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近代史共2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28
History track in HarbinHistory in HarbinThe say history in Harbin is long, is because of discovereding mankind living in early days in Harbin of ruins, and Harbin of the ground of prosper of a city be still a gold, two pure dynasties.However, 1115 annuity countries from A.D. at the city(called up the city at that time) found a capital, until go to in 1896, Harbin only develops to°from a courier station which onlied have 12 dogs a number not much a few small villages just, so say 1896's ising Harbin i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of city and take place after this of a series of affairs, just changed the destiny of this place.Such as:Harbin start of three big surname.In 1896, pure government and Russia sign 《Sino-Russian secret agreement 》, Russia obtains in the railroad of Heilongjiang and Jilin to construct power;In 1898, Russia buys farmer to burn a pot and become ground in the halt of railroad engineering office;In 1899, Harbin go to the Shi river goes through a train at the time;In 1901, -Ni section Er Si gram in Harbin -black Su the inside period gram(double city son) the railroad be in line with to finish construction to be open to traffic;In 1905, along with Russia war in day, population in Harbin suddenly increases to 250,000; 1923-1945 years, medium total gradually strong in Harbin;In 1946, liberation in Harbin, the establishment people's political power, at this time population already 70 have another ten thousand;In 1996, Harbin City with loose flower river's region merge, constitute new Harbin City, population 900 have another ten thousand, govern 7 areas 12 counties(city);Harbin City in nowadays is the outcome of various cultural interactionses, develop to year by year speed along with the economy and have already become style special of modern city, is our country one of the biggest business city in the northeast region.哈尔滨历史轨迹哈尔滨历史说哈尔滨历史悠久,是因为在哈尔滨境内发现了早期人类生活的遗址,而且哈尔滨的阿城市还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之地。
哈尔滨的历史曾经的哈尔滨老照片哈尔滨市不少街名还曾用国名命名,这些街路多是各国侨民初来哈市时的落脚点和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如日本街(现道里西六道街)、高丽街(现道里西八道街)、比利时街(现比乐街)、罗马尼亚街(现芦家街)等;有的是以外国地名命名的,如华沙街(现安平街)、阿尔巴津街(现安发街)、尼古拉耶夫斯克街(现建民街)等;资料显示,截至1990年末,哈尔滨市2079条街道中先后有600多条街道改过名称,如高谊街三易其名(哈萨克街、高士街、高谊街),康安路四易其名(康德路、康庄路、康安路、红卫兵路、康安路)等等。
哈尔滨解放后,一些有奴役色彩的街名都改了名,如协和街改称人和街,靖国路改称和平路,兴满大道改称和兴路,康德路改称康安路等。
这时期一些街道的名称以抗日民族英雄的名字命了名,如正阳街命名为靖宇街,新城大街命名为尚志大街,水道街命名为兆麟街,山街命名为一曼街,同时将江沿街命名为斯大林街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市的一些街道又改名了,如中央大街被改称防修大街,友谊路改称反修路,地段街改称反帝街,康安路改称红卫兵路等等。
仅1966年就有41条街路改名。
粉碎“四人帮”后,一些街道又恢复原名。
2003年,南岗区奋斗路恢复了历史上曾经使用的原街名——果戈里大街,突显了俄罗斯风情和哈尔滨独有的中俄文化交融的特色,此举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欢迎。
“靖宇街”是一条百年老街,全长2公里多,原“分”为两段,头道街至十三道街叫“正阳街”,十四道街至二十道街称“新市街”。
街道两侧商家林立,有皮袄庄、大罗新百货、老鼎丰、正阳楼、同记商场、世一堂、亨得利钟表眼镜店、东兴旅馆,个个都是响当当的“老字号”。
“景阳街”在解放前也是分为两段:从北江沿至承德街段叫“西门脸”;从承德街至南岗坡底段叫“许公路”。
靖宇街与景阳街的交叉口是这个大通道的枢纽,站名就叫“景阳街”。
从景阳街站有7条始发的有轨电车线路,分别到达道里“偏脸子”(新阳路)、老站(哈尔滨火车站)、沙曼屯(和兴路)等。
哈尔滨建城始末“哈尔滨建城始末”讲稿同学们、朋友们,大家好!应“大话哈尔滨网”孙站长的邀请,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哈尔滨的历史知识。
由于世纪的风雨和百年的沧桑,如今的年轻朋友对于哈尔滨的历史不免有些陌生。
那么,历史上的哈尔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呢?历史上的哈尔滨,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而且还是一座不同凡响的红色之城。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的地方;哈尔滨还有一条连接中国嘉兴南湖航船与十月革命圣地的红色交通线;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八·一五”日本投降之后,中国共产党就是把哈尔滨作为革命根据地,从而开始从低谷走向胜利;有人说哈尔滨是共和国的长子,我说哈尔滨是新中国的奠基石。
另外,哈尔滨还有许许多多的辉煌历史不被人门所知。
譬如,中国近代史中,被称为辛亥革命前奏的“保路运动”,是哈尔滨的铁路工人首当其冲,起到了重要作用。
革命导师列宁,还曾经给哈尔滨的铁路工人写过一封亲笔信,感谢他们对十月革命的支援。
总之,哈尔滨的历史辉煌云云种种,不一而足。
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以哈尔滨人的身份走遍全国,抑或遨游世界的时候,无不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就是因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高贵出身,以及西方几个世纪的文化积淀,与齐鲁燕赵的文化内涵,在哈尔滨碰撞融合之后所产生的人文风情所致。
哈尔滨人的这种特质,并不是哪个城市都具备的。
哈尔滨,原本是中国化外的一个蛮荒之地,可是,由于历史的选择让它成为中东铁路的中心,当沙俄殖民者的皮靴,踏上这块女真人曾经渔猎生活过的蛮荒之地的时候,中东铁路的汽笛便唤醒了它抑制不住的躁动。
于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便开始了它繁荣的崛起。
现在,所有怀着仰慕情怀来到哈尔滨的中外游客,无不渴望了解一下哈尔滨的历史。
然而,哈尔滨至今为止还找不到一个哈尔滨历史展览馆。
原因何在?那就是人们对城市的纪元一直争论不休、无从认定。
大城头条■RMBHRim哈尔滨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迄今为止只有120余年的近代 建城史。
1898年俄国在东北地区修筑中东铁路时,哈尔滨才获得历史机 遇建城,因此又被称为“火车拉来的 城市"。
虽然建城史不长,但这座年轻的城市却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沉淀。
作 为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千年以 来30多个民族在这里休养生息;百 多年来33个国家的16万外国侨民聚 集于此,发展出了兼容并包的多元文 化。
如今,经历了重工业兴衰的哈尔 滨,也在与时代浪潮的碰撞中找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古称“上京”“会宁府”“阿勒锦”“滨江”,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于近代建城后成为东彳也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右图为群力新区,位于松花江南岸,是目前哈尔滨极具幵发潜力的城市居住新区。
A Brief History火车拉来的城市 哈尔滨百年发展史of Harbin文+乔休图+王亮一乙Marianne Adam作为马背上民族的发祥地,哈尔滨以驰骋之势披靡前 行,不断重塑着城市形象。
它可以是钢铁水泥的重工 业之城,也可以是活泼晶莹的旅游之城。
每一个时代,哈尔滨都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以新的面貌出 现在世人面前......«!:•;新的机遇,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没有城墦的城市哈尔滨緣何被称作哈尔滨?据《哈尔滨考》考证:哈尔滨来源于女真语“阿勒锦”"哈喇宾”“哈喇宾忒”,翻译为汉语,即光荣、名誉等意。
另有一种说法,哈尔滨实为"哈鲁滨”,系满语“渔网”的意思。
在1900年制作的相关地图上,就曾出现过“哈鲁滨市街”的称谓。
不管何种说法,可以看出哈尔滨与女真族以及与其同源的满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际上,翻开史书,哈尔滨曾是金、清两朝的发源地。
金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现哈尔滨阿城区)建都。
后金朝覆灭,元、明时期,哈尔滨又成为成吉思汗三弟斡金家族的领地和奴尔干都司的辖地。
清朝建立后,在阿城大城头条Featurem区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 辖地域。
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论哈尔滨的解放正文第一部分:史料部分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日军迅速占领了沈阳、长春、吉林、锦州和齐齐哈尔等城市,并向哈尔滨发起了进攻。
1932年1月,哈尔滨沦陷前,大特务土肥原出任了哈尔滨日本特务机关长。
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日军坦克入城。
随后,伪东北行政委员会发表“独立宣言”,公开附逆。
日本开始了在哈尔滨的残暴统治。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关东军导演下,溥仪就职伪执政,伪满洲国成立。
在政治上、军事上日伪实行法西斯殖民统治与血腥的镇压。
日本军队先是对抗日的爱国者实行了残暴的捕杀,接着日本侵略者又在现哈尔滨平房区建立了臭名昭著的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
其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以掩人耳目。
七三一部队秘密的进行了包括活体解剖试验、手榴弹试验、冻伤试验、火焰喷射器实验、鼠疫实验等惨无人道的活体试验,无数的中国军人、无辜的平民以及苏联俘虏被杀害。
在经济上日本进行眼里“统制”与掠夺,1932年3月伪满政府成立时,设立了关东军特务部,这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以部长铃木穆(原朝鲜银行负责人)为首,网罗了各方面的经济专家,共同研究和制订侵略满洲的经济计划。
1933年3月以伪满政府名义发表的《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就是由该部拟订并责成满洲国执行的一个经济侵略计划。
该纲要规定,“具有国防或公益性质的重要事业,原则上实行公营,或交由特殊会社经营”的方针,对将成为经济侵略骨干的重要企业,采用了统制经济的形式。
日本对伪满进行经济统制的第一个时期,就是为奠定侵略东北的经济基础而创造条件的时期。
首先,伪满把国有的铁路、航运、港湾等全部委托给日本的特殊会社―一南满洲铁道会社经营,把电信电话全部委托给5月成立的特殊会社――满洲电信电话会社经营。
它们完全受日本帝国主义控制,由关东军司令部代管。
伪满政府先后成立了满洲中央银行、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满洲石油会社、满洲采金会社、满洲电业会社。
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哈尔滨是一座年轻而富有包容和活力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接近、留恋和探索。
哈尔滨近代城市历史纪元问题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紧密相联,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意蕴。
一、关于哈尔滨近代城市纪元的几种观点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关于哈尔滨近代城市历史纪元的争论持续了20 余年,媒体也曾围绕这一话题组织过多次讨论。
在多次争论中,铁路说、设治说和开埠说成为较为重要的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中东铁路说。
1896 年 6 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趁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之机,借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一般称《中俄密约》),获得在中国东北修筑和经理铁路的特权。
沙俄在中国东北修筑的铁路即中国东方铁路,也叫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后称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枢纽,呈“丁”字形,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
据《黑龙江省志简编》记载:中东铁路于1897 年8 月28 日(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初一)在东宁县境内的三岔口举行开工典礼(后因变更线路走向,铁路改在绥芬河出境),1898 年 6 月(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全线正式动工。
1903 年7 月14 日(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廿日),中东铁路总工程师阿·依·尤戈维奇宣布全线竣工正式通车。
1898 年,沙俄把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并宣称1898年 6 月9 日这一天是“哈滨的诞生日”。
作为中东铁路枢纽,哈尔滨发展突飞猛进。
1896—1903 年(光绪二十二至二十九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开通,(哈尔滨) 迅速发展为近代大都市,并成为国际性商埠,……至20 世纪20 年代曾有33 个国家的17 万多侨民汇集此地,16 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
龙源期刊网 哈尔滨的历史与城市状态作者:阿成来源:《新作文·初中版》2018年第12期哈尔滨坐落在我国东北部松花江中游,阿什河下游,松嫩大平原的南缘。
这里最早的居民是肃慎人,肃慎人也是满族和“金”朝的祖先。
有资料记载,他们在这里以渔猎为生,用赤玉、貂皮、海东青换回中原的鸡禽和布帛。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肃慎燕毫,吾北土也”的记载。
哈尔滨这座城市的诞生和清政府的钦差大臣李鸿章有关。
先前,哈尔滨这里叫“富家甸”。
在富家甸之前,哈尔滨不过是元朝的一个有12个狗所的驿站。
李鸿章在1896年的5月19日与俄国的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在莫斯科签定了《中俄密约》,条约中规定俄国可以在中國的吉林、黑龙江两省建造铁路,就是所谓的中东铁路(这条铁路穿越黑龙江、吉林两省,沟通了西伯利亚与海参崴的联系)。
哈尔滨是作为这条铁路沿线的一个站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城市。
当时的城建方针是:“以铁路为主,以城市为辅”。
因此,这座城市里到处都是铁路线(还有铁路员工的住宅,街上走的大都是铁路员工和他们的家属,那时候,哈尔滨似乎是座铁路的城市),待到这座城市发展壮大了,繁荣了,先前城里的那些纵横交错的铁道线,便成了城市车辆堵塞的一个主要原因了。
于是又建了不少桥。
这些桥——像霓虹桥、三孔桥、跨线桥,以及后来众多的立交桥,这些各种各样的桥,又给这座城市增加了新的景观。
哈尔滨还有更为雅致的称号,一是“东方莫斯科”,一是被洋人称为的“东方小巴黎”。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称呼,就是“教堂之国”。
用教堂之国来形容早年哈尔滨的景观,大抵是贴切的。
早在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的布局,像巴黎、维也纳、彼得堡、莫斯科等等,大多以教堂为中心,街道从这个中心辐射出去,有一种“霍华特”模式。
而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与调整。
以至出现了全新的城市格局,对城市建筑的体量、风格、绿化、密度都有了全新的展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国巴黎拉·德芳斯的建筑格局。
哈尔滨的震撼前世,我们都应该了解的过去一直以来,人们习惯称哈尔滨这座城市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
第三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奉系军阀成功进驻上海,此时的东北经济早就赶超江南等富庶的地区,特别是20年代末期,张作霖父子打造的东北民族工商业群体,已严重威胁到日本伪满铁路附属的经济地位。
皇姑屯事件后,东北易帜,中国统一。
当时无论是钢铁、煤炭这样的重工业,还是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这样的轻工业,都属于东北地区特有的民族工业体系。
哈尔滨20年代傅家甸的大型中国剧场哈尔滨20年代火车站广场哈尔滨20世纪初埠头中国大街(前为捷列伊药房,右边靠前为松花江药房)那时候北平、上海拍发到欧美发达国家的电报,需要经过沈阳-哈尔滨中转才能送达。
当我们从各种途径知道十里洋场大上海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那个年月,亚洲第二大国际都市是哈尔滨。
哈尔滨1898年沙俄设立邮局哈尔滨1910年前后的车站街哈尔滨1910年以后的埠头区哈尔滨埠头街景这里有34家外资银行在哈埠开设的分支机构,能够直接与巴黎、纽约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对接业务。
毫不夸张地说,哈尔滨金融圈可以左右远东经济走势,控制着哈尔滨的1809个商业机构命脉。
哈尔滨埠头街景哈尔滨埠头区地段街上的日本商号登喜和百货店和丸商百货店,中间是《满洲日日新闻》报社哈尔滨埠头区地段街与透笼街交角处的日本料理店哈尔滨埠头区高冈号商店(今华联商厦)上向西看石头道街,右为北市场1926年,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在哈尔滨营业并开播。
1928年,哈尔滨车站直接开通前往欧洲各城市的直达客票。
并且建立全国最大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产基地。
东北的外贸经济,实际上是出超的,也就赚洋人的钱,稳坐全国六大海关首位。
哈尔滨埠头区石头道街,左前方为前田时计店(日商钟表店,今道里新华书店)哈尔滨埠头区石头道街与地段街交角处,左五层楼为日本商店丸商株式会社哈尔滨埠头区石头道街与水道街交角处,右为日本商号高冈号哈尔滨埠头区石头道街中段丸商株式会社1943年,东北全境铁路长达6万多公里,而解放前夕,中国全境铁路不过8.09万公里。
辛亥革命中的哈尔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野蛮入侵,清朝的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陷入深重的苦难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独立、民主、自由的思想却在不断延蔓,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理念在有识之士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就此逐渐汇成了一场革命的洪流,并进而形成了重要的民族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一辛亥革命前夜,也就是二十世纪初,哈尔滨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8年在哈尔滨的沙俄殖民统治者就擅自将哈尔滨改称“松花江”市,中东铁路总站也命名为“松花江”车站,企图消除哈尔滨的历史痕迹和中国人民的主权意识,为它的殖民统治服务,当即遭到哈尔滨人民的强烈反对,迫使沙俄殖民当局不得不恢复原名。
1900年,哈尔滨周围地区的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宾州、呼兰、阿城等地的义和团拆毁哈尔滨周围的铁路、桥梁和通讯设施。
中东铁路当局被迫命令“全线撤退”,哈尔滨周围各段撤入哈尔滨。
由哈尔滨逃往伯力(俄境哈巴罗夫斯克)的俄船,中途遭到三姓义和团和要塞清兵的袭击。
满载沙俄侵略军官兵的俄轮强行驶入巴彦通时,也被三姓义和团和爱国清兵袭击,当场击毙上校运输官等多人。
7月22日,从宾州、阿城、双城聚集的义和团、爱国清兵和筑路工人,分路进逼哈尔滨,拆毁铁路、桥梁、电杆,围困了铁路公司和盘踞哈尔滨的俄军3500多人。
7月25日,清兵步、炮兵4个营进入哈尔滨,在民众配合下,攻占中东铁路制砖厂,分兵攻占道里、火车站、田家烧锅,先后击毙俄军150多人。
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气焰。
8月2日,由萨哈罗夫率领的沙俄“救援哈尔滨兵团”,沿松花江水路抵达哈尔滨,义和团和爱国清兵不得不撤离哈尔滨。
1905年,在哈尔滨的俄国工人、职员召开大会,响应全俄铁路大罢工,通电宣布中东铁路全线大罢工。
跨越百年寻访真实的哈尔滨中东铁路的修建与松花江的通航使哈尔滨成为交通枢纽、东陲重镇。
日俄战争又使哈尔滨成为百万俄军的战略后方和给养基地。
哈尔滨开埠为这座城市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重要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哈尔滨迅速发展,使之很快就形成为近代都市。
哈尔滨的城市建设是以20世纪为起点的。
图为1902年东清铁路公司和吉、黑铁路交涉局官吏发给哈尔滨各地主地价图。
埠头区埠头区是现道里区的核心部分,濒临松花江,势呈三角型。
起初曾有老埠头区和新埠头区之分。
1901年开始规划地段,叫行招商,大兴土木,开始建设,几年内便成为哈尔滨的主要商业区。
东清铁路和哈尔滨建设初期,松花江码头一派繁忙景象。
火车沿松花江原有铁路线通过,经九站达铁路材料厂。
松花江站曾是沿江铁路线的重要客货站点。
松花江站的站舍,现在的江畔餐厅警察街(现友谊路)因俄警察局设此而得名。
俄国炮兵部队曾驻这里,于是有了炮队街(现通江街)之称。
埠头集市内的中国店铺。
临江形成的埠头区集市。
东清铁路机械总厂(现哈尔滨车辆厂之前身)是哈尔滨近代工业的发端,是哈尔滨近代产业工人的摇篮。
正在建设中的东清铁路机械总厂。
铁路机械总厂工人住宅区,36棚上个世纪初的石头道街。
老埠头区八道街(后称高丽街,现西八道街)的华商店铺。
中国大街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因1898年东清铁路工程局将此地段划给散居的中国人而得名。
20世纪的最初10年,它日趋繁华,初步形成为哈尔滨的商业中心。
哈尔滨开埠后,中国大街初具规模。
1902年分段招商,租卖地号后,中国大街到处是建筑工地。
在日俄战争的刺激下,哈尔滨蓬勃发展,中国大街已是商肆林立。
1904年前后的中国大街。
中国大街与商市街(现红霞街)交角处。
图中左侧便是著名的节克坦斯电影院。
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大街逐渐变得市塵栉比、楼阁云联。
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是繁华洋场埠头区中最繁华的街道,名为中国大街却充满了异国情调。
昔日,这里到处是洋楼、洋文、洋商、洋货、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