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和反思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 格式:docx
- 大小:22.18 KB
- 文档页数:5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上《3森林中的铁匠》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3森林中的铁匠》是人教小学音乐二上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和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森林中铁匠劳动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易于学生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三拍子的韵律感知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此外,学生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演唱《3森林中的铁匠》,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学会演唱《3森林中的铁匠》。
2.难点:三拍子的节奏把握,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营造森林中铁匠劳动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三拍子的韵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素材。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背景音乐。
3.乐器:钢琴、拍手鼓等。
4.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森林中铁匠劳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3森林中的铁匠》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歌曲节奏拍手,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然后,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森林中的其他职业的歌曲,如《森林中的医生》、《森林中的画家》等。
二年级上册音乐《森林中的铁匠》教学设计(范文大全)第一篇:二年级上册音乐《森林中的铁匠》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音乐《森林中的铁匠》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音乐《森林中的铁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通过对乐曲的感知和欣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学习乐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忆主题旋律,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难点:感受并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为了使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自编儿歌如下:《比比谁能辨得清》,碰铃叮铃铃,响板嗒塔塔,大鼓咚咚咚,小鼓嗵嗵嗵,竖起我的小耳朵,安安静静认真听,听听是谁在唱歌,比比谁能辨得清?2.学生读完之后,教师播放两首带有打击乐器声音的童谣《花蛤蟆》和歌曲《过新年》,让学生分辨歌曲中是哪种打击乐器的声音。
3.欣赏《森林中的铁匠》全曲,提问:这是什么人在做着怎样的工作?导出课题并介绍“铁匠”这一职业。
【设计意图:1.复习前一阶段所学过的歌曲及打击乐器。
2.使学生更容易分辨皮革类(鼓)、木质类(响板)和本课要学习的金属类打击乐器(三角铁)音色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了解打击乐器不仅能为童谣伴奏,为歌曲增色,还能为欣赏乐曲添彩。
】(二)新授(30分钟)分段听赏(第一部分)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听一听这部分音乐的旋律在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方面是怎样的?描绘了森林早晨怎样的景色?A、学生欣赏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师总结:速度较慢;旋律平稳;节奏舒展;力度较弱;情绪优美抒情,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
【设计意图:1.分段聆听,是为了区分与第二部分的音乐要素不同。
2.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
】(第二部分)2.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听听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第二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音乐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的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A、学生欣赏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师总结:速度较快;力度较强;节奏明快旋律跳跃;情绪欢快热烈。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上《3森林中的铁匠》教案 (5)一. 教材分析《3森林中的铁匠》是人教小学音乐二上学期的教材内容。
本节课通过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音乐欣赏和表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学会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声音演唱。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变化,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旋律和歌词理解。
2.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3.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声音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姿势和声音演唱歌曲,让学生进行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变化,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4.激励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音乐。
3.教学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学生演唱。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音乐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森林中的铁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森林中的铁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合奏《森林中的铁匠》,能根据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聆听、感受、体验、表现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进一步培养学习音乐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听辨各乐段的情绪、速度、力度;感知稍快的速度、中强的力度。
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
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听辨各乐段的情绪、速度、力度;感知稍快的速度、中强的力度。
2、落实并感受体验各乐段的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记忆主题旋律并为主题旋律加入声势、歌唱、打击乐器的伴奏。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森林中的铁匠一、导入:《音乐中的理发师》快乐的生活离不开美妙的音乐,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个特别好玩的视频,它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场景。
你们看看视频中的人在干什么?他工作时的动作和音乐有什么关系?理发师是跟着音乐的节奏、情绪速度、力度来工作的。
二、再现生活。
那你们能不能学学这位理发师跟着音乐的节奏再现你们所熟悉的生活。
(学校打扫卫生或在家里爸爸妈妈做饭等)三、《音乐中的森林铁匠》(引听)听一听这段音乐:(1)里面有特殊的声音反复出现,是什么声音呢?(2)特殊的声音是要把我们带到什么样的故事场景中去呢?揭示课题《森林中的铁匠》,简单了解作曲家及乐曲。
四、断听+精听。
(第一乐段A+B+C)。
快乐的小木匠教学反思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富有情趣的事物。
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
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我的相关教学体会:一、故事激趣: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
如我在讲《保护小羊》一课时,出示大象、熊、刺猬团结一心战恶狼的图画,配乐讲道:一个夏天的早晨,天气分外的晴朗,一群小羊唱着歌上了山冈,吃着又嫩又香的鲜草。
突然,山坡上跑来了三只恶狼,眼睛里闪着可怕的绿光,吐着血红的长舌头,一步步向小羊逼近。
小羊看见恶狼来了,吓得拼命地大喊起来:“大象爷爷救命啊!”“熊哥哥救命啊!”正在远处做游戏的动物听见叫喊声,飞快地跑过来…..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律动导趣: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
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在教新歌之前,我总试着让学生轻松一下,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律动。
我在教授《小小雨点》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寻找春天,接着让学生律动《嘀哩嘀哩》,学生很开心,积极性很高。
再如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大家快来、快点快点),(扫扫地、刷刷牙)(爸爸、妈妈),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融入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
三、击乐促趣: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
小学二年级音乐《森林中的铁匠》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音乐《森林中的铁匠》教案教学重点:感受歌曲、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感受《森林中的铁匠》中两种不同的情绪。
教学用具:课件、打击乐器、录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导语: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
听完以后请你们说说这首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的录音。
学生活动:完整的欣赏全曲。
二、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阶段目标:完整初听,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
学生回答:这首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后面部分的速度较快。
过渡语:回答的很好。
这首乐曲为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但故事的内容要有你们自己来听。
你们干菜说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那我们就来听一听这一部分,听完以后,请你们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第一段录音。
三、分段欣赏乐曲阶段目标:更深入地了解乐曲的内容,感受乐曲的情绪。
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学生活动:听第一部分旋律。
生:时间是早上,地点是在森林里。
师:对那思念林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生1:非常安静。
生2、非常美,有大树、小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
生3、有漂亮的花,蘑菇,还有很多的雾气。
过渡语: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的美丽景色,并且新生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
教师操作:播放第一部分旋律。
学生活动:再欣赏第一部分旋律,跟着旋律做动作。
过渡语: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乐曲的第一部分,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听听第二段乐曲与第一段乐曲有什么不同?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教师操作:播放第二段录音。
学生活动:欣赏第二部分乐曲。
生:速度比较快,力度比较强,节奏鲜明,旋律跳跃,情绪欢快热烈。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和反思观赏森林中的铁匠由于 2022-11-16 17:48 编辑〔森林中的铁匠〕教学目标:通过观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依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通过对乐曲的屡次感知和观赏,在理解的根底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制造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1、听音乐律动入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新学了一首练声曲,现在就请大家跟着琴声来练一练。
练习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持以及两声部和谐。
三、复习〔劳动之歌〕1、引出:劳动制造财富,劳动带来幸福。
下面请小朋友用热烈欢快的歌声来演唱这首〔劳动之歌〕,演唱时声音要轻松流畅,而衬词“啦〞要唱得生动有弹性,要把人们劳动时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来。
2、全体演唱歌曲。
四、观赏〔森林中的铁匠〕。
〔一〕引出课题师:劳动是很荣耀的,劳动的形式也很多,打铁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兵器、劳开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铁器都是由铁匠用手工敲打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观赏一首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
出示课题]谁能说说管弦乐器包含哪几种?总结归纳]1、初听〔1〕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观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大家边听边想,在你听音乐的同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A、学生观赏B、观赏后学生自由致辞〔2〕师:对,这首乐曲描写了漂亮大森林的景色和铁匠们愉快打铁的场面。
2、复听师: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现在请大家更认真地听一遍这首乐曲,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局部?为什么?A、学生观赏B、观赏后学生自由致辞师:全曲可以分成两个局部,第—局部的音乐比拟抒情优美,第二局部的音乐比拟欢快热烈。
〔二〕分段听〔第—局部〕1、初听〔1〕师:现在我们就先来观赏第—局部音乐。
请大家听一听这局部音乐的旋律在速度、力度、节奏、情绪出示板书]等方面是怎样的?描绘了森林早晨怎样的景色?A、学生观赏B、学生观赏后自由致辞依据学生的答复分出示:速度较慢;旋律平稳;节奏舒展;力度较弱;情绪优美抒情 ]〔2〕师:这局部音乐以较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较弱的力度,平稳且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
【导语】唱歌教学是⼩学⾳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乐感受⼒和唱歌基本能⼒的培养,⽽且对学⽣浸润美的熏陶、提⾼艺术修养起着⾮常重要的作⽤。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乐《森林中的铁匠》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乐《森林中的铁匠》教案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森林中的铁匠》中两种不同的情绪。
教学⽤具: 课件、打击乐器、录⾳资料。
教学过程: ⼀、导⼊ 阶段⽬标:激发学⽣的兴趣,导⼊新课。
导语:今天⽼师要请⼤家欣赏⼀⾸乐曲。
听完以后请你们说说这⾸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的录⾳。
学⽣活动:完整的欣赏全曲。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阶段⽬标:完整初听,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
学⽣回答:这⾸乐曲,前⾯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后⾯部分的速度较快。
过渡语:回答的很好。
这⾸乐曲为我们讲了⼀个⼩故事,但故事的内容要有你们⾃⼰来听。
你们⼲菜说乐曲前⾯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那我们就来听⼀听这⼀部分,听完以后,请你们想象故事发⽣的时间和地点。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第⼀段录⾳。
三、分段欣赏乐曲 阶段⽬标:更深⼊地了解乐曲的内容,感受乐曲的情绪。
1、欣赏乐曲第⼀部分。
学⽣活动:听第⼀部分旋律。
⽣:时间是早上,地点是在森林⾥。
师:对那思念林的景⾊是什么样的呢?⽣1:⾮常安静。
⽣2、⾮常美,有⼤树、⼩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
⽣3、有漂亮的花,蘑菇,还有很多的雾⽓。
过渡语:下⾯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部分,感受⼀下⼤森林清晨的美丽景⾊,并且新⽣⾳乐边⽤⾝体动作来表现⾳乐所描绘的情景。
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
教师操作:播放第⼀部分旋律。
学⽣活动:再欣赏第⼀部分旋律,跟着旋律做动作。
过渡语: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乐曲的第⼀部分,作曲家⽤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森林美丽的晨景。
2、欣赏乐曲第⼆部分。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部分。
新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教案和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欣赏《劳动最光荣》《森林中的铁匠》(片段)教学内容
1.欣赏《劳动最光荣》(歌曲)
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管弦乐合奏)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编动作,随歌曲《劳动最光荣》表演。
3.聆听乐曲《森林中铁匠》,记忆音乐主题。
4.聆听乐曲,感受并描述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导入新课,提示学生聆听动画片里的歌曲。
2.欣赏《劳动最光荣》
(1)聆听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
(2)聆听歌曲。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向哪几种动物学
习,为什么?
(3)聆听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4)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5)学生编创表演动作。
(6)学生随录音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3.欣赏《森林中的铁匠》(片段)
(1)初听乐曲:听听乐曲中有什么声音你能联想到什么劳动场面?
(2)教师播放乐曲,结合教科书的插图,简介铁匠打铁的过程。
(3)学生随音乐模仿打铁的动作。
(4)聆听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体会劳动者的快乐心情。
(5)教师带领学生模唱乐曲主题(低八度)。
(6)为主题旋律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7)再次聆听乐曲,听辨主题目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当主题出现时用“当”模唱。
(8)乐曲最后,速度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9)随音乐完整表现(打击乐器、动作等)。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上《3森林中的铁匠》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3森林中的铁匠》是人教小学音乐二上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一首富有生动的描绘森林中铁匠打铁场景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歌曲采用2/4拍子,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歌词富有想象力,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阶、节奏、唱名等,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的嗓音和音乐表现力也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和呼吸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较为简单,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引导。
2.歌曲中的某些音高可能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3.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和呼吸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森林中的铁匠场景,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练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游戏法:教师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增加音乐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
3.准备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4.准备教学场地,如教室、音乐教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森林中的铁匠》森林中的铁匠教材版本: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简谱)课型:欣赏《森林中的铁匠》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聆听活动中理解铁匠在劳动过程中的辛劳与快乐。
2、过程与方法:听赏、合作、表演、主旋律学唱等方法。
3、a、记忆音乐主题,并知道主旋律出现了几次b、听辨主题教学重点:听赏、合作、表演、主旋律学唱。
教学难点:a记忆音乐主题并知道主题出现了几次b听辨主题(我对音乐的分段;从头一直到马上要到打铁为引子部分,从打铁一直到结束分为第二部分,但是第二个部分我分成了三个小段A段是开工、 B段是拉风箱和打铁的调整、C段作品完成)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碰铃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引子部分感受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生;森林……师;一开始音乐非常的低沉,我们感觉来到了沉睡中的森林,慢慢随着布谷鸟的叫声,好像在告诉大家森林醒来啦。
二、讲授新课:1、聆听全曲感受劳动者的心情(1)语言过渡;在这个森林中还有一间小屋,小屋的主人非常勤劳,一大早就开始劳动了,他在做什么劳动呢?我们在音乐中找一找答案吧!(播放二部分A段音乐)生;……原来他们在打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做森林中的铁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安静的聆听全曲感受一下打铁师傅的心情是怎样的?2、学唱主题部分(1)自由模仿打铁、跟第二部分的a段音乐模仿打铁。
(2)用声音模仿(叮叮叮叮)(3)聆听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4)用拍手的动作为这段旋律加上伴奏(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5)用乐器伴奏为主旋律伴奏3、主题部分的B段(拉风箱、火焰上升、精加工)(1)创编动作提问,我们就这样打就能完成我们要打的提制品吗?还有什么辅助他们的工具呢,火要烧得旺旺的需要什么、在打的时候呢我们还要不断的观察,那些地方还需要调整的。
(2)全班同学跟着音乐自由模拟和创编(播放第二部分)4、主题部分的C段(作品完成)(1)聆听音乐音乐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越来越快、师;为什么越来越快?生;作品马上完成、激动、开心、师;提出趁热打铁这个词,并告诉道理,学习也一样。
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森林中的铁匠》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森林中的铁匠》教案新人教版森林中的铁匠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体验劳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碰钟、沙锤、三角铁、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吧,小火车开起来,(播放理发师的音乐)两人一组做理发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经过的理发劳动有什么感受?生:很开心。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和劳动有关的乐曲。
二、新课教学1、听赏乐曲,用色彩表示对乐曲的体验和感受。
这首乐曲分为四个部分,老师这里有四张白颜色的纸,我们来听乐曲的时候呢,每一部分老师都会给大家指一下,人后请大家想一想每一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颜色来表现呢?大家自己来思考,好,现在我们来听乐曲(师指出每一部分的位置)。
好了,现在请大家把自己面前的纸拿出来,在相应的方块中画上自己感觉的颜色,再听的时候老师会再次提醒大家,乐曲的每一部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什么地方结束的,大家注意听他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感觉的。
2、分析乐曲,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请大家把自己的图举起来让大家看一下,每个同学画的图颜色都不一样,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有画的是黑颜色的、有画的是蓝颜色的,请同学说一说感觉。
(说得很不错真聪明,第二幅图,说一说感觉,到底用什么颜色大家有不同的想法,都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第四幅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引出课题。
那么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呢?大家想知道吗?(想)现在老师来公布一下他的名字《森林中的铁匠》,它是一首管弦乐合奏的曲子,他的作者是德国的作曲家米夏埃里斯,它是一首描述性的作品,这首曲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故事内容我想大家已经听到了。
4、给乐曲的四个部分命名。
这首乐曲分为四个部分,你觉得第一部分应该叫什么名字呢?(夜晚)那么夜晚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呢?我们用月亮来表示这一部分。
第二部分我们听到的时间应该是?(早晨)地点是?(森林)那么早上森林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非常安静、非常美,小鸟苏醒了,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有大树、小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还有露珠呢人们纷纷起床了)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美丽的景色。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上《3森林中的铁匠》教案 (1)一. 教材分析《3森林中的铁匠》是人教小学音乐二上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森林中的铁匠辛勤工作的情景,歌词简单,旋律优美,富有生动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音乐有较强的感知力和模仿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把握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个别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歌曲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2.歌曲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中的铁匠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音频: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音频。
2.教学图片:森林中的铁匠工作场景图片。
3.乐器: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后,展示森林中的铁匠工作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克服困难。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音乐表现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森林中的其他职业的歌曲,如《森林中的医生》、《森林中的画家》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节奏和音高,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并尝试创作关于森林中的其他职业的歌曲。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关键词,如“节奏”、“音高”、“情感”等,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上《3森林中的铁匠》教学设计 (4)一. 教材分析《3森林中的铁匠》是人教小学音乐二上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森林中的铁匠们辛勤劳动的情景,歌曲节奏鲜明,旋律简洁,富有儿童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劳动的欢乐,培养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英语字母发音及音标尚未完全掌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歌曲中劳动的欢乐氛围。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提高学生的英语字母发音及音标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英语字母发音及音标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中的铁匠劳动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氛围。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的乐谱。
3.准备英语字母发音及音标教学资料。
4.准备森林中的铁匠劳动场景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3森林中的铁匠》,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氛围。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及寓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发音和音准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快乐的小木匠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快乐的小木匠》2、情景创编《小熊猫学木匠》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快乐的小木匠》使学生学会用自然大方的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懂得“人类用双手创造生活”的简单道理,认识到“劳动最光荣”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创编与歌词相关的动作,进行《小熊猫学木匠》的情景创编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录音机小熊猫卡通头饰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1、听音乐《快乐宝贝》做动作进教室2、师生相互问好二、导入师:同学们,今天的动画之旅又开始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要到的地方?生:想知道师:好,让咱们来一起看一看。
(播放课件,出示小熊猫学木匠的图片)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生1:这幅图上有一只小熊猫生2:还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生3:我看到了小熊猫在刨木头,它是不是要盖房子呀?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小熊猫呢要学本领了,它在学木匠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快乐的小木匠》书写板书:快乐的小木匠三、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遍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听一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播放音乐)学生回答生1:歌曲里唱了:我是快乐的小木匠生2:歌曲里还唱了:嚓嚓嚓嚓和沙沙沙沙生3:我听到了:干起活来跳又唱,手艺别提有多棒生4: 有:木板堆成一排排,木条堆成一行行生5:我听到了:人人都夸奖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回答的也比较完整,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总结起来就是这首《快乐的小木匠》的歌词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词(转换幻灯片,出示完整的歌曲曲谱和歌词)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注意听歌曲是什么情绪的师:谁来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1:快乐的生2:高兴的师:说得非常好,歌曲的情绪是快乐的高兴的,谁来说一说哪些词语表现了木匠劳动的情形?生1:嚓嚓嚓嚓生2:沙沙沙沙师:这些词语都说明了小熊猫在干什么?生:小熊猫在刨木头,在锯木头3、学习歌词师:老师来按节奏朗读一遍歌词(播放电子琴节奏,朗读歌词)(1)教师按节奏带领学生学习朗读歌词()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感觉读不准的地方师:你们在朗读的时候,哪里独得不太好?学生自己提出读不好的地方,教师进行重点讲解(3)学生集体朗读歌词(4)歌词理解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朗读歌词,都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小熊猫干活非常高兴生2:我知道了爱劳动是好孩子生3: 我知道了爱劳动人人都夸奖师:说得非常好,我们的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对不对?(对).好了让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词放到动听的歌曲旋律中去,一起来学唱歌曲,好不好?(好)、学唱歌曲(1)复听歌曲(2)跟旋律演唱歌曲:教师弹一句,学生演唱一句(3)完整的轻声跟教师演唱歌曲(4)学生独立演唱歌曲5、歌曲的艺术处理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轻快的、高兴的等等)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要用力地喊,把自己这种劳动时高兴的心情和欢快的节奏融入到一起,我们试着来演唱一遍怎么样?演唱歌曲教师给与评价和鼓励6、个别同学的演唱展示同学们进行自主评价四、创编动作,《小熊猫学木匠》情景创编师同学们,咱们分组来进行创编一些动作,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曲的旋律来表现小熊猫学木匠时的情景好吗?生:好!师: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小熊猫的头饰,每个小组长来领取。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和反思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XX-11-16 17:48编辑《森林中的铁匠》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通过对乐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
1、听音乐律动入室。
2、xx问好。
二、发声训练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新学了一首练声曲,现在就请大家跟着琴声来练一练。
练习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持以及两声部和谐。
三、复习《劳动之歌》
1、引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带来幸福。
下面请小朋
友用热烈欢快的歌声来演唱这首《劳动之歌》,演唱时声音要轻快流畅,而衬词“啦”要唱得活泼有弹性,要把人们劳动时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来。
2、全体演唱歌曲。
四、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一)引出课题
师: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的形式也很多,打铁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兵器、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铁器都是由铁匠用手工敲打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
[出示课题]
谁能说说管弦乐器包括哪几种?
[总结归纳]
1、初听
(1)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大家边听边想,在你听音乐的同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2)师:对,这首乐曲描写了美丽大森林的景色和铁匠们愉快打铁的场面。
2、复听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更仔细地听一遍这首乐曲,想一想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师:全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比较抒情优美,第二部分的音乐比较欢快热烈。
(二)分段听
〈第一部分〉
1、初听
(1)师:现在我们就先来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请大家听一听这部分音乐的旋律在速度、力度、节奏、情绪[出示板书]等方面是怎样的?描绘了森林早晨怎样的景色?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出示:速度较慢;旋律平稳;节奏舒展;力度较弱;情绪优美抒情]
(2)师:这部分音乐以较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较弱的力度,平稳且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
2、视唱,吹奏第一部分主旋律。
[出示曲谱]
(1)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视唱第一部分乐曲中表现森林晨曦的主旋律,感受一下乐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学生随老师的伴奏视唱。
(2)师:小朋友唱得真好,让我们再用口琴吹一吹。
•学生随老师的伴奏视唱。
3、再听
师:同学们都吹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时的美丽,并且边欣赏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
[放音乐]
4、小结:
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部分乐曲,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第二部分〉
1、初听:
(1)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请小朋友听听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第二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音乐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的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速度较快;力度较强;
节奏明快旋律跳跃;情绪欢快热烈]
(2)小结:
师:第二部分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快具有波尔卡午曲的风格,表现了森林中的铁匠愉快而辛勤劳动的场面。
[出示图片]
(3)复听:下面就请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来敲一敲,学做小铁匠。
另外,再仔细听一听这一部分的结尾在情绪上起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A、学生边欣赏边表演
B、欣赏后自由发言
(4)小结:结尾部分节奏更紧密,速度更欢快,情绪也更热烈,表现出铁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喜悦的心情。
问:打铁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为什么铁匠们却那么高兴,干得那么欢呢?
学生回答。
师:说得对,因为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所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
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整地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并且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
(三)欣赏全曲
1、欣赏全曲。
2、师:谁来说说今天我们欣赏了什么乐曲?欣赏之后
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通过欣赏使我们懂得了劳动是很光荣的,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
五、xx再见。
六、听音踏步出教室。