各不相同,使各人之间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各不相同,形成不同的人格,即个别差异。
这种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具有某种特点上,而且还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
个性(individuality):通常即“人格”。
但有时与“人格”也有差异,表现在:个性强调个体差异,人格既描述差异也从总体上、实质上阐述个体行为的原因;个性相对于共性而言,人格仅针对人而言,不用于动物和其他事物的描述。
个性倾向性(personality trend):个体积极活动的指向性。
是个性的核心部分,决定个性发展的趋向和稳定性,影响认识的方向和深度,控制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和性质,调节行为习惯。
包括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personality):在一个人身上表现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过程和特点。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气质和性格。
亦有人认为兴趣也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其中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个性心理特征与人的心理过程联系密切。
前者是通过后者去形成和发展的。
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人格的构成成分。
是人格心理学家用以解释个体差异的假设性概念。
根据这种观点,每个人的人格都可以从同样的维度或因素去分析,但是心理学家对人格结构的看法并不一致。
《普通心理学》人格章节真题演练1、(统考2010)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
他的气质类型是()A.多血质B.胆汁质C.抑郁质D.黏液质2、(统考2010)根据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个体身上所具有的最典型、最概括的人格特质是()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3、(统考2011)与艾森克提出的稳定外倾型人格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4、(统考2011)“掩耳盗铃”现象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A.转移作用B.反向作用C.退行作用D.否认作用5、(统考2012)最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6、(统考2012)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那些重要特质属于()A.首要特质B.中心特质C.根源特质D.共同特质7、(统考2012)根据人对问题思考速度的差异,卡根(J.Kagan)等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A.场独立性与依存性B.冲动型与沉思型C.同时性与继时性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8、(统考2013)小莉活泼好动、热情大方、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但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
由此可以判断她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9、(统考2013)一个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较少受外部环境信息的干扰,与人交往时不善于觉察细节,这种认知风格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理智型10、(统考2014)小张性情急躁,成就动机水平高,具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他的人格类型属于()A.T+型B.T-型C.A型D.B型11、(统考2014)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遵循现实原则的是()A.本我B.自我C.超我D.力比多12、(统考2014)威特金(H.Witkin)把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A.沉思-冲动B.同时性-继时性C.场独立-场依存D.聚合思维-发散思维13、(统考20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大人格因素特质的是()A.开放性B.精神质C.神经质D.宜人性14、(统考2016)将潜意识理论从个体潜意识发展为集体潜意识的学者是()A.阿德勒B.罗杰斯C.荣格D.弗洛伊德15、(统考2017)有关性格与气质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气质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B.气质有好坏之分,性格无优劣差别C.气质不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性格可具有道德评价含义D.气质更多地具有先天性特点,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影响多选16、(统考2010)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17、(统考2011)荣格认为人格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A.意识B.前意识C.个人潜意识D.集体潜意识18、(统考2014)艾森克提出的人格基本维度有()A.外倾性B.开放性C.神经质D.精神质19、(统考2016)人格的特征性有()A.独特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功能性20、(统考2017)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包含()A.人格面具B.阿尼玛C.阿尼姆斯D.情结答案解析1、(统考2010)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
【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特质论在心理学的广袤领域中,人格心理学特质论宛如一座重要的灯塔,为我们理解个体的性格和行为模式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人格特质论认为,人格是由一系列稳定的特质所构成的。
这些特质如同人的指纹,独一无二又持久存在,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感受和行动方式。
特质并非是短暂的情绪或状态,而是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相对稳定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格特质,我们先来谈谈特质的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奥尔波特的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特质。
比如说,在我们的社会中,“友善”“诚实”可能就是常见的共同特质。
而个人特质则是个体身上所独有的特质,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着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比如,对于林黛玉来说,多愁善感可能就是她的首要特质。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像“聪明”“热情”“勇敢”等。
次要特质则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卡特尔则将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而根源特质则是决定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
通过复杂的因素分析方法,卡特尔找出了 16 种根源特质,为我们描绘出了更为细致的人格图谱。
艾森克提出了人格的三个维度: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内外倾维度描述了个体对于外部世界的倾向,是喜欢社交活动还是更倾向于独处。
神经质维度反映了情绪的稳定性,高神经质的人更容易焦虑、抑郁和情绪波动。
精神质维度则与倔强、固执和反社会行为有关。
大五人格模型是目前在人格特质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这五个维度分别是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开放性高的人富有想象力、好奇心强;责任心强的人有计划、有条理、可靠;外倾性高的人善于社交、充满活力;宜人性高的人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神经质高的人则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
特质论的优点显而易见。
第十六章人格一、选择题1. 气质不会表现在哪种特性上(道德性)2. 人格心理学的大理论不包括(素质论)3.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4. 如果一男孩或女孩长期与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他或她就相对正常家庭更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和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最可能是哪一个人格理论的观点(学习论)5. 近段时间网上流行的“伪娘”现象,可以用荣格在集体潜意识中提出的哪种原型来解释(阿尼玛)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对南宋的忠诚被后人所敬仰,此处“忠”是文天祥的个人特指中的(首要特质)7.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活动的能量由(本我)提供8. 以下哪种特征符合弗洛姆提出的市场型人格(投机)9. 艾森克提出的三大人格维度,不包括(开放性)10. 认为人格是(行为模式的集合)11.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所采用的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是(经验标准法)12.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所采用的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是(因素分析法)13. 以下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是(大五人格测验)14. 以下不属于投射测验特点的是(记分方法客观)15. 罗夏墨迹测验所采用的墨迹图共有(10张)16. 主题统觉测验所用的暧昧图片共有(19张)17. 奥尔波特认为构成个人人格的核心部分的特质是(中心特质)18. 卡特尔认为人格结构中最重要部分,一个人行为产生的最终根源是(潜源特质)19.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那个阶段表现出对异性父母的亲昵,同时反对和排斥同性父母(性器期)20.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认为,对人体人格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习)21. 小孩子听老师的话得到老师喜欢,这些使个体体验到积极关注的条件,叫做(价值条件)22. 根据得过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理论肥胖体型者属于(燥狂型)气质23. 根据维特金的场理论,场依存性人格适合从事(居委会管理)24. 主体统觉测验主要是测量人的(内隐需要)25. 一般而言,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很多时,老大要比老二的智力测试的得分高,并且成就动机也较强。
普通心理学人格结构普通心理学人格结构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了解和描绘个体心理特征的基础。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对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表现产生重要影响。
从最初的心理学人格理论到现代心理学研究,关于人格结构的概念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最早的人格理论主要侧重于人格特质的描述和分类,如心理学家戴维斯认为,人格可以分为三大类别:精神与躯体的、智力与性格的、道德与智慧的。
但是这种分类方式并不能完整地解释人格的组成和形成过程。
逐渐形成的普通心理学人格结构理论更加强调人格的内部构成和动态变化。
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是一个由多个心理过程和结构组成的系统,包括自我、自我概念、价值观、信念等要素。
其中,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涉及到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和反应。
在普通心理学人格结构理论中,自我是关键概念之一。
自我是人格的组成部分,扮演着统一、指导和调节心理过程的重要角色。
自我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多个方面,在个体不同的行为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自身情感和行为的主观评价,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和冲动的调控和控制。
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规划自身的行为和目标。
除了自我之外,自我概念也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认知,包括身体、素质、特征、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个体的自我概念是随着经验和身份认同的发展而不断建立和修改的,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自我概念对于个体的自我评价和行为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还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除了自我和自我概念之外,普通心理学人格结构还包括价值观、信念等要素。
价值观是个体对目标和意义的评价和选择,是个体行为选择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